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化页岩油气高质量勘探实践与启示
1
作者 张宇 赵培荣 +5 位作者 高山林 张华 申宝剑 钱恪然 王鹏威 李鹏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7,共12页
近年来,中国石化实行“以顶层设计推进规划引领工程,以基础研究推进科技创新工程,以技术迭代推进提质创效工程,以协同攻坚推进规模增储工程”等一系列覆盖规划部署、理论技术、工程管理等全链条的页岩油气高质量勘探措施,打造了四川盆... 近年来,中国石化实行“以顶层设计推进规划引领工程,以基础研究推进科技创新工程,以技术迭代推进提质创效工程,以协同攻坚推进规模增储工程”等一系列覆盖规划部署、理论技术、工程管理等全链条的页岩油气高质量勘探措施,打造了四川盆地新区新层系海相页岩气、东部断陷盆地多类型陆相页岩油等一批具有引领意义的示范工程,推动了多领域页岩油气勘探高质量协同发展。系统梳理中国石化在页岩油气勘探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果,总结页岩油气高质量勘探的重要举措,提出页岩油气未来攻关方向。展望未来,中国石化将夯实页岩油气资源基础,坚定页岩油气勘探信心,持续深化和完善“二元富集”理论,贯彻价值引领全局理念,坚持6个“一体化”运行模式,高质量推进页岩油气战略突破发现,落实规模增储上产阵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 页岩油气 高质量勘探 主要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潜力与发展建议
2
作者 包书景 葛明娜 +7 位作者 赵培荣 郭天旭 高波 李世臻 张嘉琪 林拓 苑坤 李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8-364,共17页
中国页岩气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中扬子地块、塔里木盆地、桂中坳陷和鄂尔多斯盆地等区域,地质理论创新和工程技术突破推进中国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拓展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实现页岩气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对于有效缓解... 中国页岩气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中扬子地块、塔里木盆地、桂中坳陷和鄂尔多斯盆地等区域,地质理论创新和工程技术突破推进中国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拓展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实现页岩气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对于有效缓解中国油气供需矛盾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①截至2023年底,页岩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2.96×10^(12)m^(3),约占中国天然气总探明地质储量的15%,年产量约250×10^(8)m^(3),占中国天然气产量的13%,全部来自四川盆地及其周缘的五峰组-龙马溪组。②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中、浅层海相页岩气是稳产、增产的主力军,目前页岩气勘探开发集中在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新领域、四川盆地外复杂构造区常压海相新区、寒武系和二叠系等新层系以及陆相和海-陆过渡相等新类型。③预测2035年页岩气年产量将达到1000×10^(8)m^(3),约占中国天然气产量的1/3。④建议加大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丰富和发展多类型页岩气成藏地质理论并持续攻关配套关键技术,大力促进页岩气增储上产。⑤中国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118.67×10^(12)m^(3),具有巨大的勘探和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地质储量 地质资源量 地质特征 理论和技术 发展前景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探区和邻区油页岩原位开采选区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旭升 李王鹏 +8 位作者 申宝剑 胡宗全 赵培荣 黎茂稳 高波 冯动军 刘雅利 武晓玲 苏建政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国石化探区油页岩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和补充能源。加快油页岩勘探开发对改善中国能源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油页岩规模勘探与效益开发,通过调研梳理国内外成功开展油页岩原位开采现场试验的技... 中国石化探区油页岩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和补充能源。加快油页岩勘探开发对改善中国能源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油页岩规模勘探与效益开发,通过调研梳理国内外成功开展油页岩原位开采现场试验的技术,分析试验区特征、地质和工程适应性、选区选层要求等认为:国外壳牌公司电加热法技术、中国吉林众诚公司的原位压裂化学干馏技术和吉林大学的局部化学反应法原位裂解技术实施了现场先导试验并获得成功,但中国两项技术的成熟度和可行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且现有的原位开采技术对深部油页岩的适应性均未得到验证。通过开展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特点、地质资源条件、开采工程条件梳理分析,针对约束中国油页岩原位开采的关键因素,结合加热方式确定了4项地质参数、6项工程参数和分级评价界限,并根据约束油页岩原位开采利用的程度确定各参数的权重,建立了油页岩原位开采有利区地质-工程双因素评价模型,优选出15个中国石化探区和邻区油页岩Ⅰ类有利区。对选出的有利区进一步分析其顶底板、断裂、可动水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并综合评价优选出4个试验目标区,分别为: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旬邑区块、博格达山北麓南缘上黄山街含矿区、茂名盆地电白含矿区、抚顺盆地抚顺含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含油率 加热方式 原位转化 选区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十四五”主要勘探进展与发展战略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宇 赵培荣 +5 位作者 刘士林 刘超英 程喆 陈前 陈刚 张飞燕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共18页
