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电导滴定法测定聚丙烯酰胺水解度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劲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0-172,共3页
大庆油田企业标准规定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聚合物HPAM的水解度,滴定终点利用混合指示荆甲基橙+靛蓝二磺酸钠判定,所得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不够高。用该法测定M=1.4×10^7的HPAM的水解度,7次测定值在32.46%-34.27%范围,平均... 大庆油田企业标准规定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聚合物HPAM的水解度,滴定终点利用混合指示荆甲基橙+靛蓝二磺酸钠判定,所得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不够高。用该法测定M=1.4×10^7的HPAM的水解度,7次测定值在32.46%-34.27%范围,平均值33.72%,标准偏差1.36%。采用电导滴定法,测定0.18~0.20g HPAM在150mL水中蒸馏溶液的电导率。绘制电导率~标准盐酸溶液体积曲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前后两段直线,由两条直线的交点确定滴定终点,求得水解度。7次测定值在30.53%~31.02%范围,平均值30.71%,标准偏差0.21%,相对标准偏差0.69%。图1表2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 水解度 测定方法 电导滴定 酸碱滴定 驱油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聚合物驱油效果评价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劲毅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7-18,共2页
在“等浓度”和“等黏度”条件下,对污水配制的3种抗盐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并与普通清水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增加聚合物浓度或提高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改善污水聚合物驱的增油效果。
关键词 污水 聚合物溶液 聚合物驱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对聚合物污水溶液黏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可 姜维东 +2 位作者 卢祥国 赵劲毅 李佰广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9-242,共4页
在45℃下对溶解氧对聚合物污水溶液表观黏度(170s^-1)的影响作了全面的实验研究。采油污水取自大庆采油二厂.矿化度4013、Fe^3+、∑Fe、SO4^2-分别为0.2、1.0、9.6mg/L。厌氧实验操作和测试均在Baetron 1.5型厌氧室中进行。污... 在45℃下对溶解氧对聚合物污水溶液表观黏度(170s^-1)的影响作了全面的实验研究。采油污水取自大庆采油二厂.矿化度4013、Fe^3+、∑Fe、SO4^2-分别为0.2、1.0、9.6mg/L。厌氧实验操作和测试均在Baetron 1.5型厌氧室中进行。污水中SRB菌数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增加,厌氧条件下增速远大于曝氧条件下的增速,放置7天时菌数相差6—600倍。用脱氧和含氧加盐蒸馏水配制的抗盐型和功能型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均随放置时间延长(1~10天)而减小,脱氧溶液的黏度总是明显大于含氧溶液。0.5g/L超高分聚合物溶液在厌氧和曝氧条件下放置时,黏度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减小,分别由1天时的22.2和28.8mPa·s减至60天时的2.7和3.4mPa·s,曝氧条件下的黏度总是大于厌氧条件下的黏度;加入甲醛杀菌剂使溶液黏度的减小趋缓,60天时为8.9和9.6mPa·s;在4~8mg/L范围改变含氧量,当舍氧6mg/L时放置2~40天时的黏度均最大,40天时为18.2mPa·s。6mg/L为污水的合理曝氧量。分析了聚合物降解、SRB菌作用、杀菌剂作用等机理。表6参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溶液 采油污水 曝氧处理 含氧量控制 黏度控制 驱油聚合物 氧化降解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和碱对Cr^(3+)聚丙烯酰胺凝胶成胶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8
4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5 位作者 张云宝 曹伟佳 谢坤 潘赫 赵劲毅 李国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4-622,共9页
在三元(或二元)复合驱过程中,调剖剂不可避免与表面活性剂和碱接触,因此碱和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可能会对调剖剂的性能造成影响。室内采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扫描电镜和驱油实验装置,研究了碳酸钠、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 在三元(或二元)复合驱过程中,调剖剂不可避免与表面活性剂和碱接触,因此碱和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可能会对调剖剂的性能造成影响。室内采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扫描电镜和驱油实验装置,研究了碳酸钠、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对Cr^(3+)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尺寸、分子聚集体形态和调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对Cr^(3+)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黏度和分子聚集体尺寸几乎不影响;而Na_2CO_3的加入使Cr^(3+)聚合物凝胶不成胶,且Cr^(3+)聚丙烯酰胺凝胶成胶后加入Na_2CO_3会发生破胶现象,分子聚集体尺寸大幅下降,聚集体形态从大的团块状变成小的团块状,驱油过程中封堵效果明显变差。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碱性条件下,Cr^(3+)聚丙烯酰胺凝胶难以发生交联反应,即使发生了交联也会发生解交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Cr3+聚丙烯酰胺凝胶 分子聚集体形态 成胶效果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凝胶体系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同友 赵劲毅 +1 位作者 胡勇 卢祥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6-88,91,i007,共5页
