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栽培因子对华油杂9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光昱 吴江生 +4 位作者 许敏 李必钦 杨承富 吴承金 赵乃轩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7-729,共3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不同播期、不同密度和不同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栽培因子对华油杂9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等经济性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加,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 采用正交试验,设不同播期、不同密度和不同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栽培因子对华油杂9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等经济性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加,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逐渐减少;适时早播有利于促进个体发育夺高产。通过本试验确定华油杂9号在恩施州种植的最佳播种期为9月18日、每公顷15万株、施氮量每公顷为262.5kg或10月8日播种、每公顷为12万株、施氮量每公顷为262.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油杂9号 密度 播期 施氮量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中油杂11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乃轩 李必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4-726,共3页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中油杂11冬前绿叶数、最大叶叶面积、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千粒重等呈下降趋势。该品种在中等肥力水平下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2万株。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千粒重、产...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中油杂11冬前绿叶数、最大叶叶面积、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千粒重等呈下降趋势。该品种在中等肥力水平下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2万株。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千粒重、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2万株、施氮量为150kg的条件下可获得最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密度 施肥量 油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中油杂12号”产量等性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必钦 盛德贤 +1 位作者 黄光昱 赵乃轩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9期83-85,共3页
“中油杂12号”具有丰产、品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是恩施州油菜主推品种之一。研究结果表明:“中油杂12号”最佳种植密度为12万株/hm2,最佳施氮量为150kg/hm2,(12万株+150kg)/hm2组合产量最高,综合经济性状最好。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施氮量 影响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硼肥叶面喷施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赵乃轩 饶孝武 +2 位作者 胡质文 李必钦 尹鑫 《湖北植保》 2009年第5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油菜产量 叶面喷施 硼肥 施用效果 正常发育 生育进程 施肥方式 农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栽油菜地膜覆盖的增产效应
5
作者 赵乃轩 李必钦 袁木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37,共2页
油菜铺膜打孔移栽,能节省劳力和用种量,有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病害发生程度、控制杂草生长、充分利用有效养分、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比无膜移栽每公顷可增产787.5kg,增42.8%,增产效果明显。
关键词 油菜 地膜覆盖 病害 杂草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佳安乳油不同剂量防除油菜田间杂草的效果初报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乃轩 李必钦 李维群 《湖北植保》 2006年第4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油菜产量 田间杂草 广佳安 剂量 乳油 经济作物 播种面积 除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简报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乃轩 李必钦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6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双低油菜 品种 试验简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可持续发展 蛋白质含量 饲料加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冬性小麦品种茎秆农艺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朝柱 阎宗武 +2 位作者 赵乃轩 卿明香 雷乘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6期540-542,共3页
研究了24 个半冬性小麦品种茎秆农艺性状及部分产量性状,结果表明:茎粗,第1 、2 节间长及穗长与产量性状相关性较大,株高与第2 、3 、4 节间长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第3 节间长对株高的直接贡献最大,因而降低第3 节间... 研究了24 个半冬性小麦品种茎秆农艺性状及部分产量性状,结果表明:茎粗,第1 、2 节间长及穗长与产量性状相关性较大,株高与第2 、3 、4 节间长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第3 节间长对株高的直接贡献最大,因而降低第3 节间长有利于株高的降低。合理的茎秆性状要求:植株较高,茎秆粗壮,第1 、2 节间较长,第3 、4 、5 节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秆 农艺性状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