在系统梳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十四五”以来高质量勘探举措、理论技术进展及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勘探发展战略。“十四五”以来,中国石化坚定资源发展信心,大力推动高质量勘探实践,在塔里木、四川、... 在系统梳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十四五”以来高质量勘探举措、理论技术进展及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勘探发展战略。“十四五”以来,中国石化坚定资源发展信心,大力推动高质量勘探实践,在塔里木、四川、渤海湾、准噶尔、鄂尔多斯等盆地的深层碳酸盐岩、陆相页岩油、深层页岩气、中西部碎屑岩、成熟探区隐蔽油气藏、深层煤层气等领域取得了主要勘探成果,为石油稳增长、天然气快上产夯实了储量基础。同时,发展完善了超深走滑断控缝洞型油气成藏理论、创新形成了页岩油成储成烃富集理论、深化了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与致密碎屑岩油气差异富集机理认识等;攻关形成了复杂地质结构与储层结构条件下的以地震勘探、深层—超深层钻完井、超深层测录试井、水平井压裂技术等为代表的关键技术与工程工艺技术。展望未来,中国石化探区具备石油稳定发展、天然气快速发展的资源基础,勘探工作聚焦保拓矿权、勘探突破、规模增储三大核心责任,以深地工程、页岩油气示范工程、致密碎屑岩效益攻坚、常非统筹为统领,加快推进战略突破发现,落实规模增储阵地,进一步夯实上游可持续发展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 “十四五” 勘探成果 理论认识 勘探技术 发展潜力 发展思路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深层煤层气地质特征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7
5
作者 郭旭升 赵培荣 +10 位作者 申宝剑 刘曾勤 罗兵 赵石虎 张嘉琪 贺甲元 付维署 魏海鹏 刘炯 陈新军 叶金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1523,共13页
中国深层煤层气资源丰富,近年勘探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是非常规天然气的战略接替领域,但效益开发面临复杂的地质-工程挑战。本文研究了中国典型地区深层煤层气地质特征,总结了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深层煤层气的发展前景。研究结果... 中国深层煤层气资源丰富,近年勘探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是非常规天然气的战略接替领域,但效益开发面临复杂的地质-工程挑战。本文研究了中国典型地区深层煤层气地质特征,总结了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深层煤层气的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与浅层对比,深层煤层气具有“非均质性强、游离气-吸附气双富、塑性强”的地质-工程特点。②深层中-低煤阶煤储集空间大,以原生植物组织孔为主,中-高煤阶煤微孔与裂隙发育,孔隙以有机质气孔为主,裂隙以割理和外生裂隙为主。③经过多年攻关,中国石化已经初步形成了深层煤层气选区评价、甜点预测、水平井钻井与有效支撑压裂改造技术系列,为深层煤层气的勘探突破提供了有效支撑。④建议进一步加强深层煤层气富集规律与“甜点”及开发技术政策与排采规律研究,研发薄煤层水平井优快钻完井与压裂改造降本增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实践 富集高产 地质-工程特征 游离气 深层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展与攻关方向 被引量:55
6
作者 郭旭升 周德华 +8 位作者 赵培荣 刘曾勤 张殿伟 冯动军 邢凤存 杜伟 陈刚 杨帆 孙川翔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3-1023,共11页
随着非常规天然气甜点评价、水平井分段压裂及多层立体开发等技术的发展,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对象逐渐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海-陆过渡相复合型煤系非常规气共探合采有望成为中国页岩油气后的“新非常规革命”。石炭系-二叠系是鄂尔多... 随着非常规天然气甜点评价、水平井分段压裂及多层立体开发等技术的发展,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对象逐渐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海-陆过渡相复合型煤系非常规气共探合采有望成为中国页岩油气后的“新非常规革命”。石炭系-二叠系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尚处在勘探开发初级阶段。基于“十三五”勘探进展和攻关认识,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具有“两源、三高、三气”的非常规天然气地质特征。石炭系-二叠系发育多种岩性/岩性组合类型,其中富煤岩性组合和富有机质页岩岩性组合(“两源”)是勘探潜力比较大的主体类型,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储集空间以有机孔和微裂缝为主,具有高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和高含气量的“三高”特点;气体赋存状态深、浅层分异明显,浅层煤层以吸附气为主,深层煤层存在游离气,形成了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三气”共存的多种组合类型。