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辅助法制备左旋聚乳酸/聚乙烯醇复合多孔膜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升云 穆寄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7,共5页
以左旋聚乳酸(PLLA)/聚乙烯醇(PVA)为成膜材料,利用水辅助法制备了PLLA/PVA复合多孔膜。研究了溶剂及其组成、环境湿度和聚合物浓度对形成多孔膜的形貌影响。筛选出可完全溶解PLLA/PVA体系的二甲亚砜(DMSO)/二氯甲烷(DCM)混合溶剂。V(DM... 以左旋聚乳酸(PLLA)/聚乙烯醇(PVA)为成膜材料,利用水辅助法制备了PLLA/PVA复合多孔膜。研究了溶剂及其组成、环境湿度和聚合物浓度对形成多孔膜的形貌影响。筛选出可完全溶解PLLA/PVA体系的二甲亚砜(DMSO)/二氯甲烷(DCM)混合溶剂。V(DMSO)/V(DCM)=1/9为溶剂得到孔径大小为(2.45±0.31)μm的规整蜂窝孔,且随着DMSO含量增多,孔径变小,孔分布变得无序。环境湿度从43%增加到91%,孔径大小由(1.43±0.63)μm增加到(4.30±0.63)μm,孔径与环境湿度基本上呈现一阶线性关系。与纯PLLA多孔膜相比,PLLA/PVA复合多孔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从33.32MPa和12.46%增加到40.66MPa和32.57%。PLLA/PVA复合多孔膜有利于细胞的粘附与生长,因而有望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乙烯醇 水辅助法 多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链氮杂冠醚化球形竹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升云 甘友根 穆寄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1-183,206,共4页
以竹粉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制备得到球形纤维素,扫描电镜观察球形纤维素粒径均匀,直径约为600μm。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研究NaOH溶液添加量、分散相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对球形竹纤维素粒径的影响。最佳实验条件为:NaOH溶液添加量为16m... 以竹粉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制备得到球形纤维素,扫描电镜观察球形纤维素粒径均匀,直径约为600μm。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研究NaOH溶液添加量、分散相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对球形竹纤维素粒径的影响。最佳实验条件为:NaOH溶液添加量为16mL/g、分散相用量为15g和分散剂用量为13%。通过环氧氯丙烷和开链氮杂冠醚化制备得到改性的开链氮杂冠醚化球形竹纤维素。研究了反应温度对接枝改性的影响,反应温度为50℃时,接枝率达到最大值为76.6%。最后研究了改性球形竹纤维素对Cu2+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其静力学吸附的饱和吸附容量为97.93mg/g,动力学吸附的有效吸附时间为4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 吸附剂 改性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胶生产线的工艺设计
3
作者 赵升云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0,43,共3页
针对落叶松单宁胶原料及生产工艺的特点,对其生产线工艺设计的主要工序,如备料、计量、合成及控制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落叶松单宁胶 生产线 工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内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制备及对聚己内酯/淀粉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穆寄林 赵升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8-171,共4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反应单体,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将GMA接枝到聚己内酯(PCL)上,制备了PCL-g-GMA。以PCL-g-GMA为增容剂,制备了PCL/淀粉/PCL-g-GMA共混物。扫描电镜表明,PCL/淀粉共混物界面粘接力差...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反应单体,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将GMA接枝到聚己内酯(PCL)上,制备了PCL-g-GMA。以PCL-g-GMA为增容剂,制备了PCL/淀粉/PCL-g-GMA共混物。扫描电镜表明,PCL/淀粉共混物界面粘接力差、淀粉出现团聚。然而加入PCL-g-GMA后,PCL/淀粉/PCL-g-GMA中淀粉分散变得均匀,且淀粉颗粒被PCL包裹,两相界面更加模糊。拉伸实验表明,加入PCL-g-GMA增容剂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由(12.3±2.1)MPa增加到(17.0±3.2)MPa,拉伸模量由(4.2±1.8)GPa增加到(5.7±2.9)GPa.断裂伸长率由(210±16)%增加到(803±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接枝 淀粉 聚己内酯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对垃圾渗滤液中DEHP的吸附研究
5
作者 胡家朋 赵升云 +1 位作者 穆寄林 徐颖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937-21939,共3页
