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络学说与切诊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京生 王启才 张民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01-303,共3页
结合古典文献研究,从对体表循经按压产生的经络反应、腧穴反应、切脉诊络、辨证归经、辨位归经几个方面论述了经络学说与中医临床诊断的密切关系,从而为中医临床各科的辅助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经络学说 中医诊断 切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脉与脉诊的早期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京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8-171,共4页
在中医理论的形成阶段 ,脉依诊察之脉与经脉之脉是同一所指 ,所以一些脉诊方法与经脉有密切关系 ,而经脉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概念、诊治原则和方法等也都与脉诊相关。认识经脉与脉诊的这种关系 ,是正确理解。
关键词 经脉 经络 脉诊 《内经》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俞水俞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赵京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热俞和水俞为《内经》治疗热病和水肿的两组用穴 ,本文剖析其内容特点、运用方法、《灵》《素》差异、行文方式等 ,认为属较早产生的类穴形式 ,是以阴阳思想指导用穴经验的理论提升 ,对我们认识理解腧穴理论、研究腧穴规律 ,仍有价值。
关键词 热俞 水俞 热病 水肿 腧穴 内经 阴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十五络脉的实际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赵京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89-290,共2页
作者通过对《灵枢·经脉》所载十五络脉的理论分析,认为十五络脉的循行与主病都主要体现为本经特点,而与其表里经脉无甚关联;内容重点是表述络穴作用及其与脉行的关系。指出该理论实际是以“脉”的循行联系来说明俞穴的主治作用... 作者通过对《灵枢·经脉》所载十五络脉的理论分析,认为十五络脉的循行与主病都主要体现为本经特点,而与其表里经脉无甚关联;内容重点是表述络穴作用及其与脉行的关系。指出该理论实际是以“脉”的循行联系来说明俞穴的主治作用,这种方式还见于《内经》中的合穴、脉等理论,代表着腧穴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络脉 循行特点 主病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内经》补泻针法的立意及其演变 被引量:9
5
作者 赵京生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6期35-36,共2页
论《内经》补泻针法的立意及其演变赵京生(南京中医学院针灸文献教研室210029)主题词《内经》,针刺补治针刺补泻操作形式的规定,基于一定的理论思想,反映创制者的立法用意。以往的研究偏重于补泻针法的各种方式,缺乏对形成... 论《内经》补泻针法的立意及其演变赵京生(南京中医学院针灸文献教研室210029)主题词《内经》,针刺补治针刺补泻操作形式的规定,基于一定的理论思想,反映创制者的立法用意。以往的研究偏重于补泻针法的各种方式,缺乏对形成特定操作方式的内在原理的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针刺 补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神”精义 被引量:8
6
作者 赵京生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64-165,共2页
针刺“治神”的理论,首见于《内经》,提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认为“治神”是针刺治病的重要法则,为针灸医生的首要要求。其积极的临床意义,正日益引起针灸工作者的重视。一、“治神”的概念研究治神的理论与方法,首先须明确治神的... 针刺“治神”的理论,首见于《内经》,提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认为“治神”是针刺治病的重要法则,为针灸医生的首要要求。其积极的临床意义,正日益引起针灸工作者的重视。一、“治神”的概念研究治神的理论与方法,首先须明确治神的基本含义及其所指对象,从《内经》有关论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法 内经 治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针灸的精华及其认识偏差的产生 被引量:2
7
作者 赵京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7-800,共4页
针灸在现代能否继续得到传承并发展,最终取决于其自身的价值及世人对其的认识与评价。传统针灸的精华是传统针灸理论和方法中最具价值的部分,包括基础理论和技术理论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其进行评判,需要清晰地认识针灸疗法的自身特性,把... 针灸在现代能否继续得到传承并发展,最终取决于其自身的价值及世人对其的认识与评价。传统针灸的精华是传统针灸理论和方法中最具价值的部分,包括基础理论和技术理论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其进行评判,需要清晰地认识针灸疗法的自身特性,把握诸多影响因素,有失于此则易产生认识偏颇,文中列举了较为突出者,并指出自我反思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针灸 针灸精华 理论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不同骨密度的椎间融合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伟 赵京生 +1 位作者 王祎霖 李素丽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依据颈椎的原始数据,通过医学图像处理和逆向建模操作分别重建了颈椎C6段和C7段的模型,并将其装配形成颈椎C6~C7节段,得到椎间融合器基本数据。依据基本数据分别建立了矩形多孔、梯度多孔、八面体多孔椎间融合器模型。对融合器施加成年... 依据颈椎的原始数据,通过医学图像处理和逆向建模操作分别重建了颈椎C6段和C7段的模型,并将其装配形成颈椎C6~C7节段,得到椎间融合器基本数据。依据基本数据分别建立了矩形多孔、梯度多孔、八面体多孔椎间融合器模型。对融合器施加成年男性颈部所受到的最大力,通过有限元分析求解应力、应变以及最大变形量。计算设计的椎间融合器的弹性模量下降情况,对不同孔隙率的矩形多孔结构椎间融合器进行分析,并优化设计。结果可知,3种结构的融合器均有不同程度的弹性模量下降,而矩形结构椎间融合器的孔隙率在60%左右时,弹性模量下降得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融合器 多孔结构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人迎寸口脉动相关性的季节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高建芸 赵京生 +1 位作者 孙英霞 董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 进行正常人人迎寸口脉动相关性的季节观察。方法 借助经颅多普勒血流检测仪 (简称TCD)分别于 1月中旬 (冬季 )、7月中旬 (夏季 )检测随机选择的 6 2例正常人的人迎脉寸口脉搏动情况 ,并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比较分析了人迎脉、... 