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鹅细小病毒的基因表达及致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新产 朱峰伟 赵凡淇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1-44,共4页
鹅细小病毒(GPV)的基因表达及与宿主易感基因相互作用的研究是解析GPV侵染选择特性和感染致病的分子基础,能为认识某些基因变异与疾病症候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阐明病毒基因型和宿主遗传易感性的病理学机制提供新的途径。本文探讨GPV与宿... 鹅细小病毒(GPV)的基因表达及与宿主易感基因相互作用的研究是解析GPV侵染选择特性和感染致病的分子基础,能为认识某些基因变异与疾病症候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阐明病毒基因型和宿主遗传易感性的病理学机制提供新的途径。本文探讨GPV与宿主易感基因在感染、免疫紊乱和遗传易感性方面的病因,分析易感性、易感基因的表达调控与基因多态性,提出GPV对宿主的致病性表现为GPV-宿主-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是受到易感基因表达调控及环境影响的分子网络应激特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GPV的感染和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细小病毒 易感基因 基因表达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季山东南部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凡淇 刘卫霞 +5 位作者 隋吉星 曲方圆 涂梁莉 张蒙生 钟海霞 于子山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2007-10对山东南部近岸海域36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样品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9种,其中多毛类69种、软体动物15种、甲壳类35种、棘皮动物3种,其它类群7种。研究海域内IRI指数排名前3位的是寡鳃齿吻沙蚕(Nephthys oligobranch... 2007-10对山东南部近岸海域36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样品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9种,其中多毛类69种、软体动物15种、甲壳类35种、棘皮动物3种,其它类群7种。研究海域内IRI指数排名前3位的是寡鳃齿吻沙蚕(Nephthys oligobranchia)、独指虫(Aricideasp.)和背蚓虫(Notomastus latericeus)。研究海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932.3个/m^2,总平均生物量为8.2g/m^2。其中丰度的高值区分布于青岛-黄岛海域,低值区分布于日照及乳山湾南部海域,生物量的高值区分布于乳山湾南部-鳌山湾海域,生物量低值区分布于日照-胶南海域。在38%相似度水平上,取样站位可被划分为5个群落。BIOENV分析和RELATE检验结果显示,水深和有机碳质量分数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南部近岸海域 大型底栖动物 丰度 生物量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南部近海春季大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钟海霞 曲方圆 +4 位作者 隋吉星 张蒙生 涂梁莉 赵凡淇 于子山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6,共9页
于2007年4月对山东南部近海进行了32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70种,其中多毛类87种,软体动物25种,甲壳类47种,棘皮动物7种,其他类群4种。排名前3位的优势种是背蚓虫(Notomastus latericeus)、东方缝栖蛤(Hiatella o... 于2007年4月对山东南部近海进行了32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70种,其中多毛类87种,软体动物25种,甲壳类47种,棘皮动物7种,其他类群4种。排名前3位的优势种是背蚓虫(Notomastus latericeus)、东方缝栖蛤(Hiatella orientalia)和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为1494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13.88 g/m^2,生物多样性指数H′、J′和d的平均值分别为:3.856、0.805和4.004。在30%相似度水平上,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可划分为4个群落。综合H′和ABC曲线的结果,山东南部海域底栖生态环境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南部近海 大型底栖动物 丰度 生物量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南部沿海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涂梁莉 刘卫霞 +5 位作者 隋吉星 曲方圆 赵凡淇 钟海霞 张蒙生 于子山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6,共10页
2006年8月在山东南部沿岸海域32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82种,其中,多毛类92种,甲壳类42种,软体动物29种,棘皮动物9种,其他类群10种。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为2001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15.92 g/... 2006年8月在山东南部沿岸海域32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82种,其中,多毛类92种,甲壳类42种,软体动物29种,棘皮动物9种,其他类群10种。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为2001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15.92 g/m^2。根据IRI指数,优势种前4种分别是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中蚓虫(Mediomastus sp.)、独指虫(Aricidea fragilis)和巴氏钩毛虫(Sigambra bassi)。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20~4.59,平均值为3.92;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0.99~5.39,平均值为3.98;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1~0.89,平均值为0.80。根据CLUSTER分析结果,在36%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将研究站位划分为2个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研究海域底栖生态环境总体为清洁。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和水深呈显著负相关(r=-0.38,P<0.05)。BIOENV分析表明,与群落结构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子组合是粉砂+水深+有机碳(r=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南部沿海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BIOEN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南部近海冬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蒙生 曲方圆 +4 位作者 隋吉星 钟海霞 赵凡淇 涂梁莉 于子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58-66,共9页
于2006年12月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了37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调查海域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66种,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373ind./m^2和10.42g/m^2,丰度呈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规律,生物量呈沿岸高、外围... 于2006年12月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了37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调查海域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66种,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373ind./m^2和10.42g/m^2,丰度呈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规律,生物量呈沿岸高、外围海域低的分布规律;调查海域IRI指数居于前10位的种中,多毛类8种,软体动物2种,显示了多毛类在调查海域的优势地位;多样性指数H’表明,调查海域除个别站位外底栖生态环境整体清洁;在23%相似性水平上,调查海域可划分为4个群落,群落呈明显地域性分布;沉积物类型显著影响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 大型底栖动物 多样性 沉积物类型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种公猪饲养管理 被引量:1
6
作者 代宇星 盛志康 +7 位作者 刘哲 陈月娥 史华月 赵凡淇 阿迪拉·玛哈沙提 马吉飞 蒲蕾 郭亮 《猪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44-46,共3页
种公猪属于神经类型敏感的动物,对于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因此,要确保环境稳定优越,避免因突发变化而引起应激反应,导致其精液品质下降,死精等现象发生。并且现在处于非洲猪瘟常态化存在时期,在严格执行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制度基础上,做... 种公猪属于神经类型敏感的动物,对于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因此,要确保环境稳定优越,避免因突发变化而引起应激反应,导致其精液品质下降,死精等现象发生。并且现在处于非洲猪瘟常态化存在时期,在严格执行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制度基础上,做好相关的防控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文章从饲喂、日常管理、生产环境和疾病防控四个方面对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制度进行阐述,以期提高种公猪的繁殖能力,防止非洲猪瘟的发生,从而增加养猪场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公猪 饲喂 日常管理 生产环境 疾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