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同海 张永安 +1 位作者 王玉珠 陈昌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8-82,共5页
为研究DsCPV在松毛虫种群中的垂直传递及对松毛虫灾害的持续控制作用 ,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建立了DsCPV的早期检测技术。依据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 (BmCPV)质型多角体蛋白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从纯化的DsCPV、BmCPV... 为研究DsCPV在松毛虫种群中的垂直传递及对松毛虫灾害的持续控制作用 ,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建立了DsCPV的早期检测技术。依据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 (BmCPV)质型多角体蛋白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从纯化的DsCPV、BmCPV和舞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 (LdCPV)的基因组dsRNA可成功地扩增出长 6 14bp的目的片段 ,从提取的健康松毛虫幼虫肠组织的DNA、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LdNPV)基因组核酸、以及棉铃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HaCPV)基因组核酸 ,未能扩增出目的片段。DsCPV基因组dsRNA扩增片段的序列与BmCPV相应基因序列具有 87%的同源性 ,检测敏感度为 1pg的DsCPV基因组dsRNA。由于松毛虫与家蚕、舞毒蛾相互之间食性不同 ,而且BmCPV和LdCPV对松毛虫无感染性 ,即在松毛虫体内不会有Bm CPV病毒和LdCPV病毒的感染 ,因此该结果一方面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DsCPV与BmCPV、LdCPV存在基因同源性 ,同时也表明了依据BmCPV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DsCPV基因组核酸建立的RT PCR扩增体系 ,可以作为松毛虫种群中DsCPV的一种敏感、特异、早期、快速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多角体蛋白基因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松毛虫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曲柳窄吉丁在不同地区年生活史的补充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同海 迟成刚 +3 位作者 高瑞桐 栾庆书 宋立文 孙龙强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20,共4页
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Fairmaire属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科Buprestoidea窄吉丁属Agrilus,是木岑属树木的毁灭性蛀干害虫。调查研究表明,花曲柳窄吉丁以幼虫越冬,但在不同纬度地区其幼虫的越冬虫态、发育历期和年发生代数不同... 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Fairmaire属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科Buprestoidea窄吉丁属Agrilus,是木岑属树木的毁灭性蛀干害虫。调查研究表明,花曲柳窄吉丁以幼虫越冬,但在不同纬度地区其幼虫的越冬虫态、发育历期和年发生代数不同。在河北省唐山市与天津市及其以南地区,花曲柳窄吉丁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浅层木质部蛀建蛹室开始越冬,第2年有1个化蛹、羽化高峰。在辽宁省本溪市也为1 a 1代,但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蛹室或蛀道里越冬,老熟幼虫比例约占90%,相应地第2年有1大1小两个成虫羽化高峰期。在吉林省吉林市有一部分虫体完成1代需要多于1 a的时间,可能为1 a 1代和2 a 1代混和发生区。在纬度较高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发生1代需要2 a时间,幼虫发育需要经历2个冬季。随着纬度的增高,花曲柳窄吉丁越冬幼虫中有低龄幼虫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老熟幼虫的比例逐渐减少的趋势。吉丁虫类昆虫(包括花曲柳窄吉丁)可能为异动态昆虫,其幼虫阶段越冬可能为其化蛹所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曲柳窄吉丁 年生活史 化蛹 越冬 异动态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要林业蛀干害虫花曲柳窄吉丁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同海 高瑞桐 +4 位作者 Houping Liu Leah S. Bauer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59-362,共4页
