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牦牛Ihh基因组织表达分析、SNP检测及其基因型组合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天科
赵娟花
+4 位作者
裴杰
梁春年
郭宪
秦文
阎萍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9,共10页
为了研究牦牛Ihh基因多态位点基因型组合与生产性状间的相关性,发现与牦牛生产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同时进一步研究Ihh基因在牦牛和黄牛各个组织的分布和表达,试验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HRM)进行...
为了研究牦牛Ihh基因多态位点基因型组合与生产性状间的相关性,发现与牦牛生产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同时进一步研究Ihh基因在牦牛和黄牛各个组织的分布和表达,试验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HRM)进行基因型分型和统计等位基因频率,同时,运用荧光定量PCR分析Ihh基因在牦牛和黄牛不同器官的表达差异。试验结果表明,Ihh基因在牦牛和黄牛的所有组织中均表达。然后采用SHEsis和PHASE软件对Ihh基因多态位点进行配对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多态位点单倍型组合与生产性状关联性分析。结果检测到牦牛Ihh基因外显子3的2个多态位点5855(C/T)和6383(G/A)。群体遗传学分析显示,2个多态位点均表现为高度多态(PIC>0.25);χ2检验表明,甘南牦牛和大通牦牛群体在两个突变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天祝牦牛在2个突变位点处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5);多态位点配对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2个突变位点之间存在强连锁平衡,有4种单倍型组合;基因型组合主要发现了3种。关联分析表明,Ihh基因2个突变位点的3种基因型组合对牦牛体斜长、体高、胸围、管围和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CTGA基因型组合的牦牛个体在体斜长、体高、胸围、管围和体重方面显著高于CCGG和TTAA型(P<0.05)。因此,综上推断Ihh基因基因型组合与牦牛体斜长、体高、胸围、管围和体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Ihh基因
多态性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生产性状
荧光定量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牦牛C1H21orf62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娟花
梁春年
+5 位作者
裴杰
褚敏
吴晓云
张良斌
佘平昌
阎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98-102,I0002,共6页
应用RT-PCR方法克隆牦牛C1H21orf62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1H21orf62基因在有角牦牛和无角牦牛角芽组织的m RNA表达。结果表明,C1H21orf62基因编码区全长662 bp,编码161个氨基酸。C1H21orf62是一种亲水...
应用RT-PCR方法克隆牦牛C1H21orf62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1H21orf62基因在有角牦牛和无角牦牛角芽组织的m RNA表达。结果表明,C1H21orf62基因编码区全长662 bp,编码161个氨基酸。C1H21orf62是一种亲水性蛋白,含有13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但无跨膜域和信号肽。C1H21orf62基因m RNA在无角牦牛角芽组织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有角牦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无角
有角
C1H21orf62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牦牛的肉用特性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郭宪
裴杰
+3 位作者
包鹏甲
褚敏
赵娟花
阎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1期157-159,共3页
[目的]为了提高牦牛的肉用性能和加快牦牛选育进程,对牦牛的肉用特性进行了研究,为牦牛选育与肉品开发提供基础数据与技术参考。[方法]以牦牛为研究对象,对牦牛的产肉性能、肉品质、肉脂肪酸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从产肉性能来看,18...
[目的]为了提高牦牛的肉用性能和加快牦牛选育进程,对牦牛的肉用特性进行了研究,为牦牛选育与肉品开发提供基础数据与技术参考。[方法]以牦牛为研究对象,对牦牛的产肉性能、肉品质、肉脂肪酸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从产肉性能来看,18月龄补饲牦牛宰前活重为137.54 kg,胴体重为66.14 kg,净肉重为52.16 kg,屠宰率为48.09%,净肉率为37.92%,眼肌面积为31.53 cm2,各项产肉指标均显著高于当地自然放牧牦牛。从肉品质来看,18月龄牦牛的肉色、大理石纹评分、失水率、肌纤维直径均低于成年牦牛肉,且肌纤维直径呈显著性差异(P<0.05)。18月龄牦牛肉的系水力、熟肉率均高于成年牦牛肉,且熟肉率呈显著性差异(P<0.05)。从肉脂肪酸来看,牦牛补饲后在背最长肌、半腱肌中均检测到肉豆蔻酸、2-甲基-棕榈酸、2-己基-环丙烷辛酸、顺式-11-十八烯酸、反-9-十八碳烯酸、山嵛酸、木蜡酸,而自然放牧条件下均未检测到。牦牛补饲后脂肪酸含量及其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表明牦牛肉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与饲养条件有关。[结论]放牧加补饲是提高牦牛产肉性能的主要措施之一,补饲可改善牦牛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产肉性能
肉品质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牦牛Ihh基因组织表达分析、SNP检测及其基因型组合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天科
赵娟花
裴杰
梁春年
郭宪
秦文
阎萍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甘肃省牦牛繁育工程重点实验室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9,共10页
基金
甘肃牧区生产生态生活优化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2016)(2012BAD13B05)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1102NKDA027)
