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皇帝的起名与避讳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增越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75,共2页
避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历史和文化现象,也是人们安身立命必须懂的一门学问。避讳大致分三种:皇帝的名字叫国讳,父母尊长的名字叫家讳,周公孔孟等人的名字叫圣讳。犯家讳是无礼,犯国讳圣讳则是违法。其中,避皇帝及其先祖的讳是最为严... 避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历史和文化现象,也是人们安身立命必须懂的一门学问。避讳大致分三种:皇帝的名字叫国讳,父母尊长的名字叫家讳,周公孔孟等人的名字叫圣讳。犯家讳是无礼,犯国讳圣讳则是违法。其中,避皇帝及其先祖的讳是最为严格的一种,是臣民甚至皇帝本人必须遵循的。档案中皇帝先祖的名字往往也称为圣讳,当朝皇帝的名字称为御名。清朝是满人建立的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皇帝 圣讳 家讳 御名 乾隆时期 康熙朝 周公 军机大臣 王锡侯 玄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禧六十庆辰与中日甲午战争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增越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8-79,共2页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年)是慈禧太后的本命年,十月初十日(11月7日)则是她的六十岁生日。慈禧四十岁生日时,刚刚经历了咸丰帝驾崩、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变乱,更重要的是东太后慈安还在,不可能大操大办;五十岁生日时,发生了...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年)是慈禧太后的本命年,十月初十日(11月7日)则是她的六十岁生日。慈禧四十岁生日时,刚刚经历了咸丰帝驾崩、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变乱,更重要的是东太后慈安还在,不可能大操大办;五十岁生日时,发生了中法战争;六十岁生日时,慈禧已经是两位皇帝的太后,而且已经归政光绪帝,她要风光地过一回大寿了。一光绪十三年正月十五日(1887年2月6日)光绪帝亲政,慈禧则不再垂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甲午战争 光绪二十年 光绪十三年 咸丰帝 慈安 海军衙门 清漪园 光绪十六年 皇极殿 日本联合舰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骆愉案看皇帝谕旨的可信度
3
作者 赵增越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4-85,共2页
档案是人类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记录作用的原始文献,历史再现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所谓历史档案,目前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各朝代(时期)的档案。但档案反映的不一定都是真实的情况,历史档案记录的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历史,所谓“原... 档案是人类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记录作用的原始文献,历史再现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所谓历史档案,目前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各朝代(时期)的档案。但档案反映的不一定都是真实的情况,历史档案记录的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历史,所谓“原始文献”有时也是相对的。这就需要在历史研究中认真比较和选择。谕旨的保存和使用西方学者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一书开篇就指出:“在中国,历史为万学之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机大臣 李约瑟 安徽巡抚 再现性 清高宗 雍正朱批谕旨 四朝实录 阿桂 造言生事 缘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变局中的李鸿章与张佩纶
4
作者 赵增越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8-79,共2页
2014年是中法战争130周年,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一百多年前爆发的这两场战争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成为这两场战争中中方统帅张佩纶与李鸿章的人生转折点。旧渊源与新交情张佩纶字幼樵,又字篑斋。直隶(现河北)丰润人。自幼... 2014年是中法战争130周年,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一百多年前爆发的这两场战争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成为这两场战争中中方统帅张佩纶与李鸿章的人生转折点。旧渊源与新交情张佩纶字幼樵,又字篑斋。直隶(现河北)丰润人。自幼好学,博闻强记。同治九年(1870年)中举人,十年中进士,时年24岁。其后历任编修、侍讲、庶吉士等。仕途得意,慷慨好论天下事,评议朝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纶 中日甲午战争 幼樵 侍讲 庶吉士 工部尚书 军机大臣 副都御史 大理寺卿 黄体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恭亲王试行“国际法”
5
作者 赵增越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87,共2页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视一切外国为属国,有关的事宜,都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办。大致上,礼部负责海路来的东部和南部国家,理藩院负责由陆路来的北部和西部国家,与西洋各国的通商则由两广总督办理交涉。1870年,李鸿章担任北洋大臣后,逐渐将...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视一切外国为属国,有关的事宜,都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办。大致上,礼部负责海路来的东部和南部国家,理藩院负责由陆路来的北部和西部国家,与西洋各国的通商则由两广总督办理交涉。1870年,李鸿章担任北洋大臣后,逐渐将外交权独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亲王 鸦片战争 理藩院 清政府 李鸿章 外交权 礼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奏折中的“臣”与“奴才”
6
作者 赵增越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81,共2页
曾经,有关和的影视作品热播一时,剧中和在皇帝面前唯唯诺诺,一口一个“奴才”,而刘墉或纪晓岚则称“臣”。这样设计台词,可能是编剧认为“奴才”的称谓能更好地表现和猥琐的贪官形象,或者认为和是满族大臣,就应该称“奴才”。
关键词 “臣” 折中 清代 影视作品 纪晓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