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卤代氰基卡宾自由基XCCN(X=F,Cl,Br)的理论研究
1
作者 赵增霞 侯春园 +1 位作者 张红星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39-1843,共5页
在Cs对称性和ANO-S基组下,使用全活化空间自洽场方法(CASSCF),研究了卤代氰基卡宾自由基及其阴离子的低能电子激发态性质.为了进一步考虑电子的动态相关效应,采用多组态二级微扰理论(CASPT2)获得更加精确的能量值.计算结果表明,XCCN的... 在Cs对称性和ANO-S基组下,使用全活化空间自洽场方法(CASSCF),研究了卤代氰基卡宾自由基及其阴离子的低能电子激发态性质.为了进一步考虑电子的动态相关效应,采用多组态二级微扰理论(CASPT2)获得更加精确的能量值.计算结果表明,XCCN的基态是三重态.单重态和三重态的能隙差ΔES-T(kJ/mol):7.4(FCCN)<13.4(ClCCN)<16.6(BrCCN).计算得到,XCCN(X=F,Cl,Br)最低垂直激发能分别为408.3,385.4和345.2kJ/mol,这归因于π(a′)→nxy的电子跃迁;XCCN的电子亲和势分别为235.7,233.0和237.2kJ/mol,与HCCN相比,其电子亲和势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氰基卡宾 多组态自洽场理论 多组态二级微扰理论 单重态 三重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咔唑异构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会萍 白福全 +3 位作者 郑清川 赵增霞 赵晓杰 张红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19,共5页
分别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在6-31G(d,p)基组水平上优化了5个吲哚咔唑分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在此结构的基础上,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在相同基组水平和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下计算了模型分子的吸收... 分别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在6-31G(d,p)基组水平上优化了5个吲哚咔唑分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在此结构的基础上,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在相同基组水平和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下计算了模型分子的吸收和发射光谱.这几个吲哚咔唑异构体的发射光谱有明显的差别,如异构体5([3,2-b]型)有较大的振子强度,但是相对于其他异构体,其发射能量最小;异构体4([3,2-a]型)的发射能量最大;异构体2([2,3-b]型)的最大振子强度在250-450 nm范围内,与其他几个分子相比为最小.这主要是由分子的激发态几何变化和轨道能级的不同导致的.本文还考察了这类分子的一阶超极化率,结果显示5个分子极化率在同一水平,但静态第一超极化率(β0)有明显差别,异构体2的β0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吲哚咔唑 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方法 吸收和发射光谱 非线性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6H5N光谱性质的多组态二级微扰理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侯春园 郑清川 +1 位作者 赵增霞 张红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48-1451,共4页
采用全活化空间自洽场方法(CASSCF)在C2v对称性和6-31g(d,p)基组水平下,研究了C6H5N自由基及其阴阳离子的基态和低激发态性质.为了进一步考察动态电子相关效应,采用多组态二级微扰理论(CASPT2)获得更加精确的能量值.计算得到13A2→13A1... 采用全活化空间自洽场方法(CASSCF)在C2v对称性和6-31g(d,p)基组水平下,研究了C6H5N自由基及其阴阳离子的基态和低激发态性质.为了进一步考察动态电子相关效应,采用多组态二级微扰理论(CASPT2)获得更加精确的能量值.计算得到13A2→13A1和13A2→13B2在4303.1和4212.2kJ/mol处的激发可分别归因于π(b1)→ny和π(a2)→ny的跃迁,而13A2→13B1和13A2→11B1在2634.9和2700.4kJ/mol处的激发具有nx→π*(a2)和π(a2)→nx的混合跃迁特征,理论波长与紫外吸收光谱得到的实验数据一致.计算得到的电离能与实验值也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氮 多组态自洽场理论 多组态二级微扰理论 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咔唑间连接方式不同引起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理论研究
4
作者 王会萍 白福全 +2 位作者 郑清川 赵增霞 张红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34-2438,共5页
利用密度泛函方法(DFT)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下优化了咔唑分子和14种双咔唑结构异构体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在此基础上,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在相同基组水平下计算了模型分子的吸收和发射波长及电... 利用密度泛函方法(DFT)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下优化了咔唑分子和14种双咔唑结构异构体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在此基础上,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在相同基组水平下计算了模型分子的吸收和发射波长及电荷跃迁性质.讨论了双咔唑构型的变化带来的性质上的变化,与实验值相比得到了精确的计算结果.通过双咔唑的前线轨道能量值、电离能和亲和势及重组能的变化,全面研究了不同构型的应用,为实验上的设计和合成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唑 密度泛函理论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方法 吸收发射光谱 重组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CCC光谱性质的从头算研究
5
作者 舒鑫 赵增霞 +1 位作者 张红星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5-129,共5页
采用全活化空间自洽场方法(CASSCF)在C2v对称性和ANO-S基组水平下,研究了H2CCC自由基及其阴阳离子的基态和低激发态性质.为了进一步考虑动态电子相关效应,采用多组态二级微扰理论(CASPT2)获得了更加精确的能量值.计算得到X1A1→1A2,X1A1... 采用全活化空间自洽场方法(CASSCF)在C2v对称性和ANO-S基组水平下,研究了H2CCC自由基及其阴阳离子的基态和低激发态性质.为了进一步考虑动态电子相关效应,采用多组态二级微扰理论(CASPT2)获得了更加精确的能量值.计算得到X1A1→1A2,X1A1→1B1和X1A1→21A1在159.0,216.5和476.4kJ/mol处的激发可分别归因于π(b2)→π*(b1),n(a1)→π*(b1)和π(b1)→π*(b1)的跃迁,理论波长与紫外吸收光谱得到的实验数据一致.计算得到的电子亲和势与实验值也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丙二烯基 多组态自洽场理论 多组态二级微扰理论 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216a对体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及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增霞 罗翰 +4 位作者 符鹏程 刘淑云 郑晓丹 唐琼 黄正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17-1321,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16a(miR-216a)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体外利用1、5、10、25及50 mg/L ox-LDL诱导HUVE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6a表达。在50 mg/L ox-LDL诱导... 目的探讨微小RNA-216a(miR-216a)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体外利用1、5、10、25及50 mg/L ox-LDL诱导HUVE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6a表达。