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信息几何的矩阵DP-TBD算法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兴刚 王首勇 郑岱堃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2-889,共8页
由于单帧相参积累在一些情况下存在较严重的信息损失,且这种损失会随着多帧非相参积累而进一步放大,使得传统动态规划检测前跟踪(DP-TBD)算法的性能下降.本文基于信息几何理论提出了一种矩阵DP-TBD算法,该方法直接利用每个分辨单元的协... 由于单帧相参积累在一些情况下存在较严重的信息损失,且这种损失会随着多帧非相参积累而进一步放大,使得传统动态规划检测前跟踪(DP-TBD)算法的性能下降.本文基于信息几何理论提出了一种矩阵DP-TBD算法,该方法直接利用每个分辨单元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多帧积累,将单帧和多帧积累融为一体,避免了单帧积累存在的信息损失,具有更好的检测和跟踪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规划 检测前跟踪 信息几何 测地线距离 黎曼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KL分离度的改进矩阵CFAR检测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兴刚 王首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34-940,共7页
矩阵CFAR检测器是根据信息几何理论提出的,但其恒虚警特性没有从理论上得到分析,且检测性能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该文首先根据矩阵流形上正态律的概念从理论上推导了矩阵CFAR检测器的恒虚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积累性能更好的KLD(KULLB... 矩阵CFAR检测器是根据信息几何理论提出的,但其恒虚警特性没有从理论上得到分析,且检测性能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该文首先根据矩阵流形上正态律的概念从理论上推导了矩阵CFAR检测器的恒虚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积累性能更好的KLD(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代替测地线距离,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矩阵CFAR检测器。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改进方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几何 恒虚警检测 统计流形 测地线距离 KULLBACK-LEIBLER分离度(相对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模型选择的PF-TBD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兴刚 王首勇 万洋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2年第5期509-513,518,共6页
在目前的基于粒子滤波检测前跟踪(PF-TBD)算法中,对粒子的预测通常是根据单一直线运动模型实现的,在目标机动时由于与运动形式相差较大,影响了跟踪效果。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选择的粒子滤波检测前跟踪(MM-PF-TBD)算法。该算法由已估... 在目前的基于粒子滤波检测前跟踪(PF-TBD)算法中,对粒子的预测通常是根据单一直线运动模型实现的,在目标机动时由于与运动形式相差较大,影响了跟踪效果。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选择的粒子滤波检测前跟踪(MM-PF-TBD)算法。该算法由已估计出的目标位置,计算相对偏转角,并以此判定目标当前的运动模式,进而选择相应的运动模型对下一时刻的粒子进行预测,显著提高了对粒子预测的精度。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文中所提算法适用于目标不同的运动形式,有效提高了目标机动时的检测和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状态模型 检测前跟踪 粒子滤波 相对偏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混合分布下雷达目标距离检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兴刚 王首勇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6-352,共7页
在非高斯相关杂波背景下,传统检测方法难以检测到目标,基于球不变随机过程杂波的似然比检测方法通过对杂波准确建模,可以取得较好的检测效果,但由于其分布形式往往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很难得到检测统计量的闭合形式.针对该问题,基于信... 在非高斯相关杂波背景下,传统检测方法难以检测到目标,基于球不变随机过程杂波的似然比检测方法通过对杂波准确建模,可以取得较好的检测效果,但由于其分布形式往往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很难得到检测统计量的闭合形式.针对该问题,基于信息几何理论,通过计算高斯混合统计流形上两分布间的距离,定义了一种距离检测器,该检测器通过计算估计分布与目标有无两种假设分布间的距离差,来实现目标检测,将检测问题转化为统计流形上的几何问题.仿真和实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在复杂杂波背景下,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且易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几何 统计流形 测地线距离 Kullback-Leibler分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帧积累粒子初始化的PF-TBD算法
5
作者 赵兴刚 王首勇 +1 位作者 万洋 郑岱堃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399-403,共5页
