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老年患者慢性泪囊炎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平千 张瑜 杜晓燕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老年患者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入选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眼科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老年患者... 目的:研究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老年患者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入选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眼科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老年患者组)和对照组(非老年患者组)各19例(19眼),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随访3~18个月,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老年患者组治愈15例(78.9%),改善3例(15.8%),无效1例(5.3%),总有效率94.7%;非老年患者组治愈率14例(73.7%),改善3例(15.8%),无效2例(10.5%),总有效率89.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术前进行充分地安全性评估的前提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老年患者慢性泪囊炎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炎 泪囊鼻腔吻合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机械分离-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兔眼虹膜色素上皮细胞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平千 罗敏 +1 位作者 刘海燕 刘嫣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 建立兔眼虹膜色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方法 采用酶 机械分离 酶消化法分离兔眼IPE细胞 ,台盼蓝染色法测定细胞活力 ,在体外对其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扩增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IPE细胞的生长情况。取第 2次传代的IPE细胞行AE1/... 目的 建立兔眼虹膜色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方法 采用酶 机械分离 酶消化法分离兔眼IPE细胞 ,台盼蓝染色法测定细胞活力 ,在体外对其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扩增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IPE细胞的生长情况。取第 2次传代的IPE细胞行AE1/AE3及S 10 0抗体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对其进行鉴定。结果 酶 机械分离 酶消化法分离得到IPE细胞的活力为 70 %~ 85 % .原代细胞 16~ 4 8h贴壁 ,72h后开始生长 ,细胞大多呈多角形或方形 ,少数为梭形 ,12~ 16d生长融合为单层细胞。第 1次传代的IPE细胞 6~ 12h贴壁 ,5~ 7d生长融合为细胞单层。IPE细胞在体外培养可传 5~ 6代。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几乎所有细胞胞浆呈现棕黄色阳性反应 ,对照组胞浆不染色。结论 酶 机械分离 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兔眼IPE细胞易于操作 ,联合应用细胞角蛋白、S 10 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技术可用来鉴定IPE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色素上皮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虹膜色素上皮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赵平千 罗敏 +1 位作者 刘海燕 刘嫣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兔眼虹膜色素上皮(irispigmentepithelium,IPE)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IPE移植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疾病打下基础。方法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所培养IPE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通过细胞的贴壁率、伸展率、倍增时间...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兔眼虹膜色素上皮(irispigmentepithelium,IPE)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IPE移植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疾病打下基础。方法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所培养IPE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通过细胞的贴壁率、伸展率、倍增时间、总分裂次数的测定以及生长曲线的绘制对其在体外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体外培养的IPE细胞呈多角形,细胞内有色素颗粒和丰富的细胞器,细胞表面有长短粗细不等的微绒毛,生长成为具有尖基底极性的细胞单层。IPE细胞伸展率为81.5%±3.7%;原代IPE细胞的贴壁率为32.18%±3.18%;传代培养的IPE细胞的贴壁率为86.20%±2.84%;细胞倍增时间为2~7d,平均为(3.46±2.10)d;细胞总分裂次数为6~10代。结论体外培养IPE细胞与体内生长IPE细胞有着相似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对IPE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其功能和自体移植提供了必要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色素上皮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角膜厚度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关系在正常眼和高眼压患者之间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瑜 李佩玲 +3 位作者 余梓逵 戴怡康 应胤 赵平千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通过角膜中央厚度分组,观察正常眼和高眼压患者的角膜厚度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相干光断层扫描成像(OCT)和偏振激光扫描仪联合个体化角膜补偿技术(GDx-VCC)检查高眼压患者是否存在RNFL的异常,并分析OCT和G... 目的通过角膜中央厚度分组,观察正常眼和高眼压患者的角膜厚度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相干光断层扫描成像(OCT)和偏振激光扫描仪联合个体化角膜补偿技术(GDx-VCC)检查高眼压患者是否存在RNFL的异常,并分析OCT和GDx-VCC测得的RNFL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眼压高于21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患者测量其中央角膜厚度(CCT),根据CCT值对眼压进行校正。OCTOPUS-101自动视野仪检查及视盘观察入选高眼压组患者180只眼,均予OCT、GDx-VCC测量视盘一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另设正常人180只眼作为对照,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眼压患者的平均CCT为(536.14±35.99)(433~609)μm,正常组患者的平均CCT为(516.68±38.27)(368~598)μm。根据平均中央角膜厚度555μm分组,组间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Average RNFL)、上方(S)、下方(I)的RNFL厚度以及其它参数有显著性差异,高眼压组CCT≤555μm的患者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要低于CCT>555μm的患者。结论高眼压患者RNFL厚度GDx-VCC与OCT的检测值低于正常人。高眼压组CCT与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正相关。GDx-VCC与OCT有着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中央厚度 高眼压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偏振激光扫描检查 相干光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道内镜联合硅胶管置入治疗下泪小管阻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瑜 李劲 +1 位作者 杜晓燕 赵平千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泪道内镜治疗下泪小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4年3月收入本院的24例下泪小管阻塞的中老年患者(平均年龄65岁,24只患眼),将泪道内镜插入患者泪道,直视下找到下泪小管阻塞部位用980激光清除阻塞处组织,使泪道通畅... 目的:研究泪道内镜治疗下泪小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4年3月收入本院的24例下泪小管阻塞的中老年患者(平均年龄65岁,24只患眼),将泪道内镜插入患者泪道,直视下找到下泪小管阻塞部位用980激光清除阻塞处组织,使泪道通畅后,将硅胶管置入下泪小管并固定。结果24例眼泪下泪小管阻塞患者在泪道内镜联合硅胶管置入治疗后,随访3个月,泪道通畅18例,泪道阻塞6例。结论泪道内镜可以直接找到阻塞部位,980激光治疗损伤最小,下泪小管生理结构可恢复,术后反应轻。而联合硅胶管置入使泪道临床再通率提高,两者结合是下泪小管阻塞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内镜 泪小管阻塞 硅胶管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