聚焦煤系储层致密、甜点识别难度大、应力大等挑战,初步形成了“长水平段、大排量、大液量、大砂量”钻完井工艺,有效支撑了深层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突破。“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煤系烃源岩及岩性组合综合研究,建立地质-工程甜点综合评价理论与技术,形成立体勘探开发与工程配套技术,助力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天然气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组合 含气性 非常规天然气 石炭系 二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认识与实践 被引量:369
7
作者 马永生 蔡勋育 赵培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1-574,共14页
基于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分布规律、优质页岩表观特征、页岩储集层微观特征、保存条件与页岩气富集、可压裂性等方面的分析,对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认识进行总结,并对未来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提出针... 基于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分布规律、优质页岩表观特征、页岩储集层微观特征、保存条件与页岩气富集、可压裂性等方面的分析,对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认识进行总结,并对未来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提出针对性建议。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重要的地质认识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控制了富有机质页岩分布;"甜点段"优质页岩具备高有机碳含量、高脆性、高孔隙度、高含气性的特征;有机质孔隙是页岩气富集的重要储集空间;保存条件是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地质评价的关键因素;页岩气属"人工气藏",可压裂性评价是获得高产的核心;纳米级储集空间与赋存状态决定了页岩气具有特殊的渗流特征。对中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建议:(1)加大基础研究,实现页岩气地质理论体系的新突破;(2)强化勘探实践,形成多层系全方位新发现;(3)研究开发生产规律,建立页岩气开发新模式;(4)创新思维,攻关新技术;(5)探索管理创新,形成页岩气发展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勘探开发 地质认识 一体化 甜点 上奥陶统五峰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页岩气“十三五”发展成果与展望 被引量:56
8
作者 蔡勋育 赵培荣 +3 位作者 高波 朱彤 田玲珏 孙川翔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7,共12页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以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按照“加快开发志留系、攻关突破新类型、积极准备新区新层系”发展思路,加强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高效开发了北美以外最大...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以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按照“加快开发志留系、攻关突破新类型、积极准备新区新层系”发展思路,加强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高效开发了北美以外最大的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探明了中国首个深层页岩气田——威荣页岩气田,实现了中国首个常压页岩气田规模商业发现,落实了深层、常压5个千亿方资源规模新阵地,侏罗系陆相页岩油气、二叠系海相页岩气以及中扬子新区新层系勘探取得新发现。页岩气地质理论认识不断深化,深层页岩气富集机理、常压页岩气富集规律研究取得新认识,创新形成了海相页岩气提高采收率技术、3800 m深层页岩气开发技术和常压页岩气低成本技术体系,助推页岩气储、产量快速增长,实现页岩气跨越式发展,持续引领中国页岩气发展。未来页岩气攻关方向将以四川盆地及周缘深层、常压、新区新层系为重点领域,加强不同类型页岩气富集机理、开发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在“十四五”期间形成涪陵万亿方规模大气田,深层、常压、新区新层系战略领域取得新突破,实现多类型页岩气商业发现和储、产量规模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成果 涪陵页岩气田 威荣页岩气田 “十三五” 页岩气 中国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海相烃源岩特征分析 被引量:48
9
作者 蔡勋育 韦宝东 赵培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22,193-194,共3页
