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明二年的转折——刘宋孝武帝朝初期政治平衡的构建、瓦解与寒人上位 被引量:4
1
作者 赫兆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7-218,共12页
南朝刘宋孝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要延续文帝重用士族的政策,另一方面又要协调自己的故吏与文帝旧臣之间的利益关系,于是在文官、武官两个系统中分别安排了颜竣-谢庄-何偃的组合,以及柳元景-王僧达-何尚之的组合,再加上江夏王刘义恭和建... 南朝刘宋孝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要延续文帝重用士族的政策,另一方面又要协调自己的故吏与文帝旧臣之间的利益关系,于是在文官、武官两个系统中分别安排了颜竣-谢庄-何偃的组合,以及柳元景-王僧达-何尚之的组合,再加上江夏王刘义恭和建平王刘宏这样的皇室代表,孝武帝在中央构建了一个包括甲族、次等士族和皇族在内的相对平衡的权力结构。大明二年,随着刘宏、何偃的相继去世,王僧达被杀,以及此前以颜竣为代表的次等士族多次触犯孝武帝,之前的中央权力平衡完全瓦解,给了以戴法兴为代表的寒人绝佳的获取权力的机会,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孝武帝 中央权力结构 大明二年 寒人掌机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统的诉求与建构——对刘宋文帝“太祖”庙号的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赫兆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8-38,共11页
按礼制,"太祖"是追封王朝"始封之君"的庙号,与其他庙号相比享有独尊地位。刘宋孝武帝改崇其父文帝"太祖"庙号的行为既不符合武帝与文帝的客观地位和历史功绩,也违背了礼制。孝武帝此举正体现了他的正统... 按礼制,"太祖"是追封王朝"始封之君"的庙号,与其他庙号相比享有独尊地位。刘宋孝武帝改崇其父文帝"太祖"庙号的行为既不符合武帝与文帝的客观地位和历史功绩,也违背了礼制。孝武帝此举正体现了他的正统焦虑心态,这种心态与他夺取皇位的过程直接相关。即位之后,为消除正统焦虑带来的负面影响,孝武帝以改崇文帝庙号为中心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旨在通过极力标榜孝道来建构皇位传承的正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文帝 太祖 宋孝武帝 正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武帝出镇皇子府佐安排对刘宋后期政治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赫兆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6-224,共9页
刘宋孝武帝刘骏为出镇幼子挑选的府佐,主要来自自己的“代党”。在孝武朝三次大的战争中,这些人或为刘骏浴血奋战,或鲜明地表达了支持刘骏的立场,与孝武帝有着十分密切的故旧私恩关系。也正是利用这种密切关系,邓琬以报答孝武帝为由策... 刘宋孝武帝刘骏为出镇幼子挑选的府佐,主要来自自己的“代党”。在孝武朝三次大的战争中,这些人或为刘骏浴血奋战,或鲜明地表达了支持刘骏的立场,与孝武帝有着十分密切的故旧私恩关系。也正是利用这种密切关系,邓琬以报答孝武帝为由策划了子勋之乱。不同于邓琬为谋求私利,薛安都、崔道固、萧惠开和沈文秀拥护子勋,确实更多出自报答孝武帝恩遇的目的。孝武帝生前高度集权的统治方式在他突然去世后,造成了中央的权力真空,导致权力分裂与斗争升级。刘宋后期皇室内部的斗争,一定程度上是孝武帝专制统治的政治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孝武帝 出镇皇子府佐 子勋之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宋文人的魏晋名士记忆——以王僧达塑造的颜延之形象为中心
4
作者 赫兆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7-172,共6页
王僧达在《答颜延年》诗和《祭颜光禄文》中,重点赞扬了颜延之的士人独立人格和魏晋名士风流,并有意识地将自己归为颜延之的同类人,表达了对颜延之的倾心和羡慕。但王僧达塑造的颜延之形象并非是完整的,而是经过了作者个人意愿的筛选,... 王僧达在《答颜延年》诗和《祭颜光禄文》中,重点赞扬了颜延之的士人独立人格和魏晋名士风流,并有意识地将自己归为颜延之的同类人,表达了对颜延之的倾心和羡慕。但王僧达塑造的颜延之形象并非是完整的,而是经过了作者个人意愿的筛选,是作者的个人理想在颜延之身上的投射。刘宋文帝对士族较为宽容,孝武帝为加强皇权,对高门贵族进行严厉打压,王僧达在与孝武帝的多次冲突中屡屡受挫。正是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王僧达才将自己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期待诉诸文学创作,塑造了更符合自己要求的颜延之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僧达 颜延之 皇权 士族 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估苏武诗的诗史意义——以其章法和句法的创新为考察中心
5
作者 赫兆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7-33,共7页
与李陵诗相比,苏武诗在章法上善于利用擒纵变化、疏密相间的办法为诗句造"势"。句法方面,苏武诗首创了"俯(仰)……,仰(俯)……"句式,以及今昔二景一联之中相对、两联之中相应的句式。与《古诗十九首》和李陵诗相比... 与李陵诗相比,苏武诗在章法上善于利用擒纵变化、疏密相间的办法为诗句造"势"。句法方面,苏武诗首创了"俯(仰)……,仰(俯)……"句式,以及今昔二景一联之中相对、两联之中相应的句式。与《古诗十九首》和李陵诗相比,苏武诗具备更多的文人化色彩,在承接、勾连两汉五言诗与魏晋南北朝五言诗方面,以及民间乐府诗向文人五言诗演变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武诗 章法 句法 诗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预生平事迹新考——对《中古文学系年》相关条目的商榷
6
作者 赫兆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239-242,共4页
陆侃如先生《中古文学系年》在对杜预生平事迹进行系年方面,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通过考证相关史料,可以得知杜预参与修成《泰始律》及作《律序》、律令注解的时间在泰始三年(公元267);杜预始任河南尹在泰始元年(公元265)到三年之间... 陆侃如先生《中古文学系年》在对杜预生平事迹进行系年方面,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通过考证相关史料,可以得知杜预参与修成《泰始律》及作《律序》、律令注解的时间在泰始三年(公元267);杜预始任河南尹在泰始元年(公元265)到三年之间,以泰始元年十二月的可能性为大;杜预检举石鉴在泰始七年(公元271)正月伐吴之战后;杜预大败吴将张政在咸宁四年(公元278)十二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文学系年》 杜预生平事迹 系年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