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震区多跨长联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人达 贾毅 +4 位作者 占玉林 王永宝 廖平 李福海 庞立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6-895,共10页
为了给高烈度地区多跨长联连续梁桥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以一座(55+4×90+55)m的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全桥分析模型,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比研究结构采用双曲面摩擦摆支座、黏滞阻尼器和速度锁定装置3种减隔震装... 为了给高烈度地区多跨长联连续梁桥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以一座(55+4×90+55)m的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全桥分析模型,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比研究结构采用双曲面摩擦摆支座、黏滞阻尼器和速度锁定装置3种减隔震装置下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黏滞阻尼器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形成了完整的滞回环,每个阻尼器耗能能力明显;采用双曲面摩擦摆支座、黏滞阻尼器和速度锁定装置时,结构的地震响应相对于传统抗震体系都有一定程度地降低,固定墩内力相对减震率分别为63.44%、6.90%、42.32%,位移相对减震率为65.70%、9.34%、43.77%;采用双曲面摩擦摆支座作为减隔震措施时,墩底内力和墩顶位移远小于黏滞阻尼器和速度锁定装置2种减隔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多跨长联连续梁桥 非线性时程分析法 双曲面摩擦摆支座 黏滞阻尼器 速度锁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叠合梁斜拉桥施工阶段极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赵人达 邹建波 +2 位作者 吕梁 贾毅 许智强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6,共5页
为研究大跨度叠合梁斜拉桥施工阶段极限状态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以西固黄河大桥主桥为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计算该桥在最大双悬臂、最大单悬臂和二期恒载等典型施工阶段的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分析结构在各施工阶... 为研究大跨度叠合梁斜拉桥施工阶段极限状态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以西固黄河大桥主桥为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计算该桥在最大双悬臂、最大单悬臂和二期恒载等典型施工阶段的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分析结构在各施工阶段的斜拉索应力、塔梁连接处Mises应力和塔顶、主梁跨中的荷载~位移曲线。结果表明:该桥各典型施工阶段的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均满足不小于2的设计要求;当主桥达到极限承载力时,部分斜拉索先破断,破坏过程合理;最大双悬臂施工阶段桥塔整体未达到屈服状态,最大单悬臂施工阶段和二期恒载施工阶段塔梁连接处出现塑性区;塔顶和主梁跨中的荷载~位移曲线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叠合梁 施工阶段 极限承载力 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 荷载~位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叠合梁斜拉桥非线性稳定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人达 邹建波 +2 位作者 吕梁 许智强 贾毅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8,共8页
为研究大跨度叠合梁斜拉桥非线性稳定的变化规律和失稳过程,以主跨360m的西固黄河大桥主桥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结构在典型施工阶段、成桥及运营阶段的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及其失稳模态;重点分析结构在成桥状态下从初始加... 为研究大跨度叠合梁斜拉桥非线性稳定的变化规律和失稳过程,以主跨360m的西固黄河大桥主桥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结构在典型施工阶段、成桥及运营阶段的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及其失稳模态;重点分析结构在成桥状态下从初始加载直至达到其极限承载力这一过程中斜拉索应力、索塔等效应力变化和结构关键部位的荷载-位移曲线。结果表明:主桥施工典型阶段、成桥及运营阶段的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均满足设计要求,结构失稳均以索塔纵桥向失稳和主梁面内失稳为主;主桥从初始加载直至达到其极限承载力这一过程中,部分斜拉索发生断裂,主梁和索塔连接部位出现塑性区,失稳破坏过程合理;索塔和主梁的荷载-横向位移曲线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非线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斜拉桥 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 施工过程 成桥运营 失稳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大跨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及性能评估 被引量:9
4
作者 赵人达 许智强 +2 位作者 邹建波 贾毅 李福海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26,共8页
