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鄱阳湖湖口水域船舶通行对长江江豚发声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董首悦 董黎君 +4 位作者 李松海 木村里子 赤松友成 王克雄 王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6-254,共9页
江西鄱阳湖是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的重要栖息地,湖中栖息着约400头江豚。多年的观察表明,船舶交通是鄱阳湖中江豚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为了评估船舶通行对长江江豚发声行为的影响,尤其是了解船舶通行期间及其前后江豚的... 江西鄱阳湖是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的重要栖息地,湖中栖息着约400头江豚。多年的观察表明,船舶交通是鄱阳湖中江豚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为了评估船舶通行对长江江豚发声行为的影响,尤其是了解船舶通行期间及其前后江豚的发声和行为特征,作者于2007年6月27日—7月1日在江西鄱阳湖湖口水域采用固定被动声学系统,即安装在监测点(29°42′38″N,116°11′11″E)的一套水下声学数据记录系统,对周边通行船舶的水下噪声及江豚声纳信号脉冲事件进行了定点监测和记录,并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了定量和统计分析。在整个监测的109h中,声学记录仪共记录到船舶494艘,江豚声纳脉冲串信号13413个。船舶出现与江豚出现存在弱的负相关关系(r=0.029,N=6550,P<0.05);船舶出现与江豚相邻脉冲串的时间差为(49.1±62.8)s,并且小于60s的占72.9%,同时,船舶经过之前和之后,该时间差未有显著性差异(Z=0.370,P>0.05);当有船舶经过时,江豚的发声频次显著降低(Z=10.050,P<0.05),但脉冲串持续时间、脉冲间间隔变化不显著(Z=0.275,P>0.05;Z=0.119,P>0.05);船舶通行之前和之后,江豚的发声频次、脉冲串持续时间、脉冲间间隔的差异性均不显著(χ2=5.255,P>0.05;χ2=3.511,P>0.05;χ2=5.155,P>0.05);在船舶经过时,江豚对游动方向没有明显的选择性(χ2=0.861,P>0.05)。基于分析结果推测,在狭窄水域中江豚躲避船舶干扰通常采取"临时性"策略,而非长距离逃避。由于鄱阳湖湖口水域水道相对狭窄,尽管研究的结果表明江豚对船舶有一定的敏感反应,但是在相对狭窄的水域中,江豚躲避船舶的行为难以充分表现。另外,江豚对该水域中高密度航行船舶的噪声可能存在一定的"适应性",导致当遭遇船舶时,江豚的声行为反应不十分强烈。因此,建议有必要在不同尺度的水体中采用声学数据记录仪继续开展类似的观察,以进一步了解江豚对船舶的行为响应,尤其是观察江豚躲避船舶的行为及发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船舶通行 发声行为 固定声学系统 鄱阳湖湖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鱀豚哨叫声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丁 王克雄 +1 位作者 赤松友成 藤田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9-354,共6页
于1996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暨豚馆人工饲养池和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长江故道,使用频响范围分别为0-100kHz和0-16kHz的磁带记录系统,记录了一头成年雄性和一头成年雌性白暨豚的哨叫声。采用计算机信号分析系统详细分... 于1996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暨豚馆人工饲养池和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长江故道,使用频响范围分别为0-100kHz和0-16kHz的磁带记录系统,记录了一头成年雄性和一头成年雌性白暨豚的哨叫声。采用计算机信号分析系统详细分析了哨叫声的结构和声谱图,并与其它鲸类哨叫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暨豚哨叫声的最大和最小频率平均值分别为5841Hz和4975Hz,频率变化幅度一般小于1000Hz。哨叫声平均持续时间为907ms。频率随时间变化不连续,且较平缓,起伏很少,有部分重叠现象。白暨豚哨叫声的结构与另一种淡水豚─—亚河豚相近,但相对于一些海洋性种类(如宽吻海豚)则呈现较大的差异,表现出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JI豚 哨叫声 声谱图 海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哺乳动物信标跟踪记录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克雄 王丁 赤松友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6,共6页
关键词 信标跟踪记录技术 水生哺乳动物 行为学研究 生态学研究 生理学研究 长江江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