在50 mg/L ox-LDL诱导的HUVEC中转染miR-216a拮抗剂(实验组)和拮抗剂阴性对照(对照组),并设计不给予任何处理的空白组。采用噻唑蓝比色法、Hoechst 33342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能力。结果随ox-LDL浓度增加,ox-LDL诱导的miR-216a表达呈剂量与时间依耐性上调(P<0.05)。实验组HUVEC中miR-216a表达较空白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0.32±0.07 vs 1.00±0.16、1.04±0.21,P<0.05)。实验组HUVEC转染1、2及3 d吸光度值较空白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HUVEC单个视野中凋亡细胞数较空白组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HUVEC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较空白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Bcl-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和自噬相关基因5表达较空白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16a在体外ox-LDL诱导的HUVEC中表达上调,干扰miR-216a促进HUVEC增殖和自噬,并抑制凋亡,提示miR-216a可能是ox-LDL相关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脂蛋白类 LDL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晚三叠世火山岩的识别:对古太平洋洋壳俯冲启动时限的制约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杰 刘磊 +2 位作者 李响 赵增霞 赵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共13页
以粤东地区原认定为早侏罗世的嵩灵组中酸性火山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嵩灵组下部3件火山岩形成于204~200 Ma,据此可将华南晚中生代连续活动的火山作用时代前推至晚三叠世。3件样品... 以粤东地区原认定为早侏罗世的嵩灵组中酸性火山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嵩灵组下部3件火山岩形成于204~200 Ma,据此可将华南晚中生代连续活动的火山作用时代前推至晚三叠世。3件样品均具有亏损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其ε_(Hf)(t)值分别为+9.2~+5.7、+5.7~+2.2和+10.0~+2.9,相对于研究区地壳成分明显亏损,暗示该火山岩主要源于古元古代地壳基底物质的重熔,但有明显的亏损幔源物质贡献。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可知,粤东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岩石成因中亏损幔源物质贡献的程度,由晚三叠世向中侏罗世逐渐减弱,但随后又逐渐增强。华南晚侏罗世以来的岩浆活动记录了古太平洋洋壳俯冲晚阶段的信息,中侏罗世以前的岩浆活动则是古太平洋洋壳俯冲早阶段的诱发结果。本文识别出的华南晚三叠世火山岩,暗示古太平洋洋壳俯冲作用的起始时间不晚于晚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洋壳俯冲 启动时限 晚三叠世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康家湾铅锌矿床成矿机制:来自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8
作者 左昌虎 赵增霞 +3 位作者 夏政 刘磊 左宗 王铁义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51,共12页
康家湾铅锌矿床位于湖南省常宁市境内,属于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系统的矿相学、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包裹体显微测温以及激光拉曼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康家湾铅锌矿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机制。康家湾铅锌矿... 康家湾铅锌矿床位于湖南省常宁市境内,属于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系统的矿相学、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包裹体显微测温以及激光拉曼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康家湾铅锌矿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机制。康家湾铅锌矿床主要发育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其次为少量富气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根据脉体穿插关系,该矿床分为3个成矿期次:1)成矿早期,均一温度峰值320~340℃,盐度(w(NaCl_(eqv)))峰值为16%~18.0%;2)成矿期,包括两个阶段,Ⅱ-1阶段,均一温度峰值260~280℃,盐度峰值12%~14%;Ⅱ-2阶段,均一温度峰值120~140℃,盐度峰值6%~8%;3)成矿后期,均一温度峰值100~120℃,盐度峰值<2%。激光拉曼分析表明康家湾铅锌矿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_(2)O,成矿流体主要为水盐体系。康家湾铅锌矿成矿深度较浅(约1.4 km),成矿作用在逐渐减压的环境中进行。成矿流体早期为岩浆水,后期混入大气降水,混合作用是康家湾铅锌矿成矿流体的主要演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流体演化机制 康家湾铅锌矿 湘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α亚基q类蛋白p.R183Q杂合突变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氧化应激的影响
9
作者 黄正义 吴军 +4 位作者 胡俊 符秋红 邱红燕 郑晓丹 赵增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探讨脑面血管瘤病致病基因G蛋白α亚基q类蛋白(GNAQ)p.R183Q杂合突变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增殖、氧化应激及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HBMEC分为对照组、野生型组、突变型组及联合型组(n=3),分别转染空白载... 目的探讨脑面血管瘤病致病基因G蛋白α亚基q类蛋白(GNAQ)p.R183Q杂合突变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增殖、氧化应激及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HBMEC分为对照组、野生型组、突变型组及联合型组(n=3),分别转染空白载体、GNAQ过表达载体、GNAQ p.R183Q突变过表达载体及GNAQ过表达载体+GNAQ p.R183Q突变过表达载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2(ACTA2)、波形蛋白(VIM)、E钙黏蛋白(CDH1)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检测GNAQ、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磷酸化NF-κB(p-NF-κB)p65及磷酸化核因子抑制蛋白(p-IκBa)蛋白表达。结果野生型组、突变型组及联合型组GNAQ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5.27±0.43,5.60±0.51,5.15±0.39 vs 1.00±0.08,P<0.05)。