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探究黄精多糖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裸鼠模型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杨帅博 唐玉红 +8 位作者 周艳 董少文 赵欣阳 刘鑫 李晨 王新梅 赵国斌 曾鑫 刘晨曦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24-832,839,共10页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PSP)对裸鼠前列腺癌PC‑3细胞移植瘤生长及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PSP)对裸鼠前列腺癌PC‑3细胞移植瘤生长及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胞株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组织,构建模型,并分为5组,每组6只,然后根据人与裸鼠体表面积换算给药量。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环磷酰胺组(CTX)予30 mg·kg^(-1)·d^(-1),PSP组分为低剂量组100 mg·kg^(-1)·d^(-1)、中剂量组200 mg·kg^(-1)·d^(-1)、高剂量组400 mg·kg^(-1)·d^(-1),0.2 mL灌胃/次/只,隔天1次,持续30 d。每3 d测量记录一次裸鼠体重和瘤体积,分析PSP对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大小及裸鼠生长状态的影响。以末次给药4 h后的瘤体积计算抑瘤率,使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术观测瘤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增殖试剂盒‑8(CCK8)检测脾细胞增殖活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2、‑6(TNF‑α、IL‑2、IL‑6)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分析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I3K、Akt、NF‑κB P65蛋白及磷酸化(p‑PI3K、p‑Akt、NF‑κB p‑P65)蛋白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模型建立初期,各组裸鼠精神状态良好,活动自如且频繁,进食稳定,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但随着瘤体生长均出现活动度、进食、反应减少等改变。与对照组相比,CTX组和PSP组裸鼠抑瘤率,流式细胞术中瘤细胞凋亡率,IHC中Caspase‑3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01);CTX组和中、高剂量组Tunel中瘤细胞凋亡率,中、高剂量组LDH中NK细胞活力、ELISA中IL‑6水平,高剂量组CCK8中脾细胞活力,PSP组TNF‑α、IL‑2水平均升高(P<0.05);CTX组和PSP组瘤体积和IHC中p‑P65水平,CTX组ELISA中TNF‑α、IL‑2水平和IHC中p‑PI3K、p‑Akt水平,中、高剂量组IHC中p‑PI3K、p‑Akt水平均降低(P<0.05)。与CTX组相比,PSP组裸鼠瘤体积,LDH法中NK细胞活力,ELISA中TNF‑α、IL‑2水平和IHC中p‑P65水平均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CCK8中脾细胞活力、ELISA中IL‑6水平,低剂量组IHC中p‑PI3K、p‑Akt水平均升高(P<0.05);PSP组抑瘤率和Tunel中瘤细胞凋亡率,低、中剂量组IHC中Caspase‑3表达均降低(P<0.01或P<0.001)。与低剂量组相比,中、高剂量组裸鼠抑瘤率,Tunel和流式细胞术中瘤细胞凋亡率,ELISA中TNF‑α、IL‑2、IL‑6水平,IHC中Caspase‑3表达均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瘤体积和IHC中p‑PI3K、p‑Akt水平,高剂量组p‑P65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01)。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裸鼠抑瘤率,Tunel和流式细胞术中瘤细胞凋亡率,ELISA中TNF‑α、IL‑2、IL‑6水平,IHC中Caspase‑3水平均升高(P<0.05);高剂量组瘤体积,IHC中p‑PI3K、p‑Akt、p‑P65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PSP可抑制荷瘤裸鼠PC‑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PI3K、Akt、P65蛋白的活化水平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促进凋亡因子Caspase‑3的表达实现的,同时可能与其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2、IL‑6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 PC‑3细胞 裸鼠 PI3K/AKT NF‑κB 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造山带西段红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岩浆演化过程——来自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的约束
2
作者 李林娜 焦建刚 +4 位作者 沈清杰 赵国斌 徐铭池 郭钧桦 王佳新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5-901,共17页
