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油田深层钻探井漏综合治理技术
1
作者 赵少伟 杨进 +1 位作者 杨奇奇 陈绪跃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89,共6页
渤海油田深层地质构造复杂,井漏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制约了该油田的高效勘探开发。为解决该问题,构建了基于多尺度断裂识别与三维应力场模拟的漏失风险评价体系,以实现钻井漏失风险预测与井眼轨迹优化;通过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优化井... 渤海油田深层地质构造复杂,井漏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制约了该油田的高效勘探开发。为解决该问题,构建了基于多尺度断裂识别与三维应力场模拟的漏失风险评价体系,以实现钻井漏失风险预测与井眼轨迹优化;通过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优化井身结构,来避免薄弱层与高压层同井段钻进;应用精细控压钻井与固井技术,精准控制井口回压(±0.07MPa),提升钻井与固井安全性;同时研发了抗高温(220℃)、高承压(20MPa)堵漏剂,最终形成了“分层治理、以防为主、控堵结合”的井漏综合治理技术。该技术已在渤海油田10余口深层探井中成功应用,研究与现场应用结果均表明,该技术适应性强、封堵效果好,一次堵漏成功率超过80%。研究成果可为渤海油田深层安全高效钻井提供可靠技术支撑,也具有在我国其他海上油气田深层钻井中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钻探 潜山地层 裂缝-溶洞型漏失 防漏堵漏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缘弧岩浆寂静期花岗质岩浆成因:以青藏高原东南缘腾冲地块晚白垩世花岗岩为例
2
作者 赵少伟 方肖雨 +3 位作者 文泰 赖绍聪 裴先治 李佐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11,共21页
陆缘弧岩浆活动常具有幕式特征,展现出弧岩浆爆发和寂静交替的现象。虽然对其律动特征广泛研究,但目前对于岩浆寂静期的岩浆成因机制了解较少。本文通过对比新特提斯洋俯冲相关的陆缘弧岩浆分布特征,以新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陆源弧岩浆... 陆缘弧岩浆活动常具有幕式特征,展现出弧岩浆爆发和寂静交替的现象。虽然对其律动特征广泛研究,但目前对于岩浆寂静期的岩浆成因机制了解较少。本文通过对比新特提斯洋俯冲相关的陆缘弧岩浆分布特征,以新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陆源弧岩浆寂静期的腾冲地块晚白垩世花岗质岩石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形成过程,为寂静期岩浆的成因动力学机制提供重要约束。腾冲地块户撒地区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73Ma,形成于新特提斯洋俯冲陆缘弧晚白垩世(85~65Ma)的岩浆寂静期,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和钙碱质花岗岩,具有富集的Nd-Hf同位素,其源岩为高黎贡山群正变质片麻岩。通过区域对比,晚白垩世(85~65Ma)新特提斯洋低角度俯冲相关的陆源弧应为挤压环境,腾冲地块同期花岗岩类应形成于加厚地壳背景下。通过与爆发期(55~50Ma)岩石组合、地化特征、锆饱和温度和斜长石环带特征的对比,本文认为腾冲地块晚白垩世花岗岩类是加厚地壳长期热积累诱发的下地壳片麻岩部分熔融的结果。因此,在幔源岩浆低通量的陆缘弧寂静期,通过加厚地壳长期热积累可以在陆缘弧局部形成长英质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寂静期 腾冲地块 晚白垩世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地块昔马地区早始新世富角闪石镁铁质岩石成因及锆石记录的岩浆演化过程
3
作者 赵少伟 杨子豪 +4 位作者 方肖雨 文泰 陈璟元 赖绍聪 李佐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4-584,共21页
陆缘弧地壳中富角闪石镁铁质岩石是探索岛弧岩浆深部分异和演化的重要载体。选取腾冲地块昔马地区富角闪石镁铁质岩石系列,利用岩相学、全岩主微量和Sr-Nd同位素、锆石U-Pb定年、Lu-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探讨其成因和演化过程。分析... 陆缘弧地壳中富角闪石镁铁质岩石是探索岛弧岩浆深部分异和演化的重要载体。选取腾冲地块昔马地区富角闪石镁铁质岩石系列,利用岩相学、全岩主微量和Sr-Nd同位素、锆石U-Pb定年、Lu-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探讨其成因和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昔马镁铁质岩石是早始新世(51.2~52.7 Ma)同源岩浆堆晶和分异的产物,辉长岩和角闪辉长岩是以堆晶矿物及少量粒间熔体固结的产物,其中,辉长岩以单斜辉石、斜长石和磁铁矿为主要堆晶矿物,角闪辉长岩以斜长石、单斜辉石、磷灰石和榍石为主要堆晶矿物,而闪长岩则是以演化熔体为主的固结产物,并且在堆晶分异过程中,批次岩浆补给导致堆晶矿物(如斜长石)的溶解-再沉淀。锆石形态学、矿物包裹体组合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镁铁质岩浆中早期结晶的斜长石±斜方辉石有助于锆石在镁铁质岩浆中的结晶,且较大的锆石结晶温度范围指示了锆石长时间的结晶,其微量元素有规律的变化表明镁铁质岩浆中结晶的锆石能够有效记录岩浆的结晶和分异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角闪石镁铁质岩石 堆晶和分异 锆石 腾冲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针-板结构脉冲气泡放电等离子体固氮研究
