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纤维素降解菌的鉴定 被引量:3
1
作者 解玉红 葛艳辉 +3 位作者 曹杨 贾记红 强艳艳 冯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490-10491,共2页
[目的]鉴定已筛选出的纤维素降解菌,选育性能优良的产纤维素酶菌株。[方法]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产纤维素酶菌株K7-2,观察其群体形态、个体形态,并从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方面对其进行鉴定。[结果]K7-2菌落为白色,表面光滑、干燥致密... [目的]鉴定已筛选出的纤维素降解菌,选育性能优良的产纤维素酶菌株。[方法]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产纤维素酶菌株K7-2,观察其群体形态、个体形态,并从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方面对其进行鉴定。[结果]K7-2菌落为白色,表面光滑、干燥致密,呈绒布状,边缘整齐,在培养基中呈辐射状生长,揭开培养皿可闻到土腥味。K7-2菌体为丝状,革兰氏染色阳性,插片培养可见分生孢子丝和分生孢子。在菌株K7-2群体形态、个体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的基础上,通过16sDNA测序鉴定,确定K7-2为梅久兰链霉菌(Streptomycesmediolani)。[结论]该研究为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梅久兰链霉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降解菌K7-2产纤维素酶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冯炘 解玉红 +5 位作者 葛艳辉 强艳艳 贾记红 曹杨 闵笛 刘乙博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26-1428,共3页
对新筛选出的产纤维素酶菌株K7-2进行了产酶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菌株K7-2的最优产酶条件为培养液初始pH值7.0、培养温度34℃、摇瓶转速150 r.min-1、培养时间60h、接种量3.5%;最适碳源是麸皮,最适氮源是黄豆粉。为进一步改造、构... 对新筛选出的产纤维素酶菌株K7-2进行了产酶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菌株K7-2的最优产酶条件为培养液初始pH值7.0、培养温度34℃、摇瓶转速150 r.min-1、培养时间60h、接种量3.5%;最适碳源是麸皮,最适氮源是黄豆粉。为进一步改造、构建更适合生产纤维素酶的工程菌株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链霉菌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五”脱硫计划实施前后长三角地区的硫沉降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彭玲 陈长虹 +3 位作者 黄成 程真 杨琳 贾记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93-797,共5页
采用RAINS ASIA模型研究了"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实施脱硫措施前后硫沉降超临界负荷的变化。结果表明,在90%保证率下,长三角地区硫沉降的临界负荷(以S计,下同)总值为78.38万t/a;2005年该地区硫沉降的超临界负荷总值为27.98万... 采用RAINS ASIA模型研究了"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实施脱硫措施前后硫沉降超临界负荷的变化。结果表明,在90%保证率下,长三角地区硫沉降的临界负荷(以S计,下同)总值为78.38万t/a;2005年该地区硫沉降的超临界负荷总值为27.98万t/a,有45.6%区域面积的硫沉降超过临界负荷;如果不实施脱硫措施,到2010年长三角地区硫沉降超临界负荷的情景将急剧恶化,硫沉降超临界负荷总值将增长18.4%,超临界负荷的区域面积将增加到48.7%;"十一五"脱硫计划如期实施后,2010年长三角地区硫沉降超临界负荷总值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27.4%,但仍有39.1%的区域面积超过临界负荷,须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控制硫沉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NS ASIA 硫沉降 临界负荷 超临界负荷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