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光流法的光学畸变检测
1
作者 陈智良 付生鹏 +1 位作者 夏仁波 赵吉宾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6,共6页
风挡玻璃光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光学畸变,如何进行光学畸变的检测是反馈性能并及时作出改进的关键步骤。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提取的Lucas-Kanade(LK)光流畸变检测法,该方法是将基准网格与畸变网格同时降采样,然后分别对其提取特征角点,并... 风挡玻璃光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光学畸变,如何进行光学畸变的检测是反馈性能并及时作出改进的关键步骤。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提取的Lucas-Kanade(LK)光流畸变检测法,该方法是将基准网格与畸变网格同时降采样,然后分别对其提取特征角点,并进行点对应的变形场计算,再将计算结果映射至原图像层,进行二次光流计算得到准确的变形场。该过程有效地替代了光流金字塔的多层迭代,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将检测时间减少了20%,提高了光流法的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畸变 Lucas-Kanade 光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灰度重心法的线结构光中心提取算法 被引量:4
2
作者 夏鑫 付生鹏 +2 位作者 夏仁波 赵吉宾 侯维广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针对传统算法无法准确提取线结构光条中曲率变化较大区域中心线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灰度重心法的线结构光中心线提取算法。基于阈值法提取感兴趣区域和开闭运算滤除图像中的噪声点,获取质量相对较高的待处理图像;利用灰度重心法... 针对传统算法无法准确提取线结构光条中曲率变化较大区域中心线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灰度重心法的线结构光中心线提取算法。基于阈值法提取感兴趣区域和开闭运算滤除图像中的噪声点,获取质量相对较高的待处理图像;利用灰度重心法提取光条中心点,得到初始坐标并设置一个矩形计算区域,根据最小二乘法计算每个初始点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在设定的矩形区域内计算初始点在其法线方向上的偏移量,得到精确的中心点坐标。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在线结构光中心中曲率变化较大区域精确提取中心线,提取精度均值为0.096 pixels,精度比率为44.2%,平均提取速度为0.08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结构光中心线 改进灰度重心法 区域法向量 直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K424合金刻蚀深度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青 乔红超 +1 位作者 王顺山 赵吉宾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1-709,共9页
为探究水导激光加工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对K424高温合金刻蚀深度的作用,对K424高温合金进行了包括激光功率、进给速度及加工次数在内的三个关键工艺参数的影响刻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较大的功率、较小的进给速度和多次加工会产生更深的... 为探究水导激光加工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对K424高温合金刻蚀深度的作用,对K424高温合金进行了包括激光功率、进给速度及加工次数在内的三个关键工艺参数的影响刻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较大的功率、较小的进给速度和多次加工会产生更深的刻蚀。此外采用XGBoost、RF、BPNN以及SVR四种模型建立了激光功率、进给速度和加工次数与加工深度之间的预测模型。在拟合效果上XGBoost与SVR模型表现优异,最大误差百分比均不到0.3%;在预测结果方面显示,XGBoost最大误差百分比6.698%,优于另三种模型。最后得出XGBoost模型在拟合和预测K424高温合金加工深度方面有更好的性能。与传统的干式激光加工相比,水导激光加工技术减少了材料热损伤,提高了加工质量。该研究为水导激光加工K424高温合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导激光加工技术 K424高温合金 XGBoost 刻蚀深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曲面机器人砂带磨抛材料去除深度预测模型及试验研究
4
作者 蔡鸣 朱光 +3 位作者 李论 赵吉宾 王奔 王正佳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0-107,共8页