4
作者 赵少伟 张丽 方志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28,共7页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可以利用空气直接进行氧化固氮,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参数灵活可控、避免温室气体排放等优点.本文利用双针-板电极在水中形成气泡放电等离子体,以空气为放电气体进行了固氮研究,分析了产物浓度和固氮能耗的影响因素.研...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可以利用空气直接进行氧化固氮,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参数灵活可控、避免温室气体排放等优点.本文利用双针-板电极在水中形成气泡放电等离子体,以空气为放电气体进行了固氮研究,分析了产物浓度和固氮能耗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中含有丰富的氮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激发态氮分子等活性物种,可高效合成硝态含氮产物.研究发现,脉冲参数、电极间隙、工作气体组分对气泡放电等离子体的固氮性能有重要影响.装置最高NO~-_x合成速率为19.2μmol/min,最小能耗约为11 MJ/mol.此外还发现,电极间隙为6 mm时,固氮性能最优;空气中增加适量氧气(氧气/氮气比例为0.4)可以增强产物合成,降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纳秒脉冲放电 气液放电 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对齐研究综述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昆麟 屈新纪 +3 位作者 谭芳 康红辉 赵少伟 施嵘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94,共22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语言模型已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大语言模型可能会生成不准确、有误导性甚至有害的内容,这引发了人们对大语言模型可靠性的担忧,采用对齐技术来确保大语言模型的行为与人类价值观一致已经成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语言模型已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大语言模型可能会生成不准确、有误导性甚至有害的内容,这引发了人们对大语言模型可靠性的担忧,采用对齐技术来确保大语言模型的行为与人类价值观一致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近年来大语言模型对齐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常用的指令数据收集方法和人类偏好数据集,概述了监督调整和对齐调整的相关研究,讨论了模型评估常用的数据集和方法,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对齐技术 调整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气田低效井侧钻技术 被引量:36
6
作者 赵少伟 范白涛 +1 位作者 杨秋荣 李长林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4-148,共5页
考虑到渤海油田开发生产不断推进,低产、停产以及报废井越来越多,迫切需要通过钻调整井或治理低效井来挖潜老油田剩余油,提高油田采收率。分析渤海油田不同类型的剩余油分布,研究对应的侧钻方式,根据陆地油田老井侧钻技术调研情况,结合... 考虑到渤海油田开发生产不断推进,低产、停产以及报废井越来越多,迫切需要通过钻调整井或治理低效井来挖潜老油田剩余油,提高油田采收率。分析渤海油田不同类型的剩余油分布,研究对应的侧钻方式,根据陆地油田老井侧钻技术调研情况,结合渤海油田自身特点,提出用修井机进行低效井侧钻中短半径井眼的技术思路,配套钻完井工程方案及作业成本初步估算,认为技术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低效井 低成本侧钻 中短半径 修井机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地块梁河早始新世花岗岩成因机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赵少伟 赖绍聪 +2 位作者 秦江锋 朱韧之 甘保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1-203,共13页
腾冲地块梁河地区芒东和青木寨花岗岩是新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重要的壳源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形成年龄为48~51Ma,属于早始新世,与腾冲地块西缘盈江地区大量的酸性和基性侵入岩的形成年龄相近。梁河地区的早始新世花岗岩具有高硅、钾的特征... 腾冲地块梁河地区芒东和青木寨花岗岩是新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重要的壳源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形成年龄为48~51Ma,属于早始新世,与腾冲地块西缘盈江地区大量的酸性和基性侵入岩的形成年龄相近。梁河地区的早始新世花岗岩具有高硅、钾的特征,属于准铝质-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具有高的初始^(87)Sr/^(86)Sr比值和富集的Nd同位素组成,Nd模式年龄显示源岩应为中元古代的地壳岩石。同时,芒东花岗岩具有高的CaO/Na_2O和相对低的Al_2O_3/TiO_2、Rb/Sr和Rb/Ba比值,说明源区为变质杂砂岩。