文章通过对地化基干剖面及重点盆地南方海相烃源岩的解剖,分析了中国南方海相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成岩环境,探讨了有关南方海相烃源岩评价的几个关键问题。认为:①南方海相发育 4 套区域性主力烃源岩层和7套地区性烃源层;海相烃... 文章通过对地化基干剖面及重点盆地南方海相烃源岩的解剖,分析了中国南方海相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成岩环境,探讨了有关南方海相烃源岩评价的几个关键问题。认为:①南方海相发育 4 套区域性主力烃源岩层和7套地区性烃源层;海相烃源岩主要是泥岩,有机质丰度高,但热演化程度普遍很高;②海相烃源岩发育于5种有利的构造沉积环境中;③海相烃源岩往往具有“双重母质”—浮游藻类和底栖叶状体植物(宏观藻类);④南方海相烃源岩研究还存在着碳酸盐岩丰度下限值、评价指标、油源对比指标、二次生烃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继续深化研究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烃源岩 沉积成岩 热演化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盆地 二次生烃 油源对比 有机质丰度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探技术需求分析及攻关方向思考——以中国石化油气勘探为例 被引量:44
10
作者 马永生 张建宁 +1 位作者 赵培荣 蔡勋育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中国石化通过高精度三维地震、逆时叠前偏移成像、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反演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老区精细勘探和新区勘探突破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复杂断块精细刻画、陆相砂岩岩性油气藏识别、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描述、致密砂岩储... 中国石化通过高精度三维地震、逆时叠前偏移成像、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反演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老区精细勘探和新区勘探突破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复杂断块精细刻画、陆相砂岩岩性油气藏识别、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描述、致密砂岩储层精细预测和页岩气综合评价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取得勘探新成果的同时,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当前还面临着规模战略接替阵地不明朗、天然气勘探难度大、新增储量埋藏深和品位下降、工程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等4个方面的挑战。面对挑战和困难,在老区油气勘探中,一方面要重点发展高精度地震、油藏地球物理等技术,不断提高复杂地质体识别描述精度,提高复杂油气藏评价可靠性;另一方面要开展高效环保物探技术攻关,创新性地应用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新成果,降低勘探投入成本,提高勘探效率。在新区新领域油气勘探中,要进一步深化地震基础理论研究,探索复杂条件下地震信号的激发与接收规律;强化物探技术创新,着力攻克极复杂地表和地下条件下地震采集技术难关,提高低信噪比地区地震资料品质,为油气发现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 油气勘探 物探技术 需求分析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岩、白云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徐维胜 赵培荣 +1 位作者 聂鹏飞 王先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6-811,共6页
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特征的影响是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发现可能是在深埋藏条件下,白云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要比石灰岩高,然而,目前表明这种差异的定量信息却很少。虽然大多数研究实例表明白云岩的孔隙... 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特征的影响是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发现可能是在深埋藏条件下,白云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要比石灰岩高,然而,目前表明这种差异的定量信息却很少。虽然大多数研究实例表明白云岩的孔隙度更高,但是也有少量的不同观点。利用来自不同沉积背景、不同年代、不同埋藏深度的5个碳酸盐岩台地岩心样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分析了石灰岩和白云岩互层储层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在浅埋藏的台地中,石灰岩和白云岩的平均孔隙度很接近,而白云岩的渗透率要比要比石灰岩的高。3个深埋藏的台地岩心的主要特征是石灰岩的平均孔隙度比相邻的白云岩要低很多,但是它们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却十分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渗透率 石灰岩储层 白云岩储层 白云石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工程技术对油气勘探的支撑与未来攻关方向思考——以中国石化油气勘探为例 被引量:28
12