针对复杂曲面零件的磨抛过程中曲率半径对机器人砂带磨抛加工中型面精度的影响,开展基于多曲率半径镍基高温合金的机器人磨抛加工试验研究。主要探究不同曲率半径的试验件的磨抛加工性,对不同曲率半径的镍基高温合金试验件进行砂带磨抛... 针对复杂曲面零件的磨抛过程中曲率半径对机器人砂带磨抛加工中型面精度的影响,开展基于多曲率半径镍基高温合金的机器人磨抛加工试验研究。主要探究不同曲率半径的试验件的磨抛加工性,对不同曲率半径的镍基高温合金试验件进行砂带磨抛加工设置相应的砂带粒度和磨抛工艺参数,采集试验件的材料去除深度,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曲率半径的变化对材料去除深度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在曲率半径由大到小的变化中,材料去除深度也随之增加,即材料去除深度与曲率半径呈负相关关系。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提出关于砂带粒度、进给速度、接触力、工件曲率半径等影响因素的机器人砂带磨抛材料去除深度预测模型,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为1.45μm,准确率达到91.04%,预测误差区间为–5.34~4.57μm,并对预测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表明该预测模型可为实际机器人砂带磨抛加工前期工艺参数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曲面 砂带磨抛 曲率半径 摩抛接触力 材料去除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导激光加工CFRP质量和效率实验研究
5
作者 张雨庭 乔红超 +2 位作者 王顺山 梁金盛 赵吉宾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1-1207,共7页
为实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高质高效切割,采用水导激光加工技术对CFRP进行微槽加工,通过正交实验法、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扫描路径重叠率对热影响区宽度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规律,并以此为目标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为实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高质高效切割,采用水导激光加工技术对CFRP进行微槽加工,通过正交实验法、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扫描路径重叠率对热影响区宽度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规律,并以此为目标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激光功率、扫描路径重叠率对热影响区宽度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显著;当激光功率35 W、扫描速度4 mm/s和扫描路径重叠率40%时,热影响区宽度为184.484μm,材料去除率为0.068 mm ^(3)/s,能获得较小的热影响区宽度和较高的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导激光加工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正交实验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处理对激光近净成形In625和C-276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吉宾 王志国 +3 位作者 宇辉 龙雨 王福雨 来佑彬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4,共7页
对激光近净成形两种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 625和Hastelloy C-276分别进行热处理实验,然后分析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合金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在800,900℃去应力热处理后,Inconel 625合金抗拉强度提升不明显,而在1000℃以上进行... 对激光近净成形两种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 625和Hastelloy C-276分别进行热处理实验,然后分析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合金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在800,900℃去应力热处理后,Inconel 625合金抗拉强度提升不明显,而在1000℃以上进行固溶处理后,合金抗拉强度得到提高。1100℃热处理后,Inconel 625合金的抗拉强度与沉积态相比得到明显提高。在800,900℃去应力热处理后,Hastelloy C-276合金强度也未明显提高,而在1000℃以上进行热处理,随着热处理温度提高,合金抗拉强度逐渐升高。1150℃进行热处理后,Hastelloy C-276合金的抗拉强度与沉积态相比得到明显提高。激光近净成形工艺制备的两种镍基高温合金室温拉伸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激光近净成形 热处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成形零件制造时间的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吉宾 刘伟军 王越超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56-60,共5页
