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砂岩含气性敏感参数——以松辽盆地英台气田营城组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许翠霞 马朋善 +2 位作者 赖令彬 孙圆辉 李忠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2-716,共5页
针对致密砂岩气层与围岩的波阻抗差异较小、气层与围岩区分难度大等问题,研究致密砂岩含气性敏感参数,以准确识别薄层致密砂岩气。根据地层流体对弹性参数的敏感性,提出致密气敏感参数λ/vs(第1拉梅系数与横波速度比值),并根据不同地质... 针对致密砂岩气层与围岩的波阻抗差异较小、气层与围岩区分难度大等问题,研究致密砂岩含气性敏感参数,以准确识别薄层致密砂岩气。根据地层流体对弹性参数的敏感性,提出致密气敏感参数λ/vs(第1拉梅系数与横波速度比值),并根据不同地质条件,提出拓展属性f/vs(Russell流体相与横波速度之比),f/vs在一定条件下可退化为λ/vs。采用Gassmann方程与Brie经验公式进行流体替换,发现λ/vs比常用属性λρ(第1拉梅系数与密度乘积)、vp/vs(纵横波速度比)对含气饱和度更敏感,验证了新敏感参数的有效性。对英台气田营城组营二段进行叠前反演,发现λ/vs比λρ识别气层的精度高,与测井解释结果吻合较好,提高了气层识别能力及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含气性 弹性参数 敏感参数 叠前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饱和页岩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及储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赖令彬 潘婷婷 +2 位作者 胡文瑞 宋新民 冉启全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98,156,共4页
针对页岩气藏特殊的储层特征及赋存状态,基于吸附气解吸原理,运用物质平衡理论、Bangham变形理论及Langmuir吸附模型,推导了欠饱和页岩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并对物质平衡方程线性化,从而获得基于物质平衡方程的页岩气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针对页岩气藏特殊的储层特征及赋存状态,基于吸附气解吸原理,运用物质平衡理论、Bangham变形理论及Langmuir吸附模型,推导了欠饱和页岩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并对物质平衡方程线性化,从而获得基于物质平衡方程的页岩气动态储量计算方法。研究表明:临界解吸压力对页岩气动态储量预测影响较大,考虑临界解吸压力页岩气动态储量比不考虑解吸压力动态储量低2%左右;临界解吸压力越小,储层欠饱和程度越高,吸附气含量越低,气藏动态储量越低;溶解气对动态储量影响相对较小,约占总储量的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物质平衡 吸附饱和度 欠饱和 储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驱注采井间蒸汽超覆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赖令彬 潘婷婷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9-83,155,共5页
蒸汽驱开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目前蒸汽超覆程度评价方法针对的是整个蒸汽驱过程,而没有考虑蒸汽驱不同阶段不同蒸汽前缘下超覆程度的差异性。对注入蒸汽的受力和速度分析,利用垂向流量比和迭代算法得出不同蒸汽前缘下的蒸汽超覆程度评... 蒸汽驱开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目前蒸汽超覆程度评价方法针对的是整个蒸汽驱过程,而没有考虑蒸汽驱不同阶段不同蒸汽前缘下超覆程度的差异性。对注入蒸汽的受力和速度分析,利用垂向流量比和迭代算法得出不同蒸汽前缘下的蒸汽超覆程度评价方法。垂向流量比表征了注采井间区域蒸汽超覆的能力,流量比越大,蒸汽超覆能力越强,注采井间中间区域的超覆能力远大于近注采井20 m区域,蒸汽超覆程度随着蒸汽前缘的推进而越来越严重。对影响蒸汽超覆程度的因素敏感性进行分析得出,径向与垂向渗透率的比值越大,井距越小,注采强度越强,压力梯度越大,蒸汽超覆程度越弱。通过数值模拟对蒸汽腔形态和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与理论分析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超覆 蒸汽前缘 垂向流量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倾斜稠油油藏蒸汽驱延缓突破时间方法研究
4
作者 胡滨 赖令彬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124,157,共4页
高倾斜油层注采单元的高部位生产井容易率先突破,提前进入汽窜阶段,不利于低部位油层的开采。通过研究多孔介质内蒸汽的受力情况及注采井间蒸汽的渗流速度,根据注采井间瞬时渗流速度相等、平均速度与井距成比例的关系,提出注采单元高、... 高倾斜油层注采单元的高部位生产井容易率先突破,提前进入汽窜阶段,不利于低部位油层的开采。通过研究多孔介质内蒸汽的受力情况及注采井间蒸汽的渗流速度,根据注采井间瞬时渗流速度相等、平均速度与井距成比例的关系,提出注采单元高、低部位生产井合理配产量及合理注采井距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注采井附近区域的蒸汽渗流速度受倾角影响较小,但中间区域随着倾角的增大,高、低部位距注汽井相同位置处渗流速度比增大,当储层倾角为30°时,渗流速度比值可达到11。CMG模拟表明,产量及注采井距的调整可有效延缓高部位生产井的突破时间,有利于井组内低部位油层的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倾斜 稠油油藏 蒸汽驱 蒸汽突破 合理配产 注采井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地区三叠系冲积沉积体系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6
5