为研究西部高烈度地区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响应特点,以兰州市南绕城高速公路上一座跨径为177m+360m+177m的结合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其空间计算模型,分析了该桥的动力特性。运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计算桥梁结构在50... 为研究西部高烈度地区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响应特点,以兰州市南绕城高速公路上一座跨径为177m+360m+177m的结合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其空间计算模型,分析了该桥的动力特性。运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计算桥梁结构在50年超越概率10%和2%两种地震水平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并以构件的能力需求比评估了该桥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主梁纵向振动与横向振动基本不耦合,其竖向位移受纵向地震作用影响较大;由于结构的非对称性,5~#塔(南桥塔)的塔顶位移及塔底弯矩均大于4~#塔(北桥塔);在E1和E2两种水平地震作用下,各桥墩和桥塔关键截面以及斜拉索最小能力需求比均大于1,满足抗震性能要求;各桥墩纵桥向能力需求比小于横桥向,而桥塔纵桥向能力需求比大于横桥向,建议在过渡墩和辅助墩上安装减隔震装置,加强其纵桥向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地震响应分析 非线性时程分析法 动力特性 弯矩曲率 能力需求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发展综述 被引量:48
5
作者 赵人达 张正阳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50,共6页
为了解我国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的发展动态,明确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在调查大量该类型桥梁的基础上对其特点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现状、设计计算理论、施工方法和跨径的发展进行系统的总结。该桥型具有结构体系转换次数更多、施工周... 为了解我国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的发展动态,明确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在调查大量该类型桥梁的基础上对其特点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现状、设计计算理论、施工方法和跨径的发展进行系统的总结。该桥型具有结构体系转换次数更多、施工周期更长、结构性能更好的特点。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收缩徐变效应和施工阶段稳定性两方面。其设计计算方法中应力叠加法更能反映拱桥施工阶段真实的应力状态。钢骨架的安装方法主要分为转体施工法和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法2种。该桥型增大跨径的方法主要有增强劲性骨架、减轻主拱自重和采用组合施工方法3种。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包括细化桥梁模型试验设计、仿真程序开发及注重结构的耐久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钢管混凝土结构 劲性骨架 发展概况 研究现状 设计理论 施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的大跨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人达 高能 +1 位作者 贾毅 邱新林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2-679,共8页
目的分析公路连续梁桥的地震易损性,为该类桥的多级设防抗震设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思想,确定结构的5个性能水准,以桥墩的位移延性比作为性能量化指标,计算桥梁不同极限状态的损伤界限值.在此基础上,采用IDA分析方... 目的分析公路连续梁桥的地震易损性,为该类桥的多级设防抗震设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思想,确定结构的5个性能水准,以桥墩的位移延性比作为性能量化指标,计算桥梁不同极限状态的损伤界限值.在此基础上,采用IDA分析方法计算20条人工拟合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基于可靠度理论进行对数回归拟合分析,最终获得地震易损性曲线.结果理论易损性曲线表明该桥具有良好的综合抗震性能,在0.3 g地震动作用下,轻微损伤、中等损伤和严重损伤的概率分别为57.9%、44.7%和3.6%.结论易损性分析结果可以反映桥梁的综合抗震性能和各级损伤状态的超越概率,对分析整个交通路网的抗震性能和制定紧急救援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性 增量动力法 性能水准 损伤指标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斜拉桥阻尼约束体系减震优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赵人达 许智强 +1 位作者 邹建波 贾毅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5-393,共9页
目的研究在辅助墩和桥塔沿纵桥向布置液体黏滞阻尼器的墩、塔阻尼体系对大跨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优化同类型大跨斜拉桥的减震体系.方法选取西固黄河大桥主桥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比4种约束体系下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的... 目的研究在辅助墩和桥塔沿纵桥向布置液体黏滞阻尼器的墩、塔阻尼体系对大跨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优化同类型大跨斜拉桥的减震体系.方法选取西固黄河大桥主桥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比4种约束体系下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的特点,并通过参数分析确定了较为合理的黏滞阻尼器参数.结果辅助墩处的液体黏滞阻尼器分担部分桥塔阻尼器的阻尼力,使总阻尼力减小17.8%,桥塔阻尼器控制结构响应与辅助墩阻尼器控制结构响应基本不耦合;辅助墩与桥塔处液体黏滞阻尼器减震耗能明显,可以避免墩顶支座在纵桥向发生剪切破坏;综合考虑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响应,西固黄河大桥合理阻尼器参数为:桥塔阻尼系数取12 000k N/(m·s-1)0.4,辅助墩阻尼系数取8 000 k N/(m·s-1)0.4.结论墩、塔阻尼体系可以有效控制大跨斜拉桥的地震响应,相比单独在桥塔处布置液体黏滞阻尼器,墩、塔阻尼体系改善了桥塔和过渡墩的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布置优化 减隔措施 液体黏滞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地聚物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赵人达 杨世玉 +3 位作者 贾文涛 曾宪帅 靳贺松 李福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65-1074,共10页
