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外大熊猫内寄生虫病调查 被引量:10
1
作者 赖从龙 邱贤猛 +1 位作者 罗秀芬 范文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0-11,共2页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近年来在死亡的大熊猫体内常发现大量施氏蛔虫(Ascaris schroederi)寄生,或进入胆管、胰脏,不仅影响大熊猫的生长发育,也是造成死亡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大熊猫病 寄生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体吸虫属一新种(吸虫纲:双腔科) 被引量:1
2
作者 赖从龙 沙国润 +1 位作者 张同富 杨明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161-164,共4页
平体吸虫属(Platynotrema)在国内外已报道有7个种。1982年我们在成都市动物园解剖一只死亡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 Linneus),从其胆管内检获吸虫40条。经鉴定,它与本属的已知种类在形态结构上均有明显差别,确定为一新种,命名为... 平体吸虫属(Platynotrema)在国内外已报道有7个种。1982年我们在成都市动物园解剖一只死亡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 Linneus),从其胆管内检获吸虫40条。经鉴定,它与本属的已知种类在形态结构上均有明显差别,确定为一新种,命名为矛形平体吸虫Platynotrema lanceolota 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虫 双腔 红腹锦鸡 肠支 上均 口吸盘 腹吸盘 虫体 卵黄腺 卵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猴的寄生蠕虫 被引量:2
3
作者 赖从龙 杨明琅 +2 位作者 李尧述 钟顺隆 王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12,共3页
金丝猴(Pygathrix roxellanae)是我国独有的逗人喜爱的观赏动物之一,我们于1982—1986年先后在成都市动物园,通过解剖自然死亡的尸体和驱虫淘粪收集虫体的方法,对13只金丝猴的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结果共获得8种蠕虫,它们分隶于2纲5科6... 金丝猴(Pygathrix roxellanae)是我国独有的逗人喜爱的观赏动物之一,我们于1982—1986年先后在成都市动物园,通过解剖自然死亡的尸体和驱虫淘粪收集虫体的方法,对13只金丝猴的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结果共获得8种蠕虫,它们分隶于2纲5科6属。由于寄生在金丝猴的这些寄生虫国内外尚未见报道过,均为宿主新记录,并且其中3个种是我国新记录。现将这些虫种记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猴 蠕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纹线虫属一新种(圆形目:绕体科)
4
作者 赖从龙 杨光友 《四川动物》 CSCD 1996年第3期93-95,共3页
在雅安高山姬鼠、黑线姬鼠、大足鼠和黄毛鼠的小肠内检获线虫23条(雄虫7条,雌虫16条)。经鉴定本种与爱氏纵纹线虫和舒氏纵纹线虫近似但有明显区别,定名为雅安纵纹线虫,新种(Longistriatayaanensissp... 在雅安高山姬鼠、黑线姬鼠、大足鼠和黄毛鼠的小肠内检获线虫23条(雄虫7条,雌虫16条)。经鉴定本种与爱氏纵纹线虫和舒氏纵纹线虫近似但有明显区别,定名为雅安纵纹线虫,新种(Longistriatayaanensis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目 绕体科 纵纹线虫属 新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苏门羚群发性疥螨病的调查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光友 赖从龙 +1 位作者 杨学成 郎朵色郎 《四川动物》 CSCD 1997年第2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苏门羚 疥螨病 自然保护区 九寒沟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状囊尾蚴与细颈囊尾蚴和宿主(兔)的同工酶、蛋白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廖党金 赖从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59-365,共7页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分离出豆状囊尾蚴囊液乳酸脱氢酶同工酶4~5条酶带,酯酶同工酶1条酶带,蛋白质6~9条区带;豆状囊尾蚴囊壁和头节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4条酶带,酯酶同工酶无,蛋白质17条区带;细颈囊尾蚴囊液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4...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分离出豆状囊尾蚴囊液乳酸脱氢酶同工酶4~5条酶带,酯酶同工酶1条酶带,蛋白质6~9条区带;豆状囊尾蚴囊壁和头节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4条酶带,酯酶同工酶无,蛋白质17条区带;细颈囊尾蚴囊液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4条酶带,酯酶同工酶1~3条酶带,蛋白质7~10条区带;宿主——兔腹水乳酸脱氢酶同工酶5条酶带,酯酶同工酶3~5条酶带,蛋白质13~16条区带。并作了豆状囊尾蚴与细颈囊尾蚴囊液同工酶、蛋白质和豆状囊尾蚴与宿主的同工酶、蛋白质相互关系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豆状囊尾蚴与细颈囊尾蚴的同工酶和蛋白质具有差异和两者可能存在交叉免疫;豆状囊尾蚴的酶蛋白和蛋白质来源独立于宿主,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宿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功酶 豆状囊尾蚴 细颈囊尾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动物体内发现的钩口线虫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同富 杨光友 +3 位作者 卢明科 赖从龙 沙国润 杨明琅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79,共3页
