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析气藏反凝析规律与生产制度关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习森 李立 +2 位作者 黄志明 卢克超 楚秀萍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73,共3页
大多数以衰竭方式开采的凝析气藏在地层压力降到露点以下时,在储层中会产生反凝析,并不断堆积,造成气相渗透率急剧下降,产量大幅度递减,甚至导致井筒大量积液。针对这一生产现象,分析了不同开采阶段气藏露点压力和油气相渗透率的变化规... 大多数以衰竭方式开采的凝析气藏在地层压力降到露点以下时,在储层中会产生反凝析,并不断堆积,造成气相渗透率急剧下降,产量大幅度递减,甚至导致井筒大量积液。针对这一生产现象,分析了不同开采阶段气藏露点压力和油气相渗透率的变化规律与特征,指出,优化凝析气井生产制度必须有效地监测凝析气井积液和地层压力,采用节点分析方法确定合理的生产制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气田 反凝析 凝析油 露点 生产压差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盐油藏注水吞吐提高单井采油量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赵习森 黄泽贵 《断块油气田》 CAS 1996年第6期35-37,共3页
中原油田A油藏属于小断块、低孔、低渗高含盐特殊油藏。由于原油中含盐,地层水矿化度高,在开采过程中地层结盐造成孔隙堵塞、渗透性变差。开采过程中由于掺水化盐,井筒结垢严重影响正常生产。通过注水吞吐试验,解决了地层盐堵,疏... 中原油田A油藏属于小断块、低孔、低渗高含盐特殊油藏。由于原油中含盐,地层水矿化度高,在开采过程中地层结盐造成孔隙堵塞、渗透性变差。开采过程中由于掺水化盐,井筒结垢严重影响正常生产。通过注水吞吐试验,解决了地层盐堵,疏通了地层孔隙,改善了地层的渗透性,减少了井筒结垢,提高了油井产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断块油气藏 低渗透油气藏 注水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文西断裂带沙三段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 被引量:3
3
作者 赵习森 闫志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4,37,共4页
通过对东濮凹陷文西断裂带层序类型、体系域类型的研究表明,沙三段形成于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深湖—半深湖陆源碎屑和盐湖沉积。主要沉积体系包括河流—三角洲体系、深湖—半深湖砂、泥沉积和盐湖沉积。湖进体系域水体加深,以半深湖—深... 通过对东濮凹陷文西断裂带层序类型、体系域类型的研究表明,沙三段形成于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深湖—半深湖陆源碎屑和盐湖沉积。主要沉积体系包括河流—三角洲体系、深湖—半深湖砂、泥沉积和盐湖沉积。湖进体系域水体加深,以半深湖—深湖和浊流沉积广泛发育为特征。高位体系域地层横向分布稳定。湖退体系域发育以进积为主的准层序组。储集砂体主要分布在湖退体系域,其中层序Ⅰ,Ⅱ和Ⅲ湖退体系域发育的水下分流水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以及远砂坝为最重要的储集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层序组 沉积体系 体系域 沙三段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什托油气田石炭系碳酸盐岩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严继新 赵习森 +3 位作者 何云峰 钟学彬 魏少华 周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3-358,共6页
塔里木盆地巴什托区块石炭系包括3个组,自下而上为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沉积相为碳酸盐岩台地,包括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3种亚相。岩石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夹薄层碎屑岩和膏岩。巴楚组沉积晚期,本区陆源碎屑物质注入... 塔里木盆地巴什托区块石炭系包括3个组,自下而上为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沉积相为碳酸盐岩台地,包括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3种亚相。岩石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夹薄层碎屑岩和膏岩。巴楚组沉积晚期,本区陆源碎屑物质注入急剧减少,形成了一套富含生物碎屑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早中期为蒸发台地夹局限台地亚相沉积,晚期为局限台地环境。小海子期海侵范围扩大,大部分地区为开阔台地沉积。由于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周期性,使各种微相类型在垂向序列上呈规律性重复叠置,从而在空间上构成有规律的储盖组合,石炭系共发育3套良好储盖组合,其中小海子组发育2套,巴楚组发育1套。小海子组油气层主要分布在BK4H—麦4—麦6井一带的构造高部位。巴楚组油气层分布于麦10—BK4H—麦6井一带的构造高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特征 石炭系 巴什托区块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克拉凝析气藏生产气油比异常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骞 李相方 +2 位作者 赵习森 吴克柳 唐宁依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83,共5页