在快速成形领域,精确预估零件的制造时间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TL模型的精确预估快速成形零件制作时间的方法,通过对零件制作的辅助时间、轮廓扫描时间、填充扫描时间和支撑扫描时间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 在快速成形领域,精确预估零件的制造时间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TL模型的精确预估快速成形零件制作时间的方法,通过对零件制作的辅助时间、轮廓扫描时间、填充扫描时间和支撑扫描时间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文章还分析了扫描矢量数对制作时间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并且通过实验证明,时间耗费与扫描矢量的数目成一种线性关系。实践证明,本文所述制作时间的预估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件制造 扫描时间 矢量 预估 快速成形 STL模型 轮廓 精确 精度 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辅助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原理与应用研究
8
作者 赵吉宾 陆莹 +1 位作者 乔红超 孙博宇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21期34-39,51,共7页
介绍了温辅助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原理与特征,针对目前工程应用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学术成果,从高温交变载荷作用下残余应力释放和组织失稳两方面,分析激光冲击强化诱导组织应力失稳机制。分析了激光冲去强化基础上辅助热... 介绍了温辅助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原理与特征,针对目前工程应用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学术成果,从高温交变载荷作用下残余应力释放和组织失稳两方面,分析激光冲击强化诱导组织应力失稳机制。分析了激光冲去强化基础上辅助热源(WLSP),可促进激光冲击强化(LSP)过程中发生动态应变时效和动态析出,在致密位错周围析出弥散分布的强化相,而强化相进一步钉扎位错形成气团,显著提高材料的高温组织稳定性和抗蠕变性能,并对温辅激光冲击强化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辅助激光冲击强化 残余应力释放 组织失稳 抗蠕变性能 强化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叶盘研磨抛光机器人接触力阻抗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论 王正佳 +2 位作者 赵吉宾 朱光 张洪瑶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0-68,共9页
针对整体叶盘机器人自动化研磨抛光接触力控制的技术难点,对磨抛过程磨抛工具与叶片之间接触力进行分析,将负载静态标定与传感器零点在线补偿相结合,提出了基于零点漂移的机器人磨抛加工负载标定与补偿算法,并将其与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 针对整体叶盘机器人自动化研磨抛光接触力控制的技术难点,对磨抛过程磨抛工具与叶片之间接触力进行分析,将负载静态标定与传感器零点在线补偿相结合,提出了基于零点漂移的机器人磨抛加工负载标定与补偿算法,并将其与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结合应用于整体叶盘的自动化磨抛加工。负载标定与补偿试验表明,加工过程中采用基本的标定与补偿算法的接触力和力矩的平均误差值从–0.12853N和0.0055N·m增加至–1.9826N和–0.1680N·m,而采用基于零点漂移的标定与补偿算法可将接触力和力矩的平均误差降低至–0.1532N和0.0083N·m,证明了该算法能够有效降低传感器零点漂移对接触力实现计算的影响。同时,力控试验表明,该算法与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结合能够有效实现对期望接触力的跟踪控制,从而明显提高整体叶盘磨抛加工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叶盘 研磨抛光 零点漂移 负载标定 柔顺控制 阻抗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具钢表面激光沉积316L不锈钢的组织转变及差异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志国 何振丰 +3 位作者 赵吉宾 宇辉 聂长武 张宏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13,共9页
为了揭示Cr系注塑模具钢表面采用异种材料沉积过程的组织演变机制,在两种模具钢表面沉积316L不锈钢,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微观组织及硬度特征,并结合熔凝动态过程及Schaeffler相图分析界面及沉积层区组织转变机理... 为了揭示Cr系注塑模具钢表面采用异种材料沉积过程的组织演变机制,在两种模具钢表面沉积316L不锈钢,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微观组织及硬度特征,并结合熔凝动态过程及Schaeffler相图分析界面及沉积层区组织转变机理。结果表明:由于基体元素组成及组成相分布的差异,导致在沉积层界面的组织转变呈现明显差异性。高Cr莱氏体钢组织过渡区厚度为200μm,过渡区组织形态和组成相明显区别于沉积层其他区域,碳化物在过渡区经历了先局部聚集性长大、之后枝晶间均匀分布等复杂变化;而P20钢沉积层的组织过渡区厚度小于20μm,组织以枝晶方式生长且与沉积层非过渡区连通,同时枝晶内发现了弥散分布的颗粒状碳化物。在熔池中C,Cr,Ni等元素的动态变化作用下,两种钢沉积层的非过渡区组成相也呈现明显差异,高Cr莱氏体钢和P20钢沉积层的基体相分别为奥氏体相与马氏体相,由此导致其硬度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95~325HV_(0.2)和500~575HV_(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钢 激光沉积 316L 界面 组织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栅投影测量的蒙皮对缝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松林 夏仁波 +2 位作者 赵吉宾 张洪瑶 胡茂邦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5期32-36,50,共6页