作者 马永生 蔡勋育 赵培荣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共9页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地震勘探技术、超深井钻完井技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及测井录井技术的创新发展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对未来油气勘探中存在的寻找石油储量战略接替困难、新增储量品位下降、...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地震勘探技术、超深井钻完井技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及测井录井技术的创新发展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对未来油气勘探中存在的寻找石油储量战略接替困难、新增储量品位下降、埋藏深度增加、复杂勘探对象对工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等技术难题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陆相隐蔽油气藏、海相油气藏、致密碎屑岩油气藏、山前带油气藏、火成岩油气藏、海域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等7大领域,并分析了7个领域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指出了物探技术、井筒技术及测井录井技术的主要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工程技术 技术需求 发展方向 中国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隆起及周缘基底结构、断裂特征 被引量:23
13
作者 封永泰 赵泽恒 +1 位作者 赵培荣 周卓铸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38,共4页
综合研究认为黔北坳陷、黔西南坳陷基底地层为板溪群,黔中隆起为四堡群,推测黔南坳陷、江南隆起为下江群;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断层的重磁特征表现为梯度带,呈线性、串珠状异常,MT电性剖面表现为不同电性层突变相接。断裂控制了基岩结构... 综合研究认为黔北坳陷、黔西南坳陷基底地层为板溪群,黔中隆起为四堡群,推测黔南坳陷、江南隆起为下江群;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断层的重磁特征表现为梯度带,呈线性、串珠状异常,MT电性剖面表现为不同电性层突变相接。断裂控制了基岩结构及两侧构造的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结构 断裂特征 黔中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叶皂甙在EC9706裸鼠模型中的抑瘤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颖璐 王留兴 +4 位作者 樊青霞 王瑞林 赵培荣 夏金 肖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9-50,共2页
采用EC9706细胞株建立裸鼠人食管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刺五加叶皂甙(ASS)低、中、高浓度组分别按50、100、150 mg/kg给予ASS腹腔注射;5-FU组按20 mg/kg体质量给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观察用药前后肿瘤生长情况... 采用EC9706细胞株建立裸鼠人食管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刺五加叶皂甙(ASS)低、中、高浓度组分别按50、100、150 mg/kg给予ASS腹腔注射;5-FU组按20 mg/kg体质量给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观察用药前后肿瘤生长情况、裸鼠体质量变化,测定抑瘤率;检测肿瘤组织的凋亡相关基因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取裸鼠的肝、肾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ASS组肿瘤较NS组肿瘤明显缩小;凋亡相关基因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下降;肝肾组织学观察未见明显异常。认为ASS具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甙 食管肿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未触及肿块的乳腺钼靶X线片内钙化灶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冬生 宫凤玲 +3 位作者 赵培荣 洪波 刘振翠 史继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未触及肿块但经钼靶摄片发现乳腺内钙化灶的临床意义。方法临床未触及肿块而乳腺钼靶X线摄片发现乳腺内钙化灶的212例乳腺疾病病例,分析其钙化的X线表现及分布部位。结果良性病变181例,多表现为粗大、颗粒状、短棒状钙化;... 目的探讨临床未触及肿块但经钼靶摄片发现乳腺内钙化灶的临床意义。方法临床未触及肿块而乳腺钼靶X线摄片发现乳腺内钙化灶的212例乳腺疾病病例,分析其钙化的X线表现及分布部位。结果良性病变181例,多表现为粗大、颗粒状、短棒状钙化;恶性病变31例,多表现为针尖样、泥沙样钙化。乳腺良恶性病变均多发于外上象限。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片对显示钙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钙化的特征可为临床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钙化 钼靶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开发技术迭代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焕泉 王海涛 +8 位作者 杨勇 吕琦 张峰 刘祖鹏 吕晶 陈天成 蒋廷学 赵培荣 吴世成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5-877,共13页