地聚物是近10余年来国际上研究非常活跃的一种新型化学激发胶凝材料,可能成为大量取代水泥的绿色胶凝材料.针对碱激发粉煤灰(AAFA)地聚物的耐久性问题,分别从抗碳化性能、抗冻融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酸和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及抗风... 地聚物是近10余年来国际上研究非常活跃的一种新型化学激发胶凝材料,可能成为大量取代水泥的绿色胶凝材料.针对碱激发粉煤灰(AAFA)地聚物的耐久性问题,分别从抗碳化性能、抗冻融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酸和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及抗风化性能等方面对AAFA地聚物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结果表明:1)AAFA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不如水泥混凝土(OPC)的,碳化后的地聚物的孔隙率增加,力学性能下降,热固化、添加Ca(OH)_(2)、OPC、矿渣粉和纳米TiO_(2)等可以改善AAFA混凝土的抗碳化性;2)AAFA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较OPC的低,添加矿渣、偏高岭土等可以提高AAFA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3)AAFA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率较高,掺入矿渣粉、降低液固比、高温固化及延长固化时间可以增强AAFA混凝土的抗渗透性;4)AAFA混凝土的抗硫酸、盐酸、硝酸、乙酸及硫酸盐的能力较强,吸水率较低;5)AAFA混凝土的抗风化能力较差.延长热固化时间,掺入富铝添加剂、降低目标钠与铝的摩尔比、减少地聚物的含水量、添加纳米SiO_(2)和硅烷表面改性都可以增强AAFA混凝土的抗风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 抗碳化 抗氯离子渗透 抗冻融性 抗酸性 吸水性 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柱徐变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赵人达 吴德宝 +2 位作者 王永宝 贾毅 廖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8-474,共7页
为了探讨混凝土徐变对钢管混凝土柱轴向荷载作用下长期稳定性的影响,基于能量法和按照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应用失稳准则,推导了考虑徐变和屈曲前变形的两端铰接、一端固定一端铰接和悬臂柱 3 种边界条件下的钢管混凝土柱长期稳定临界... 为了探讨混凝土徐变对钢管混凝土柱轴向荷载作用下长期稳定性的影响,基于能量法和按照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应用失稳准则,推导了考虑徐变和屈曲前变形的两端铰接、一端固定一端铰接和悬臂柱 3 种边界条件下的钢管混凝土柱长期稳定临界力计算公式,研究了该类柱徐变稳定临界力与核心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将规范取值与该临界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徐变的钢管混凝土柱稳定临界力与徐变系数有关,相同计算长度但不同边界条件的该类柱徐变稳定临界力一致;核心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会减小徐变对构件稳定临界力的影响;当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 C45 的钢管混凝土柱进行设计时,应注意徐变失稳问题;钢管混凝土柱的徐变稳定承载力在前 60 d 下降明显且占总下降量约 80%,在 100 d 后承载力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 徐变稳定 能量法 有效模量法 失稳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及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软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人达 车惠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5-341,共7页
作者进行了8片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及2片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借助于电液伺服系统,成功地测出了梁的荷载-挠度全曲线,观测到了不同破坏形态下构件的变形特征。本文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叙述和讨论,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软化 预应力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参数对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人达 崔玲枝 廖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5-58,共4页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4跨连续T梁桥有限元模型,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法研究了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参数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桥墩的墩梁纵桥向相对位移最大值随屈服前刚度与屈服后刚度的增大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桥墩墩底...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4跨连续T梁桥有限元模型,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法研究了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参数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桥墩的墩梁纵桥向相对位移最大值随屈服前刚度与屈服后刚度的增大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桥墩墩底纵桥向弯矩最大值随屈服前刚度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随屈服后刚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铅芯隔震橡胶支座等效阻尼比、铅芯屈服力的增大,桥墩墩底纵桥向弯矩最大值呈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铅芯隔震橡胶支座 地震响应 非线性时程分析法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及在双轴压应力作用下混凝土的强度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人达 王守庆 车惠民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24-31,共8页