近年来, 大庆油田已经和正在实施注入的调剖剂主要包括Al3+、Cr3+和复合离子交联的聚合物凝胶体系等, 它们因交联剂类型和溶剂水矿化度的不同, 其性质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 现有的性质评价方法不能满足矿场生产管理和监测的需求。通过对... 近年来, 大庆油田已经和正在实施注入的调剖剂主要包括Al3+、Cr3+和复合离子交联的聚合物凝胶体系等, 它们因交联剂类型和溶剂水矿化度的不同, 其性质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 现有的性质评价方法不能满足矿场生产管理和监测的需求。通过对油田常用聚合物凝胶体系性质特征研究和现有评价方法适应性分析, 确定了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 并建立了特殊条件下聚合物凝胶体系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交联反应 凝胶体系 性质特征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JT-B助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的黏度和界面张力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仲强 张云宝 +2 位作者 卢祥国 赵劲毅 邓明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6,共4页
助剂SJT-B是10%的磷硅酸盐胶体溶液,含有Na^+和K^+、SiO3^2-和PO4^3-等离子,在活化状态下一部分SiO3^2-和PO4^3-生成具5个负电荷的聚磷硅酸根链状阴离子,后者可结合Ca^2+、Mg^2+而形成纳米磷硅酸盐胶态粒子,避免结垢并防止金属腐蚀... 助剂SJT-B是10%的磷硅酸盐胶体溶液,含有Na^+和K^+、SiO3^2-和PO4^3-等离子,在活化状态下一部分SiO3^2-和PO4^3-生成具5个负电荷的聚磷硅酸根链状阴离子,后者可结合Ca^2+、Mg^2+而形成纳米磷硅酸盐胶态粒子,避免结垢并防止金属腐蚀。以助剂SJT-B代替NaOH,用大庆油田回注污水配制SJT-B/烷基苯磺酸盐/聚合物三元复合溶液,取SJT-B浓度为1.0-8.0 g/kg,石油磺酸盐浓度为0.5-4.0 g/kg,聚合物浓度为1.2 g/kg,按排列组合法得到25个实验配方。对照NaOH/石油磺酸盐/聚合物溶液组成为12/3.0/1.2 g/kg,初配黏度(45℃,7.34s^-1)27.3 mPa·s,界面张力(45℃)3.20×10^-3mN/m。初配各实验配方溶液黏度31.2-44.8 mPa·s,45℃老化30天后黏度降低率2.71%-36.97%;初始界面张力最低值1.13×10^-3mN/m,最高值4.34×10^-2mN/m,在界面活性图上,10^-3mN/m超低界面张力区出现在高SJT-B和烷基苯磺酸盐区,老化后该区扩大。筛选出的SJT-B/石油磺酸盐/聚合物体系组成为4.0/3.0/1.2 g/kg,其初始黏度为37.1 mPa·s,老化后黏度降低3.77%,初始界面张力1.79×10^-2mN/m。图2表3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硅酸盐 磷硅酸盐/石油磺酸盐/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 驱油溶液 配方研究 溶液黏度 界面张力 老化稳定性 防垢机理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硅磷酸盐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袁新强 李佰广 赵劲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0-174,共5页
报道了用可溶性硅磷酸盐替代NaOH构成的可用于大庆油田的三元及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能的室内研究结果,实验温度45℃。一般性地介绍了该可溶盐的化学结构及作用原理。该可溶盐商品有缓蚀阻垢作用。由4~12g/L该可溶盐、1~4g/L烷基苯... 报道了用可溶性硅磷酸盐替代NaOH构成的可用于大庆油田的三元及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能的室内研究结果,实验温度45℃。一般性地介绍了该可溶盐的化学结构及作用原理。该可溶盐商品有缓蚀阻垢作用。由4~12g/L该可溶盐、1~4g/L烷基苯磺酸盐、1.2g/L聚合物组成的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之间产生超低(10-3mN/m)界面张力。分别与12/3/1.2(g/L)NaOH/表/聚三元体系及1.2(g/L)聚合物溶液相比,12/3/1.2可溶盐/表/聚三元体系和8/1.2可溶盐/聚二元体系,在0.2时人造均质岩心中的流动压差相近,流度控制能力较强,根据岩心分流率测定结果,高、中、低渗(1.2、0.6、0.2μm^2)并联岩心中调剖能力相当但耐水冲刷能力较强。在高、中、低渗并联岩心上,水驱后注入0.5PV8/3/1.2可溶盐像/聚体系的采收率增值(37%)与12/3/1.2强碱像/聚体系相当,如将可溶盐浓度提高至12g/L,则采收率增值可达40.7%。表4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硅磷酸盐 可溶性硅磷酸盐/烷基苯磺酸盐/聚合物三元体系 可溶性磷硅酸盐/聚合物二元体系 复合驱油剂 流动压降 分流 驱油效率 非均质岩心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H-808E三元复合体系稳定性研究
8
作者 韩义 董喜贵 +3 位作者 赵劲毅 张同友 耿子筠 马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1-32,共2页
着重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配制的三元体系的稳定性 ,通过对三元体系界面张力及粘度的室内研究 ,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
关键词 三元体系 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粘度 粘度 三元复合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组分可控烷基苯磺酸盐弱碱三元体系乳化规律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国桥 赵劲毅 +6 位作者 朱光达 孙远卓 闵洁 刘娜 张志秋 马梦涵 丁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29-938,共10页
