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北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树种选择 被引量:1
1
作者 冯汉华 曹窈畅 +5 位作者 鲍熙梅 赵厚本 郭昊 皮志豪 周光益 王旭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3期41-48,共8页
选择正确的栽植树种是石漠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关键。为了筛选粤北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树种,文章以粤北石漠化地区植物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了重要值、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碳储量为评价指标,应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进行树... 选择正确的栽植树种是石漠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关键。为了筛选粤北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树种,文章以粤北石漠化地区植物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了重要值、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碳储量为评价指标,应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进行树种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石漠化地区植物多样性低,进行植被恢复时,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上应优先考虑乔木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尾松P.massoniana,灌木树种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盐肤木Rhus chinensis作为粤北石漠化植被恢复选择树种;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树种可作为石漠化树种选择的辅助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植被恢复 树种选择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个常见树种的生物量分配特征与异速生长模型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厚本 周光益 +3 位作者 李兆佳 邱治军 吴仲民 王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31,共9页
【目的】分析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个常见树种的生物量器官分配特征,构建各树种单株及不同组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模型,以提高其生物量估算准确性。【方法】以位于广州市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对象,以该地区森林历史调查数据为... 【目的】分析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个常见树种的生物量器官分配特征,构建各树种单株及不同组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模型,以提高其生物量估算准确性。【方法】以位于广州市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对象,以该地区森林历史调查数据为依据,结合研究区实际树种组成,选取黧蒴、中华锥、千年桐和华润楠4个常见树种,采用收获法测定各树种不同组分生物量,构建各树种单株及各组分的生物量模型,并探讨树高(H)和木材密度(ρ)作为第二自变量以不同形式加入模型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4个树种树叶生物量占比为5.34%~7.28%,华润楠显著低于黧蒴(P<0.05);4个树种树枝生物量占比为16.82%~24.20%,华润楠显著低于中华锥和黧蒴(P<0.05);4个树种树干生物量占比为47.22%~58.05%,中华锥显著低于其他3个树种(P<0.05);4个树种树根生物量占比为14.25%~22.25%,黧蒴和千年桐显著低于中华锥和华润楠(P<0.05);随着胸径增大,千年桐和华润楠的树叶生物量占比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4个树种的树枝生物量占比均呈上升趋势,树干生物量占比均呈下降趋势,根生物量占比和胸径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以胸径(D)为单一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具有较好拟合精度(平均R^(2)=0.947);将H以D2H形式包含在模型中,导致地上和全株生物量模型的拟合能力下降,但地下生物量拟合能力略有提升;将H以独立第二自变量包含在模型中,将增加模型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将ρ以D2ρ形式包含在模型中对单株及各组分生物量的估算精度均有所下降;将ρ以独立第二自变量包含在模型中,能略微提高估算精度。【结论】阳生树种千年桐分配较多生物量给树干,耐荫树种中华锥分配较多生物量给枝叶,耐荫树种中华锥和华润楠的根系更发达。随着胸径的增加,4个树种的树干生物量分配比例呈下降趋势而树枝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呈上升趋势。对4个树种的生物量估算,建议选用D为单一自变量的模型,不建议将H作为第二自变量包含在模型内。增加ρ为第二自变量后仅能小幅提高模型拟合能力,建议实际应用中根据调查目的在准确性和工作难度间做出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异速生长模型 木材密度 广州市 根茎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植物光荚含羞草的入侵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邵志芳 赵厚本 +3 位作者 陈炳辉 杨义标 邱少松 彭少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773-5774,5781,共3页
介绍了外来植物光荚含羞草(Mimosa bimucronata(DC.)Kuntze)的形态特征、分布范围、生态习性,分析了其入侵性,提出了该种的入侵警报,并给出了防治该种入侵的建议。
关键词 光荚含羞草 入侵植物 入侵性 外来种 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籽莎对间伐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慈航 李兆佳 +2 位作者 周光益 赵厚本 邱治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3-129,共7页
以广州流溪河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伐1.5 a后林下植物的组成、相似性、重要值和多样性,研究多年生草本植物鳞籽莎对间伐后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6个小样方共记录林下植物102种,隶属51科,84属。间伐总体上增加了林下植物... 以广州流溪河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伐1.5 a后林下植物的组成、相似性、重要值和多样性,研究多年生草本植物鳞籽莎对间伐后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6个小样方共记录林下植物102种,隶属51科,84属。间伐总体上增加了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其中对灌木层(含乔木幼苗和幼树)的影响较明显。与非鳞籽莎样地相比,鳞籽莎样地的林下植物物种数量较少,并且物种相似性系数较低,间伐对其物种数量的增加值不如非鳞籽莎样地显著;且间伐对非鳞籽莎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增强效果较鳞籽莎样地显著。从而表明间伐在短期内能一定程度增加林下植物的多样性,但是间伐对鳞籽莎样地林下植物影响效果较非鳞籽莎样地差,鳞籽莎的大量存在显著削弱了间伐对林下植物的影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间伐 树种组成 相似性 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典型木荷风水林碳库价值核算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瑞娟 周璋 +3 位作者 骆土寿 李小川 李意德 赵厚本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4期14-18,共5页