【研究目的 】北祁连造山带内的红川铜镍矿床是近年找矿的重要发现。该矿床的赋矿岩体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岩浆源区性质不明,制约了进一步了解其成矿过程。【研究方法 】因此,对其开展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Hf... 【研究目的 】北祁连造山带内的红川铜镍矿床是近年找矿的重要发现。该矿床的赋矿岩体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岩浆源区性质不明,制约了进一步了解其成矿过程。【研究方法 】因此,对其开展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 】红川铜镍矿床中赋矿岩体主要由强蛇纹石化橄榄岩和黑云角闪石岩组成,主要含矿岩性是强蛇纹石化橄榄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红川岩体主量元素具有低SiO_(2)(39.13%~46.35%),高MgO(13.69%~27.47%),高Mg^(#)值(68.28~79.91),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平坦型特征,亏损微量元素Nb、P和Ti。对红川Ⅳ号赋矿岩体中的含斜长石橄榄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86.9±5.9 Ma,锆石ε_(Hf)(t)值介于-0.19~7.12之间。【结论 】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和区域地质背景对比分析,该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岩浆源区为经历了俯冲板片流体交代作用的亏损地幔,岩浆侵位过程中经历了小于10%的下地壳物质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岩石成因 铜镍硫化物矿床 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北祁连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成矿带古生界控矿特征及有关成矿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姜寒冰 杨合群 +9 位作者 赵国斌 王永和 温志亮 谭文娟 李宗会 辜平阳 李健强 郭培虹 董增产 任华宁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228,共11页
西秦岭成矿带下古生界的赋矿地层分布于南带,主要为志留系,次为寒武系;而上古生界的赋矿地层在南带和北带均有分布,主要为泥盆系,次为石炭系—二叠系。其中,寒武系主要赋存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金矿(伴生铜、铀、钼、锑、硒等)... 西秦岭成矿带下古生界的赋矿地层分布于南带,主要为志留系,次为寒武系;而上古生界的赋矿地层在南带和北带均有分布,主要为泥盆系,次为石炭系—二叠系。其中,寒武系主要赋存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金矿(伴生铜、铀、钼、锑、硒等)。志留系赋存同生沉积作用有关钼钒(伴生镍、铀)、磷、石煤、锰和灰岩矿,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金、银、锑、汞和铀矿(伴生铜、钼、镍、钒),局部有表生风化淋滤作用有关褐铁矿、铀矿。南带泥盆系赋存同生沉积作用有关煤、白云岩、石膏、铁和磷矿,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铁、金、汞和硫铁矿,局部有表生风化淋滤作用有关褐铁矿;北带泥盆系赋存喷流沉积-改造作用有关铅锌矿及铜矿,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铁、铜、金、锑和汞矿,局部有表生风化作用有关白铅矿-菱锌矿。南带石炭系—二叠系赋存沉积作用有关灰岩、白云岩,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金和汞矿。北带石炭系—二叠系赋存火山沉积-改造作用有关铅锌矿,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金和锑矿等。此外,在西秦岭向东昆仑过渡地带,石炭系—二叠系赋存有火山沉积-改造作用有关铜和锡矿。总之,地层控矿基本分两类:①含矿(同生及准同生关系),矿体是地层的组成部分,成矿时代同于含矿地层时代(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②容矿(后生及表生风化关系),矿体不是地层的组成部分,成矿时代明显晚于容矿地层的时代,区内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主要发生在中生代,风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新生代。沉积-改造型矿床可视为两种控矿类型的叠加。容矿地层是否矿源层,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 含矿地层 容矿地层 矿源层 西秦岭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北山国庆钨矿床成矿特征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国斌 李文明 +8 位作者 杨合群 田永堂 全守村 乔耿彪 雷永孝 杜涛 高永伟 杨涛 冯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41-342,共2页
