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州湾东部海水中氮的含量和分布 被引量:22
1
作者 赵夕旦 祝陈坚 +1 位作者 举鹏 史致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0-44,共5页
根据 1990年 11月到 1991年 8月胶州湾东部 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 ,讨论了各种氮的含量变化及分布情况 :溶解无机氮含量范围为 1.12~ 34 .8μmol/ dm3,年平均为 11.1μmol/ dm3。秋季硝酸氮为溶解无机氮的主要形式 ,占 68% ,平均为 11.2 ... 根据 1990年 11月到 1991年 8月胶州湾东部 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 ,讨论了各种氮的含量变化及分布情况 :溶解无机氮含量范围为 1.12~ 34 .8μmol/ dm3,年平均为 11.1μmol/ dm3。秋季硝酸氮为溶解无机氮的主要形式 ,占 68% ,平均为 11.2 μmol/ dm3。其他 3个季节氨氮含量最高。冬、夏两季溶解态有机氮含量分别占总氮的 69%和 66% ,是主要形态。其分布大致呈自东北向西南递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含量 分布 胶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东部磷的形态及分布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夕旦 祝陈坚 +1 位作者 举鹏 史致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3-56,共4页
报道了胶州湾东部自 1 990年 1 1月~ 1 991年 8月 4个季节各种磷的含量及分布情况 :总磷年平均含量为 3.2 6 μmol/dm3;颗粒磷是主要形态 ,占总磷的5 2 % ,溶解态无机磷占 2 4% ;秋季各种磷含量最高 ,是矿化再生的主要季节。春、冬浮... 报道了胶州湾东部自 1 990年 1 1月~ 1 991年 8月 4个季节各种磷的含量及分布情况 :总磷年平均含量为 3.2 6 μmol/dm3;颗粒磷是主要形态 ,占总磷的5 2 % ,溶解态无机磷占 2 4% ;秋季各种磷含量最高 ,是矿化再生的主要季节。春、冬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吸收磷酸盐 ,浓度下降。夏季磷受物理混合过程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颗粒磷 溶解磷 形态 磷酸盐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池塘咸水Na^+/K^+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介子林 董双林 +2 位作者 赵夕旦 孙卫明 王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68,20,共5页
探讨盐碱地池塘的对虾养殖,利用池塘陆基围隔系统研究了滨海盐碱地缺K+池塘咸水Na+/K+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当Na+/K+为40(mmol/mmol)时,对虾的成活率和产量最高,增重率最大,食物转化效率最... 探讨盐碱地池塘的对虾养殖,利用池塘陆基围隔系统研究了滨海盐碱地缺K+池塘咸水Na+/K+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当Na+/K+为40(mmol/mmol)时,对虾的成活率和产量最高,增重率最大,食物转化效率最高。本文还根据这一结果提出了对虾养殖生产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咸水Na^+/K^+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成活率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对三角褐指藻、叉边金藻生长率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肖虹滨 史致丽 +1 位作者 赵夕旦 肖春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7-52,共6页
研究了砷(V)对近岸水中三角褐指藻和叉边金藻的毒性,其阈值分别为 10-4.1mol/dm3和 10-4.9mol/dm3。根据活性点模式计算砷( V)与两藻的结合常数为 692.5和989.7。砷(V)对叉边金藻的毒性... 研究了砷(V)对近岸水中三角褐指藻和叉边金藻的毒性,其阈值分别为 10-4.1mol/dm3和 10-4.9mol/dm3。根据活性点模式计算砷( V)与两藻的结合常数为 692.5和989.7。砷(V)对叉边金藻的毒性作用不受磷酸盐浓度影响;砷(V)对三 角褐指藻的毒性作用随磷酸盐浓度降低而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长率 三角褐指藻 叉边金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类对砷(V)的还原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肖虹滨 史致丽 赵夕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32-136,共5页
藻类对砷(V)的还原作用肖虹滨,史致丽,赵夕旦(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系)关键词砷(V),砷(Ⅲ),还原作用前言砷在一般大洋水中约为2.0×10-6mol/dm3(文献[1,2]为1.5×10-9),从热力学平... 藻类对砷(V)的还原作用肖虹滨,史致丽,赵夕旦(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系)关键词砷(V),砷(Ⅲ),还原作用前言砷在一般大洋水中约为2.0×10-6mol/dm3(文献[1,2]为1.5×10-9),从热力学平衡计算砷在海水中的存在形态主要为砷(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作用 藻类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东部水体、浮游植物和沉积物中的砷 被引量:6
6
作者 肖虹滨 赵夕旦 史致丽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3期340-346,共7页
根据胶州湾四个航次中水体的溶解态总砷c(AS)、溶解态三价砷c(AS(Ⅲ))、悬浮物总砷(Asp)、浮游植物总砷(Asph)、沉积物酸萃取态砷(SAsH)的调查数据,指出c(As)含量未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高值区位于四方近岸,并... 根据胶州湾四个航次中水体的溶解态总砷c(AS)、溶解态三价砷c(AS(Ⅲ))、悬浮物总砷(Asp)、浮游植物总砷(Asph)、沉积物酸萃取态砷(SAsH)的调查数据,指出c(As)含量未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高值区位于四方近岸,并由近岸向远岸浓度逐渐降低。由悬浮颗粒物、浮游植物和沉积物对水体中砷的富集因子,指出三者在砷的循环和迁移中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胶州湾 浮游植物 沉积物 富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中砷(Ⅴ)还原初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肖虹滨 赵夕旦 史致丽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研究胶州湾沉积物对砷(Ⅴ)的还原作用。结果表明:1.随泥水比增大,还原率升高,泥水比为且:1000时,沉积物对砷(Ⅴ)的还原率为16%;2.未煮沸的泥-水提取液还原率高于煮沸杀菌泥-水提取液。指示:沉积物有机质在微生... 研究胶州湾沉积物对砷(Ⅴ)的还原作用。结果表明:1.随泥水比增大,还原率升高,泥水比为且:1000时,沉积物对砷(Ⅴ)的还原率为16%;2.未煮沸的泥-水提取液还原率高于煮沸杀菌泥-水提取液。指示:沉积物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对砷(Ⅴ)有一定的还原作用。此外,根据胶州湾的调查结果及实验室藻类培养模拟实验结果,分析了胶州湾砷(Ⅲ)产生原因。指出:主要是由于藻类和沉积物、水体有机物的还原作用,两者的还原能力相当,但在不同季节所起的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藻类 沉积物 还原作用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