针对飞机蒙皮对缝阶差与间隙的数字化检测问题,以光栅投影测量技术为基础,对阶差与间隙的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阶差与间隙的测量方法。首先采用光栅投影测量技术,获取待测面的稠密点云数据;然后从图像中对接缝区域进行定位... 针对飞机蒙皮对缝阶差与间隙的数字化检测问题,以光栅投影测量技术为基础,对阶差与间隙的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阶差与间隙的测量方法。首先采用光栅投影测量技术,获取待测面的稠密点云数据;然后从图像中对接缝区域进行定位,根据点云与图像之间的对应性,获得对缝区域的点云数据;对对缝区域点云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对缝两侧直线段的终点和对缝的边缘点,从而计算出对缝的阶差与间隙。相对于线结构光扫描,所提方法获得的数据更加密集,并且一次测量即可完成视场内所有对缝的分析,效率较高。试验分析表明,所提方法检测结果均值误差小于0.03mm,最大误差小于0.05mm,可以满足飞机蒙皮对缝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蒙皮 光栅投影测量 对缝 阶差 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选区熔化/干式铣削复合加工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成铭 赵吉宾 +2 位作者 宇辉 王志国 周波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60-1166,共7页
为研究激光选区熔化增材与干式铣削减材复合加工中的工艺交互作用对零件成形质量的影响,以316L奥氏体不锈钢粉末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一增材工艺和“增材-减材”交替复合加工工艺制备试样,分析成形区的致密度、残余应力。实验结果表明... 为研究激光选区熔化增材与干式铣削减材复合加工中的工艺交互作用对零件成形质量的影响,以316L奥氏体不锈钢粉末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一增材工艺和“增材-减材”交替复合加工工艺制备试样,分析成形区的致密度、残余应力。实验结果表明,在制件致密度和残余应力方面,以上两种加工方法均受到激光能量密度的影响且规律相似。此外,复合加工中的铣削减材工艺会对成形样件的致密度和残余应力造成影响,在激光能量密度设置为100 J·mm^(-3)和125 J·mm^(-3)时,铣削减材工艺可以明显提高致密度并降低残余应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增减材复合加工 致密度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设备控制系统 被引量:3
13
作者 陆莹 赵吉宾 乔红超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26-832,共7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研发一种新型表面激光冲击强化的控制系统,该系统是一套全自动可控操作系统,通过工控机/PLC集成控制,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控制,并完成实时在线监控和信息交互反馈,属于开放式分布系统。该系统用于激光冲击强化核... 针对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研发一种新型表面激光冲击强化的控制系统,该系统是一套全自动可控操作系统,通过工控机/PLC集成控制,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控制,并完成实时在线监控和信息交互反馈,属于开放式分布系统。该系统用于激光冲击强化核心设备(包括激光器、机器人、辅助控制、质量检测装置与辅助系统等),实现各环节的信息交互和系统的协同工作,通过实时监控系统,远程观察加工状态,有效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同时,该控制系统添加激光冲击强化工艺试验数据记录功能,可根据实际需求调用后台工艺参数数据库,实现高效工艺参数优化。除此之外,该系统还能够实现激光冲击强化模型建立、加工过程有限元模拟、复杂曲面加工轨迹自动规划、加工策略制定等功能,从而实现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片激光冲击强化自动化生产,目前已经处于工程应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自动化 模拟 轨迹规划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材316L不锈钢的激光冲击强化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乔红超 何佳琪 +2 位作者 赵吉宾 吴嘉俊 李竟锋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47-1152,共6页