国庆钨矿床是近年来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发现并自主评价的钨矿床。该矿床地处塔里木板块东北缘,位于内蒙北山盘陀山-古硐井近东西向挤压西段。隆起带中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古硐井群,为一套浅海相陆源碎屑岩组合,主要由泥质粉砂岩、... 国庆钨矿床是近年来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发现并自主评价的钨矿床。该矿床地处塔里木板块东北缘,位于内蒙北山盘陀山-古硐井近东西向挤压西段。隆起带中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古硐井群,为一套浅海相陆源碎屑岩组合,主要由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板岩、石英砂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等组成。隆起带内中酸性侵入岩较为发育,主要有鹰嘴红山、望旭山和盘陀山等花岗岩体,其中盘陀山花岗岩体与国庆钨矿床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床 花岗岩体 钾长花岗岩 国庆 隆起带 中酸性侵入岩 成矿岩体 塔里木板块 长城系 中元古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盘陀山含钨花岗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讨论 被引量:19
5
作者 赵国斌 李文明 +8 位作者 杨合群 田永堂 高永伟 杜涛 全守村 乔耿彪 雷永孝 杨涛 冯斌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8-836,共9页
盘陀山花岗岩体位于内蒙北山盘陀山—古硐井近东西向挤压隆起带西段,为一复式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两种岩石单元构成,其中晚期侵入的钾长花岗岩与近年新发现的国庆钨矿床有关。前人测得成矿岩体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383.3... 盘陀山花岗岩体位于内蒙北山盘陀山—古硐井近东西向挤压隆起带西段,为一复式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两种岩石单元构成,其中晚期侵入的钾长花岗岩与近年新发现的国庆钨矿床有关。前人测得成矿岩体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383.3±1.8 Ma,时代为泥盆纪。成矿岩体岩石的Rittman指数为1.86~2.28,A/CNK平均值为1.12,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岩石的LaN/YbN值为1.90~7.63,δEu值为0.09~0.63,Nb/Ta值为1.07~10.77,Rb/Sr值为0.41~5.34,说明岩浆来源于地壳,具有明显的重熔型花岗岩特征。作者研究认为,在早古生代该区属白玉山—方山口—鹰嘴红山被动陆缘带,到泥盆纪本区进入板块碰撞造山阶段,动力转化为热量,前寒武纪古陆壳发生部分重熔,生成了含钨花岗岩浆。岩体的成矿作用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岩浆上侵后,挥发份携带部分成矿元素向顶边部运移,并在岩体内接触带聚集,形成了顶边部接触带型钨矿体群;第二阶段,随着岩体由边部向内部结晶,残余岩浆中挥发分及成矿元素逐步富集,最终在成矿岩体中部形成了石英细脉带型钨矿体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陀山花岗岩 成矿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机制 内蒙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国斌 杨合群 +2 位作者 任华宁 谢燮 贾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63-2873,共11页
针对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各矿床之间的关系、成矿元素分带机理和细碧角斑岩的判别等问题,通过野外实地调研并结合研究前人资料,认为火焰山矿床处于背斜构造的南翼,为正常翼;折腰山矿床处于背斜构造的北翼,矿体已发生倒转。该矿田中各矿... 针对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各矿床之间的关系、成矿元素分带机理和细碧角斑岩的判别等问题,通过野外实地调研并结合研究前人资料,认为火焰山矿床处于背斜构造的南翼,为正常翼;折腰山矿床处于背斜构造的北翼,矿体已发生倒转。该矿田中各矿床处于喷流成矿系统的不同位置,折腰山、火焰山等铜(锌)矿床为近热液喷口型矿床,分布于火山穹窿中心破火山口位置;四方山、四个圈、小铁山等锌铅铜矿床为远热液喷口型矿床,分布于火山穹窿斜坡洼地;在更远处的海底洼地形成黄崖口等铅锌矿点。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形成过程中,由于海水在较高温度下的渗滤参与,正常火山岩常发生细碧角斑岩化,Na2O含量大多>3.5%,可利用Na2O-SiO_2图解判别火山岩是否已发生细碧角斑岩化,并作为一种重要找矿标志。如果火山岩细碧角斑岩化强烈,说明成矿条件有利;反之,如果火山岩没有细碧角斑岩化,则说明成矿条件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喷流 成矿模式 细碧角斑岩 背斜构造 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 北祁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黑石山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国斌 杨合群 +4 位作者 任华宁 贾健 王永和 李金超 周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75-1583,共9页