与对照组比较,野生型组细胞增殖能力、SOD、GSH-Px、CDH1 mRNA明显升高,而活性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丙二醛水平明显降低,ACTA2 mRNA、VIM mRNA、p-p38 MAPK、p-NF-κB p65、p-IκBa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野生型组比较,突变型组和联合型组细胞增殖能力、SOD、GSH-Px、CDH1 mRNA表达明显降低,活性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ACTA2 mRNA、VIM mRNA、p-p38 MAPK、p-NF-κB p65及p-IκBa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GNAQ p.R183Q杂合突变发挥显性负效应抑制HBMEC细胞增殖、促进氧化应激与EndMT,机制可能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与NF-κB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氧化性应激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侧支循环血流、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相城 付宏 +5 位作者 刘春柏 张爽 胡姣月 赵增霞 罗翰 符鹏程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侧支循环血流、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25例CIS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62例)和研究组(6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参照组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血...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侧支循环血流、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25例CIS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62例)和研究组(6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参照组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侧支循环血流情况(侧支循环开放支数、平均血流速度、血流分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3.08±1.92)分低于参照组的(5.29±2.5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66,P=0.000<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83%高于参照组的8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侧支循环开放支数(3.31±0.87)支多于参照组的(2.47±1.07)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19,P=0.000<0.05)。研究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侧支循环血流分级改善率84.13%高于参照组的43.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促进CIS患者侧支循环开放,提高侧支循环血流速度和分级,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软胶囊 侧支循环建立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侧支循环建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淑云 陈安强 +3 位作者 李丹 赵增霞 张爽 刘相城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7期1203-120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42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42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进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检查,分析侧支循环形成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2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前循环病变侧支循环开放率高于后循环病变(χ^2=16.228,P=0.000);不同程度脑动脉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18,P=0.000)。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发生率及血清HDL-C水平在有、无侧支循环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危险因素,血清HDL-C水平升高是侧支循环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前循环病变侧支循环开放率高,随着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侧支循环的开放率增加,吸烟和高血压可能是影响侧支循环开放的危险因素,而高HDL水平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侧支循环 狭窄 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相城 刘春柏 +3 位作者 付宏 张爽 胡姣月 赵增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8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评价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有效性,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156例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入科时间将其交错、单盲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7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血压... 目的探讨评价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有效性,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156例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入科时间将其交错、单盲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7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血压、控血糖、抗栓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治疗组患者使用尼莫地平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指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LDL-C、HDL-C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阿托伐他汀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DL、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MoC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提高,且阿托伐他汀组提高程度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血脂指标,提高了患者的认知能力,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蓄积所致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翰 曹雄彬 +2 位作者 刘祥玉 赵增霞 符鹏程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蓄积所致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头颅核磁检查,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蓄积所致中毒性脑病,临床表现为言语不...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蓄积所致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头颅核磁检查,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蓄积所致中毒性脑病,临床表现为言语不清、行走不稳。该病可累及双侧内囊后肢,头颅核磁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此病若诊断及时,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均具有可逆性,数周至数月内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药物蓄积所致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分析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中毒 对称性病灶 内囊后肢 小脑齿状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