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M精度在DInSAR监测采空区沉降中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赵伟颖 邓喀中 +1 位作者 杨俊凯 范洪冬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0-92,共3页
针对不同精度DEM对DIn SAR监测采空区缓慢沉降的影响问题,通过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地形图、高相干性Terra SAR影像来获取DEM,分析对比了获取的4种DEM在沟壑斜坡区域的精度,及其参与的"二轨差分"在斜坡区域的形变监测值。结... 针对不同精度DEM对DIn SAR监测采空区缓慢沉降的影响问题,通过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地形图、高相干性Terra SAR影像来获取DEM,分析对比了获取的4种DEM在沟壑斜坡区域的精度,及其参与的"二轨差分"在斜坡区域的形变监测值。结果表明,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地形图获取的DEM参与DIn SAR的监测结果对微小形变监测更精确,由Terra SAR影像获取DEM参与的监测结果可靠性较低,应用高精度DEM重采样的SRTM DEM参与的"二轨差分"结果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DIN SAR 采空区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nSAR与概率积分法的开采沉陷监测与预计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俊凯 陈炳乾 +2 位作者 邓喀中 何强 赵伟颖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5-200,共6页
为掌握采动区附近高等级公路的变形趋势,针对传统开采沉陷监测方法存在诸多缺陷的问题,将合成孔径雷达技术(D-In SAR)与概率积分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矿山开采沉陷监测与预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DIn SAR技术对兖州某矿9308工作面进行了... 为掌握采动区附近高等级公路的变形趋势,针对传统开采沉陷监测方法存在诸多缺陷的问题,将合成孔径雷达技术(D-In SAR)与概率积分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矿山开采沉陷监测与预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DIn SAR技术对兖州某矿9308工作面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并将监测结果与路面水准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然后基于D-In SAR的监测值,求取了9308工作面非充分采动下的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再根据三下采煤规程对参数进行修正得到工作面全采时的预计参数,最后利用修正后的参数预计出工作面全采对附近高等级公路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D-In SAR技术高精度的优势可以为开采沉陷预计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该方法可以为实现矿山开采沉陷监测与预计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 In SAR 概率积分法 开采沉陷 预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nSAR技术和灰色Verhulst模型的矿区沉降监测与预计 被引量:34
3
作者 杨俊凯 范洪冬 +1 位作者 赵伟颖 冯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147,共5页
针对在地形复杂的矿区沉降观测资料不易获取的问题,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技术(D-In SAR)与灰色Verhulst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矿山开采沉陷监测和预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覆盖大柳塔煤矿某工作面的12景Terra SAR-X雷达数据进行D-In ... 针对在地形复杂的矿区沉降观测资料不易获取的问题,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技术(D-In SAR)与灰色Verhulst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矿山开采沉陷监测和预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覆盖大柳塔煤矿某工作面的12景Terra SAR-X雷达数据进行D-In SAR处理,获取观测站沉降值;然后根据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灰色Verhulst模型的预测函数,对开采沉陷发展规律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个测试点D-In SAR监测数据的绝对和相对误差分别为2.8~15 mm,0.9%~6%;结合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的绝对和相对误差分别为3.4~18.8 mm,1.2%~5.7%。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弥补矿区沉降实测数据的不足,为实现矿区开采沉陷监测和预计的一体化软件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监测与预计 D-INSAR 灰色VERHULST模型 预测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nSAR和概率积分法的矿区沉降预计 被引量:6
4
作者 杨俊凯 邓喀中 +2 位作者 赵伟颖 陈华 冯军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110,共3页
提出利用D-In SAR技术确定主要影响半径,结合GPS实测值,求取了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预计值与实测值误差在0.25 m之内,实验证明该方法可更好地用于矿区地表形变的沉降预计。
关键词 D-INSAR GPS 概率积分法 沉降预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