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肱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杰 刘芳 +4 位作者 曾辉 赵珺 赵俊功 包玉倩 贾伟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10期853-857,共5页
目的:通过踝肱指数(ABI)检查,探讨ABI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检测522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ABI,按其结果分为:A组(ABI≥0.9)、B组(ABI<0.9且≥0.7)、C组(ABI<0.7且≥0.4)、D组(ABI<0.4),比较各组临床症状... 目的:通过踝肱指数(ABI)检查,探讨ABI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检测522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ABI,按其结果分为:A组(ABI≥0.9)、B组(ABI<0.9且≥0.7)、C组(ABI<0.7且≥0.4)、D组(ABI<0.4),比较各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分析ABI与症状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52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血管病变症状者占46.74%,ABI异常者(<0.9,B、C、D组)占17.24%;ABI正常者(≥0.9,A组)与C组患者的症状表现形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间歇性跛行47.83%、疼痛23.91%、皮肤发凉17.39%、溃疡26.09%、坏疽4.35%,A组分别为9.95%、24.31%、14.58%、5.56%、0。4组年龄、病程、运动强度、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饮食控制、静脉血糖、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ABI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呈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病程及年龄是AB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BI对于无症状性血管病变筛查有良好作用;但ABI正常(≥0.9)人群中,仍有部分有血管病变症状表现,对于病程长、高龄或高糖化血红蛋白患者应当重视,应进一步进行血管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周围血管病变 踝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芳 赵珺 +4 位作者 赵俊功 李力 李青 张锋 贾伟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12期1058-1061,1069,共5页
目的:了解合并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血管多普勒超声结果,将85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LEAD+组)和不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LEAD-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并分析下肢动脉病... 目的:了解合并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血管多普勒超声结果,将85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LEAD+组)和不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LEAD-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并分析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LEAD+组年龄、病程、收缩压(SP)、空腹血糖(FPG)、超敏C反应蛋白(sCRP)、尿素氮(BUN)、Lp(a)水平较LEAD-组明显增高,而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降低;两组的舒张压(DP)、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脂蛋白E(ApoE)、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血清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与年龄、病程、FPG和SP、sCRP、Lp(a)、BUN呈正相关,而与GFR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独立相关因素依次为年龄、SP、Lp(a)、FPG、GFR、BUN和病程。结论:年龄、SP、Lp(a)、FPG、肾脏病变和病程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淋巴细胞性垂体炎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苏杭 周健 +7 位作者 张维天 赵俊功 李梅 马晓静 莫一菲 刘芳 包玉倩 贾伟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783-785,共3页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mphocytic hypophysitis,LyH)又称自身免疫性垂体炎,是一种罕见但逐渐被认识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以垂体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表现类似垂体肿瘤,多以头痛、视力下降,垂体增大和激素分泌减少(泌乳素...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mphocytic hypophysitis,LyH)又称自身免疫性垂体炎,是一种罕见但逐渐被认识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以垂体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表现类似垂体肿瘤,多以头痛、视力下降,垂体增大和激素分泌减少(泌乳素除外)为特征。多见于妊娠后期或产后年轻妇女,但是近年来绝经后老年女性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1例73岁女性LyH患者,后经明确诊断、针对性治疗及随访后病情好转。现结合所查阅的国内外文献,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垂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测量腹部脂肪分布和肝脏脂肪含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 被引量:20
4
作者 周爽 陆靖 +1 位作者 赵俊功 刘晓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8期1350-1353,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CT测量的腹部脂肪分布和肝脏脂肪含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3例行定量CT(QCT)检查的NAFL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检查的63例非脂肪肝患者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的腹部脂肪分布情况及肝脏脂肪含量(FatQI%)。... 目的探讨定量CT测量的腹部脂肪分布和肝脏脂肪含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3例行定量CT(QCT)检查的NAFL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检查的63例非脂肪肝患者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的腹部脂肪分布情况及肝脏脂肪含量(FatQI%)。比较两组间的差异与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AFL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的FatQI%、SAA、VAA、SMA、TAA、V/S及V/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L/S值与肝脏脂肪含量呈高度相关(r=-0.776,P<0.001)、与SAA、VAA、SMA及TAA呈中度相关(r=-0.499、-0.593、-0.409和-0.639,P<0.001);VAA和FatQI%是NAFL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显示,FatQ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2(95%CI为0.919~0.985)。结论肝脏脂肪含量、SAA、VAA、SMA及TAA与NAFL有相关性,VAA和肝脏脂肪含量可预测和评估NAFL的指标之一,肝脏脂肪含量可作为NAFL影像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腹部脂肪分布 肝脏脂肪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时动脉造影过敏反应观察与处理
5
作者 黄新宇 汪和平 赵俊功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52-152,共1页
关键词 肿瘤 介入疗法 动脉造影 过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导向经皮穿刺肺活检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汪和平 黄新宁 +2 位作者 张锡龙 赵俊功 孙永革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23-24,共2页
X 线导向经皮穿刺肺活检30 例,其中17 例恶性肿瘤患者活检确诊16 例,确诊率941 % ,13 例良性病变活检确诊11 例,确诊率846 % ,总确诊率为90 % (27/30) 。术后气胸1 例(33 % ) ,痰血2 ... X 线导向经皮穿刺肺活检30 例,其中17 例恶性肿瘤患者活检确诊16 例,确诊率941 % ,13 例良性病变活检确诊11 例,确诊率846 % ,总确诊率为90 % (27/30) 。术后气胸1 例(33 % ) ,痰血2 例(67 % ) ,该法简便易行,定位准确,成功率高,痛苦小,费用少,在肺部病变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块 活组织检查 针吸穿刺术 X线透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
7
作者 黄新宇 汪和平 +1 位作者 王弘 赵俊功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 总结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经旋股内、外动脉 ,闭孔动脉超选插管灌注溶通扩血管药物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7例 (8侧 )。结果 介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所缓解或消失 ;X... 目的 总结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经旋股内、外动脉 ,闭孔动脉超选插管灌注溶通扩血管药物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7例 (8侧 )。结果 介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所缓解或消失 ;X线复查见坏死骨质有不同程度吸收、新骨形成及修复表现。结论 介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介入治疗 血管造影术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表现不典型肺癌50例CT分析
8
作者 巢兆福 翟健 +3 位作者 赵俊功 程莉 喻咏梅 吕和声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207-208,共2页
肺癌的各种表现屡有报.我们两年中共收集了肺癌的不典型表现5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4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9岁。临床上初诊为其它病变,X 线平片亦未能诊断为肺癌,胸 CT 扫描亦有多例误诊,现分析如下。
关键词 肺肿瘤 不典型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