在凝析气藏的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当井底压力降至露点压力后,地层中流体发生反凝析现象,部分凝析油会滞留于地层中,导致采出物的组分变轻,生产气油比增大。但在雅克拉凝析气藏的开发中,当井底压力下降至露点压力以下时,大部分气井... 在凝析气藏的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当井底压力降至露点压力后,地层中流体发生反凝析现象,部分凝析油会滞留于地层中,导致采出物的组分变轻,生产气油比增大。但在雅克拉凝析气藏的开发中,当井底压力下降至露点压力以下时,大部分气井的生产气油比并没有上升,甚至部分气井的生产气油比大幅度下降。针对这一异常现象,通过动态分析、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认为造成该区块气井生产气油比异常的主要原因包括水侵、射孔位置和近井地带的毛管数效应。通过对凝析气藏气油比的预测,认为气油比下降只是暂时的,随着压力的继续降低,凝析气井的生产气油比会迅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反凝析 气油比异常 水侵 射孔位置 毛管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干气开发凝析气藏注采压力系统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大涝坝2号构造凝析气藏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彭松 黄全华 +1 位作者 杨翠萍 赵习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6-79,116,共4页
为有效提高凝析油的采收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开发凝析油含量较高的凝析气藏时多采用注干气保压方式。注干气开发凝析气藏时,对注采压力系统的研究尤其重要,但相关的技术方法较少。经过研究,建立了一种用于分析注采压力系统的方法:... 为有效提高凝析油的采收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开发凝析油含量较高的凝析气藏时多采用注干气保压方式。注干气开发凝析气藏时,对注采压力系统的研究尤其重要,但相关的技术方法较少。经过研究,建立了一种用于分析注采压力系统的方法:以系统测试资料为基础,利用一点法公式、无阻流量与地层系数的关系,确定出气藏的平均产气能力及注气能力方程,再结合垂直管流方程、液滴重力平衡方程对注干气开发凝析气藏注采压力系统进行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大涝坝2号构造凝析气藏为例,对注干气开发该气藏时的注采压力剖面、注采平衡系统、废弃压力及停喷压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 凝析气藏 压力系统 平均产能方程 注采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克拉气田亚格列木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与储层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崇春 杨斌 +2 位作者 赵习森 柳春云 杨莉娜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0年第4期9-14,26,共7页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气田白垩系亚格列木组属中低孔中低渗强非均质砂岩储层,近年来,气田增储上产遇到困难,需对该组进行再次评价。该文综合地质、测井,钻井,岩心分析资料,在岩心归位,测井数据标准化,归一化后,挑选建模的学习样本,利用BP神...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气田白垩系亚格列木组属中低孔中低渗强非均质砂岩储层,近年来,气田增储上产遇到困难,需对该组进行再次评价。该文综合地质、测井,钻井,岩心分析资料,在岩心归位,测井数据标准化,归一化后,挑选建模的学习样本,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孔隙度和渗透率预测模型,并用误差统计法和叠合图比较法对储层参数预测效果进行评价,孔隙度平均绝对误差为0.90%,渗透率平均相对误差为22.61%,误差统计表明预测达到较高的精度;并根据现有资料,在确定储层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参数及其权重,单项评价参数的评价分数的计算方法后,对研究区各储层段进行分类,并总结了各类储层的电性响应特征和储层特征,确定有利储层的位置为构造高点和辫状河道和心滩发育区,建议Ⅱ、Ⅲ类储层进行措施调整,以改善储层物性,提高油气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储层参数 储层评价 神经网络 砂岩 雅克拉气田 亚格列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蜡凝析气井井筒析蜡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任超群 罗云 +1 位作者 孙雷 赵习森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61-64,共4页
针对高含蜡凝析气井井筒中气液两相出现溶解、抽提过程中的石蜡动态沉积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在井筒中气液两相多次接触过程中,平衡油的析蜡点、溶蜡点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沉积点的测定研究能够判断井筒是否析蜡,... 针对高含蜡凝析气井井筒中气液两相出现溶解、抽提过程中的石蜡动态沉积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在井筒中气液两相多次接触过程中,平衡油的析蜡点、溶蜡点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沉积点的测定研究能够判断井筒是否析蜡,沉积量的测定研究能够预测井筒析蜡状况,以便优化清蜡周期,保证正常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蜡 凝析气井 多次接触 石蜡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特殊地貌条件下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伟峰 赵习森 +3 位作者 于小龙 王艳 刘云 余海棠 《非常规油气》 2017年第4期102-106,共5页