而青木寨花岗岩具有低的CaO/Na_2O和Al_2O_3/TiO_2、相对高的Rb/Sr和Rb/Ba比值,指示其源岩以变泥质岩为主。结合区域内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特征,我们认为芒东和青木寨花岗岩是印度-亚洲大陆东向初始碰撞或同碰撞时期挤压背景下,腾冲地块中下地壳成熟度较低的杂砂岩以及成熟度较高的泥岩在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特提斯洋 腾冲地块 陆陆碰撞 始新世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采条件下加密调整井压力预测与调控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少伟 范白涛 +1 位作者 钟立国 余涵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4,共6页
受周边注采井的影响,加密调整井钻完井作业期间易发生漏失、溢流等复杂情况与事故。为了准确预测注采条件下加密调整井的地层压力,采用物理模拟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地层压力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估算加密调整... 受周边注采井的影响,加密调整井钻完井作业期间易发生漏失、溢流等复杂情况与事故。为了准确预测注采条件下加密调整井的地层压力,采用物理模拟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地层压力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估算加密调整井最大地层压力的预测方法,制定了加密调整井钻完井作业期间周边注水井关调制度。渤海绥中36-1油田4口加密调整井应用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注采条件下压力预测方法和加密调整井周边注水井关调制度可以有效保证钻完井作业安全和储层保护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采条件 加密调整井 压力预测 压力调控 绥中36-1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陀螺测量系统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少伟 范白涛 +3 位作者 张晓诚 许杰 刘宝生 谢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3-66,共4页
为了解决海上油田丛式井网磁干扰环境下的井眼轨迹随钻精确测量与防碰难题,成功研发了基于光纤陀螺的随钻陀螺测量系统。系统由地面部分和井下部分组成,井下部分安装在203.2 mm钻铤内,通过泥浆压力脉冲进行数据传输。对陀螺传感器进... 为了解决海上油田丛式井网磁干扰环境下的井眼轨迹随钻精确测量与防碰难题,成功研发了基于光纤陀螺的随钻陀螺测量系统。系统由地面部分和井下部分组成,井下部分安装在203.2 mm钻铤内,通过泥浆压力脉冲进行数据传输。对陀螺传感器进行小型化和提高抗振性的研究,使其满足了钻井环境的要求。在室内和试验井进行了系统的测量精度、抗振性、耐温性以及钻井环境适应性测试,各项性能都达到了研发指标。通过在渤海某油田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随钻陀螺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达到轨迹控制要求,工具性能及结构强度满足钻井作业环境。该系统现场操作简单,对磁干扰环境下的井眼轨迹精确测量与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陀螺测量系统 磁干扰 防碰 丛式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结构震害预测方法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少伟 窦远明 +1 位作者 张书祥 张会乔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3,共3页
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损坏程度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预测的基础,也是城市地震经济损失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某中等城市市区六种典型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和破坏机理,分别采用了相应的易损性分析方法,建立了市区震害矩阵。预测... 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损坏程度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预测的基础,也是城市地震经济损失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某中等城市市区六种典型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和破坏机理,分别采用了相应的易损性分析方法,建立了市区震害矩阵。预测结果真实可靠,为进一步进行抗震规划和统计震害损失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预测 易损性 震害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张拉锚具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少伟 欧高龙 +1 位作者 李春明 刘福鑫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27-31,共5页