增材制造与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增材制造打印产品的力学性能。本文以316L不锈钢粉末为实验原料,通过同轴送粉式增材制造工艺获得实验试件;利用SIA-LSP-23系列激光冲击强化系统在不同激光能量下对增材316L不锈钢试件进行处理,... 增材制造与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增材制造打印产品的力学性能。本文以316L不锈钢粉末为实验原料,通过同轴送粉式增材制造工艺获得实验试件;利用SIA-LSP-23系列激光冲击强化系统在不同激光能量下对增材316L不锈钢试件进行处理,研究了增材316L不锈钢实验试件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前后的残余应力、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经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增材316L不锈钢近表面引入了残余压应力、并伴随着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的显著提高;所引入的残余压应力、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随激光能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较高的激光能量能够获得较好的激光冲击强化效果;激光冲击强化作用后的增材316L不锈钢的截面显微硬度分布规律与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类似,但显微硬化层深度要比残余压应力层深度要深0.15~0.25 mm。激光冲击强化可作为一项后处理技术用来提高增材制造打印产品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316L不锈钢 激光冲击强化 残余应力 显微硬度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阵结构部件的增材制造路径连接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波 刘殿海 +2 位作者 宇辉 田同同 赵吉宾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3,共10页
旨在提高点阵结构部件增材制造的加工效率。点阵结构经分层切片后,每层将产生大量待填充多边形,通过将这些多边形抽象为离散点,并在切片层面内求解旅行商问题,进行连接路径的规划,进而获得高效率的点阵模型填充路径。算法综合考虑到旅... 旨在提高点阵结构部件增材制造的加工效率。点阵结构经分层切片后,每层将产生大量待填充多边形,通过将这些多边形抽象为离散点,并在切片层面内求解旅行商问题,进行连接路径的规划,进而获得高效率的点阵模型填充路径。算法综合考虑到旅行商问题的计算效率以及连接路径的计算总长:采用蚁群算法可获得无交叉连接轨迹,计算2000个点的连接规划耗时小于3.5s,对照国际先进算法仅增加0.2%的路径总长;当部分抽象点距离过远,则采用距离聚类的方式将抽象点集分割为子集,再分别进行路径规划。仿真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高效的无交叉连接路径,有效降低连接路径总长及加工时间:总打印时间减少17.52%,总连接长度减少17.38%,满足实际增材制造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结构模型 增材制造 计算机图形学 旅行商问题 填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减材复合制造WC颗粒增强316L不锈钢材料组织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宇辉 高孟秋 +1 位作者 赵吉宾 贺晨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7-205,共9页
基于自主研发的增减材复合工艺技术与装备,探索了激光功率和WC颗粒质量分数对316L不锈钢复合材料致密度、组织演变和表面耐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WC质量分数的增加,试样致密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硬度和耐磨性能均逐渐提... 基于自主研发的增减材复合工艺技术与装备,探索了激光功率和WC颗粒质量分数对316L不锈钢复合材料致密度、组织演变和表面耐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WC质量分数的增加,试样致密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硬度和耐磨性能均逐渐提高,过多的WC颗粒会使工件内部产生热裂纹,同时降低了工件的表面质量;当激光功率由270 W提高到330 W时粉末充分熔化,凝固后未熔合缺陷明显减少.当WC颗粒质量分数为5%、激光功率为330 W时,增材件的致密度最高达到99.6%;相比未添加WC颗粒的工件,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和表面质量等指标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减材制造 颗粒增强 316L不锈钢 致密度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激光器的研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乔红超 赵吉宾 郭庆耀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79-2180,共2页
