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微地形改造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
56
1
作者
卫伟
余韵
+2 位作者
贾福岩
杨磊
陈利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462-6469,共8页
干旱缺水和生境不良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改善面临困难。为了提高植被成活率、遏制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态势,国内外许多重点地区都开展了多种微地形改造与下垫面整地措施,使得地表生境和植被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微地形改造...
干旱缺水和生境不良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改善面临困难。为了提高植被成活率、遏制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态势,国内外许多重点地区都开展了多种微地形改造与下垫面整地措施,使得地表生境和植被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微地形改造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研究仍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客观需求,许多关键效应和科学机理不明。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区和自然地理单元上开展的相关研究。认为微地形改造对土壤属性和微生境、降雨入渗和水蚀过程、植被恢复的效果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发挥等多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并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当前微地形改造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科学分类标准有待系统化、实地量化技术相对滞后、微地形改造的水文效应有待强化、影响植被恢复的机理不明等若干重要局限。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微地形改造的分类体系研发、发展微地形改造方式的定量刻画技术;设立野外定位站,跟踪监测其长期效应,并加强不同微地形改造措施的生态环境效应对比,为科学筛选和优化下垫面改造技术、服务区域生态改善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形改造
植被恢复
生态建设
水文过程
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丘陵沟壑区深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
17
2
作者
杨磊
卫伟
+2 位作者
陈利顶
贾福岩
王子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5-362,共8页
以甘肃省定西市龙滩流域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坡位、坡度和坡向典型植被(柠条林地、油松林地、侧柏林地、苜蓿草地、荒草地和农地)0~8 m深度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和地形条件下,深层土壤水分的剖面分布特征均表现...
以甘肃省定西市龙滩流域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坡位、坡度和坡向典型植被(柠条林地、油松林地、侧柏林地、苜蓿草地、荒草地和农地)0~8 m深度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和地形条件下,深层土壤水分的剖面分布特征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地形是浅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重要影响因子,而植被生长状况是深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决定因素,植被生长越好则深层土壤含水量越低。坡度对深层土壤水分有显著影响,缓坡地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陡坡地。水土保持工程和耕作管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深层土壤含水量,可作为提高土壤储水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植被恢复
土壤水分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丘陵区坡面形态和植被组合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
被引量:
19
3
作者
陈利顶
贾福岩
汪亚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76-1182,共7页
以位于陕北黄土丘陵区的羊圈沟流域为重点研究区,针对不同坡面类型(坡长、坡形、坡度)和植被组合进行野外土壤采样,利用137Cs元素示踪方法评估坡面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发现:1坡面形态对土壤侵蚀具有重要影响。自坡顶至坡脚,"直-凹...
以位于陕北黄土丘陵区的羊圈沟流域为重点研究区,针对不同坡面类型(坡长、坡形、坡度)和植被组合进行野外土壤采样,利用137Cs元素示踪方法评估坡面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发现:1坡面形态对土壤侵蚀具有重要影响。自坡顶至坡脚,"直-凹"组合的坡型一般具有相对较低的土壤侵蚀模数,整体上起到"汇"的作用;但"凹-直/凸"组合的坡型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壤侵蚀模数,在土壤侵蚀方面起到"源"的作用;其他坡型,如直坡、凸坡、"直-凸"和复杂性坡型的土壤侵蚀模数介于两者之间。2坡面不同植被空间配置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研究发现,坡面植被组合(自坡顶至坡脚)为荒草地-果园、有林地-其他植被类型组合和荒草地-其他植被类型的坡面具有相对较低的土壤侵蚀模数,起到了一定"汇"的功能,但人为干扰较为强烈的景观坡面(无水土保持措施)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壤侵蚀模数,整体上表现为土壤侵蚀的"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坡面
植被空间配置
坡型
土壤侵蚀
“源、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地形改造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
56
1
作者
卫伟
余韵
贾福岩
杨磊
陈利顶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462-646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23)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0925003)
文摘
干旱缺水和生境不良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改善面临困难。为了提高植被成活率、遏制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态势,国内外许多重点地区都开展了多种微地形改造与下垫面整地措施,使得地表生境和植被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微地形改造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研究仍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客观需求,许多关键效应和科学机理不明。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区和自然地理单元上开展的相关研究。认为微地形改造对土壤属性和微生境、降雨入渗和水蚀过程、植被恢复的效果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发挥等多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并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当前微地形改造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科学分类标准有待系统化、实地量化技术相对滞后、微地形改造的水文效应有待强化、影响植被恢复的机理不明等若干重要局限。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微地形改造的分类体系研发、发展微地形改造方式的定量刻画技术;设立野外定位站,跟踪监测其长期效应,并加强不同微地形改造措施的生态环境效应对比,为科学筛选和优化下垫面改造技术、服务区域生态改善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微地形改造
植被恢复
生态建设
水文过程
下垫面
Keywords
micro-landform modificati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hydrological process
earth surface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丘陵沟壑区深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
17
2
作者
杨磊
卫伟
陈利顶
贾福岩
王子婷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5-36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25003
40801041
31160099)
文摘
以甘肃省定西市龙滩流域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坡位、坡度和坡向典型植被(柠条林地、油松林地、侧柏林地、苜蓿草地、荒草地和农地)0~8 m深度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和地形条件下,深层土壤水分的剖面分布特征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地形是浅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重要影响因子,而植被生长状况是深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决定因素,植被生长越好则深层土壤含水量越低。坡度对深层土壤水分有显著影响,缓坡地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陡坡地。水土保持工程和耕作管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深层土壤含水量,可作为提高土壤储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植被恢复
土壤水分
空间变异
Keywords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soil water
spatial variation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丘陵区坡面形态和植被组合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
被引量:
19
3
作者
陈利顶
贾福岩
汪亚峰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76-118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30633)资助
文摘
以位于陕北黄土丘陵区的羊圈沟流域为重点研究区,针对不同坡面类型(坡长、坡形、坡度)和植被组合进行野外土壤采样,利用137Cs元素示踪方法评估坡面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发现:1坡面形态对土壤侵蚀具有重要影响。自坡顶至坡脚,"直-凹"组合的坡型一般具有相对较低的土壤侵蚀模数,整体上起到"汇"的作用;但"凹-直/凸"组合的坡型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壤侵蚀模数,在土壤侵蚀方面起到"源"的作用;其他坡型,如直坡、凸坡、"直-凸"和复杂性坡型的土壤侵蚀模数介于两者之间。2坡面不同植被空间配置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研究发现,坡面植被组合(自坡顶至坡脚)为荒草地-果园、有林地-其他植被类型组合和荒草地-其他植被类型的坡面具有相对较低的土壤侵蚀模数,起到了一定"汇"的功能,但人为干扰较为强烈的景观坡面(无水土保持措施)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壤侵蚀模数,整体上表现为土壤侵蚀的"源"区。
关键词
黄土坡面
植被空间配置
坡型
土壤侵蚀
“源、汇”效应
Keywords
Loess hill-slope
vegetation pattern
slope configuration
soil erosion
source-sink effects
分类号
X14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微地形改造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卫伟
余韵
贾福岩
杨磊
陈利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5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土丘陵沟壑区深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子
杨磊
卫伟
陈利顶
贾福岩
王子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土丘陵区坡面形态和植被组合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
陈利顶
贾福岩
汪亚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