为提高加固锚具的实用性,利用自行研发的一套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装置,对施加了极限抗拉强度25%预应力的混凝土梁进行张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锚固装置在张拉阶段存在16.3kN阻力损失;在张拉装置放张阶段预应力损失10.1 MPa;而在拧紧锚... 为提高加固锚具的实用性,利用自行研发的一套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装置,对施加了极限抗拉强度25%预应力的混凝土梁进行张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锚固装置在张拉阶段存在16.3kN阻力损失;在张拉装置放张阶段预应力损失10.1 MPa;而在拧紧锚固板阶段由于波形板的咬合作用,预应力得到比较大的补强;试验过程中碳纤维板未出现滑移,锚固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板 锚固装置 预应力 阻力损失 咬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粘结预应力CFRP板加固混凝土梁预应力损失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少伟 张晓彬 +1 位作者 郭娇 苏伟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6-130,125,共6页
针对目前预应力CFRP板锚具系统锚固可靠性差、加固工艺复杂、预应力损失大等问题,采用自主研发的两套锚固张拉系统对6根混凝土梁进行有粘结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试验。研究锚具种类、锚固方式和预应力水平对试件加固过程中预应力损失的影... 针对目前预应力CFRP板锚具系统锚固可靠性差、加固工艺复杂、预应力损失大等问题,采用自主研发的两套锚固张拉系统对6根混凝土梁进行有粘结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试验。研究锚具种类、锚固方式和预应力水平对试件加固过程中预应力损失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锚具1比锚具2预应力总损失率小;随着预应力水平的提高预应力总损失率增大;同不开槽的锚具相比,开槽嵌入式锚具预应力总损失率较小。总结得知预应力损失主要为两种:锚具变形及CFRP板与锚具之间滑移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碳纤维板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损失率 锚具 预应力CFRP板 不开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框架结构粘滞流体阻尼器优化布置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少伟 韩松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90,共7页
本文尝试在不规则框架结构中应用阻尼器,并通过ETABS结构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权系数布置法和逐层逼近法对粘滞流体阻尼器进行优化布置,并提出结构整体反应量的两个评价指标,对各层均匀布置、权系数优化布置和逐层逼近优化... 本文尝试在不规则框架结构中应用阻尼器,并通过ETABS结构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权系数布置法和逐层逼近法对粘滞流体阻尼器进行优化布置,并提出结构整体反应量的两个评价指标,对各层均匀布置、权系数优化布置和逐层逼近优化布置的结构进行计算分析。粘滞流体阻尼器优化布置结果表明:对于结构地震反应的控制,逐层逼近法略优于权系数布置法,且两种方法均优于各层均布法,但权系数布置法较逐层逼近法计算简单,耗时短且控制效果接近,所以对实际工程来说,权系数布置法更为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框架结构 粘滞流体阻尼器 权系数布置法 逐层逼近法 优化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压法双预应力梁新型锚固系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少伟 郭蓉 +3 位作者 王铁成 张国印 美多泽卓 刘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4-138,共5页
后压法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关键技术是顶压钢筋锚具的可靠性。本文针对后压法双预应力梁常用锚固体系的类型,设计了一种新型锚固试验装置,重点对其锚固系统的工作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对预压钢筋在试验过程中预应力损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 后压法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关键技术是顶压钢筋锚具的可靠性。本文针对后压法双预应力梁常用锚固体系的类型,设计了一种新型锚固试验装置,重点对其锚固系统的工作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对预压钢筋在试验过程中预应力损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螺帽及采用的螺纹类型等效果良好,可作为梁体制作及试验过程应力计算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压法 双预应力 混凝土 锚固 应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加固受不同初始载荷RC梁抗弯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少伟 张海 +1 位作者 付士峰 邓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16-118,共3页