针对常规定向井、二维水平井在受限资源开发方面控制能力和适应性不足的难题,本文开展了复杂轨道水平井优化设计和摩阻控制技术研究。小靶前距水平井采取负位移设计方式,均摊狗腿度,降低斜井段施工摩阻;长靶前距井,采取非常规双增加稳... 针对常规定向井、二维水平井在受限资源开发方面控制能力和适应性不足的难题,本文开展了复杂轨道水平井优化设计和摩阻控制技术研究。小靶前距水平井采取负位移设计方式,均摊狗腿度,降低斜井段施工摩阻;长靶前距井,采取非常规双增加稳斜探顶的改进型三增剖面,压低造斜点,提高入窗精度;首次提出三维井偏位比计算标准,建立了基于油层垂深和偏位比交互影响的三维水平井轨道设计优选图版;配合多工况摩阻目标控制技术,实现复杂轨迹水平井多工况摩阻精确预测和风险评估。有效应对地下井网的规则性与地面受限因素的客观性、随机性矛盾,实现受限资源的现实控制和有效动用,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水平井 非常规 复杂结构井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克拉—大涝坝凝析气田的相态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建伟 赵习森 +2 位作者 孙雷 贾英 周小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4-85,88,共3页
雅克拉—大涝坝凝析气田自投产以来,表现出流体特性复杂多变,生产井普遍产水,产量递减快的特点。通过对雅克拉—大涝坝凝析气田地层流体开展三相(油—气—地层水)相态全分析实验,并结合PVT实验过程的相态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该区深层高... 雅克拉—大涝坝凝析气田自投产以来,表现出流体特性复杂多变,生产井普遍产水,产量递减快的特点。通过对雅克拉—大涝坝凝析气田地层流体开展三相(油—气—地层水)相态全分析实验,并结合PVT实验过程的相态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该区深层高温高压凝析气藏富含气态可凝析液(凝析油和凝析水)的PVT相态特征,研究了地层流体降压过程中析出液量与压力的变化关系,确定了初始凝析压力、最大凝析压力、最大反凝析油、凝析水量、富含气态凝析水凝析油气体系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凝析温度等特征参数,从而为减少地层污染、进行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 相态 露点 组成分析 膨胀 高压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在黄陵致密油区的研究和实践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军涛 赵习森 +1 位作者 王卫刚 张永飞 《非常规油气》 2018年第3期84-87,97,共5页
为了提高延长油田黄陵致密油区水平井体积压裂效果,实现单井产量大幅度提高,本文针对延长黄陵油区储层岩性极致密、地层压力低的特点,从水平井体积压裂排量优化、水平井体积压裂工艺优选、新型滑溜水压裂液体系等方面开展了水平井体积... 为了提高延长油田黄陵致密油区水平井体积压裂效果,实现单井产量大幅度提高,本文针对延长黄陵油区储层岩性极致密、地层压力低的特点,从水平井体积压裂排量优化、水平井体积压裂工艺优选、新型滑溜水压裂液体系等方面开展了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从理论上确定了黄陵油区长6储层排量达到5m^3/min时,裂缝中产生的净压力就能克服两向应力差而产生复杂裂缝;(2)优选了桥塞射孔联作和水力喷射环空加砂两种工艺,确定了施工排量为6~10m^3/min,单段加砂量为50~70m^3,平均砂比为10%~20%等施工参数;(3)优化出了"075%YCJZ-1+0.4%YCWD-1+0.4%YCZP-2+0.05%YCSJ-1+清水"新型的滑溜水压裂液体系;(4)在黄陵油区共进行了32口井的水平井体积压裂施工,单井日产量是该区定向井平均日产量的19倍以上,增产和稳产效果明显。该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对延长油田致密油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水平井 体积压裂 裂缝网络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韩渠联合站采出水水质达标工艺研究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嘉喜 李杰 +3 位作者 高耀德 孙天祥 赵习森 赵晨云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7年第9期56-58,共3页
延长油田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部分联合站采出水处理系统工艺落后,滤料更换频繁、加药效果差,滤后水质不达标,难以满足低渗透油藏注水水质要求。为实现采出水水质达标,延长油田将韩渠联合站作为试点进行工艺优化改造和药剂筛选。研究表明... 延长油田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部分联合站采出水处理系统工艺落后,滤料更换频繁、加药效果差,滤后水质不达标,难以满足低渗透油藏注水水质要求。为实现采出水水质达标,延长油田将韩渠联合站作为试点进行工艺优化改造和药剂筛选。研究表明,改造后的一级重力除油+一级气浮+双滤料过滤+多介质过滤+烧结管工艺流程配合絮凝剂40 mg/L、助凝剂2 mg/L、阻垢剂60 mg/L、杀菌剂60 mg/L、缓蚀剂60 mg/L,以及合理的加药点,能够适应目前来水工况,且滤料更换周期由8~14个月延长至30个月,每年减少更换滤料费用65万元,水处理药剂费减少1.86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站 采出水 水质提标 药剂筛选 工艺改造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涝坝2号凝析气藏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
13
作者 杨翠萍 黄全华 +1 位作者 赵习森 彭松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1,共3页
