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浅析线性追踪(Transect)研究方法——以美国加州Eden Green Way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隋心
林余铭
+3 位作者
何博文
赵一澐
陈羚玥
陈微
《广东园林》
2009年第3期23-27,共5页
本文着重介绍线性追踪(Transect)的研究方法,并以位于美国加州的Eden Green Way为例,通过线性追踪的研究分析,以改善Eden Green Way中高压走廊下的空间利用和构建从山体到湿地的生态联系为目标,提出Eden Green Way的景观改善概念。
关键词
线性追踪
生态连接
湿地恢复
灰水处理
高压线下空间
公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三张草图读夏昌世的基地观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一澐
《南方建筑》
2010年第2期67-69,共3页
阅读夏昌世先生的三份设计草图,比较中山医学院生理生化馆,华南工学院档案馆和肇庆鼎湖山教工休养所三座建筑对于不同坡地灵活的处理手法,对其基地观进行初步解读。
关键词
夏昌世
坡地
基地观
中山医学院生理生化馆
华南工学院档案馆
肇庆鼎湖山教工休养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为之因”与“人为之因”——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建筑设计案例剖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赵一澐
《南方建筑》
201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20世纪30年代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的设计和建造,是建筑师郑校之将建筑的民族性与地域性也即"人为之因"与"天为之因"相融合的一次重要探索。本文通过设计阶段的门廊、屋顶和阳台三部分的草图与建成后实物的对照分析,...
20世纪30年代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的设计和建造,是建筑师郑校之将建筑的民族性与地域性也即"人为之因"与"天为之因"相融合的一次重要探索。本文通过设计阶段的门廊、屋顶和阳台三部分的草图与建成后实物的对照分析,试图解读郑校之先生是如何受到时代的影响和启发,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找寻平衡,并最终由此突破的创作过程。郑校之在文学院设计中没有简单采用"民族固有样式"的方法,而是通过从现代建筑要义中抽取适合地域气候特征的实用做法,并结合时代精神,创作出一座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和东西方文化精神的文学殿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校之
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
地域性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线性追踪(Transect)研究方法——以美国加州Eden Green Way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隋心
林余铭
何博文
赵一澐
陈羚玥
陈微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出处
《广东园林》
2009年第3期23-27,共5页
文摘
本文着重介绍线性追踪(Transect)的研究方法,并以位于美国加州的Eden Green Way为例,通过线性追踪的研究分析,以改善Eden Green Way中高压走廊下的空间利用和构建从山体到湿地的生态联系为目标,提出Eden Green Way的景观改善概念。
关键词
线性追踪
生态连接
湿地恢复
灰水处理
高压线下空间
公共空间
Keywords
Transect
Ecological connection
Wetland restoration
Gray water treatment
Spaces below high-voltage line
Public space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三张草图读夏昌世的基地观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一澐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出处
《南方建筑》
2010年第2期67-69,共3页
基金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
编号:2008KB28
文摘
阅读夏昌世先生的三份设计草图,比较中山医学院生理生化馆,华南工学院档案馆和肇庆鼎湖山教工休养所三座建筑对于不同坡地灵活的处理手法,对其基地观进行初步解读。
关键词
夏昌世
坡地
基地观
中山医学院生理生化馆
华南工学院档案馆
肇庆鼎湖山教工休养所
Keywords
Hisa Changshi
Sloping site
Concepts of Sites
The Building of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SCMC
The Archives of SCUT
The Faculty Sanatorium in Dinghu Mountain of Zhaoqing
分类号
TU [建筑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为之因”与“人为之因”——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建筑设计案例剖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赵一澐
机构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
出处
《南方建筑》
201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基金
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资助:岭南建筑学派与岭南建筑创新研究
项目编号:11ZGXM56001
文摘
20世纪30年代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的设计和建造,是建筑师郑校之将建筑的民族性与地域性也即"人为之因"与"天为之因"相融合的一次重要探索。本文通过设计阶段的门廊、屋顶和阳台三部分的草图与建成后实物的对照分析,试图解读郑校之先生是如何受到时代的影响和启发,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找寻平衡,并最终由此突破的创作过程。郑校之在文学院设计中没有简单采用"民族固有样式"的方法,而是通过从现代建筑要义中抽取适合地域气候特征的实用做法,并结合时代精神,创作出一座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和东西方文化精神的文学殿堂。
关键词
郑校之
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
地域性
现代性
Keywords
Xiaozhi ZHENG
The School of Liberal Arts in th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regionality
modernity
分类号
TU-80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浅析线性追踪(Transect)研究方法——以美国加州Eden Green Way为例
隋心
林余铭
何博文
赵一澐
陈羚玥
陈微
《广东园林》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三张草图读夏昌世的基地观
赵一澐
《南方建筑》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天为之因”与“人为之因”——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建筑设计案例剖析
赵一澐
《南方建筑》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