目的 进行正常人人迎寸口脉动相关性的季节观察。方法 借助经颅多普勒血流检测仪 (简称TCD)分别于 1月中旬 (冬季 )、7月中旬 (夏季 )检测随机选择的 6 2例正常人的人迎脉寸口脉搏动情况 ,并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比较分析了人迎脉、寸口脉的变化。结果 ①正常人人迎脉与寸口脉的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在不同季节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中均是如此 ;②正常人冬季的寸口脉的血流速度较夏季稍大 ;正常人夏季的人迎脉的血流速度较冬季稍大 ,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③正常人冬季寸口脉的血流速度稍大于人迎脉的血流速度 ,夏季人迎脉的血流速度稍大于寸口脉的血流速度 ,在不同性别组中是如此 ,在不同年龄组中基本如此 ,唯 6 0~ 75岁组夏季的寸口脉反而稍大于人迎脉。结论 初步建立了正常人不同季节人迎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脉 寸口脉 相关性研究 经颅多普勒血液检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络学说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启才 赵京生 张民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60-363,共4页
经络学说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针灸医学的核心理论。结合经络文献研究 ,从构成理论核心、说明病理变化、用于辅助诊断、确立治疗大法、指导选穴处方、影响针刺手法、充实刺灸方法、扩大治疗范围、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论证了经... 经络学说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针灸医学的核心理论。结合经络文献研究 ,从构成理论核心、说明病理变化、用于辅助诊断、确立治疗大法、指导选穴处方、影响针刺手法、充实刺灸方法、扩大治疗范围、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论证了经络学说与针灸医学的密切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学说 针灸疗法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带脉与妇科临床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嘉 赵京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62-363,共2页
本文从经络学说在妇科临床上应用的角度,探讨了带脉在妇科临床中的特殊治疗作用,通过文献归纳分析了后世医家有关带脉病变的论述。《内经》、《难经》有关带脉循行虽然较为简单,但由于带脉约束前后阴阳诸经,特别是与冲、任、督三经... 本文从经络学说在妇科临床上应用的角度,探讨了带脉在妇科临床中的特殊治疗作用,通过文献归纳分析了后世医家有关带脉病变的论述。《内经》、《难经》有关带脉循行虽然较为简单,但由于带脉约束前后阴阳诸经,特别是与冲、任、督三经以及中焦脾胃、肾等脏腑经脉有关,故临床表现既有本经病变,又有他经影响及带脉的有关症状,提示治疗带脉病变除考虑带脉本身外,还必须根据疾病的病理变化明确病位和演变途径,从多条经脉取穴治疗,特别是取奇经八脉中的任、冲、督三经有关的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脉 带脉病变 妇科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化淤法治疗3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三林 方亚伦 +3 位作者 谢启亮 赵京生 李书义 高祥胜 《国医论坛》 1991年第5期36-36,共1页
自1937年~1991年2月,我们用益气活血化淤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6例(对其中10例治疗前后进行甲皱微循环分析),并以西医常规方法治疗3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治疗组36例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在50岁以下2... 自1937年~1991年2月,我们用益气活血化淤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6例(对其中10例治疗前后进行甲皱微循环分析),并以西医常规方法治疗3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治疗组36例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在50岁以下2例,50岁以上34例;原发病属风湿性心脏病11例,肺心病9例,冠心病7例,心肌病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心衰Ⅲ度13例,心衰Ⅱ度23例.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中医药疗法 益气活血化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素问·热论》看《内经》中不同模式的经脉理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峰 赵京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99-300,共2页
《素问·热论》篇经脉理论属于足六经理论体系 ,本篇经脉理论在经脉循行、与脏腑属络关系、经脉病候等方面均不同于《灵枢·经脉》篇 ,明显属于从出土经脉文献到《灵枢·经脉》篇之间的时段。《内经》中还有多篇属于足六经... 《素问·热论》篇经脉理论属于足六经理论体系 ,本篇经脉理论在经脉循行、与脏腑属络关系、经脉病候等方面均不同于《灵枢·经脉》篇 ,明显属于从出土经脉文献到《灵枢·经脉》篇之间的时段。《内经》中还有多篇属于足六经理论体系 ,重视并加强足六经理论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经脉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理论 足六经理论 《素问·热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足厥阴经穴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史江峰 赵京生 《现代医院》 2005年第12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经脉》篇病候足厥阴经穴治疗癃闭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针刺足厥阴经穴组(n=30)和前列康组(n=30),分别给予治疗,治疗时间相同。所有患者均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平均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l... 目的观察《经脉》篇病候足厥阴经穴治疗癃闭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针刺足厥阴经穴组(n=30)和前列康组(n=30),分别给予治疗,治疗时间相同。