针对近年来发展的激光冲击强化技术,采用1级谐振8级放大的系统结构和模块化设计方法,研制出了激光冲击强化用短脉宽、大能量的Nd:YAG脉冲激光器,并对激光器技术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在预热20min后、环境温度变化小于2℃的情况下,单脉冲... 针对近年来发展的激光冲击强化技术,采用1级谐振8级放大的系统结构和模块化设计方法,研制出了激光冲击强化用短脉宽、大能量的Nd:YAG脉冲激光器,并对激光器技术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在预热20min后、环境温度变化小于2℃的情况下,单脉冲最大输出能量高达25J,能量不稳定度小于3%,脉宽16~20ns可调,脉宽不稳定度小于±1ns,光束发散角小于等于2.5mrad,重复频率达5Hz。对TC4钛合金进行激光冲击强化实验,大幅度提高了TC4钛合金试件表面的残余压应力。结果表明,研制的激光器各项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激光器 短脉宽 大能量 残余压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自由曲面光学器件的超精密抛光方法
18
作者 周波 李论 +1 位作者 田同同 赵吉宾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21,共8页
旨在提高大尺寸自由曲面光学器件精密抛光技术的精度与效率。通过构建一个机器人抛光中心作为抛光平台,并在包括单位圆域、单位正方形域及自由边界域在内的平面映射域内求解旅行商问题,通过投影计算圆形度数值,进行映射区域的分类,并将... 旨在提高大尺寸自由曲面光学器件精密抛光技术的精度与效率。通过构建一个机器人抛光中心作为抛光平台,并在包括单位圆域、单位正方形域及自由边界域在内的平面映射域内求解旅行商问题,通过投影计算圆形度数值,进行映射区域的分类,并将所获得的平面轨迹映射到曲面上获得用于大尺寸自由度超精密光学器件的抛光路径。本文算法综合考虑到计算效率以及边界覆盖质量:当投影区域的圆形度超过0.9,则采用单位圆域作为映射平面域;当投影区域的圆形度值相对小,介于0.8与0.9之间,则采用单位方域作为映射平面域;当圆形度值小于0.8,则采用自由边界映射域。仿真及试验验证抛光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高效的无交叉路径,有效降低单一方向运行导致的中频、高频误差,满足抛光路径方向不断变化的实际抛光加工需求,有效消除抛光纹理,并显著提高抛光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曲面 超精密光学部件 自由边界域 抛光 机器人 旅行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原理及研究发展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李松夏 乔红超 +1 位作者 赵吉宾 陆莹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9-576,共8页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LSP)是一种新型的激光应用表面处理技术。与传统表面改性技术相比,激光冲击强化技术能给材料带来更深的残余应力层,使材料表层晶粒细化甚至出现纳米晶,同时大幅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利用高能激光辐照约束层材料(黑漆...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LSP)是一种新型的激光应用表面处理技术。与传统表面改性技术相比,激光冲击强化技术能给材料带来更深的残余应力层,使材料表层晶粒细化甚至出现纳米晶,同时大幅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利用高能激光辐照约束层材料(黑漆、黑胶带或铝箔),约束层材料在瞬间熔融气化并产生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冲击波是一种爆轰波,可以通过C-J模型计算冲击波的峰值压力。等离子体冲击波在约束层(水、光学玻璃)的约束下向材料内部传播,其压力远远超过了材料的弹性屈服极限,材料经历了弹性-塑性变形,最终材料表面形成稳定的残余应力场并发生微弱的塑性变形。本文介绍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对该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表面处理 残余应力层 纳米晶 等离子体冲击波 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33
20
作者 吴嘉俊 赵吉宾 +4 位作者 乔红超 陆莹 孙博宇 胡太友 张旖诺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共7页
激光冲击强化是一种利用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冲击波来提高材料疲劳寿命的新型表面改性技术,具有强化效果显著、可控性强、适应性好等优点,对提高结构可靠性和部件疲劳强度、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该技术受到了广泛重视,得... 激光冲击强化是一种利用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冲击波来提高材料疲劳寿命的新型表面改性技术,具有强化效果显著、可控性强、适应性好等优点,对提高结构可靠性和部件疲劳强度、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该技术受到了广泛重视,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与应用领域;总结了国内外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发展状况与研究成果;并针对国内外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现在需要解决的强化工艺问题;最后对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等离子体 冲击波 疲劳寿命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