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物料对农田土壤肥力及镉有效性的影响
1
作者 曹雪莹 谭长银 +3 位作者 杨佳 赵信林 张培育 马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7-374,共8页
以我国南方两种不同程度Cd污染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有机物料(猪粪、商品有机肥、水稻秸秆及其生物质炭)施肥处理探究了土壤肥力水平及Cd有效性的变化,并对施用有机物料情况下土壤Cd有效性与土壤养分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 以我国南方两种不同程度Cd污染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有机物料(猪粪、商品有机肥、水稻秸秆及其生物质炭)施肥处理探究了土壤肥力水平及Cd有效性的变化,并对施用有机物料情况下土壤Cd有效性与土壤养分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显著提高了土壤氮磷钾含量及其有效性,商品有机肥提高了土壤全氮含量,施用猪粪处理土壤的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升高,商品有机肥和生物质炭明显提高了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水稻秸秆及其生物质炭处理的轻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达土壤肥力1级(>40 g/kg)。与不施肥相比,施加有机物料对轻污染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不大,但中污染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下降,最高降幅达20.00%。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效磷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轻污染土壤上施加猪粪和生物质炭处理的上海青地上部Cd含量均低于0.20mg/kg。施加商品有机肥处理两种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最高,是其他处理的1.50倍~3.18倍,但其上海青地上部Cd含量存在较高风险。因此,针对南方Cd污染农田土壤的培肥及安全利用可考虑施用猪粪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有机物料 镉(CD) 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通南地区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于倩倩 王会方 +2 位作者 赵信林 朱德进 张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5期137-139,194,共4页
[目的]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方法]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地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通南地区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施氮肥会使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显著减少,最终导致水稻严重减产... [目的]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方法]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地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通南地区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施氮肥会使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显著减少,最终导致水稻严重减产;有机无机肥配施与常规施氮相比水稻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但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2种处理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不施氮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会导致水稻籽粒和秸秆含氮量显著降低,进而降低植株吸氮量。有机无机肥配施与单纯施用化学氮肥相比氮肥吸收利用率平均显著降低了约15%,但氮肥生理利用率显著提高约18%,2种施肥方式对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影响不大。[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维持水稻高产稳产,且可以提高氮肥生理利用率,在通南地区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 氮肥利用率 产量构成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用量对木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信林 郭媛 +3 位作者 邱化蛟 邱财生 龙松华 王玉富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1286-1289,1294,共5页
于湖南省沅江市在木薯上开展“3414”肥效试验,研究氮磷钾用量对木薯块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施用量均会对木薯株高、块根直径、块根长度产生显著影响,且钾肥用量对木薯产量的影响大于氮、磷肥用量。在试验设定条件... 于湖南省沅江市在木薯上开展“3414”肥效试验,研究氮磷钾用量对木薯块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施用量均会对木薯株高、块根直径、块根长度产生显著影响,且钾肥用量对木薯产量的影响大于氮、磷肥用量。在试验设定条件下,当氮(N)、磷(P2O5)、钾(K2O)施用量分别为90、90、165 kg·hm-2时,木薯块根鲜产量和淀粉产量最高,分别为20.4和5.53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块根 淀粉 肥效试验 钾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处理对亚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镉在亚麻体内的分布
4
作者 赵信林 王慧 +4 位作者 邱化蛟 邱财生 龙松华 王玉富 郭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86,共5页