本文以试验为基础,研究在双轴压应力作用下混凝土的强度,对国内外现有的一些强度准则进行了简要回顾和计算比较,将本文试验结果与国内外研究者的试验结果作了对比,并从工程应用角度提出了强度取值的建议公式。
关键词 混凝土 双轴应力 破坏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钢筋混凝土肋拱桥的结构分析
13
作者 赵人达 向天宇 +1 位作者 马存明 段海娟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3年第3期65-67,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座既有钢筋混凝土肋拱桥的线性和非线性内力分析情况。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肋拱桥 结构分析 线弹性 非线性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29
14
作者 占玉林 赵人达 +2 位作者 毛学明 牟廷敏 范碧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0-365,共6页
为了考察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整体工作性能,对1块简支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进行了试验,探讨了开孔钢板型剪力连接件的工作性能和混凝土中添加钢纤维的增强作用.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引入混凝土和钢材的本构关系,并考虑钢纤维和贯通钢筋... 为了考察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整体工作性能,对1块简支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进行了试验,探讨了开孔钢板型剪力连接件的工作性能和混凝土中添加钢纤维的增强作用.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引入混凝土和钢材的本构关系,并考虑钢纤维和贯通钢筋的影响,对试验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界面滑移出现在破坏阶段,说明此种剪力连接件能保证桥面板的整体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桥面板 钢纤维 开孔钢板 剪力连接件 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地区多跨长联连续梁桥抗震体系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贾毅 赵人达 +2 位作者 廖平 李福海 邱新林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46,共6页
为研究高烈度地区多跨长联连续梁桥采用不同抗震体系时的抗震性能,以韩江特大桥主桥[(55+4×90+55)m连续梁桥]为背景,分别采用传统抗震体系、延性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进行抗震设计,采用ANSYS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比较采用不同... 为研究高烈度地区多跨长联连续梁桥采用不同抗震体系时的抗震性能,以韩江特大桥主桥[(55+4×90+55)m连续梁桥]为背景,分别采用传统抗震体系、延性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进行抗震设计,采用ANSYS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比较采用不同抗震体系时桥墩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连续梁桥采用减隔震体系时,摩擦摆支座顺桥向来回滑动,形成稳定、饱满的滞回环,支座耗散地震能量显著;采用延性抗震体系时,固定墩墩底滞回曲线为完整的滞回环,地震能量通过塑性铰的滞回机制进行耗散;采用减隔震体系时,桥墩的顺桥向位移较传统抗震体系大幅降低;采用延性抗震体系时,桥墩的顺桥向位移比传统抗震体系下大;采用减隔震体系或延性抗震体系时,固定墩的内力响应较传统抗震体系下都大幅降低,且采用减隔震体系时减震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多跨长联 抗震性能 延性抗震体系 减隔震体系 内力 位移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曲面摩擦摆支座参数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廖平 赵人达 +4 位作者 贾毅 向星赟 王永宝 邱新林 庞立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1-1256,共6页
为研究粤东高烈度地区高速公路典型桥梁工程双曲面摩擦摆支座栓钉剪断后的桥梁地震响应特性,选取潮安韩江特大桥主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全桥模型,并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法研究了固定支座参数对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为研究粤东高烈度地区高速公路典型桥梁工程双曲面摩擦摆支座栓钉剪断后的桥梁地震响应特性,选取潮安韩江特大桥主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全桥模型,并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法研究了固定支座参数对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栓钉对摩擦摆支座滞回曲线有显著的影响;摩擦摆支座摩擦系数、屈服位移对9#和15#桥墩地震响应影响较小,对固定墩地震响应影响较大,摩擦摆支座曲率半径对主桥所有桥墩地震响应均有较大的影响.建议摩擦摆支座设计时增大摩擦系数和屈服位移而适当减小曲率半径,以减小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摩擦摆支座 栓钉剪断 参数分析 非线性时程分析法 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向星赟 赵人达 +1 位作者 李福海 廖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9-365,共7页