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危险性害虫,目前发现其主要危害木犀科(Oleaceae)白蜡属(Fraxinus)的一些重要林木.它主要分布于东北亚一些国家,近年来在北美的一些地区也发现其对当地的白蜡树造成了严重... 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危险性害虫,目前发现其主要危害木犀科(Oleaceae)白蜡属(Fraxinus)的一些重要林木.它主要分布于东北亚一些国家,近年来在北美的一些地区也发现其对当地的白蜡树造成了严重危害.花曲柳窄吉丁幼虫在树皮下形成层区域蛀食危害,扁圆形坑道横向弯曲切断输导组织,使树木衰弱致死.本文对此害虫的生物学和危害特点、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发育生活史、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以及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曲柳窄吉丁 白蜡树 生物学 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叶面抗虫共生工程菌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同海 徐静 +2 位作者 徐红梅 张青文 陈京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8-122,共5页
将来自Bacillusthuringiensissubsp.kurstaki的杀虫基因cryIAc通过综合质粒载体pEG601,整合到松树共生细菌B.cereus(Bc752)的染色体上,得到的工程菌对马尾松毛虫幼虫有明显的杀虫活性。此综合质粒含有能在营养期表达BtcryIAc基因的强启... 将来自Bacillusthuringiensissubsp.kurstaki的杀虫基因cryIAc通过综合质粒载体pEG601,整合到松树共生细菌B.cereus(Bc752)的染色体上,得到的工程菌对马尾松毛虫幼虫有明显的杀虫活性。此综合质粒含有能在营养期表达BtcryIAc基因的强启动子、cryIAc杀虫基因、四环素抗性标记基因tetr、8.0kb的EcoRI-NcoⅠB.cereus(O147)染色体片段。将综合质粒通过电击导入Bc752中,综合质粒与Bc752染色体发生同源重组,将BtcryIAc基因整合到Bc752的染色体上。通过对转化子的DNA酶切分析、PCR扩增、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Westernblot、电镜观察、毒力测定,结果表明BtcryIAc基因已经整合到松树共生细菌Bc752的染色体上,并可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杀虫蛋白 松叶面共生菌 工程菌 马尾松毛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田国忠 汪来发 +1 位作者 赵同海 李永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共7页
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研究上的应用 ,涉及蛋白质技术、核酸技术。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森林病虫害研究 蛋白质技术 核酸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 分子互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寄主自然控制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振凯 赵瑞兴 +2 位作者 栾庆书 赵同海 云丽丽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4,共5页
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 Yang是我国东北地区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幼虫期的优势寄生性天敌。通过野外采集幼虫室内观察与饲养并适时在林间进行解剖分析,研究了辽宁地区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特性和... 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 Yang是我国东北地区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幼虫期的优势寄生性天敌。通过野外采集幼虫室内观察与饲养并适时在林间进行解剖分析,研究了辽宁地区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特性和对其寄主白蜡窄吉丁自然控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蜡吉丁啮小蜂是一种容性群聚性内寄生蜂。在室内25℃条件下,白蜡吉丁啮小蜂从卵发育到幼虫化蛹前需要12 d,蛹期需要10 d。越冬代羽化成蜂雌雄比为0.97∶1,寄主平均出蜂量为64头。白蜡吉丁啮小蜂在辽宁1 a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坑道内越冬,少数跟随寄主进入蛹室内越冬。5月中、下旬林间开始有成蜂活动。其寄主白蜡窄吉丁在辽宁1 a发生1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道内及浅层木质部的蛹室内越冬,成虫5月下旬陆续羽化出孔。白蜡吉丁啮小蜂在1 a内可3次寄生寄主幼虫,适宜寄生的寄主幼虫状态和所处位置的变化可导致寄生率波动较大,进而影响对白蜡窄吉丁的自然控制作用。白蜡吉丁啮小蜂的过冷却点-25.21℃^-24.17℃,冰点-18.98℃^-16.81℃;白蜡窄吉丁的过冷却点-26.13℃^-24.79℃,冰点-21.24℃^-19.28℃,两者在辽宁地区均能正常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啮小蜂 生物学特性 白蜡窄吉丁 耐寒性 自然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曲柳窄吉丁生物学调查 被引量:11
