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牛蕨草慢性中毒所引起血尿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双正 《中国兽医杂志》 CAS 1981年第9期2-7,共6页
黄牛慢性血尿病是我区峨边、马边等县长期以来不明原因的呈地方性散发的一种慢性病。据普查,仅峨边、马边两县每年死亡和淘汰的黄牛达300余头。为了查明病因,探求防制方法,我们于1979年4—7月,组织了150余人,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 病牛 慢性中毒 黄牛 血尿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毒灵”的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双正 《四川畜牧兽医》 1995年第1期5-7,共3页
选用纯中草药制成的“禽毒灵”制剂,通过预备试验,对比试验、二次扩大试验,共收治鸡法氏囊病例35200只,治愈34530只,治愈率达98.1%,用卵黄抗体收治的2200只,治愈率47.73%,提高治愈率48.64%,具有极显著生物学统计意义。应用“禽毒灵”... 选用纯中草药制成的“禽毒灵”制剂,通过预备试验,对比试验、二次扩大试验,共收治鸡法氏囊病例35200只,治愈34530只,治愈率达98.1%,用卵黄抗体收治的2200只,治愈率47.73%,提高治愈率48.64%,具有极显著生物学统计意义。应用“禽毒灵”在10个养鸡场应用结果,其法氏囊病死亡率由1991年的42.55%降低为1994年的1.21%,效果显著。由于该配方由纯中草药组成,具有药源广泛、价格低廉,仅常规药物的20%,疗效确实,使用方便等特点,不仅为开发利用中草药展示了美好前景,也增加了防治鸡法氏囊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毒灵 鸡病 IBD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光叶山黄麻中毒 被引量:2
3
作者 倪秉玉 邱行正 +3 位作者 赵双正 胡未一 刘宁 李正川 《四川畜牧兽医》 1989年第1期15-17,共3页
乐山市峨边县彝汉杂居的山区五渡乡,海拔1500米的'红岩匡'一带山坡上发现放牧牛羊成批死亡。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去该地放牧的山羊134只,除哺乳羔羊外,全部发病,无一幸免,发病率及死亡率达100%,发病特点是发病急,死亡怏,当天上午... 乐山市峨边县彝汉杂居的山区五渡乡,海拔1500米的'红岩匡'一带山坡上发现放牧牛羊成批死亡。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去该地放牧的山羊134只,除哺乳羔羊外,全部发病,无一幸免,发病率及死亡率达100%,发病特点是发病急,死亡怏,当天上午放牧,下午即死于牧地,下午放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光叶山黄麻 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毒灵”研制与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应用
4
作者 赵双正 《四川畜禽》 1995年第3期9-11,共3页
本试验研究证明,“禽毒灵”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效果显著。跟踪追访5户,用“禽毒灵”治疗病鸡15600只,治愈15325只.治愈率为96.86%─99.86%,平均为98.24%。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治愈率为“禽毒灵”试验组达97.00%,卵... 本试验研究证明,“禽毒灵”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效果显著。跟踪追访5户,用“禽毒灵”治疗病鸡15600只,治愈15325只.治愈率为96.86%─99.86%,平均为98.24%。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治愈率为“禽毒灵”试验组达97.00%,卵黄抗体组为96.00%,对照组为69.41%。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27.59%,卵黄抗体组校对照组提高26.59%,经统计学处理(X2检验),差异极显著(P<0.001)。由此可见.“禽毒灵”略优于卵黄抗体。同时说明,“禽毒灵”还可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鸭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因此,“禽毒灵”具有开发利用和推广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病 IBD 禽毒灵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毒灵”防治鸡法氏囊病的应用
5
作者 赵双正 《当代畜禽养殖业》 1995年第11期24-25,共2页
鸡法氏囊病又叫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囊病(IBD)。本病1957年首次发生于美国,1965年传入欧洲和亚洲。我国于1979年广州首先发现此病。1980年以后又在北京、上海发现此病,并从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到病毒。近年来,此病的流行范围越来越广,... 鸡法氏囊病又叫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囊病(IBD)。本病1957年首次发生于美国,1965年传入欧洲和亚洲。我国于1979年广州首先发现此病。1980年以后又在北京、上海发现此病,并从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到病毒。近年来,此病的流行范围越来越广,几乎遍布全国。此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病 IBD 禽毒灵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谱高效的抗蠕虫新药吡喹酮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明忠 赵双正 《中国兽医杂志》 CAS 1981年第4期32-35,共4页
吡喹酮(Praziquantel),商品名(Droncit或BiltricideR),代号Embay8440,故简称为8440,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拜耳和默尔克药厂的新产品。由Thomass等(1975)首次报告。
关键词 绦虫病 细颈 虫体 日龄 疗效 皮下注射 蠕虫病 吸虫病 囊尾 总剂量 矛形双腔吸虫 莫尼茨绦虫 减虫率 水泡带绦虫 棘球绦虫 羔羊 绵羊 曼氏血吸虫 给药途径 蠕虫 体内寄生虫 新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鸭丝虫病调查研究报告(第二报) 乐山市丘陵区鸭丝虫病流行情况及四咪唑治疗试验
7
作者 李明忠 沙国润 +7 位作者 张同富 赵双正 倪秉玉 胡未一 陈建文 李慧波 郭代荣 陈继颂 《中国兽医杂志》 CAS 1981年第8期2-6,共5页
鸭丝虫病学名鸟蛇线虫病。农民称为“包包病”或“鸭长猴儿包”,危害幼鸭健康极为严重。其病原为四川鸟蛇线虫Avioserpens Szechuanensis sp.nov.(Li Lai et Sha 1964)。
关键词 丝虫病 蠕虫病 治疗试验 后肢 四肢 丘陵区 乐山市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猪暴发弓形体病的报告
8
作者 倪秉玉 赵双正 +5 位作者 胡未一 底思军 段振权 钟光智 陈竹 龚太贵 《四川畜牧兽医》 1991年第1期20-21,共2页
弓形体病的病原属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为世界性人畜共患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内有不少学者曾报道渚及其他畜禽感染弓形体病的调查报告。近年来,四川省乐山市在引进猪群中暴发流行了本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供参考。
关键词 长白猪 弓形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