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对照 被引量:6
1
作者 贾翠宇 赵大伟 +3 位作者 王欣欣 宋文艳 张瑞池 齐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4期593-597,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IPT)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对照。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IPT的影像及组织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PT的MRI表现:1)MR平扫:T_1WI低信号为14例(14/18,77.78%),T_2WI高信号为17例(17/18...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IPT)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对照。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IPT的影像及组织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PT的MRI表现:1)MR平扫:T_1WI低信号为14例(14/18,77.78%),T_2WI高信号为17例(17/18,94.44%),其中2例呈病变周边高信号。DWI(b值=800s/mm^2)表现弥散受限的高信号15例(15/18,83.33%);2)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可见3种表现:①环状强化12例(12/18, 66.67%):动脉期病变边缘出现模糊的轻度环状强化,其中1例病变内部可见结节状强化。12例中有9例在静脉期及平衡期表现持续的环状强化,3例表现向心性强化;②病变呈不均匀的整体强化4例(4/18, 22.22%);动脉期病变表现整体强化,2例在平衡期出现病变周围持续的环状强化,2例表现持续的整体强化;③延迟强化2例(2/18,11.11%):动脉期2例均无强化。1例在平衡期出现延迟的环状强化,1例在平衡期表现延迟的病变中央强化;3)本组中9例进行了肝胆期扫描,其中6例的环状强化在肝胆期表现等或稍高信号,其病变范围与动态增强阶段图像对比出现向心性缩小。结论肝脏炎性假瘤的典型MRI表现为动态增强的延续强化和病变范围在肝胆期的向心性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炎性假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炎患者小肝癌(≤20mm)的MDCT影像表现 被引量:3
2
作者 贾翠宇 赵大伟 陈枫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6期913-91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小肝癌(≤20mm)的多期增强MDCT的强化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小肝癌(≤20mm)的多期增强MDCT表现,影像分析包括肿瘤大小,密度或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和肿瘤包膜。结果 39例小肝癌平扫表现低密度31例,等密度8例。增强...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小肝癌(≤20mm)的多期增强MDCT的强化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小肝癌(≤20mm)的多期增强MDCT表现,影像分析包括肿瘤大小,密度或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和肿瘤包膜。结果 39例小肝癌平扫表现低密度31例,等密度8例。增强扫描出现5种强化方式:①动脉期肿瘤结节状强化22例(56.4%);②动脉期肿瘤云雾状强化9例(23.1%);③未见强化6例(15.4%);④环状强化1例;⑤低密度结节内的小结节样强化,即"结中结"1例。39例MDCT检查中20例为HCC的典型影像表现(51.3%),不典型影像表现19例(48.7%)。结论小肝癌具有多种强化表现,应结合增强后多个期相的影像表现做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小肝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淀粉样变性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的鉴别
3
作者 贾翠宇 赵大伟 +2 位作者 王欣欣 冯冀良 李瑞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1739-1744,共6页
目的探讨肝淀粉样变与肝窦阻塞综合征(SOS)的临床和影像学鉴别点。方法选取病理诊断的7例肝淀粉样变性和15例肝窦阻塞综合征,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来确定鉴别点。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 目的探讨肝淀粉样变与肝窦阻塞综合征(SOS)的临床和影像学鉴别点。方法选取病理诊断的7例肝淀粉样变性和15例肝窦阻塞综合征,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来确定鉴别点。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和临床症状无统计学差异。实验室检查:1)两组患者在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CA-199、CEA间无统计学差异;2)淀粉样变患者的血小板升高率(85.7%对6.7%,P<0.001)和蛋白尿发生率(42.9%对0%,P=0.02)高于S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总胆红素升高率(42.9%对100%,P<0.001)和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率(57.1%对100%,P=0.02)低于S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淀粉样变与SO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表现包括:脾脏增大(14.3%对80%,P=0.01)、侧支循环(0%对46.7%,P=0.04)、肝静脉狭窄或栓子(0%对80%,P<0.001)、三叶草或爪状强化(0%对46.7%,P=0.04),皆P<0.05。结论肝淀粉样变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鉴别应两者相结合做出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淀粉样变 肝窦阻塞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期动态增强CT与MRI对小肝癌诊断的比较分析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枫 李宏军 +2 位作者 李雪芹 贾翠宇 赵大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634-1638,共5页
目的评估慢性肝病合并小肝癌患者在多期动态增强CT及MRI扫描中强化程度的差异以及MRI双动脉期扫描的必要性。方法观察137例经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20mm的小肝癌病例。所有病例均行多期动态增强CT及MRI检查。比较病灶在CT及MRI动脉期强化... 目的评估慢性肝病合并小肝癌患者在多期动态增强CT及MRI扫描中强化程度的差异以及MRI双动脉期扫描的必要性。方法观察137例经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20mm的小肝癌病例。所有病例均行多期动态增强CT及MRI检查。比较病灶在CT及MRI动脉期强化程度和平衡期对比剂流出程度的差异,以及病灶在MRI动脉早期与动脉晚期强化程度的差异。相对于正常肝实质密度或信号,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评为1分,轻度强化为2分,无强化为3分;平衡期病灶密度或信号无减低(即无对比剂流出效应)为4分,轻度减低为5分,明显减低为6分。结果增强MRI动脉期小肝癌强化程度高于CT动脉期,CT平衡期小肝癌的对比剂流出效应优于MRI平衡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强MRI双动脉期扫描中,动脉晚期小肝癌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半数小肝癌(65/137,47.45%)在MRI平衡期出现边缘环状强化,明显高于CT平衡期(4/13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2.079,P<0.05)。结论小肝癌在增强MRI动脉期强化效果优于CT,在MRI平衡期对比剂流出效应弱于CT,但MRI平衡期病灶的边缘环状强化可以辅助诊断。MRI双动脉期扫描,尤其是动脉晚期有助于提高小肝癌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