对比、借鉴美国页岩油开发钻井技术、压裂技术、井网部署模式迭代历程及成效,围绕济阳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地质特点和开发难点,通过开发技术、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的创新、迭代,初步形成了适合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地质特征的开发技术体系,... 对比、借鉴美国页岩油开发钻井技术、压裂技术、井网部署模式迭代历程及成效,围绕济阳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地质特点和开发难点,通过开发技术、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的创新、迭代,初步形成了适合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地质特征的开发技术体系,支撑了页岩油产量快速增长,降低了开发投资成本。通过与美国页岩油开发技术对比,提出了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开发技术迭代的发展方向:持续强化整体立体开发,提高工程技术精细程度,完善工程技术指标体系,加快工程装备智能优化,探索应用复杂结构井,形成从设计到实施的全流程一体化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创新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开发理念与技术,推动实现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陆相断陷湖盆 济阳坳陷 钻井 压裂 开发 技术迭代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恶性肿瘤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鹏 冯密罗 +3 位作者 王留兴 樊青霞 王瑞林 赵培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66-67,共2页
回顾性分析317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分布情况。发现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其中消化道肿瘤、血液肿瘤、肺癌居前三位,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认为糖尿病可能是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对于&g... 回顾性分析317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分布情况。发现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其中消化道肿瘤、血液肿瘤、肺癌居前三位,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认为糖尿病可能是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对于>40岁的糖尿病患者要警惕患恶性肿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糖尿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釉细胞瘤组织CyclinD1、CDK4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秋红 赵培荣 刘进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成釉细胞瘤 CYCLIND1 CDK4 瘤组织 依赖性蛋白激酶 免疫组化SP法 细胞周期蛋白 口腔黏膜组织 细胞周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油气藏规模序列法预测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资源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毅 蔡勋育 赵培荣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38-141,153,共5页
本文应用油气藏规模序列法对四川盆地终极天然气资源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四川盆地天然气存在236个气藏,总天然气资源量期望值为57718×108 m3;待发现气藏110个,待发现气藏地质资源量40392×108 m3,占总天然气资源量69.98%。其... 本文应用油气藏规模序列法对四川盆地终极天然气资源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四川盆地天然气存在236个气藏,总天然气资源量期望值为57718×108 m3;待发现气藏110个,待发现气藏地质资源量40392×108 m3,占总天然气资源量69.98%。其中,1000×108 m3以上待发现气藏17个,500~1000×108 m3待发现气藏13个,100~500×108 m3待发现气藏15个。待发现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与以下重点勘探领域:环开江-梁平陆棚区二三叠系礁滩储层和川西陆相须家河组深层超深层领域;川东北、川中等地区以须家河组为重点的中浅层领域;龙门山和米苍-大巴山山前带领域;川东、川南和川北地区嘉陵江组鲕滩领域及震旦系灯影组顶面、中上奥陶统、中石炭统顶面、二叠系阳新统顶面和雷口坡组顶面五套大型不整合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天然气 油气藏规模序列 资源量 预测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60—AR白血病细胞与小鼠中性粒细胞融合后产生分化细胞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友华 薛社普 +1 位作者 赵培荣 庞静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6-29,共4页
通过细胞工程手段,使人早幼粒白血病突变株细胞(HL-60-AR)在体外成熟分化。HL-60-AR白血病细胞在与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融合所产生的杂交细胞获得了粒细胞的成熟分化标志,同时细胞增殖速度减低、细胞在裸鼠中失去致瘤性。在体外软琼脂... 通过细胞工程手段,使人早幼粒白血病突变株细胞(HL-60-AR)在体外成熟分化。HL-60-AR白血病细胞在与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融合所产生的杂交细胞获得了粒细胞的成熟分化标志,同时细胞增殖速度减低、细胞在裸鼠中失去致瘤性。在体外软琼脂培养基中虽有集落形成,但其集落形成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AR细胞 细胞融合 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