北祁连黑石山地区的基性—酸性火山岩中,从南向北依次产出郝泉沟、白马洼、黑石山沟、放符崖等花岗岩体,其中在郝泉沟斜长花岗岩体中发现了郝泉沟金矿床。采用LA-ICP-MS同位素测定技术,获得白马洼英云闪长岩和郝泉沟斜长花岗岩的锆石U-P... 北祁连黑石山地区的基性—酸性火山岩中,从南向北依次产出郝泉沟、白马洼、黑石山沟、放符崖等花岗岩体,其中在郝泉沟斜长花岗岩体中发现了郝泉沟金矿床。采用LA-ICP-MS同位素测定技术,获得白马洼英云闪长岩和郝泉沟斜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40.2±2.4)Ma和(431.8±2.4)Ma,表明岩体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末—早志留世;同时测定白马洼花岗岩体的全岩Rb-Sr和Sm-Nd同位素组成,计算的(87Sr/86Sr)i值为0.70535,εNd(t)值为1.11,推断其源于增厚的下地壳。本次研究表明,在早古生代晚期,随着祁连洋盆闭合,中祁连地块与北祁连奥陶纪岛弧发生碰撞,导致地壳加厚,引起下地壳玄武质岩石部分重熔,黑石山地区的花岗岩体形成于这一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花岗岩 英云闪长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黑石山 北祁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盘陀山钨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8
8
作者 赵国斌 李文明 +6 位作者 杨合群 高永伟 杨涛 田永堂 全守村 乔耿彪 雷永孝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5-241,共7页
位于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缝合带南侧被动陆缘隆起区的盘陀山花岗岩体中,近年新发现了钨矿床。钨矿体产于岩体北部边缘内接触带及岩体中部,成矿类型分别为接触带型和石英细脉带型。接触带型钨矿受岩体内接触带和NE向构造裂隙双重... 位于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缝合带南侧被动陆缘隆起区的盘陀山花岗岩体中,近年新发现了钨矿床。钨矿体产于岩体北部边缘内接触带及岩体中部,成矿类型分别为接触带型和石英细脉带型。接触带型钨矿受岩体内接触带和NE向构造裂隙双重控制。石英细脉带型钨矿受NE向、EW向和NW向构造裂隙控制,矿床分带明显,具有上钨下钼的特点。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初步认为本区花岗岩有关接触带型和石英细脉带型钨矿床的找矿标志为:古老陆壳活化背景、钨地球化学异常、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岩体内接触带、岩石蚀变(电气石化、云英岩化和硅化等)、石英细脉带、花岗细晶岩脉和直接找矿线索。对该矿床成矿特征和找矿标志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北山地区钨矿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特征 找矿标志 钨矿床 北山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成矿带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国斌 杨合群 +6 位作者 余吉远 谭文娟 赵民 余超 朱永新 艾宁 向连格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0-672,共13页
河西走廊成矿带是分布于祁连地区最北部的Ⅲ级成矿单元(全国统一编号为Ⅲ-20),目前共有235处矿产地,形成了石油、煤、凹凸棒石黏土、萤石、石膏、芒硝、石灰岩、天然石英砂、铁、铜、金、钨等40余种矿产。该成矿带以沉积成矿作用为主,... 河西走廊成矿带是分布于祁连地区最北部的Ⅲ级成矿单元(全国统一编号为Ⅲ-20),目前共有235处矿产地,形成了石油、煤、凹凸棒石黏土、萤石、石膏、芒硝、石灰岩、天然石英砂、铁、铜、金、钨等40余种矿产。该成矿带以沉积成矿作用为主,其次为流体、岩浆、变质和表生成矿作用,可分为11种矿床类型,主要成矿期为华力西期、加里东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河西走廊成矿带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成矿亚带,分别为玉门-民乐成矿亚带和山丹-中卫-泾源成矿亚带。根据构造空间、成矿时间、成矿作用和矿种等四要素的耦合关系,河西走廊成矿带厘定了10个矿床成矿系列,包括4个沉积作用有关矿床成矿系列、3个流体作用有关矿床成矿系列、1个岩浆作用有关矿床成矿系列、1个变质作用有关矿床成矿系列和1个表生作用有关矿床成矿系列。通过细分成矿时段和细化成矿地质作用,进一步解析出16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并建立了47个矿床式。根据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信息,河西走廊成矿带共圈出5个综合预测区,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列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成矿带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型肝包虫病CT诊断价值与分型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国斌 张玉兰 +2 位作者 马建国 李建文 崔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0期979-980,共2页