气井合理生产压差与合理产量是紧密相关的两个问题,两者相互关系的确定,历来是气藏开发人员极为关心的问题,是合理开发气藏的重要参数。根据大涝坝2号凝析气藏开发特点,以经验法、采气指示曲线、生产系统分析、防止井底出砂及地层不发... 气井合理生产压差与合理产量是紧密相关的两个问题,两者相互关系的确定,历来是气藏开发人员极为关心的问题,是合理开发气藏的重要参数。根据大涝坝2号凝析气藏开发特点,以经验法、采气指示曲线、生产系统分析、防止井底出砂及地层不发生明显反凝析的压力界限等方法,综合确定出大涝坝2号凝析气藏合理生产压差,为气田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生产压差 采气指示曲线 生产系统分析 出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异常高含盐油藏形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习森 王伟峰 +2 位作者 闫志军 马喜斌 程凤莲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4期25-27,共3页
文72块沙三中油藏是一个高压异常高含盐油藏。沉积物的快速沉积、高地温梯度、封闭性断层、盐刺穿及侧向挤压和充足油气源等方面的因素是形成高压异常的原因;咸水湖泊的沉积环境是地层水及原油高含盐的原因。建立了流体封存箱模式,并提... 文72块沙三中油藏是一个高压异常高含盐油藏。沉积物的快速沉积、高地温梯度、封闭性断层、盐刺穿及侧向挤压和充足油气源等方面的因素是形成高压异常的原因;咸水湖泊的沉积环境是地层水及原油高含盐的原因。建立了流体封存箱模式,并提出了钻井和开采中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异常 沉积环境 流体封存箱 咸水湖泊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南油田滚动勘探开发模式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习森 黄金满 +2 位作者 刘海滨 张燕 林娟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2期32-34,共3页
文南油田是地质构造破碎 ,油层埋藏深 ,压力系数高 ,渗透率低 ,含油层系多的复杂断块油田。通过对复杂断块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的分析和效果的论证 ,建立了断块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模式。复杂断块油田的开发既需要开发理论指导 ,又具有它的... 文南油田是地质构造破碎 ,油层埋藏深 ,压力系数高 ,渗透率低 ,含油层系多的复杂断块油田。通过对复杂断块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的分析和效果的论证 ,建立了断块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模式。复杂断块油田的开发既需要开发理论指导 ,又具有它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南油田 滚动勘探 开发模式 复杂断块 地层层序 油田开发 断层 油气富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注气后储层渗流特征参数动态反演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同敬 第五鹏祥 +1 位作者 赵习森 胡改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3-100,共8页
致密油藏在气驱开发过程中,通常由于气窜导致开发效果变差甚至停产。针对致密储层注气后储层渗流特征参数尚无成熟的理论求解方法的问题,从渗流力学原理出发,利用Stone模型建立油、气、水三相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的表征函数。分析开发动... 致密油藏在气驱开发过程中,通常由于气窜导致开发效果变差甚至停产。针对致密储层注气后储层渗流特征参数尚无成熟的理论求解方法的问题,从渗流力学原理出发,利用Stone模型建立油、气、水三相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的表征函数。分析开发动态参数和储层渗流特征参数与相对渗透率的函数关系,建立饱和度-含水率-气油比关系图版。借助该图版,实现由开发动态参数反演出储层渗流特征参数的目的。开发动态参数包括含水率和气油比;储层渗流特征参数包括地下混合液流度、储层平均渗透率和气窜通道平均渗透率等。应用该方法对实际气窜井组进行储层渗流特征参数动态反演,结果表明:反演结果与实际单井气窜特征和生产动态变化特征吻合;气窜井生产期间内的储层平均渗透率远小于未气窜井;气窜程度越高,则气窜通道平均渗透率越大,所处层位存在明显裂缝或窜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气窜 储层平均渗透率 气窜通道平均渗透率 动态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西断阶带构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树青 潘道修 赵习森 《断块油气田》 CAS 1998年第6期10-12,37,共4页
目的:重新认识文西断阶带构造格局。方法: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及反向推理法,对文西断阶带的构造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结果:理顺了文西断裂与梁庄断裂的切割关系,探讨了文西断阶带的形成与演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目的:重新认识文西断阶带构造格局。方法: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及反向推理法,对文西断阶带的构造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结果:理顺了文西断裂与梁庄断裂的切割关系,探讨了文西断阶带的形成与演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的关系。结论:地全带最利于油气聚集,次为反向屋脊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构造 油气聚集 油气运移 石油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气窜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赵习森 石立华 +2 位作者 王维波 白远 田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139,共9页