文摘
为了研究牦牛Ihh基因多态位点基因型组合与生产性状间的相关性,发现与牦牛生产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同时进一步研究Ihh基因在牦牛和黄牛各个组织的分布和表达,试验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HRM)进行基因型分型和统计等位基因频率,同时,运用荧光定量PCR分析Ihh基因在牦牛和黄牛不同器官的表达差异。试验结果表明,Ihh基因在牦牛和黄牛的所有组织中均表达。然后采用SHEsis和PHASE软件对Ihh基因多态位点进行配对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多态位点单倍型组合与生产性状关联性分析。结果检测到牦牛Ihh基因外显子3的2个多态位点5855(C/T)和6383(G/A)。群体遗传学分析显示,2个多态位点均表现为高度多态(PIC>0.25);χ2检验表明,甘南牦牛和大通牦牛群体在两个突变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天祝牦牛在2个突变位点处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5);多态位点配对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2个突变位点之间存在强连锁平衡,有4种单倍型组合;基因型组合主要发现了3种。关联分析表明,Ihh基因2个突变位点的3种基因型组合对牦牛体斜长、体高、胸围、管围和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CTGA基因型组合的牦牛个体在体斜长、体高、胸围、管围和体重方面显著高于CCGG和TTAA型(P<0.05)。因此,综上推断Ihh基因基因型组合与牦牛体斜长、体高、胸围、管围和体重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牦牛
Ihh基因
多态性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生产性状
荧光定量
基因表达
Keywords
yak
Ihhgene
polymorphism
HRM
production traits
RT-PCR
gene expression
分类号
S823.85 [农业科学—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牦牛C1H21orf62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娟花
梁春年
裴杰
褚敏
吴晓云
张良斌
佘平昌
阎萍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省牦牛繁育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98-102,I0002,共6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3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12AD13B05)
文摘
应用RT-PCR方法克隆牦牛C1H21orf62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1H21orf62基因在有角牦牛和无角牦牛角芽组织的m RNA表达。结果表明,C1H21orf62基因编码区全长662 bp,编码161个氨基酸。C1H21orf62是一种亲水性蛋白,含有13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但无跨膜域和信号肽。C1H21orf62基因m RNA在无角牦牛角芽组织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有角牦牛。
关键词
牦牛
无角
有角
C1H21orf62
克隆
Keywords
yak
polled
horned
C1H21orf62
cloning
分类号
Q786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牦牛的肉用特性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郭宪
裴杰
包鹏甲
褚敏
赵娟花
阎萍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省牦牛繁育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1期157-159,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1976)
现代农业(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8)
+1 种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013BAD16B09)
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CAAS-ASTIP-2014-LIHPS-01)
文摘
[目的]为了提高牦牛的肉用性能和加快牦牛选育进程,对牦牛的肉用特性进行了研究,为牦牛选育与肉品开发提供基础数据与技术参考。[方法]以牦牛为研究对象,对牦牛的产肉性能、肉品质、肉脂肪酸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从产肉性能来看,18月龄补饲牦牛宰前活重为137.54 kg,胴体重为66.14 kg,净肉重为52.16 kg,屠宰率为48.09%,净肉率为37.92%,眼肌面积为31.53 cm2,各项产肉指标均显著高于当地自然放牧牦牛。从肉品质来看,18月龄牦牛的肉色、大理石纹评分、失水率、肌纤维直径均低于成年牦牛肉,且肌纤维直径呈显著性差异(P<0.05)。18月龄牦牛肉的系水力、熟肉率均高于成年牦牛肉,且熟肉率呈显著性差异(P<0.05)。从肉脂肪酸来看,牦牛补饲后在背最长肌、半腱肌中均检测到肉豆蔻酸、2-甲基-棕榈酸、2-己基-环丙烷辛酸、顺式-11-十八烯酸、反-9-十八碳烯酸、山嵛酸、木蜡酸,而自然放牧条件下均未检测到。牦牛补饲后脂肪酸含量及其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表明牦牛肉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与饲养条件有关。[结论]放牧加补饲是提高牦牛产肉性能的主要措施之一,补饲可改善牦牛肉品质。
关键词
牦牛肉
产肉性能
肉品质
脂肪酸
分类号
S823.92 [农业科学—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牦牛Ihh基因组织表达分析、SNP检测及其基因型组合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李天科
赵娟花
裴杰
梁春年
郭宪
秦文
阎萍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牦牛C1H21orf62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赵娟花
梁春年
裴杰
褚敏
吴晓云
张良斌
佘平昌
阎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牦牛的肉用特性研究
郭宪
裴杰
包鹏甲
褚敏
赵娟花
阎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