目的 探讨囊型肝包虫病CT诊断价值、病理基础与分型。方法 收集我们两院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肝包虫囊肿 66例 ,根据CT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型。结果 囊型肝包虫病在CT上因病程和病理的不同 ,表现为单囊单房型、单囊多房... 目的 探讨囊型肝包虫病CT诊断价值、病理基础与分型。方法 收集我们两院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肝包虫囊肿 66例 ,根据CT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型。结果 囊型肝包虫病在CT上因病程和病理的不同 ,表现为单囊单房型、单囊多房型、单囊假分隔型、实变钙化型及多囊型。结论 囊型肝包虫病在CT上有特征性表现 ,不仅可早期诊断无症状带虫者 ,并可准确地显示各种病理形态的典型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包虫 分型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塔尔沟钨矿有关花岗岩的岩浆源区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国斌 杨合群 +4 位作者 任华宁 王永和 张玉成 张胜业 白亮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637-638,共2页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地质工作者在祁连山西段发现并探明了塔尔沟钨矿、小柳沟钨矿、世纪铜钨矿、贵山铜钨矿、祁宝铜钨矿和祁青钼矿等钨多金属矿床,使得该地区成为我国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钨多金属矿集区。本区钨多金属矿与加里东期花岗...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地质工作者在祁连山西段发现并探明了塔尔沟钨矿、小柳沟钨矿、世纪铜钨矿、贵山铜钨矿、祁宝铜钨矿和祁青钼矿等钨多金属矿床,使得该地区成为我国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钨多金属矿集区。本区钨多金属矿与加里东期花岗岩关系非常密切,塔尔沟钨矿就产于野牛滩花岗质岩体西南缘。前人对野牛滩花岗质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都进行过详细的研究(毛景文等,2000a;2000b),但对其源区性质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塔尔沟钨多金属矿有关花岗岩钐-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 塔尔沟 花岗岩 酸性岩 岩浆源区 北大河群 花岗闪长岩 钨多金属矿 野牛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甘肃—内蒙古衔接区Cu和W地球化学异常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国斌 杨合群 +5 位作者 赵善定 任华宁 李金超 贾健 李英 李文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45-1854,共10页
对新疆—甘肃—内蒙古衔接区的1∶20万地球化学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区Cu地球化学异常主要与基性、超基性岩和斑岩体有关,成矿元素组合为Co-Zn-Cr-Ni-Cu;W地球化学异常主要与中酸性岩有关,成矿元素组合为W-Sn-Bi。区内主要铜、钨矿床和... 对新疆—甘肃—内蒙古衔接区的1∶20万地球化学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区Cu地球化学异常主要与基性、超基性岩和斑岩体有关,成矿元素组合为Co-Zn-Cr-Ni-Cu;W地球化学异常主要与中酸性岩有关,成矿元素组合为W-Sn-Bi。区内主要铜、钨矿床和新发现的矿床(点)均有相应元素区域异常显示,表明地球化学异常在本区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在全区确定了4个Cu地球化学省、5个W地球化学省、15个Cu区域异常和17个W区域异常,其中上马崖—铜山Cu地球化学省、黄山—梧桐窝子—葫芦北Cu地球化学异常带、土屋—赤湖Cu区域异常、大狐狸山Cu地球化学省、鹰嘴红山W地球化学省、古堡泉—柳园W地球化学省、英姿山W区域异常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地球化学异常 W地球化学异常 新疆-甘肃一内蒙古衔接区 东天山 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盘陀山含钨花岗岩体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国斌 李文明 +6 位作者 杨合群 高永伟 杨涛 贾建 全守村 乔耿彪 雷永孝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B12期68-71,共4页
北山地区花岗岩类侵入岩广泛出露,总出露面积约占整个北山地区面积的30%(江思宏等,2006),具有形成与花岗岩有关的W、Sn、Mo、Cu、Au等矿床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 花岗岩体 找矿标志 成矿特征 内蒙 北山地区 花岗岩类 侵入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性分化对P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赵国斌 王宇 +3 位作者 唐玉红 李建龙 冯超 李向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腺性分化(glandular differentiation,GD)对P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48例PT1 BUC患者分组,其中UCGD组为合并腺性分化者82例,对照组为单纯的BUC患者(不合并任何组织学变异... 目的探讨腺性分化(glandular differentiation,GD)对P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48例PT1 BUC患者分组,其中UCGD组为合并腺性分化者82例,对照组为单纯的BUC患者(不合并任何组织学变异)166例。回顾性分析其病理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UCGD组预后明显差于对照组(P=0.007)。在单变量分析中,淋巴血管侵犯(HR 1.416,95%CI 1.120~2.254,P=0.013)和腺性分化(HR 1.367,95%CI 1.115~1.853,P=0.038)与BUC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在多变量分析中,同样显示腺性分化(HR 1.462,95%CI 1.138~2.393,P=0.007)和淋巴血管侵犯(HR 1.348,95%CI 1.052~1.944,P=0.022)是与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结论合并腺性分化PT1 BUC患者预后差,术后应定期进行跟踪随访和复查,如果有必要应该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腺性分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系列的继承演变规律指导跨系列找矿——以北祁连石居里一带基性火山-沉积岩系铜矿为例