将经历不同加载历史的钢筋混凝土梁按其初始受力的大小划分为三种受力状态,并对这三种受力状态不同的混凝土梁卸载后,采用粘钢板加固法进行加固,使其提高到相同的承载力水平。研究在每一种加载历史下,粘钢板加固法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的... 将经历不同加载历史的钢筋混凝土梁按其初始受力的大小划分为三种受力状态,并对这三种受力状态不同的混凝土梁卸载后,采用粘钢板加固法进行加固,使其提高到相同的承载力水平。研究在每一种加载历史下,粘钢板加固法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以及不同的初始载荷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结粜表明:采用钢板加固可以显著提高梁的抗弯承载力,同时对增强梁的抗弯刚度也有良好作用,加固前梁所受的初始载荷越大,相应梁的承载力则提高得越小,初始载荷较小的加固梁,加固后能很好的阻止原裂缝的扩展,而对于初始载荷较大的加固梁,在二次加载初期,加固材料并不能很好的阻止原裂缝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不同初始载荷 粘钢板 抗弯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与理论研究
16
作者 赵少伟 王铁成 +1 位作者 郭蓉 刘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0-113,121,共5页
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较大跨度简支梁的梁高和自重,本文在研究双预应力混凝土梁理论的基础上,制作了4根模型梁并进行了静载试验。结果表明:双预应力混凝土梁中的预压钢管能够提供给混凝土有效的预拉应力,预压钢管与混凝土... 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较大跨度简支梁的梁高和自重,本文在研究双预应力混凝土梁理论的基础上,制作了4根模型梁并进行了静载试验。结果表明:双预应力混凝土梁中的预压钢管能够提供给混凝土有效的预拉应力,预压钢管与混凝土的锚固可靠,试验荷载作用下2者协调变形、共同工作;试验结束后卸载,梁体的挠度和裂缝均有较大程度的恢复,工作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预应力 施工工艺 静载性能 锚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载速率对CFRP加固混凝土梁断裂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少伟 冯心淏 +1 位作者 郭蓉 郭喜旺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21,共12页
采用CFRP加固带裂缝混凝土梁,能明显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和刚度,减小结构变形并延缓裂缝的扩展。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和CFRP-混凝土界面的率敏感性,在动态加载速率下CFRP加固梁的断裂性能与准静态荷载下有着明显不同。为研究CFRP加固混凝土... 采用CFRP加固带裂缝混凝土梁,能明显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和刚度,减小结构变形并延缓裂缝的扩展。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和CFRP-混凝土界面的率敏感性,在动态加载速率下CFRP加固梁的断裂性能与准静态荷载下有着明显不同。为研究CFRP加固混凝土梁的动态力学性能,通过不同加载速率下三点弯曲梁断裂试验,对比分析了0.000 5、0.1、1、10 mm/s加载速率下CFRP加固预裂混凝土梁的断裂性能。结果表明:CFRP在混凝土梁裂缝扩展过程中承担着很强的阻裂作用和增强效果,与未加固混凝土梁相比,CFRP加固混凝土梁的极限荷载得到显著提高;随加载速率提高,混凝土梁固有的阻裂性能和断裂过程区骨料黏聚力的阻裂作用提高,混凝土梁断裂面骨料被拉断的数量增多,裂缝扩展路径更趋向平直;最后计算得到不同加载速率下CFRP加固混凝土梁裂缝扩展阻力曲线,分析了不同加载速率下CFRP加固混凝土梁裂缝扩展阻力曲线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性能 加载速率 CFRP加固混凝土 裂缝扩展阻力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缘天全新元古代过铝质花岗岩类成因机制及其构造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8
18
作者 赖绍聪 秦江锋 +1 位作者 朱韧之 赵少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45-2258,共14页
四川西部天全地区花岗岩属于扬子地块西缘岩浆岩带,是"康滇地轴"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形成年龄为851±15Ma(MSWD=0.7),属于新元古代花岗岩,与扬子地块西缘和北缘大量的中酸性侵入体和火山岩具有相近的形成年龄。火夹... 四川西部天全地区花岗岩属于扬子地块西缘岩浆岩带,是"康滇地轴"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形成年龄为851±15Ma(MSWD=0.7),属于新元古代花岗岩,与扬子地块西缘和北缘大量的中酸性侵入体和火山岩具有相近的形成年龄。火夹沟花岗闪长岩为过铝质、低Si O2、具有相对亏损的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结合岩石低的Al2O3/Ti O2和高的Ca O/Na2O比值,其应是在镁铁质岩浆底侵的条件下,成熟度较低的杂砂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过铝质熔体,岩石较低的Si O2含量表明其同化了部分镁铁质熔体。