为了研究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通过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轴心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和弹性模量试验,观察了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受压和受拉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分析了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 为了研究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通过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轴心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和弹性模量试验,观察了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受压和受拉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分析了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的各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受压和受拉的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相似;当再生粗骨料替代率由0增加至100%时,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15.5%、12.7%、25.6%和11.5%,而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变增大了19.8%;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泊松比无显著影响;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的各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不适用于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提出的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其他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具有较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 基本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指标 换算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遇地震作用下连续梁桥双曲面摩擦摆支座参数优化及减震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贾毅 赵人达 +2 位作者 廖平 占玉林 李福海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40,共10页
以韩江特大桥主桥(55+4×90+55)m为实际工程背景,开展罕遇地震作用下多跨长联连续梁桥双曲面摩擦摆支座参数优化及减震效果研究。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桥梁动力分析模型,利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双曲面摩擦摆支座的滑... 以韩江特大桥主桥(55+4×90+55)m为实际工程背景,开展罕遇地震作用下多跨长联连续梁桥双曲面摩擦摆支座参数优化及减震效果研究。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桥梁动力分析模型,利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双曲面摩擦摆支座的滑动摩擦系数和曲率半径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并与未设置双曲面摩擦摆支座情况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制动墩墩底内力和墩顶位移随支座曲率半径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支座摩擦系数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活动墩墩梁相对位移和摩擦摆支座位移随支座曲率半径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支座摩擦系数的增加而减小;摩擦摆支座的水平剪力随着支座曲率半径的增加而减小,支座摩擦系数对支座水平剪力影响规律不明显。综合考虑双曲面摩擦摆支座的减震效果和经济效益并结合该桥多跨长联的特点,建议双曲面摩擦摆支座的滑动摩擦系数取0.03,曲率半径取3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多跨长联连续梁桥 双曲面摩擦摆支座 减隔震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过焊孔焊接细节疲劳性能优化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廖平 卫星 +2 位作者 肖林 唐继舜 赵人达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41,共5页
为了提高带过焊孔焊接细节的疲劳寿命,以某钢桁梁桥为背景,针对其翼缘板和斜腹杆的焊接构造,通过在过焊孔处填半圆弧板和焊缝错开的形式对其疲劳性能进行优化,制作带过焊孔焊接细节和优化模型的试件,进行疲劳试验测试其疲劳寿命,并结合... 为了提高带过焊孔焊接细节的疲劳寿命,以某钢桁梁桥为背景,针对其翼缘板和斜腹杆的焊接构造,通过在过焊孔处填半圆弧板和焊缝错开的形式对其疲劳性能进行优化,制作带过焊孔焊接细节和优化模型的试件,进行疲劳试验测试其疲劳寿命,并结合有限元分析对比各模型的疲劳性能,验证优化措施对疲劳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过焊孔处填半圆弧板可有效改善带过焊孔焊接细节的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提高其疲劳寿命,在高应力幅作用时效果更加显著;对接焊缝错开可显著提高带过焊孔焊接细节的疲劳寿命,其改善效果优于在过焊孔处填半圆弧板,在实际工程结构中推荐优先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梁桥 焊接 过焊孔 疲劳性能 优化设计 疲劳试验 焊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平大桥钢-混凝土结合段模型试验 被引量:20
20
作者 占玉林 赵人达 +1 位作者 毛学明 董碧霞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4,共5页
为研究钢-混凝土结合段全过程受力性能,结合东平大桥实桥,根据等效原则设计并完成了一榀钢-混凝土结合段模型试验。模型比例采用1∶2.5,混凝土梁肋部分为T形截面,结合段采用钢箱混凝土横梁过渡。钢与混凝土粘结界面采用PBL剪力连接件构... 为研究钢-混凝土结合段全过程受力性能,结合东平大桥实桥,根据等效原则设计并完成了一榀钢-混凝土结合段模型试验。模型比例采用1∶2.5,混凝土梁肋部分为T形截面,结合段采用钢箱混凝土横梁过渡。钢与混凝土粘结界面采用PBL剪力连接件构造,并辅以纵向预应力筋共同作用。试验过程进行了静力、疲劳和破坏3个阶段的加载。试验结果表明:设计荷载作用下,结合段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应力水平较低;疲劳荷载作用下,结合段的混凝土表层会有微小裂纹出现,但结构整体刚度依然良好;破坏荷载相对于设计荷载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钢-混结合段 应力 挠度 疲劳 裂纹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