15
作者 赵国斌 杨合群 +2 位作者 任华宁 谢燮 贾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7-315,共9页
为更好地利用成矿系列理论指导找矿,研究了成矿系列与地质建造的关系,认为同一成矿地质建造先后可生成同生成矿(矿化)系列、准同生成矿(矿化)系列、后生成矿(矿化)系列和表生风化成矿(矿化)系列。而同一套成矿地质建造有关的几... 为更好地利用成矿系列理论指导找矿,研究了成矿系列与地质建造的关系,认为同一成矿地质建造先后可生成同生成矿(矿化)系列、准同生成矿(矿化)系列、后生成矿(矿化)系列和表生风化成矿(矿化)系列。而同一套成矿地质建造有关的几个世代的成矿(矿化)系列具有继承演化关系,可指导跨系列找矿。找矿思维与成矿过程正好相反,找矿实践中一般根据有关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依次追踪表生风化成矿(矿化)系列、后生(矿化)成矿系列及同生-准同生成矿(矿化)系列。根据这种找矿思想,在总结北祁连成矿带与奥陶系基性火山-沉积岩系有关的石居里铜矿床找矿经验的基础上,又在其外围调查确定了2处新的铜矿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列 继承演变规律 成矿理论 找矿思维 跨系列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性分化对P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影响
16
作者 赵国斌 刘鑫 +3 位作者 唐玉红 凌海滨 冯超 李朝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074-2077,共4页
目的研究腺性分化对P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BUC)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PT1期BU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其中合并腺性分化的BUC(UCGD)患者有82例记为UCGD组,没有任何组织学变异的有166例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GD... 目的研究腺性分化对P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BUC)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PT1期BU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其中合并腺性分化的BUC(UCGD)患者有82例记为UCGD组,没有任何组织学变异的有166例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GD 组复发率明显较高(P=0.005)。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最大肿瘤直径(HR=1.502,95%CI:1.158~1.861,P=0.029),淋巴血管侵犯(LVI)(HR=1.226,95%CI:1.013~1.945,P=0.039)以及腺性分化(HR=1.787,95%CI:1.298~2.552,P=0.001)等因素与肿瘤的复发密切相关。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腺性分化(HR=1.871,95%CI:1.338 ~2.589,P<0.001)和LVI(HR=1.356,95%CI:1.053~2.174,P=0.042)对尿路上皮癌的复发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对于PT1期BUC患者,腺性分化与BUC的复发显著相关,所以对于合并腺性分化的患者应该引起重视,定期随访和复查,必要时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性分化 膀胱尿路上皮癌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蛇绿岩特征及构造属性 被引量:148
17
作者 杨合群 李英 +5 位作者 赵国斌 李文渊 王小红 姜寒冰 谭文娟 孙南一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6-36,共11页
概述了北山地区4条蛇绿岩带的岩石类型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情况分析认为: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岩带形成于早古生代洋盆环境,特征最接近现代洋壳蛇绿岩,在该带北侧保存有标志活动陆缘的公婆泉-东七一山岛弧火山岩... 概述了北山地区4条蛇绿岩带的岩石类型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情况分析认为: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岩带形成于早古生代洋盆环境,特征最接近现代洋壳蛇绿岩,在该带北侧保存有标志活动陆缘的公婆泉-东七一山岛弧火山岩带,南侧保存有标志南北两个板块开裂前伸展拉张的浅海—次深海形成的寒武纪含磷钒铀锰沉积岩系地层,说明该蛇绿岩带指示南北两个板块间裂解与聚合的位置。芨芨台子-小黄山蛇绿岩带分布于公婆泉-东七一山岛弧与星星峡-旱山地块之间,形成于早古生代弧后盆地环境。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蛇绿岩带和辉铜山-帐房山蛇绿岩带形成于晚古生代裂谷拉张最大化至初始小洋盆出现的阶段,即类似于"红海型"海槽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洋盆 弧后盆地 裂谷 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甘肃-内蒙古衔接区古生代构造背景与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64