[目的]评估活性炭处理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垃圾渗滤液的吸附特性。[方法]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溶液的pH、活性炭用量及反应时间对活性炭吸附去除DEHP效果的影响,并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等温平衡过程进行... [目的]评估活性炭处理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垃圾渗滤液的吸附特性。[方法]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溶液的pH、活性炭用量及反应时间对活性炭吸附去除DEHP效果的影响,并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等温平衡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活性炭对DEHP的吸附效率随着活性炭用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当活性炭用量为0.1~0.5 g和反应时间为30~150min时,DEHP吸附效率分别为44%~87%和63%~88%;在试验条件下最佳pH为5.0。试验数据更加遵循Langmuir模型。[结论]为活性炭在垃圾渗滤液DEHP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垃圾渗滤液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辅助双水相系统提取茶渣中茶多酚工艺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龚新怀 李明春 +4 位作者 辛梅华 赵晓杰 吕橄 徐婕 赵升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58-166,共9页
为发展一种绿色、高效及温和的茶多酚提取方法,采用离子液体(IL)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系统(ATPS)提取茶渣中的茶多酚,考察了离子液体结构和用量对茶多酚得率和抗氧化性的影响,对提取工艺进行了正交试验优化。结果显示,少量IL添加可提... 为发展一种绿色、高效及温和的茶多酚提取方法,采用离子液体(IL)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系统(ATPS)提取茶渣中的茶多酚,考察了离子液体结构和用量对茶多酚得率和抗氧化性的影响,对提取工艺进行了正交试验优化。结果显示,少量IL添加可提高乙醇/硫酸铵ATPS的分相能力及其对茶多酚的得率,但对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咪唑型离子液体对提取茶多酚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咪唑环上侧链越长,其茶多酚得率越高;[C4mim]Cl辅助乙醇/硫酸铵ATPS对茶渣中茶多酚得率明显高于其他体系,且其提取液中儿茶素类组分含量更高。茶渣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C4mim]Cl质量分数10%、硫酸铵质量分数30%、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40 g/m L及超声功率540 W,在此条件下,茶渣中茶多酚得率为85.31±1.25 mg·g^-1。IL辅助双水相系统是一种有前景的茶多酚提取工艺,在保持茶多酚活性的同时,能获得较高的茶多酚得率和儿茶素类组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双水相系统 离子液体 得率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生物质/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龚新怀 赵升云 +1 位作者 陈良璧 雷鹏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8-53,共6页
为高值化利用茶产业剩余物资源,以废弃茶生物质(Tea biomass,TB)为填料,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为基体,采用密炼-注塑工艺制备了TB/PP复合材料,考察了茶生物质填料种类、处理方式及其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结构、形态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 为高值化利用茶产业剩余物资源,以废弃茶生物质(Tea biomass,TB)为填料,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为基体,采用密炼-注塑工艺制备了TB/PP复合材料,考察了茶生物质填料种类、处理方式及其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结构、形态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以茶树枝为生物质填料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佳,茶梗次之,茶叶最差;茶梗填料经水煮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增容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拉伸模量及弯曲模量分别提高了23.4%、9.0%、16.9%和13.9%。SEM图片显示茶梗填料与基体界面相容性提高。随茶梗填料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弯曲模量逐渐增大,而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缓慢下降,吸水率增加,热性能得到改善。当TS添加量为30%(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PP减小7.3%,但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及拉伸模量则分别提高11%、86.1%和54.7%。浸水80h后吸水率为0.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茶生物质填料 聚丙烯 界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湿法纤维板生产线改造的思考
