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小L形入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距下关节炎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毅 赵宏谋 +3 位作者 梁晓军 刘诚 赵恺 杨杰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7期536-539,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跟腱旁后外侧小“L”入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距下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应用改良小“L”入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22例跟骨骨折伴距下关节炎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22... 目的:观察改良跟腱旁后外侧小“L”入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距下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应用改良小“L”入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治疗22例跟骨骨折伴距下关节炎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22~49岁,平均35.3岁。病程11~32个月,平均21个月。根据Stephens-Sanders分型,Ⅱ型16例,Ⅲ型6例。通过改良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患足功能进行评估,比较改善程度。结果:1例出现皮缘坏死,无感染、螺钉断裂、植骨吸收及距骨坏死等情况发生。术后21例获随访,时间18~46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4个月融合处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改良AOFAS评分由术前32-65分(平均50.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66~92分(平均82.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小“L”入路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并发距下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临床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矫正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主要病理改变,恢复足部外形并改善后足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距下关节 骨关节炎 关节融合术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性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4
2
作者 俞光荣 赵宏谋 +4 位作者 周家钤 袁锋 李海峰 杨云峰 朱辉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1期804-808,共5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探讨开放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至2009年10月,共收治跟骨骨折427例,其中开放性跟骨骨折22例,有15例15足获随访,男9例,女6例;年龄18~66岁,平均34.7岁。跟骨骨折按照Sanders...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探讨开放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至2009年10月,共收治跟骨骨折427例,其中开放性跟骨骨折22例,有15例15足获随访,男9例,女6例;年龄18~66岁,平均34.7岁。跟骨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6例,Ⅳ型4例;软组织损伤Gustilo分型,Ⅰ型1例,Ⅱ型4例,ⅢA型5例,ⅢB型5例。按照OCIS分型,ⅠA型1例,ⅡA型2例,ⅡB型7例,ⅢA型2例,ⅢB型3例。所有患者急诊行伤口清创,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根据伤口情况I期闭合或临时覆盖,患肢临时固定,根据软组织损伤情况急诊或择期行跟骨骨折复位内固定。随访是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和AOFAS踝与后足评分进行预后评估。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31个月,平均16.4个月,AOFAS评分(74.6±10.4)分(58~94分),有4足需要筋膜瓣或皮瓣覆盖伤口。有5例发生浅表感染,其中有4例为GustiloⅢ型,2例深部感染和1例骨髓炎,无患者需要截肢治疗。结论:开放性跟骨骨折如果早期合理清创,认真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把握内固定的时机和手术指征,选择恰当的固定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深部感染和骨髓炎发生率。另外,对于GustiloⅢ型和OCISB型骨折,应避免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开放性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新鲜跖跗关节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朱辉 赵宏谋 +1 位作者 袁锋 俞光荣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1期922-925,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新鲜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的中短期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新鲜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47例,其中41例(42足)纳入研究,平均年龄31岁。按照Myerson分型:A型9足,B1型7足,B2...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新鲜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的中短期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新鲜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47例,其中41例(42足)纳入研究,平均年龄31岁。按照Myerson分型:A型9足,B1型7足,B2型11足,C1型10足,C2型5足。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量表和VAS疼痛量表进行评估。结果:41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12~71个月)。平均AOFAS得分为(84.2±2.8)分(65~100分),优良率为81%,其中Myerson A型和C型的评分存在差异(P=0.02)。平均VAS得分为(2.6±0.5)分(0~6分)。3例出现浅表感染,2例皮缘坏死。有19例患者存在负重及行走痛,所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跖跗关节退变,4例出现跖骨骨折畸形愈合,2例出现拇外翻畸形。结论:新鲜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解剖复位内固定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虽然跖跗关节退变不可避免,但并不影响功能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跗关节 骨折 脱位 关节融合术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新鲜跟骨骨折的处理 被引量:50
4
作者 俞光荣 赵宏谋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1期801-803,共3页
跟骨骨折在临床较常见,由于跟部周围软组织菲薄,且血供较差,损伤易累及关节面,手术或保守治疗不当,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常遗留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新鲜跟骨骨折的有效处理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要点 被引量:23
5
作者 梁晓军 赵宏谋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7期533-535,共3页
跟骨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发生率约11.5/100,000,约占成人跗骨骨折的60%,8.5%~12%为开放性,约10%合并脊柱骨折[1]。跟骨骨折多数为轴向暴力所致,且多为高能量损伤,以关节内骨折多见,多数存在关节面压缩及移位。新鲜跟骨... 跟骨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发生率约11.5/100,000,约占成人跗骨骨折的60%,8.5%~12%为开放性,约10%合并脊柱骨折[1]。跟骨骨折多数为轴向暴力所致,且多为高能量损伤,以关节内骨折多见,多数存在关节面压缩及移位。新鲜跟骨骨折的有效处理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内外固定技术和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使跟骨骨折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而治疗时机、手术指征、切口选择、是否植骨等问题目前仍有争议【2】。为获得满意疗效,医师需要对跟骨的解剖结构及功能、跟骨骨折的损伤类型特征、复位方法及复位要求、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预防有全面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踝关节损伤治疗方法的选择策略 被引量:11