18
作者 杨合群 赵国斌 +6 位作者 李英 姜寒冰 谭文娟 任华宁 王兴安 熊中乙 张小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3-421,共9页
新疆-甘肃-内蒙古衔接区可划分为星星峡-旱山微板块和敦煌微板块,二者以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缝合带为界。古陆裂解初期的寒武纪浅海—次深海具有形成磷钒铀锰沉积矿产的有利背景;奥陶纪洋盆及弧后盆地具备形成与海相火山-沉积岩系有关... 新疆-甘肃-内蒙古衔接区可划分为星星峡-旱山微板块和敦煌微板块,二者以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缝合带为界。古陆裂解初期的寒武纪浅海—次深海具有形成磷钒铀锰沉积矿产的有利背景;奥陶纪洋盆及弧后盆地具备形成与海相火山-沉积岩系有关铜矿的有利背景;志留纪—泥盆纪岛弧火山建造具备形成斑岩铜矿的有利背景;石炭纪—二叠纪陆内裂谷具备形成火山沉积铁矿、铜矿、斑岩铜矿和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铜镍矿的有利背景;各单元古陆壳活化重熔型花岗岩具有形成钨锡稀有金属矿的有利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单元 成矿背景 新疆-甘肃-内蒙古衔接区 天山 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喇—昆仑山区引水发电洞高地温现象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国斌 徐学勇 刘顺萍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6-1201,共6页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往往由于地热资源的存在,对地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带来一些麻烦;国内外已有很多工程遇到了高地温问题,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为地处喀喇—昆仑山区的布伦口—公格尔水电站引水发电洞...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往往由于地热资源的存在,对地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带来一些麻烦;国内外已有很多工程遇到了高地温问题,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为地处喀喇—昆仑山区的布伦口—公格尔水电站引水发电洞和齐热哈塔尔水电站引水发电洞。本文介绍了两条引水发电洞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高地温现象,如洞壁岩体温度最高分别达到97℃和119℃,沿裂隙喷出蒸汽温度最高分别达到140℃和174℃;持续高温洞段长度分别为4km和3.5km,其中齐热哈塔尔水电站引水发电洞洞壁岩体温度超过90℃的洞段长度超过900m。论文从区域构造环境、地热资源赋存特征、不良的地下水循环条件以及导热体的存在等4个方面分析了该区域内地下工程高地温现象的成因;进一步提出了地热资源赋存区域地下工程勘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本文从国内外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遭遇的罕见高地温现象研究出发,认为活跃的区域构造环境与高的区域热流背景值是导致喀喇—昆仑山区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遭遇高地温现象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山区 引水发电洞 高地温现象 构造活跃区 区域热流背景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成矿构造背景概论 被引量:177
20
作者 杨合群 李英 +5 位作者 李文明 杨建国 赵国斌 孙南一 王小红 谭文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2-28,共7页
北山地区可划分为星星峡-明水-旱山微板块和敦煌微板块,二者以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缝合带为界。古陆裂解初期的寒武纪浅海具有形成磷钒铀锰沉积矿产的有利背景;奥陶纪洋盆和弧后盆地具备形成海相火山-沉积岩系有关铜锌矿的有利背景,被... 北山地区可划分为星星峡-明水-旱山微板块和敦煌微板块,二者以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缝合带为界。古陆裂解初期的寒武纪浅海具有形成磷钒铀锰沉积矿产的有利背景;奥陶纪洋盆和弧后盆地具备形成海相火山-沉积岩系有关铜锌矿的有利背景,被动陆缘裂谷具备形成海相沉积岩系有关铅锌银矿的有利背景;志留—泥盆纪岛弧火山建造具备形成斑岩铜矿的有利背景;石炭—二叠纪陆内裂谷具备形成火山沉积铁矿、斑岩铜矿、基性-超基性岩有关铜镍矿的有利背景;各单元古陆壳活化重熔型花岗岩具形成钨锡稀有金属矿的有利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成矿带 构造单元 成矿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