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传统粒子滤波-检测前跟踪(PF-TBD)算法粒子初始分布针对性不强而导致起始阶段检测和跟踪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粒子初始化新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目标幅度帧间的相关性,通过多帧的幅度积累,突出目标可能的位置;然后... 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传统粒子滤波-检测前跟踪(PF-TBD)算法粒子初始分布针对性不强而导致起始阶段检测和跟踪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粒子初始化新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目标幅度帧间的相关性,通过多帧的幅度积累,突出目标可能的位置;然后再根据这些位置初始化粒子,增强粒子分布的针对性,使粒子快速向目标真实位置聚集.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提高了起始阶段目标的检测和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滤波 检测前跟踪 粒子初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装运设备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兴刚 《矿业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43-45,共3页
阐述了露天矿装运设备中电铲和电机车拖动原理的变更,提出了其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并对其控制难点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直流调速 交流变频调速 空间电压矢量控制 直接转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思想教育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7
作者 赵兴刚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83-85,共3页
关键词 青年思想教育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发展生产力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建设 解放生产力 经济条件下 社会主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锦州南变质岩潜山油田储层分类及其剩余油分布规律
8
作者 王双龙 岳宝林 +2 位作者 祝晓林 郑炀 赵兴刚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9,I0006,共12页
渤海锦州南油田为变质岩潜山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油井见水规律多样,剩余油分布复杂,稳油控水难度日益增大。根据取心、测井、薄片、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三维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划分储层类型,讨论不同储层类型剩余油分布规律。... 渤海锦州南油田为变质岩潜山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油井见水规律多样,剩余油分布复杂,稳油控水难度日益增大。根据取心、测井、薄片、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三维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划分储层类型,讨论不同储层类型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锦州南变质岩潜山油田分为背斜型、半背斜型及掀斜抬升型3类储层,受不同类型储层裂缝开度、密度、连通关系,以及油、水井距离等因素影响;背斜型储层采油井无水采油期长,剩余油主要富集基质系统和构造高部位裂缝系统,提高基质系统的渗吸作用,加强剩余油动用;半背斜型储层采油井存在优势见水方向,剩余油主要富集非优势见水方向的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通过流场调控加强非优势见水方向的注水波及系数,提高剩余油动用;掀斜抬升型储层采油井易快速水淹,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剩余油大量富集,通过控制含水率上升提高剩余油动用。该结果对同类型潜山油田剩余油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潜山 裂缝性储层 储层分类 剩余油分布 锦州南油田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油田开发中的大数据及智能优化理论和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2
9
作者 张凯 赵兴刚 +6 位作者 张黎明 张华清 王浩臣 陈国栋 赵孟杰 姜云启 姚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38,共11页
简要概述智能油田开发中大数据及智能优化理论发展现状,基于智能油田的基本理念、基本特点以及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论述智能油田开发中面临的生产问题、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方法以及智能优化理论和方法,归纳凝练出两大研究领域:构... 简要概述智能油田开发中大数据及智能优化理论发展现状,基于智能油田的基本理念、基本特点以及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论述智能油田开发中面临的生产问题、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方法以及智能优化理论和方法,归纳凝练出两大研究领域:构建数据与油藏工程方法相融合形成油田大数据分析理论体系;数据、模型与智能算法相融合形成数据与模型双驱动的智能优化理论体系。针对两研究领域中的前沿科学问题,综述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总结出基于数据与物理规律融合形成复杂油藏系统模型精准构建和快速优化是油田生产开发智能化的核心,以促进石油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油田 大数据 智能优化 机器学习 生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制作中防止焊接变形的实践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兴刚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第19期95-97,共3页
