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决策能力为导向的PBL课程建设与实践——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
1
作者 贾犇黎 相丽 +1 位作者 杨希 杨帆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36-42,共7页
安徽医科大学在2020年率先在国内开设临床决策能力为导向的PBL课程,旨在改变传统医学教育中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强,理论知识和临床决策能力脱轨的问题弊端。研究通过结合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剖析课程内涵,分析课程实施的困难及现状,阐述... 安徽医科大学在2020年率先在国内开设临床决策能力为导向的PBL课程,旨在改变传统医学教育中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强,理论知识和临床决策能力脱轨的问题弊端。研究通过结合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剖析课程内涵,分析课程实施的困难及现状,阐述课程实施的保障要素和具体流程,论述课程效果及实施优势,以期课程更好的推广和运用,实现“新医科”的教育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课程 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袖状胃手术治疗重度肥胖症短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贾犇黎 曹峰 +5 位作者 何岩 徐岩岩 于刚 程云生 张震 汪泳 《安徽医学》 2020年第8期887-89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手术(LSG)治疗重度肥胖症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LSG治疗的42例重度肥胖症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手术(LSG)治疗重度肥胖症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LSG治疗的42例重度肥胖症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6、12个月的体质量、体质指数(BMI)、额外体质量下降百分比、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血清尿酸及肝脏CT值的情况,并通过Epworth嗜睡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2个月的嗜睡、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价。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袖状胃手术,术后2例切口脂肪液化,4例术后呕吐,3例残胃水肿行短期全肠外营养,未发生Clavien-Dindo III类及以上并发症。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3、6、12个月的体质量、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各时间点EW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6、12个月的体质量和BMI均低于术前,术后第3、6、12个月的EWL%均低于术后第1个月,术后第3、6、12个月的TG低于术前,术后第6、12个月患者肝脏CT值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个月的Epworth、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G手术可以有效治疗重度肥胖症及其诱发的多种合并症,并发症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肥胖 腹腔镜袖状胃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9
3
作者 程云生 汪泳 贾犇黎 《安徽医学》 2017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比较通过腹腔镜辅助下与传统开腹施行进展期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远端胃癌患者107例临床资料,其中55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52例行... 目的比较通过腹腔镜辅助下与传统开腹施行进展期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远端胃癌患者107例临床资料,其中55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52例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及术后1、2、3、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82.7±43.6)min长于开腹组的(217.6±2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止痛剂注射次数、住院时间、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7.27%)与开腹组(21.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1、2、3、5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比开腹手术耗时长,但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且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 远端胃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6例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于刚 汪泳 +6 位作者 汪正广 贾犇黎 万圣云 周连帮 钱波 程云生 刘志宁 《安徽医学》 2017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引流液培养结果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和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腹腔引流液,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Micro Scan Walk Away 40SI进行细菌鉴定及药... 目的分析腹腔引流液培养结果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和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腹腔引流液,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Micro Scan Walk Away 40SI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培养出细菌9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株,阴性菌82株,酵母菌3株。前3位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70株(76.09%)、肺炎克雷伯菌5株(5.43%)、铜绿假单胞菌4株(4.34%)。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高度敏感。结论腹腔引流液标本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耐药状况严重,提示临床应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引流液 细菌培养 耐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双能量CT脂肪图定量测量肥胖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可行性研究
5
作者 陈其春 王龙胜 +4 位作者 贾犇黎 宫希军 赵红 倪良平 李欢 《安徽医学》 2022年第8期923-927,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平扫脂肪图定量测量肥胖患者肝脏脂肪含量(HFC)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以2021年6~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6例拟行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BMI≥30 kg/m^(2))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第三代双...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平扫脂肪图定量测量肥胖患者肝脏脂肪含量(HFC)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以2021年6~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6例拟行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BMI≥30 kg/m^(2))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第三代双源DECT腹部或腹盆腔平扫检查,DECT数据经后处理工作站采用多材料分解(MMD)算法自动计算生成肝脏脂肪图,由两名医师(A和B)采用盲法选择多点感兴趣区独立测量HFC值,医师A和B在1周后分别对同一数据重复测量1次,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者内(A、B前后两次测量)及测量者间(A与B首次测量间)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在100kV平扫CT图像上测量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值(CT_(L/S))。计算DECT脂肪图与CT法评价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差异,HFC值与肝脏CT值、CT_(L/S)间的相关性,并计算HFC值与临床指标[身高、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三酰甘油、血清尿酸]的相关性。结果DECT脂肪图HFC值测量结果,两名医师前后两次测量的可重复性ICC分别为0.985和0.983(P<0.001),医师A与B第一次测量间的可重复性ICC为0.979(P<0.001)。DECT脂肪图测量本组对象的HFC值范围为0%~42.29%,中位数为12.09%。DECT脂肪图与CT_(L/S)法评价脂肪肝严重程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000,P=0.112)。HFC值与肝脏CT值(r=-0.978,P<0.001)、CT_(L/S)(r=-0.981,P<0.001)均呈负相关。HFC值与身高、体质量、BMI、腰围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三酰甘油水平存在弱相关性(r=0.293,P=0.048),与血清尿酸水平呈中等相关(r=0.339,P=0.021)。结论采用MMD算法,双源平扫DECT脂肪图定量评估肝脏脂肪含量可重复性较好,是一种新的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脂肪肝无创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肝脏脂肪含量 双能量CT CT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