而角脚坪花岗岩具有高的Si O2含量,为过铝质、富Na的熔体,而且具有极度亏损的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其应是亏损的玄武质岩石(洋壳或是与地幔柱有关的玄武岩)在H2O饱和条件下发生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的过铝质熔体。结合扬子西缘其它新元古代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构造资料,我们认为天全地区的Na质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代表在高地温梯度条件下,玄武质岩石在H2O饱和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过铝质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质花岗岩 过铝质 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 扬子地块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南蒙古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妍蓉 周海 +9 位作者 赵国春 韩以贵 张东海 王盟 赵少伟 裴先治 赵千 Narantsetseg Tserendash 耿红燕 Enkh-Orshikh Orsoo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8,共18页
中亚造山带作为显生宙以来全球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记录了古亚洲洋俯冲、增生、闭合的全过程。南蒙古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其晚古生代先后发育弧岩浆活动以及与伸展活动相关的岩石组合,是研究陆壳增生和改造的热点区域。笔者结... 中亚造山带作为显生宙以来全球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记录了古亚洲洋俯冲、增生、闭合的全过程。南蒙古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其晚古生代先后发育弧岩浆活动以及与伸展活动相关的岩石组合,是研究陆壳增生和改造的热点区域。笔者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前人研究对南蒙古地区石炭纪--二叠纪这一关键时期的岩石组合做出系统梳理和总结,研究区石炭纪--二叠纪岩浆活动大致可以分为早石炭世(350~325 Ma),晚石炭世(320~305 Ma)和早二叠世(300~280Ma)3个阶段。早石炭世(350~325Ma)发育典型的弧岩浆岩且具有向南变年轻的趋势。此外,全岩Nd和锆石Hf同位素显示其主体具有显著的地幔贡献。综合前人认识,笔者认为这是古亚洲洋主洋盆以北多个次生的弧后洋盆俯冲后撤的结果。晚石炭世(320~305Ma)以高硅花岗岩为主,尤其315~310Ma的碱长花岗岩、碱长正长岩等是年轻弧地体重熔的产物,是俯冲大洋板片显著消耗的结束。早二叠世(300~280Ma)发育伸展相关的岩石组合(如A型花岗岩、双峰式火山岩和基性岩墙),这些岩浆活动显示高温特征,且具有显著的地幔物质贡献。结合前人工作,特别是笔者的前期工作,上述岩浆活动是由石炭纪板片后撤之后高角度俯冲诱发的俯冲板片断离所造成,且前人研究成果表明南蒙古东西两侧均有类似的岩石、构造和沉积记录。因此,笔者提出,古亚洲洋主洋盆泥盆纪--二叠纪多期次的俯冲后撤导致了其北侧一系列次生的弧后洋盆的开启、俯冲至闭合,上述过程伴随了中亚造山带南缘最后一次大规模侧向增生及其结束后板片断离诱发的垂向地壳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石炭纪—二叠纪 岩浆活动 构造演化 南蒙古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地震损伤模型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蓉 王铁成 +1 位作者 赵少伟 王晓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9-112,共4页
为建立方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双参数损伤模型,通过7根方钢管混凝土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获得了各构件破坏时的累积滞回耗能,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适合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双参数损伤模型。研究表明:方钢管混凝土柱在模型中的耗能... 为建立方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双参数损伤模型,通过7根方钢管混凝土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获得了各构件破坏时的累积滞回耗能,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适合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双参数损伤模型。研究表明:方钢管混凝土柱在模型中的耗能因子β应为0.042;大于圆钢管混凝土柱的耗能因子,方钢管混凝土柱基于累积滞回耗能的损伤比例要远大于圆钢管混凝土柱。模型的建立对于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及震害分析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柱 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 累积滞回耗能 耗能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