钢结构制作技术为最常用的施工技术,焊接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类钢结构制作和安装的过程中,但是在焊接中产生的变形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钢结构的外形和使用性能,更会严重影响焊接件的刚度,最终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重点分... 钢结构制作技术为最常用的施工技术,焊接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类钢结构制作和安装的过程中,但是在焊接中产生的变形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钢结构的外形和使用性能,更会严重影响焊接件的刚度,最终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重点分析钢结构制作中防止焊接变形的实践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制作 焊接变形 实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清全媒体转播车系统设计与功能实现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兴刚 周挺 +1 位作者 王炜 宋煜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9年第10期35-40,共6页
贵州广播电视台超高清全媒体转播车旨在打造一个集传统手段和新兴技术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平台的信息化、立体式全媒体技术支撑平台。系统整体技术架构上,依托IP领域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以IP化架构为核心4K超高清转播系统,具备融媒... 贵州广播电视台超高清全媒体转播车旨在打造一个集传统手段和新兴技术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平台的信息化、立体式全媒体技术支撑平台。系统整体技术架构上,依托IP领域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以IP化架构为核心4K超高清转播系统,具备融媒体分发功能。该平台是业内首辆符合ST-2110标准的单流4K/IP转播车,采用了先进、安全的IP技术架构和高动态范围制作流程,同时体现出了高度的先进性、安全性、稳定性,以及良好的适应性、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PTE ST-2110 4K HDR 双切换台 IP+基带双链路 双核心冗余设计 新媒体制作区 全媒体融合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清(4K)中心演播室系统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兴刚 周挺 +1 位作者 王炜 宋煜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20年第8期18-22,共5页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贵州广播电视台策划与省内九个市州及贵安新区电视台联合推出大型融媒体直播节目《贵州恋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其中超高清(4K)中心演播室承担主要直播工作。该演播室运用4K与HD平行跟随制作...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贵州广播电视台策划与省内九个市州及贵安新区电视台联合推出大型融媒体直播节目《贵州恋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其中超高清(4K)中心演播室承担主要直播工作。该演播室运用4K与HD平行跟随制作、音频降噪处理、IP通话、动态灯光调节等技术,采取多地连线、超长时段的联合直播等方式,能通过电视和新媒体等渠道播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链路双冗余架构 4K HDR平行跟随HD SDR制作 本底噪声控制 多形态复合IP通话 动态调节补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播电视台轻量化全媒体直播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兴刚 张俊欣 《影视制作》 2023年第8期68-72,共5页
本文介绍了贵州广播电视台轻量化全媒体直播系统设计方案总体思路,结合新媒体直播需求分析,对系统主要模块的选型进行相应介绍,通过实际应用案例来阐述新媒体制作流程以及此系统在节目制作中的灵活应用。
关键词 轻量化系统 新媒体制作流程 新媒体直播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冬季管理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兴刚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9期145-145,共1页
从肥水管理、冬季修剪、病虫害防治、科学防冻等方面介绍了果树冬季管理技术,以期为果树的冬季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果树 冬季 肥水管理 冬季修剪 科学防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清转播平台全媒体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兴刚 《影视制作》 2022年第4期66-69,共4页
贵州广播电视台超高清(4K)全媒体转播平台旨在打造一个集传统手段和新兴技术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平台的信息化、立体式全媒体技术支撑平台,为圆满完成各种重大宣传任务、国际国内重大综合活动及大型体育赛事的全媒体转播任务奠定坚实... 贵州广播电视台超高清(4K)全媒体转播平台旨在打造一个集传统手段和新兴技术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平台的信息化、立体式全媒体技术支撑平台,为圆满完成各种重大宣传任务、国际国内重大综合活动及大型体育赛事的全媒体转播任务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该平台为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设计独立的新媒体导播区和制作区,通过4G、5G移动网络或有线宽带接入的方式为系统提供互联网覆盖。具备网络直播分发、新媒体信息发布和移动端视音频制作功能,使平台具备完善的新媒体制播条件,提升系统整体的全媒体融合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导播区和制作区 新媒体摄像机 新媒体工位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抗菌喷雾的体外抗菌性能检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瑞 林明玥 +4 位作者 王晨鑫 李雨帆 尹怡静 赵兴刚 邹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167-173,193,共8页