所有患者均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平均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针刺足厥阴经穴可改善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经脉》篇病候的经验成分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针灸疗法 足厥阴经穴 病候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络学说与中医望诊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民庆 王启才 赵京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结合古典文献研究,从望面色、望五官、望虚里搏动、望腹部络脉、望躯干四肢、望鱼际、望指纹、望肌表皮肤、望前后二阴等方面论述了经络学说与中医临床诊断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 经络学说 中医诊断 望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I的愈后跟踪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探讨(附84例病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京生 高祥胜 蔡小元 《临床荟萃》 CAS 1993年第9期435-435,共1页
我们在1984~1992年共8年间对84例心梗病人愈后施行跟踪治疗,并以50例未行系统治疗的心梗病心为对照,探讨AMI的愈后跟踪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现报告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84例,男51例,女33例,最大年龄84岁,最小年龄37岁,平... 我们在1984~1992年共8年间对84例心梗病人愈后施行跟踪治疗,并以50例未行系统治疗的心梗病心为对照,探讨AMI的愈后跟踪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现报告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84例,男51例,女33例,最大年龄84岁,最小年龄37岁,平均年龄57.5岁。对照组50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44岁,平均年龄58岁。 1.2 分组说明 治疗组84人均按我们设计的方案系统治疗,并跟踪观察登记,不按规定治疗者不作统计。对照组50例均系不按正统治疗者,病例来源包括初发时在外院治疗者和1984年以前的病例回顾性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急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经》导气针法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京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49-50,共2页
1 由来与意义导气针法原为“五乱”病证而设。《五乱》篇将气乱于心、肺、肠胃、臂胫、头的病证称为。五乱”,认为其发生乃由气之逆乱所致,而非邪气的亢盛或正气的不足,故不用补泻针法,而另设“导气”针法,以引导逆乱之气恢复常态。其... 1 由来与意义导气针法原为“五乱”病证而设。《五乱》篇将气乱于心、肺、肠胃、臂胫、头的病证称为。五乱”,认为其发生乃由气之逆乱所致,而非邪气的亢盛或正气的不足,故不用补泻针法,而另设“导气”针法,以引导逆乱之气恢复常态。其具体方法和意义,原文谓“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前一句言其操作,“徐入徐出”之“入”、“出”,原义当指进针、出针。如《内经》所论徐疾补泻针法,补法为“徐内而疾出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内经》 针刺补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NGAL、KIM-1及Cys C在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京生 吴铁军 +4 位作者 易伟国 李争 汤服民 熊健 罗运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10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及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C)在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择267例进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心脏病患者... 目的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及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C)在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择267例进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结束后第一个12h内每2h采集尿样及血样1次,此后3d内每12h采集1次,对尿中NGAL、KIM-1及CysC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在相应时间点检测血清肌酐水平,血清肌酐比基线水平增加50%以上为发生AKI的标准。结果术后3d内有54例发生不同程度AKI,术后2h的尿NAGL、KIM—1及Cys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4和0.67,联合检测尿NAGL和KIM-1,ROC曲线下面积为0.96,可以提高AK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尿NAGL和KIM-1可以作为体外循环术后AK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体外循环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肾损伤分子 胱蛋白酶抑制剂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7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三林 赵京生 +4 位作者 李书义 方亚伦 张海涛 张正臣 吕德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0-41,共2页
应用自研冠脉宁注射液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7例患者(治疗组),以常规西药治疗80例患者(对照组)作对照。结果表明两组均能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组疗效较好,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1.5%、94.5%与35%、85%(P<0.05)... 应用自研冠脉宁注射液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7例患者(治疗组),以常规西药治疗80例患者(对照组)作对照。结果表明两组均能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组疗效较好,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1.5%、94.5%与35%、85%(P<0.05);治疗组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P<0.001)、甲皱微循环异常(P<0.001),降低血脂(P<0.001)。说明冠脉宁注射液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宁注射液 心绞痛 血液流变学 甲皱微循环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