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数阶的空气弹簧建模及电动汽车主动悬架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冯桂珍 赵东鹏 李韶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2-1293,1301,共13页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electrically controlled air suspension, ECAS)具有调节悬架刚度和车身高度的功能,可有效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以某乘用车ECAS为对象,利用分数阶理论描述橡胶气囊的黏弹性阻尼特性,考虑等效阻尼及滞回...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electrically controlled air suspension, ECAS)具有调节悬架刚度和车身高度的功能,可有效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以某乘用车ECAS为对象,利用分数阶理论描述橡胶气囊的黏弹性阻尼特性,考虑等效阻尼及滞回特性对其热力学模型进行了优化,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优化后的空气弹簧模型的精确性。在此基础上,考虑车辆纵横向动力学特性与Dugoff轮胎模型,建立14自由度整车ECAS动力学模型,提出模型预测(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主动悬架控制方法,以可测变量为控制器输入,实现直线及转向行驶工况下的主动控制。仿真与整车台架实验研究表明,分数阶修正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ECAS变刚度特性,基于MPC的主动悬架控制策略能实时调整空气弹簧刚度,控制车身姿态,有效改善电动汽车行驶时的平顺性与稳定性。论文的研究方法为车辆悬架系统建模及主动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悬架 热力学 黏弹性阻尼 分数阶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模型的汽车乘员舱内温度预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赵东鹏 席椿富 +4 位作者 杨静 徐磊 王庆洋 龙海生 谭文林 《汽车工程学报》 2024年第S1期59-65,共7页
准确获取乘客周围区域的温度,对乘员舱内热舒适性的控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的乘员舱内温度预测方法,利用环境温度、车速、太阳辐射强度、送风量、送风口温度等7种可测量的参数对乘客头部、腹部和... 准确获取乘客周围区域的温度,对乘员舱内热舒适性的控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的乘员舱内温度预测方法,利用环境温度、车速、太阳辐射强度、送风量、送风口温度等7种可测量的参数对乘客头部、腹部和足部区域温度进行实时预测。结果表明,训练后的LSTM模型能利用7种可测参数对乘员舱内温度进行实时预测,稳定状态下温度的预测偏差在2℃以内,能满足汽车自动空调的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乘员舱 热舒适性 LSTM 温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射器与集成机械过冷的CO_(2)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3
作者 代宝民 杨佩芳 +6 位作者 刘圣春 赵瑞瑞 曹羽 赵霖 李诚展 赵东鹏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0,共8页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提升供暖系统性能,提出了基于引射器与集成机械过冷的跨临界CO_(2)热泵供暖系统(EJ-IMS),并构建热力学模型,以系统COP为目标函数,对过冷度和排气压力进行优化,并对系统在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使用的冬季供暖性能进...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提升供暖系统性能,提出了基于引射器与集成机械过冷的跨临界CO_(2)热泵供暖系统(EJ-IMS),并构建热力学模型,以系统COP为目标函数,对过冷度和排气压力进行优化,并对系统在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使用的冬季供暖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EJ-IMS系统存在最大COP、最优过冷度和排气压力。EJ-IMS系统的最优过冷度比集成机械过冷系统(IMS)低26.44%~39.21%,最优排气压力比基本系统(BASE)和带引射器系统(EJ)低0.27%~9.37%。相比3种常规系统,EJ-IMS系统的COP和[火用]效率分别提高6.09%~37.74%和6.75%~46.02%。EJ-IMS系统的供暖性能系数(HSPF)相对3种系统提高6.89%~29.61%,其更适用于严寒地区。可为高效CO_(2)供暖系统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机械过冷 引射器 跨临界CO_(2) 热泵 供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内空气总悬浮颗粒物含量的空间变换和趋势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任航 相亚如 +3 位作者 李雅丽 赵东鹏 齐兴田 赵晨晨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777-779,共3页
针对佳木斯大学校区环境,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并分析其空间变化,进而了解大学校区内空气质量状况,对日后的空气质量研究提供依据。对四个校区进行定点采集,采用中流量空气采样-称重法,计算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取其均值总悬... 针对佳木斯大学校区环境,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并分析其空间变化,进而了解大学校区内空气质量状况,对日后的空气质量研究提供依据。对四个校区进行定点采集,采用中流量空气采样-称重法,计算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取其均值总悬浮颗粒物含量。以重量法的计算结果为统一标准,其平均含量为0.273mg/m^3。将所得结果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相比较,得出校园内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达到国家2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 重量法 空气质量 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精金刚石微粉中大颗粒的检验方法
5
作者 刘慧苹 王彩利 +2 位作者 马姗姗 赵东鹏 方海江 《科学技术创新》 2017年第32期152-153,共2页
超精金刚石微粉中的大颗粒在微粉应用中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对于大颗粒的检验存在很大的难点,普通的粒度检测及形貌检测很难做出全面的判断,本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的超精微粉中大颗粒的检验方法。
关键词 超精 金刚石微粉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