7
作者 金若忠 栾庆书 +3 位作者 云丽丽 高瑞桐 赵同海 迟成钢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2-24,共3页
花曲柳窄吉丁是我国主要的危险性林业害虫,在辽宁主要危害白蜡属的花曲柳、水曲柳、白蜡树、绒毛白蜡。花曲柳窄吉丁幼虫在树皮下形成层蛀食危害,形成扁圆形横向弯曲的虫道切断输导组织,使树木衰弱直至死亡。文章对花曲柳窄吉丁虫的危... 花曲柳窄吉丁是我国主要的危险性林业害虫,在辽宁主要危害白蜡属的花曲柳、水曲柳、白蜡树、绒毛白蜡。花曲柳窄吉丁幼虫在树皮下形成层蛀食危害,形成扁圆形横向弯曲的虫道切断输导组织,使树木衰弱直至死亡。文章对花曲柳窄吉丁虫的危害部位、羽化高峰、产卵进程、生活习性、生活史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曲柳窄吉丁 生物学 生活史 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Bt产品杀虫效果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永安 王玉珠 赵同海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4,共3页
通过对 6种苏云金杆菌 (Bt)产品在 1 5、2 0、2 7℃条件下感染油松毛虫 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试验结果比较 ,总体结果是 Foray48B产品毒力最高 ,其次是苏州和科瑞森。 6种 Bt产品平均杀虫效果 ,2 0℃比 2 7℃时试虫死亡率下降 1 9... 通过对 6种苏云金杆菌 (Bt)产品在 1 5、2 0、2 7℃条件下感染油松毛虫 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试验结果比较 ,总体结果是 Foray48B产品毒力最高 ,其次是苏州和科瑞森。 6种 Bt产品平均杀虫效果 ,2 0℃比 2 7℃时试虫死亡率下降 1 9.4% ,1 5℃比 2 0℃时试虫死亡率下降 32 .2 %。 3种 Bt稀释浓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均以稀释 80 0倍效果最好 ,当浓度降低 1半时 ,平均试虫死亡率下降 1 2 .3% ,当浓度增加 1倍时 ,平均试虫死亡率下降 1 .6%。在 2 0℃以下时 ,温度对 Bt的杀虫效果影响显著 ,平均每降低 1度 ,试虫死亡率下降 6.4%。低温条件下 ,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浓度 剂量 苏云金杆菌杀虫剂 药效试验 比较研究 森林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曲柳窄吉丁在中国的分布与危害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高瑞桐 赵同海 +3 位作者 Houping Liu Leah S. Bauer Toby R. Petrice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63-365,共3页
花曲柳窄吉丁是木犀科梣属树木毁灭性的蛀干害虫,2003年已被列入我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中.本研究对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和山东省及天津和北京市16个梣属树木分布区进行了花曲柳窄吉丁的调查.结果显示:除在北京市和山东省... 花曲柳窄吉丁是木犀科梣属树木毁灭性的蛀干害虫,2003年已被列入我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中.本研究对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和山东省及天津和北京市16个梣属树木分布区进行了花曲柳窄吉丁的调查.结果显示:除在北京市和山东省滨州市以及辽宁省的一个地区未发现花曲柳窄吉丁危害外,在其它省市的13个地区都发现有该害虫,而且在部分地区其危害已较为严重,有虫株率最高达90%以上,虫口密度最高达230头/株,并已出现部分白蜡树死亡.另外,在花曲柳窄吉丁自然种群中发现有幼虫被真菌感染致死和茧蜂科天敌寄生现象,并对害虫的种群发展显示了较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曲柳窄吉丁 白蜡树 调查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油剂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松茸毒蛾试验
10
作者 林思诚 梁云芳 +3 位作者 柯沛强 林明辉 赵同海 黄泽均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2,共4页
用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油剂超低容量喷雾防治2~4龄松茸毒蛾幼虫,20d死亡率为47.7%~60.6%,存活幼虫感染率69.8%~84.6%,总防治效果85.1%~94.7%。相同病毒用量下的防治效果与常量喷雾相当或略好。合适的用量为1500×108~3000... 用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油剂超低容量喷雾防治2~4龄松茸毒蛾幼虫,20d死亡率为47.7%~60.6%,存活幼虫感染率69.8%~84.6%,总防治效果85.1%~94.7%。相同病毒用量下的防治效果与常量喷雾相当或略好。合适的用量为1500×108~3000×108PIB/hm2,合适的喷幅为6~1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杀虫剂 超低容量喷雾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松茸毒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