[目的]研究含多种中药成分的抗菌喷雾的体外抗菌效果并对其抗菌机理进行分析。[方法]选用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2种菌,用肉汤稀释法和荧光染色法测定抗菌喷雾对其抑菌活性、抑菌率、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 [目的]研究含多种中药成分的抗菌喷雾的体外抗菌效果并对其抗菌机理进行分析。[方法]选用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2种菌,用肉汤稀释法和荧光染色法测定抗菌喷雾对其抑菌活性、抑菌率、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用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抗菌喷雾对细菌表面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中药抗菌喷雾在极短的时间内对E.coli和S.aureus的抑菌率就能达到100%,滤纸法显示抑菌环明显;MIC和MBC结果说明了中药抗菌喷雾在稀释5倍之后仍对2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喷雾作用后的细菌大量死亡,表面及内部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多种中药成分的抗菌喷雾对E.coli和S.aureus具有显著的联合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抗菌喷雾 植物抗菌 抗菌活性 荧光染色 超微结构 抗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域架构设计在HD与4K制作共存阶段的实践应用
17
作者 赵兴刚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22年第1期42-46,共5页
为了解决高清与超高清共存制作阶段的问题,同时兼顾传统广电与IP化转型需求,贵州广播电视台超高清(4K)全媒体转播车通过双域架构设计,采用IP+基带的双链路双冗余系统设计,实现多种场景模式制作方式,既能满足现阶段传统广电制作习惯,也... 为了解决高清与超高清共存制作阶段的问题,同时兼顾传统广电与IP化转型需求,贵州广播电视台超高清(4K)全媒体转播车通过双域架构设计,采用IP+基带的双链路双冗余系统设计,实现多种场景模式制作方式,既能满足现阶段传统广电制作习惯,也能适应4K以及将来8K的IP制作和升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域架构 IP域 基带域 ST2110 双链路 双冗余 多种制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云会议转播方案设计与实现
18
作者 赵兴刚 李乾 《电视技术》 2023年第4期6-9,共4页
以国际山地旅游联盟(International Mountain Tourism Alliance,IMTA)会议转播为例,介绍贵州广播电视台技术团队以云会议系统为核心,通过全媒体制作系统、现场大屏控制系统和转播车系统共同完成线上线下协同呈现的全场景直播的过程。
关键词 云会议 线上线下转播 协同呈现 全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驱特征曲线在气窜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岳宝林 孟智强 +2 位作者 赵兴刚 耿松鹤 赵健男 《天然气与石油》 2023年第3期80-86,共7页
水驱特征曲线法分析生产动态普遍应用于水驱油田的开发实践中,但针对渤海气驱油藏缺乏相似的研究手段。基于稳定渗流理论,进行了气驱特征曲线公式的推导,公式表明,达到稳定气驱阶段后,可以认为气顶累积产出量与累积产油量在半对数坐标... 水驱特征曲线法分析生产动态普遍应用于水驱油田的开发实践中,但针对渤海气驱油藏缺乏相似的研究手段。基于稳定渗流理论,进行了气驱特征曲线公式的推导,公式表明,达到稳定气驱阶段后,可以认为气顶累积产出量与累积产油量在半对数坐标上成一条直线关系。实际气驱曲线受前期无气采出阶段和后期气携油阶段的影响,为反S型。锦州X油田结合气驱特征曲线划分出3种气窜模式:快速气窜型、稳定气驱型、高气油比型。快速气窜型油井产量递减快、累计产油量低,无稳定生产阶段;稳定气驱型油井气油比上升平缓、持续稳产、累计产油量高;高气油比型油井开发效果介于快速气窜型与稳定气驱型的开发效果之间,开发后期由于气顶气突破与原油脱气,油井逐渐以产气为主,仅携带少量原油,井别性质从油井向气井过渡。在明确气窜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控气技术应用实践,提出分气窜模式、分开发阶段的开发策略,针对快速气窜型油井,优化井位,原井眼向下侧钻,改善了开发效果;针对稳定气驱型油井,初期控制合理采油速度,中后期跟踪气油比上升幅度配套控气措施,气油比呈现出波动式上升规律;高气油比型油井受高气油比影响,仅携带少量原油,井别性质从油井向气井过渡,计算实施屏障注水,解决气窜问题。研究成果对渤海气驱油藏的生产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实现相似油田动态跟踪与开发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驱特征曲线 气窜模式 生产动态 控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草本液的体外抗菌性能检测
20
作者 张桓硕 张瑞 +6 位作者 赵兴刚 刘俊 林明玥 王晨鑫 李雨帆 陈立 邹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7期144-149,165,共7页
[目的]研究含龙井提取物和薄荷脑等成分的中药草本液的体外抗菌性能及抗菌机理。[方法]选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检测草本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低杀... [目的]研究含龙井提取物和薄荷脑等成分的中药草本液的体外抗菌性能及抗菌机理。[方法]选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检测草本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抑菌环,利用Live-Dead试剂盒染色确定草本液抗菌活性,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草本液作用后细菌表面微观结构变化并分析作用机理。[结果]MIC和MBC结果表明草本液在稀释2倍之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仍具有抑制作用和杀菌作用;抑菌率、抑菌环与Live-Dead荧光染色表明草本液有显著抗菌作用;草本液作用后的细菌表面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草本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草本液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白色念珠菌 抗菌活性 抗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