8
作者 赵升云 许原 邢航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3-35,共3页
本文就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硬质纤维板企业改造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林区的纤维板企业必须认清形势 ,根据自身特点 ,通过适宜的技术改造 ,提高产品质量 ,减少环境污染 ,拓宽产品应用途径 ,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 湿法 硬质纤维板 生产线 技术改造 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容剂增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共混物的制备及结晶性能与热性能 被引量:8
9
作者 邱丽清 刘杭忠 +1 位作者 赵升云 刘瑞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80,共8页
分别通过扫描电镜(SEM)、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核磁共振及红外光谱等研究相容剂种类、含量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乳酸(PLA)配比对PET/PLA共混物的断面形貌、结晶形态及热性能等的影响。SEM和... 分别通过扫描电镜(SEM)、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核磁共振及红外光谱等研究相容剂种类、含量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乳酸(PLA)配比对PET/PLA共混物的断面形貌、结晶形态及热性能等的影响。SEM和DSC结果表明,相容剂乳酸/丁二醇共聚物(PLLA-g-BDO)及用量对PET/PLA共混物的界面相容影响较大。与未加相容剂比,相容剂使界面从清晰过渡到模糊,界面处未见明显团聚颗粒;相容剂用量为8%时,DSC曲线上仅出现1个熔融峰。DSC和XRD表明,相容剂的引入降低了共混物的结晶度,冷结晶和热结晶过程中分别结晶,结晶的温度范围较宽,热结晶的结晶度大于冷结晶。冷结晶时,柔性链的PLA先结晶,PET后结晶;热结晶时,结晶温度较大组分PET先结晶,PLA后结晶。TG分析表明PET/PLA配比是材料热稳定性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物 相容剂 断面形貌 结晶形态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艺为天 系命于工
10
作者 赵升云 《天工》 2017年第1期1-1,共1页
上天一直垂爱人类,让我们从没忘记过自己的根本。这个根本,是一切事物和精神存在并延续的基础。中华文明五千年,自山西陶寺开始发轫,新的历史即由表里河山灿烂于世界。天工开物,华夏龙腾,祖先的血液一次次地将我们的灵魂洗礼。扎根于精... 上天一直垂爱人类,让我们从没忘记过自己的根本。这个根本,是一切事物和精神存在并延续的基础。中华文明五千年,自山西陶寺开始发轫,新的历史即由表里河山灿烂于世界。天工开物,华夏龙腾,祖先的血液一次次地将我们的灵魂洗礼。扎根于精神家园,我们创造了无比光辉的民族图腾,哪怕是一块顽石、一滴香墨,或是一副扁担一掬眼泪,都闪耀智慧光芒。《天工》承载使命,胸怀梦想,大行天成,厚德载物,虽年轻却持重,自知任重道远,故固守传统,谦逊渐进,追寻探求,博古鉴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墨 智慧光芒 抱残 天工开物 精神家园 载物 天成 艺术风貌 龙腾 民族尊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基三维分级多孔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1
作者 付兴平 杨为森 +2 位作者 赵升云 胡家朋 刘瑞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7-251,256,共6页
采用原位化学沉淀法合成稻壳基三维分级多孔碳/二氧化锰(RHC/MnO2)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自动物理吸附仪等对复合材料的表面官能团结构、微观形貌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及孔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nO2均匀地... 采用原位化学沉淀法合成稻壳基三维分级多孔碳/二氧化锰(RHC/MnO2)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自动物理吸附仪等对复合材料的表面官能团结构、微观形貌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及孔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nO2均匀地分布在稻壳基三维分级多孔碳(RHC)表面,其中RHC呈无规则蜂窝状孔洞结构,比表面积高达1024.5m2/g,含有丰富的大孔、介孔和微孔。高度多孔和导电的碳骨架可以有效地增强纳米MnO2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0.5A/g条件下,RHC/MnO2复合材料的比电容达到212.0F/g,为RHC比电容的1.5倍;电流密度为5A/g时,循环3000次后复合材料比电容保持率保持在85.0%,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利用稻壳基RHC微观结构中相互连接的分层孔隙,将RHC与MnO2结合实现了纤维素资源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二氧化锰 水热合成法 三维分级多孔碳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