6
作者 梁晓军 赵宏谋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6期489-491,共3页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由3块骨骼和11条韧带组成。急性踝关节损伤在临床常见,其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全身最常见的韧带损伤,而踝关节骨折居关节内骨折之首。美国国家创伤数据库资料显示,踝关节骨折占足踝部骨折的55.7%[1]。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保护素是高血压患者冠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血管紧张素Ⅱ相关 被引量:7
7
作者 刁佳宇 赵宏谋 +4 位作者 杨光 韩稳琦 酉鹏华 杨萌 王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1-915,共5页
目的评估高血压患者血浆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水平与冠脉钙化之间的关系,以及OPG与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入选了348例高血压患者,64排冠脉CT检查明确患者冠脉钙化情况,根据钙化评分将高血... 目的评估高血压患者血浆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水平与冠脉钙化之间的关系,以及OPG与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入选了348例高血压患者,64排冠脉CT检查明确患者冠脉钙化情况,根据钙化评分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冠脉钙化组与非冠脉钙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指标,计算患者冠脉钙化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以及患者血浆OPG与AngⅡ水平的相关系数。结果高血压伴冠脉钙化组患者OPG与AngⅡ水平均高于非冠脉钙化患者(P均<0.001)。多因素 Logistics 回归分析显示,OPG水平( OR 3.728;95% CI 1.314~7.714)与AngⅡ水平( OR 2.385;95% CI 1.281~4.836)均是冠脉钙化独立危险因素(P<0.001),并且OPG、AngⅡ水平与冠脉钙化的严重程度相关。在高血压伴冠脉钙化患者中, OPG水平与AngⅡ水平呈正相关(P<0.001, r =0.509);而在非冠脉钙化患者中,OPG水平与AngⅡ水平无关( P> 0.05)。结论 OPG是高血压患者冠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冠脉钙化严重程度有关;在高血压伴冠脉钙化患者中,OPG与AngⅡ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保护素 高血压 冠脉钙化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与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跟腱止点腱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白文博 梁晓军 +5 位作者 赵宏谋 王欣文 刘亮 梁景棋 石超 鹿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51-356,共6页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与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跟腱止点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根据病例选择最终纳入42例跟腱止点腱病患者,分为PRP组(20例28足)与冲击波组(22例29足)。PRP组男12例,女8例...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与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跟腱止点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根据病例选择最终纳入42例跟腱止点腱病患者,分为PRP组(20例28足)与冲击波组(22例29足)。PRP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7.00(28.00,50.75)岁;病程7.00(6.00,7.00)个月;予患侧跟腱止点区域进行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冲击波组男16例,女6例;年龄42.00(35.75,47.25)岁;病程7.00(6.00,8.00)个月;予患侧跟腱止点区及小腿三头肌区域进行冲击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维多利亚体育研究中心跟腱问卷表(Victorian Institute of Sport Assessment-Achilles,VISA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治疗1、3、6个月后VAS及VISA-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RP组治疗6个月后VAS及VISA-A评分均优于治疗后1、3个月(P<0.05);冲击波组治疗6个月后VAS及VISA-A评分均差于治疗后1、3个月(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VAS及VISA-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治疗后6个月VAS及VISA-A评分优于冲击波组(P<0.05),PRP组满意度调查优于冲击波组(P<0.05)。结论:PRP注射对于慢性跟腱止点腱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高,且PRP注射治疗慢性跟腱止点腱病的中长期疗效更优于体外发散式冲击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体外冲击波 慢性跟腱止点腱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8a-3p通过抑制钙网蛋白表达改善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与凋亡 被引量:1
9
作者 苟棋玲 赵宏谋 +1 位作者 酉鹏华 刁佳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9-504,共6页
目的评估miR-148a-3p对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表达的影响以及对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miR-148a-3p minic、inhibitor干预H9c2大鼠心肌母细胞,检测CRT蛋白表达水平。再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m... 目的评估miR-148a-3p对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表达的影响以及对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miR-148a-3p minic、inhibitor干预H9c2大鼠心肌母细胞,检测CRT蛋白表达水平。再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miR-148a-3p minic组、高糖+miR-148a-3p minic+TG(CRT激动剂)、高糖+miR-148a-3p inhibitor组、高糖+miR-148a-3p inhibitor+CRT-(CRT-siRNA)组,检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与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与细胞凋亡水平。结果miR-148a-3p minic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内CRT蛋白表达,miR-148a-3p inhibitor使CRT表达水平升高。miR-148a-3p minic抑制了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内的ATP生成减少、ROS生成增多、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减弱及细胞过度凋亡;而TG减弱了miR-148a-3p minic的上述作用。miR-148a-3p inhibitor加重了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与凋亡,而miR-148a-3p inhibitor的上述作用则被CRT-siRNA部分阻断。结论miR-148a-3p可负向调节心肌细胞内CRT的表达,并通过抑制CRT保护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与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8a-3p 钙网蛋白 高糖 心肌细胞 线粒体损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