利用添加了不同量(40、80 mg/kg)的外源镉(Cd)的土壤(有效Cd质量分数分别为17.40、51.50 mg/kg)进行亚麻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平Cd处理对亚麻的出苗率、株高、茎粗、叶片数、生物量及不同器官Cd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质... 利用添加了不同量(40、80 mg/kg)的外源镉(Cd)的土壤(有效Cd质量分数分别为17.40、51.50 mg/kg)进行亚麻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平Cd处理对亚麻的出苗率、株高、茎粗、叶片数、生物量及不同器官Cd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质量分数Cd(40 mg/kg)提高了亚麻的出苗率,而高质量分数Cd(80 mg/kg)则抑制了出苗;Cd处理降低了亚麻植株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及生物量,且随着Cd处理水平的提高,亚麻的各种生长指标受抑制程度均显著加重,与对照相比,高质量分数Cd处理的亚麻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等分别降低了64.1%、51.9%和58.6%;在器官水平上,亚麻的根、叶、茎中Cd质量分数依次降低;在亚细胞水平上,Cd更多的分布在细胞壁和核糖体上,且显著高于细胞核与叶绿体、线粒体的。可见,40、80 mg/kg的Cd处理会抑制亚麻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而亚麻对Cd的耐受性可能是根部对Cd向上运输的限制及细胞壁和液泡对Cd的隔离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土壤 生物量 亚细胞 耐镉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亚的用途及其栽培技术
5
作者 王玉富 邱财生 +5 位作者 邱化蛟 龙松华 郭媛 赵信林 吴智敏 黄荣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3期110-113,共4页
对奇亚(Salvia hispanica L.)子的有效成分、用途和产品,奇亚的植物学特征、生理特性、用途以及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旨在对奇亚的种植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 奇亚(Salvia hispanica L.) 用途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帅帅 王火焰 +3 位作者 周健民 赵信林 刘晓伟 陈照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7-283,共7页
试验采用土壤培养的方法,以释放期分别为60 d(肥料A)和90 d(肥料B)的两种肥料作为供试肥料,研究了土壤绝对含水量、干湿交替、相对含水量和水势因素对3种土壤中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土壤中,土壤绝对含水量从50 g... 试验采用土壤培养的方法,以释放期分别为60 d(肥料A)和90 d(肥料B)的两种肥料作为供试肥料,研究了土壤绝对含水量、干湿交替、相对含水量和水势因素对3种土壤中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土壤中,土壤绝对含水量从50 g/kg增到200 g/kg时,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率均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此时水分因素是控制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的主要因素。在干湿交替条件下,两种供试肥料间释放率的差异变大,其中肥料B在潮土中释放速率较其他两种土壤中下降更多。当相对含水量在0%~50%田间持水量范围内,或水势在60~100k Pa范围内时,供试肥料在红壤中的释放显著低于潮土和水稻土,这与红壤中黏粒含量高有关;当相对含水量大于100%田间持水量时,或水势低于60 k Pa时,土壤水分和土壤类型对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的影响基本不再显著。常用的Sugihara方程可以较好地拟合包膜尿素在试验设定水分条件下的养分释放特性,相关系数r>0.95。3种不同土壤水分参数均可以用来预测包膜尿素的释放率和释放期,其中水势(x)与包膜尿素释放期(y)的拟合效果最好,关系式为y=64.79e^(0.0066x),r=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释放 包膜尿素 水分 干湿交替 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土-水界面降NH3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7
作者 高帅帅 吴民熙 +9 位作者 尹红梅 喻孟元 杜东霞 刘标 陈薇 王震 许丽娟 吴迎奔 李咏梅 赵信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74-2280,共7页
为筛选和鉴定稻田中具有降NH3作用的土著菌株并评估其降NH3效果,探讨其在水稻追施尿素中减少氮肥损失的潜力,本研究首先通过降NH3菌株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富集,然后利用平板划线法对其进行分离,进而根据细菌的降NH3效果进行复筛,对筛选出... 为筛选和鉴定稻田中具有降NH3作用的土著菌株并评估其降NH3效果,探讨其在水稻追施尿素中减少氮肥损失的潜力,本研究首先通过降NH3菌株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富集,然后利用平板划线法对其进行分离,进而根据细菌的降NH3效果进行复筛,对筛选出的高效降NH3菌株通过16S rDNA测序鉴定菌属,并对目标菌株的氮利用能力、产脲酶性能和溶血性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通过选择性培养基从稻田土-水界面样品中筛选出3株具有降NH3效果的菌株,分别命名为菌Ⅰ、菌Ⅱ、菌Ⅲ。利用NH3降低率实验进行复筛,其中菌Ⅱ的NH3降低率最高,达到88.60%,根据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Ⅱ为污水溶杆菌(Lysobacter defluvii)。将菌Ⅱ接种到富氨和富硝的培养基后,培养基铵态氮浓度从25.00 mg·L^(-1)降到9.85 mg·L^(-1),硝态氮浓度从34.00 mg·L^(-1)降到3.85 mg·L^(-1),降低率分别为60.60%和88.68%,表明菌Ⅱ的氨氮利用和硝态氮利用能力较好。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菌Ⅱ不产生脲酶,不会加速尿素产氨,溶血实验显示菌Ⅱ不具有溶血性,对人致病能力差。研究表明,本试验所筛选的稻田土著降NH3菌株在室内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降NH3效果,对减少稻田追施尿素引起的NH3挥发具有较大潜力,在水稻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土-水界面 降NH3菌株 溶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