以广州市黄埔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木荷(Schima superba)风水林群落为对象,用样地生物量法对乔木、灌草、凋落物、细根和土壤层的碳库储量进行计量,并用碳税率法参数估算了群落碳库价值。结果表明:(1)3个样地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密度在138.00... 以广州市黄埔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木荷(Schima superba)风水林群落为对象,用样地生物量法对乔木、灌草、凋落物、细根和土壤层的碳库储量进行计量,并用碳税率法参数估算了群落碳库价值。结果表明:(1)3个样地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密度在138.00~176.56 t C·hm^(-2)之间,平均为155.34±11.30t C·hm^(-2),但与地带性顶级群落碳储量密度相比,该风水林还具有较大的增汇空间;(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细根层和土壤层的碳储量密度占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密度的比例分别为70.17%、2.74%、1.43%、0.88%、0.81%和23.97%,乔木层是生态系统碳库的主要贡献者;(3)广州市典型木荷风水林总碳资产价值平均为18.64万元·hm^(-2),其中植被层为14.17万元·hm^(-2),土壤层为4.47万元·hm^(-2),前者是后者的3.17倍,植被层碳是风水林碳汇价值的主体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林 木荷 碳储量密度 碳资产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不同林龄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沈孝清 周光益 +1 位作者 赵厚本 邹滨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4期1-7,共7页
在粤北地区选择不同林龄阶段(23、32、43、66 a)砍伐后飞播造林形成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阔叶混交林设立植物样地,开展野外调查研究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马尾松在各林龄阶段乔木层均占据主要优势,其重要值随林龄... 在粤北地区选择不同林龄阶段(23、32、43、66 a)砍伐后飞播造林形成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阔叶混交林设立植物样地,开展野外调查研究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马尾松在各林龄阶段乔木层均占据主要优势,其重要值随林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林龄23 a和32 a的阔叶树种以木荷(Schima superba)、甜槠(Castanopsis eyrei)、广东润楠(Machilus kwangtungensis)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林龄43 a和66 a的阔叶树种以鼠刺(Itea chinensis)、山茶(Camellia japonica)等低矮耐阴树种为主。马尾松早期促进了森林恢复和群落演替,后期则存在抑制作用。不同林龄阶段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出随林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灌木层则表现出随林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混交林 林龄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雪灾害形成的米老排残桩萌枝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志平 刘志发 +1 位作者 周光益 赵厚本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4期21-28,共8页
以在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中受到严重损伤的广东天井山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锯断受损树干获得不同直径和高度残桩,于处理4年后调查每桩上所有萌枝的数量、存活情况、基径和高度。结果表明:米老排具有较... 以在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中受到严重损伤的广东天井山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锯断受损树干获得不同直径和高度残桩,于处理4年后调查每桩上所有萌枝的数量、存活情况、基径和高度。结果表明:米老排具有较强的萌枝再生能力,每桩平均产生萌枝29.2个,4年后萌枝存活率为45.5%,每桩萌枝基径平均为2.5 cm,优势萌枝基径为6.2 cm,每桩萌枝高度平均为2.6 m,优势萌枝高度5.7 m,基本恢复成萌芽林。残桩直径对萌枝产生数量、存活率和生长均无明显影响。残桩高度和萌枝数量正相关,和萌枝存活率负相关,和萌枝生长无显著相关关系。萌枝数量和萌枝生长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但和优势萌枝生长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老排 残桩 萌枝 冰雪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天井山27a生杉木人工林地上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华业 周光益 +2 位作者 周志平 赵厚本 邱治军 《广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1-6,共6页
采用标准木法对广东省天井山林场27 a生杉木人工林的地上生物量进行实测,采用胸径(D)、树高(H)参数建立了生物量回归模型,研究该人工林地上总生物量(AGB)在森林各层次及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1)与以单一胸径为自变量相比,树高... 采用标准木法对广东省天井山林场27 a生杉木人工林的地上生物量进行实测,采用胸径(D)、树高(H)参数建立了生物量回归模型,研究该人工林地上总生物量(AGB)在森林各层次及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1)与以单一胸径为自变量相比,树高的引入并没有显著提高方程的预测精度;乔木层地上总生物量(Wa)、树干生物量(Ws)可选用二次方程、三次方程或幂函数来拟合,而树皮生物量(Wbark)、枝叶生物量(Wb+l)以多项式模型效果好;(2)地上平均总生物量为141.02 t/hm2,乔木、灌木、草本和凋落物层分别占95.20%,0.27%,0.33%和4.20%,乔木层生物量(134.25 t/hm2)中树干、枝叶、树皮分别占81.77%,10.79%和7.43%;(3)乔木层的立木密度在各径阶的分布为高斯正态分布,但生物量为偏态分布,大径阶比小径阶分配更多的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地上生物量 模型 偏态分布 成熟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昌市1997-2017年森林火灾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国平 罗鑫华 赵厚本 《森林防火》 2018年第2期29-32,共4页
对乐昌市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1997-2017年森林火灾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7-2017年,乐昌市森林火灾发生次数逐年下降,21年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减少了85.9%,防火成效显著。乐昌市森林火灾发生的月份主要在9月至次年4月,其中4月是... 对乐昌市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1997-2017年森林火灾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7-2017年,乐昌市森林火灾发生次数逐年下降,21年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减少了85.9%,防火成效显著。乐昌市森林火灾发生的月份主要在9月至次年4月,其中4月是火灾最高发的月份,5~8月份灾情极少,这种季节差异主要是天气和人为活动造成的。乐昌市北片地区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是南片地区的数倍,主要源于地质条件造成的森林植被发育差异和森林经营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乐昌市 火灾统计分析 可燃物 火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