报道寄生于四川17种动物体内的钩口线虫12种,它们隶属于钩口科的6个属,亦记述了部份宿主的感染情况。
关键词 动物 钩虫 种类 感染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刺光隙吸虫生活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光友 赖从龙 赖为民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压片检查雅安9种淡水螺共11838只,在赤豆螺体内发现长剌光隙吸虫的幼虫期,阳性率为0.16%(8/4957)。4—9月份均可在赤豆螺体内查到成熟尾蚴。虫体存鸭体内16天发育成熟。各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亦经描述,并对虫种的独立性作了讨伦。
关键词 形态学 生活史 寄生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咽属吸虫一新种的研究(复殖目:短咽科)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光友 郑继贵 赖从龙 《四川动物》 CSCD 1992年第2期1-3,共3页
本文记述寄生于四川省雅安市四川短尾鼩肠道内的短咽科吸虫一新种——雅安短咽吸虫(Brochylaima ya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四川省雅安地区卫生防疫站。
关键词 吸虫纲 短烟科 短烟属 新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形隐叶吸虫生活史各期形态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光友 赖从龙 赖为民 《四川动物》 CSCD 1991年第3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凹形隐叶吸虫 生活史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安市植物病原线虫种类初步调查
11
作者 赖为民 赖从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6-27,共2页
1993~1995年用直接剥离法和贝尔曼法对雅安市的农作物、果蔬、花卉及杂草等39种植物的根、茎、叶根际土壤的植物病原线虫进行了分离调查,结果鉴定出19种植物线虫,5种自由生活线虫。
关键词 植物线虫 分类鉴定 雅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安十三种软体动物体内吸虫幼虫期的调查研究
12
作者 杨光友 赖从龙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65-68,共4页
1989年3-9月作者检查雅安9种淡水软体动物11838只,4种陆生软体动物790只,从中查出21种吸虫的胞蚴(或雷蚴)和尾蚴期。通过本次调查发现11种吸虫的中间宿主(或第一中间宿主)新记录共15个,文中对赤豆螺与人和动物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讨论。
关键词 寄生虫病 软体动物 吸虫病 幼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安植物线虫初步调查
13
作者 赖为民 赖从龙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435-438,共4页
于1993~1995年先后用直接剥离法和贝尔曼法对雅安市的39种农作物、果蔬、花卉及杂草的根和根际土壤,少数植物的茎叶及果实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24种植物线虫,其中有10种线虫鉴定到种,其余只鉴定到属;隶属于3目10... 于1993~1995年先后用直接剥离法和贝尔曼法对雅安市的39种农作物、果蔬、花卉及杂草的根和根际土壤,少数植物的茎叶及果实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24种植物线虫,其中有10种线虫鉴定到种,其余只鉴定到属;隶属于3目10科21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线虫 种类 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硫咪唑驱除兔豆状囊尾蚴病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廖党金 赖从龙 《四川畜牧兽医》 1989年第3期11-12,共2页
丙硫咪唑(Albendazole)对驱除牛、羊、猪、鸡、鸭等主要寄生虫都具有很好的效果,目前已在各地广泛应用。但该药对驱除兔豆状囊尾蚴病的效果如何?尚缺少研究。特开展本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丙硫咪唑 豆状囊尾蚴病 疗效试验 抗寄生虫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Hodgson——鹿网尾线虫的新宿主 被引量:3
15
作者 赖从龙 沙国润 +1 位作者 张同富 杨明琅 《中国兽医杂志》 CAS 1981年第8期13-16,共4页
羚牛又名扭角羚或野牛,是生活于四川省西北山区原始草场上的一种稀有野生动物。至今国内外对其体内寄生的肺线虫还未见有报道。
关键词 羚牛 山羊 绵羊 扭角羚 Budorcas Taxicolor Hodgson 线虫 蠕虫 野生动物 宿主 吴淑卿 检索表 最大体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硫苯咪唑对绵羊寄生虫的驱虫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明忠 赖从龙 +4 位作者 沙国润 张同富 杨明琅 张永芳 刘文秀 《中国兽医杂志》 CAS 1981年第5期8-8,共1页
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是一九七六年问世的一种新驱虫药,国外曾试用驱牛、马、绵羊、猪、鸡的肝吸虫、绦虫、肺部和胃肠道线虫,取得卓越成果。农林部兽医药品监察所(1979)合成此药。
关键词 绵羊 驱虫 寄生虫 寄生物 胃肠道线虫 扩展莫尼茨绦虫 扩张莫尼茨绦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