三元驱油体系在地层运移过程中化学药剂浓度发生变化,使得三元驱油体系与原油乳化特性也发生改变。针对组分可控烷基苯磺酸盐弱碱三元体系在地层运移过程中与原油的乳化特性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均化仪对体系及原油进行乳化后,... 三元驱油体系在地层运移过程中化学药剂浓度发生变化,使得三元驱油体系与原油乳化特性也发生改变。针对组分可控烷基苯磺酸盐弱碱三元体系在地层运移过程中与原油的乳化特性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均化仪对体系及原油进行乳化后,组分可控烷基苯磺酸盐弱碱三元体系中聚合物浓度越低,乳化后体系黏度增幅倍数越大;乳化后三元体系界面张力变化不大,Zeta电位小幅下降,乳状液类型以油/水型为主;三元体系乳化析水率、乳化特性变化明显,其原因是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影响较大,与界面张力及Zeta电位关系不大。正交实验方法分析了组分可控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碳酸钠及中等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这3种不同类型化学药剂对组分可控烷基苯磺酸盐弱碱三元体系乳化特性的影响规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乳状液黏度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聚合物、弱碱、表面活性剂,当聚合物质量浓度为600 mg/L时,乳状液黏度增幅倍数最大;影响乳化析水率的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当Na_(2)CO_(3)质量分数为0.3%、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3%、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000 mg/L时,乳化体系在24 h时的乳化析水率最低,乳化特性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可控烷基苯磺酸盐 乳化特性 弱碱三元体系 析水率 黏度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企业建立绿色管理模式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雪娟 张炳举 +2 位作者 赵劲毅 纪海龙 李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177-179,共3页
绿色管理在中国是一种超前的经营理念。界定了绿色管理的基本内涵,并对石油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提出几点建议,根据我国石油企业的实际,探讨了石油企业建立绿色管理模式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 石油企业 绿色管理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成胶效果及油藏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5 位作者 牛丽伟 张云宝 谢坤 赵劲毅 李国桥 陈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0-616,共7页
为客观有效评价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储层孔隙内的成胶效果,采用黏度计、动/静态激光光散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和岩心流动实验,对两性离子聚合物溶液(AIPS)和交联聚合物溶液(AICPS)的黏度、分子线团尺寸、分子聚集态、渗透率极限和静态成胶效... 为客观有效评价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储层孔隙内的成胶效果,采用黏度计、动/静态激光光散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和岩心流动实验,对两性离子聚合物溶液(AIPS)和交联聚合物溶液(AICPS)的黏度、分子线团尺寸、分子聚集态、渗透率极限和静态成胶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ICPS具有良好延缓成胶特性,AIPS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呈现稀疏网络结构,AICPS成胶后分子线团尺寸大幅增加,网络结构变得致密、粗壮;随聚合物浓度增加,AIPS和AICPS渗透率极限值增加;在岩心驱替实验后续水驱阶段,与AIPS压力下降不同,AICPS注入压力先上升后平稳,表现出独特的渗流特性;岩心渗透率和聚合物浓度越大,AICPS成胶效果越好;当聚合物质量浓度为800、1500、2500和4000 mg/L时,只有对应的储层气测渗透率大于400×10^(-3)、800×10^(-3)、1700×10^(-3)和3500×10^(-3)μm^2时,AICPS才可以取得较好的静态成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聚合物 分子线团尺寸 分子聚集体形态 渗透率极限 静态成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中油田四种驱油体系对油藏适应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进祥 孙学法 +5 位作者 卢祥国 张云宝 肖龙 谢坤 王婷婷 赵劲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5期14-22,共9页
为保证化学驱在大庆油田顺利实施,开展了相同条件下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强碱三元复合体系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尺寸(Dh)、分子聚集体形态和岩心渗透率极限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体系的黏度和Dh大... 为保证化学驱在大庆油田顺利实施,开展了相同条件下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强碱三元复合体系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尺寸(Dh)、分子聚集体形态和岩心渗透率极限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体系的黏度和Dh大小顺序为聚表二元>聚合物溶液>弱碱三元>强碱三元;而岩心渗透率极限大小顺序为聚表二元>强碱三元>聚合物溶液>弱碱三元,这是因为Dh越大,驱油体系能通过的岩心渗透率越大,渗透率极限越大。但强碱三元与岩心中矿物反应,堵塞岩石孔道,导致其渗透率极限增大。四种驱油体系黏度和渗透率极限均随剪切强度增加而下降,但剪切作用使聚合物分子发生定向排列,从而使驱油体系中Dh受到剪切后变化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体系 油藏适应性 分子聚集体尺寸 分子聚集体形态 渗透率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