特低渗透油藏在二氧化碳驱油过程中极易发生气窜现象,严重影响注气开发效果。为了有效地封堵气窜优势通道,提高二氧化碳气驱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建立不同渗透率级别的非均质岩芯模型、高渗透带气窜模型、裂缝模型等室内实验模型,测得... 特低渗透油藏在二氧化碳驱油过程中极易发生气窜现象,严重影响注气开发效果。为了有效地封堵气窜优势通道,提高二氧化碳气驱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建立不同渗透率级别的非均质岩芯模型、高渗透带气窜模型、裂缝模型等室内实验模型,测得二氧化碳在不同阶段的见气时间、气窜时间及采出程度;在此基础上选用含地层水、淀粉、不饱和单体、交联剂、成胶控制剂等组分的高强度高性能封窜剂(乙二胺)在不同渗透类型岩芯模型进行二氧化碳封窜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气体的波及体积受气窜影响严重,岩芯非均质性越强,气窜现象越严重,气驱效果越差;在渗透率级差较小的情况下,采出程度随渗透率级差的增加而降低,当级差大于100时,采出程度急剧下降,气窜严重,低渗透储层难以波及到,造成总采出程度低。通过高强度高性能乙二胺封窜剂,能够稳定封堵基质中的相对高渗层的窜流,有效扩大二氧化碳驱的波及体积有效扩大CO_2驱的波及体积,室内提高采收率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非均质性 CO2驱 气窜时间 采出程度 封窜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储层不同孔隙组合类型的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以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6储层为例 被引量:19
19
作者 赵习森 党海龙 +4 位作者 庞振宇 时丕同 曹尚 丁磊 白璞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4,共7页
为了有效克服特低渗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首次从孔隙组合类型的角度出发,与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和真实砂岩水驱油等实验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注水开发储层特征进行精细定量表征:标定了不同孔隙组合类型的... 为了有效克服特低渗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首次从孔隙组合类型的角度出发,与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和真实砂岩水驱油等实验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注水开发储层特征进行精细定量表征:标定了不同孔隙组合类型的主流喉道半径和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大小,明确了不同孔隙组合类型的驱替类型及残余油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溶孔-粒间孔、粒间孔型储层具有物性好,压实率、胶结率均较低和含油饱和度较高的特征,多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中。其可动流体饱和度最高,易形成优势通道。优势通道的主流喉道半径为0.963~1.494μm,驱替类型以指状驱替为主,为主要剩余油富集区;粒间孔-溶孔型和溶孔-微孔、微孔型储层特征依次变差,主流喉道半径分别为0.432~1.071μm和0.364~0.411μm,驱替类型,逐渐过渡到指状-网状、网状驱替,直至驱不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储层 孔隙组合类型 可动流体饱和度 主流喉道半径 驱替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化子坪油区长6油层CO_2驱油与封存潜力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赵习森 杨红 +6 位作者 陈龙龙 吴波 康宇龙 江绍静 汪杰 汤瑞佳 王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8,共7页
为进一步探索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在延长油田化子坪油区长6油层应用的可行性,通过细管和长岩心驱油实验,分析了CO_2在长6油层的驱油潜力,从孔喉特征、渗流特征和力学特征三个方面对长4+5盖层的密封性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为进一步探索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在延长油田化子坪油区长6油层应用的可行性,通过细管和长岩心驱油实验,分析了CO_2在长6油层的驱油潜力,从孔喉特征、渗流特征和力学特征三个方面对长4+5盖层的密封性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模型对CO_2封存潜力进行了分析。CO_2驱油和盖层密封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延长油田化子坪油区长6油层CO_2驱为非混相驱,其在水驱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28.83%,其中微孔隙、小孔隙、中孔隙和大孔隙的驱油效率分别提高33.25%、27.09%、26.71%和23.86%;长4+5盖层主要表现出中-小孔细喉道,束缚水饱和度极高,气相相对渗透率极低,突破压力和抗压强度高的特征,对CO_2地质封存具备良好的密封性。CO_2封存潜力分析结果表明:延长油田化子坪油区长6油层的CO_2有效封存量可达7.43×10~6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油 CO2地质封存 盖层封闭性 长6油层 延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