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心络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章强 赖云英 +4 位作者 洪浪 王洪 邱斌贝 尹秋林 赖珩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60-463,共4页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术后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ACS患者(ACS组)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治疗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另选健康对照组45例,分别检测血小板表面活性标记蛋白CD62P...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术后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ACS患者(ACS组)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治疗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另选健康对照组45例,分别检测血小板表面活性标记蛋白CD62P、CD63和膜糖蛋白(GP)Ⅱb/Ⅲa,测定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并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间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S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显著升高(P<0.01),vWF显著升高(P<0.01),FMD显著降低(P<0.01)。冠状动脉介入术后vWF升高(P<0.05),FMD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通心络胶囊治疗组更明显降低CD62P、CD63、vWF(P<0.05)及GPⅡb/Ⅲa复合物(P<0.01),增加FMD的水平(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内血栓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活化 内皮 血管 通心络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测定脑钠肽与CD62P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坚 夏芝辉 +4 位作者 邱元芝 曹平良 柳喆 赖珩莉 洪浪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0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P-选择素(CD62P)的水平,探讨两者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入院患者分为冠心病(CHD)组和对照组(C组),CHD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小组32例,不稳定...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P-选择素(CD62P)的水平,探讨两者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入院患者分为冠心病(CHD)组和对照组(C组),CHD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小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小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小组21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抽取静脉血,BNP和CD62P分别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CHD组的血浆BNP水平(283±42)ng/Lvs(14±4)ng/L,P<0.05和CD62P(9.4±3.6)%vs(3.3±1.4)%,P<0.05明显增高。(2)CHD不同小组间血浆BNP和CD62P的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21.5、13.6,均P<0.01),尤其AMI小组升高明显。(3)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NP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r=0.62,P<0.01)、CD62P(r=0.23,P<0.05)呈正相关,BNP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42,P<0.01);CD62P与hs-CRP呈正相关(r=0.33,P<0.05),与LVEF无相关性(r=0.13,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hs-CRP、LVEF与BNP呈独立相关(回归系数β分别为0.609和-0.412,均P<0.001)。结论 (1)BNP和CD62P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CD62P反应了冠状动脉的炎症状态,两者均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对CHD的诊断、治疗和危险分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血浆BNP水平与左室收缩功能及hs-CRP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利钠肽 P选择素 C反应蛋白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DA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洪浪 王洪 +3 位作者 陈章强 陆林祥 尹秋林 赖珩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PDA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筛选适合经导管封堵治疗IVSD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缺损口大小、距主动脉右冠瓣及肺动脉瓣距离,经皮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 目的:评价应用PDA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筛选适合经导管封堵治疗IVSD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缺损口大小、距主动脉右冠瓣及肺动脉瓣距离,经皮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建立动静脉轨道,经7~12F输送鞘管通过右股静脉途径释放封堵器。结果:超声心动图测量的VSD直径5~7mm,平均6.5±0.5mm,大血管短轴切面上缺损位于12点至1点钟位,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2~3mm,平均2.5±0.5mm。PDA封堵器的直径7~10mm,平均8.5±1.5mm,20例IVSD患者封堵全部成功,术后杂音消失或明显减弱(4/6级降至1~2/6级),左心室造影无分流现象,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无主动脉瓣返流,无穿膈血流。随访5个月~6年(平均36±12个月)未见穿隔血流、明显主动脉瓣返流以及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结论:PDA封堵器可以成功封堵IVSD,近期疗效佳,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嵴内型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
4
作者 洪浪 王洪 +5 位作者 尹秋林 李林锋 赖珩莉 陆林祥 李彬 黄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50-551,共2页
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左主干病变的患者临床猝死率很高。药物保守治疗对这类患者的疗效极为有限。目前指南推荐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但我省目前尚不能常规开展,患者亦不愿接收外科CABG治疗。PCI是挽救这类患... 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左主干病变的患者临床猝死率很高。药物保守治疗对这类患者的疗效极为有限。目前指南推荐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但我省目前尚不能常规开展,患者亦不愿接收外科CABG治疗。PCI是挽救这类患者的最佳手段,但PCI对这类患者风险很高,要求术者需要具有丰富的介入治疗经验和熟练的技术。现将我们近年来成功完成的8例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左主干病变的患者介入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左主干病变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药物保守治疗 CABG PCI 求术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陈章强 洪浪 +2 位作者 尹秋林 王洪 赖珩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24期11-11,共1页
冠脉内斑块破裂和血栓的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血栓形成是冠脉介入术(PcI)后再狭窄的原因之一,而血小板的活化和血管内皮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尽管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药物支架的应用大幅度降... 冠脉内斑块破裂和血栓的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血栓形成是冠脉介入术(PcI)后再狭窄的原因之一,而血小板的活化和血管内皮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尽管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药物支架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PCI术后血栓的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率,4gPCI术后仍然有5%~20%冠脉内再狭窄发生及迟发性血栓形成,导致诸多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探讨ACS介入治疗术后血小板活化及内皮功能的变化以及通心络的影响,为PCI术后冠脉内血栓形成及再狭窄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管内皮功能 血小板活化 介入术后 通心络 PCI术后 血栓形成 后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