作者 秦国省 邹存友 +2 位作者 赖令彬 赵亮 苏海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7-1211,共15页
冲积沉积体系多发育于盆-山耦合处,同时也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研究其特征对于揭示盆-山耦合关系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合应用高精度开发地震、丰富的密井网资料及取心分析化验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 冲积沉积体系多发育于盆-山耦合处,同时也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研究其特征对于揭示盆-山耦合关系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合应用高精度开发地震、丰富的密井网资料及取心分析化验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地区三叠系层序格架进行了划分,明确了其内部沉积类型、展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层序及沉积体系控制下的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表明:(1)百口泉地区三叠系为完整的二级层序,根据其内部沉积特征的差异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即百口泉组及克下组(除S6砂组外)构成的以低位域发育为主的底部三级层序(TSQ1)、S6砂组及克上组构成的以低位域及高位域为主的中部三级层序(TSQ2)、白碱滩组整体以湖侵域及高位域为主的上部三级层序(TSQ3);(2)明确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为冲积沉积体系主要的沉积类型,与之相伴的沉积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TSQ1处于湖平面较低时期,发育大规模、垂向呈退积叠置的冲积扇,随着湖平面的上升,TSQ2发育扇三角洲,TSQ3早期湖平面快速上升并达到最大值,发育滨湖-半深湖,晚期湖平面下降发育辫状河三角洲;(3)百口泉地区三叠系层序及沉积特征与油气成藏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TSQ1发育厚度较大的近源块状冲积扇砂砾岩储层,加之临近油源断裂具有较好的油气运移路径,后期受断裂遮挡易于形成储量丰度较高的构造-岩性油气藏,TSQ2和TSQ3发育规模较大的扇三角洲及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是其优质储层,远离油源断裂的斜坡部位因沉积差异导致物性的遮挡,易于形成规模较大的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成藏规律 冲积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 百口泉 三叠系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储层相对渗透率曲线归一化方法评价 被引量:13
6
作者 潘婷婷 张枫 +3 位作者 邢昆明 王玉珍 张敏 赖令彬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82,共5页
不同沉积储层的岩性、物性、非均质性都有很大差异,因而导致不同储层油水渗流特征差异较大。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描述储层微观渗流特征的唯一实验资料,通常均质性较好的储层,相渗曲线形态较为单一,而非均质性强的储层,相渗曲线形态多样。... 不同沉积储层的岩性、物性、非均质性都有很大差异,因而导致不同储层油水渗流特征差异较大。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描述储层微观渗流特征的唯一实验资料,通常均质性较好的储层,相渗曲线形态较为单一,而非均质性强的储层,相渗曲线形态多样。针对不同储层物性的差异性,将储层划分为均质性与非均质性两类。在储层类型划分基础上,结合不同储层相渗曲线形态特性,给出了不同类型储层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归一化方法的适用性评价结果。根据研究结果可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储层类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归一化方法,从而获得更合理、更具代表性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储层 相对渗透率曲线 归一化 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石油尾矿利用的应对措施及政策建议
7
作者 石建姿 田雅洁 +1 位作者 赖令彬 冯金德 《中国能源》 2021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其中大量油田区块已属于尾矿,其产量和开发效益面临巨大挑战。而尾矿资源无论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还是实现国内2亿t稳产目标考量,都是重要的资源,应予以高度重视,国家政策支持是保障尾矿效益开发和...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其中大量油田区块已属于尾矿,其产量和开发效益面临巨大挑战。而尾矿资源无论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还是实现国内2亿t稳产目标考量,都是重要的资源,应予以高度重视,国家政策支持是保障尾矿效益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研究我国石油尾矿基本情况,借鉴美国石油尾矿优惠政策和措施,提出设立相关管理机构、创新尾矿管理模式、加强科技攻关力度等措施建议,以及制订尾矿法规条例,针对不同尾矿经济评价分类情况,对资源税、增值税等相关税费减免等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尾矿 政策支持 税费减免 尾矿管理 能源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