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东市优质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1
作者 贾浩杨 陈立强 《种子科技》 2025年第18期198-200,共3页
丹东市依托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淡咸水交互灌溉系统和滨海盐碱地土壤等自然优势,形成了以越光、中科发5号及本土丹粳系列等为主的优质米产业体系。作为辽宁省第二大优质米产区,丹东市培育出“东港大米”“柳林贡米”等标志品牌,通过规... 丹东市依托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淡咸水交互灌溉系统和滨海盐碱地土壤等自然优势,形成了以越光、中科发5号及本土丹粳系列等为主的优质米产业体系。作为辽宁省第二大优质米产区,丹东市培育出“东港大米”“柳林贡米”等标志品牌,通过规模化种植和电商拓展实现年销售额超30亿元,其中高端产品溢价达30%。然而,主栽品种老化导致单产下降、稻瘟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本土稻种资源流失、粗放的田间管理、化肥施用失衡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丹东市优质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提出了3条发展路径,强化生物育种技术,依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创制高产抗病新品种,构建覆盖东北亚的种业研发网络;推广鸭稻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实现化肥减量,实现“双减-提质-增效”的种植新模式;开发功能米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加工损耗率降低、提升副产物综合利用率,打造“北纬40°功能米”地理标志子品牌,推动丹东市成为东北亚优质粳稻种业高地和全国高端稻米生产基地,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东市 优质米 产业现状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水稻新品系产量与米质的关系及高食味品系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孙丽丽 贾浩杨 +6 位作者 李坤译 张小鹏 程艳双 孙嘉琳 张晶 徐海 程效义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57,共6页
以辽宁省参加联合品比试验的89个水稻新品系为试材,比较不同品系间的产量结构、穗部性状和米质性状的差异,分析性状间的相关性,明确高食味值品系的典型特征。结果表明,新品系平均产量为612.24 kg/667 m^(2),符合国标2级和3级优质米的新... 以辽宁省参加联合品比试验的89个水稻新品系为试材,比较不同品系间的产量结构、穗部性状和米质性状的差异,分析性状间的相关性,明确高食味值品系的典型特征。结果表明,新品系平均产量为612.24 kg/667 m^(2),符合国标2级和3级优质米的新品系分别有10个和17个;稻穗越长的品系,粒型越长,垩白越少,糙米率和精米率越低;一次枝梗结实率越高的品系,整精米率和精米率越高;粒型越长的品系,二次枝梗结实率越高。一次枝梗数和穗粒数越多、着粒越密、籽粒越偏向穗轴下部分布的品系;蛋白质含量越高。产量越高的品系,米饭的外观越好,硬度偏软,食味越好。蛋白质含量越高的品系,米饭外观越差,硬度高、黏度低、平衡度差,食味值下降。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的品系,热浆粘度、最终粘度越大,峰值时间越长,糊化温度越低,崩解值越小。消减值越低的品系,米饭外观越好,食味值越高。高食味值品系的典型特征是粒型较长,蛋白质含量和消减值较低,当消减值为1005.5 cP时食味表现最好。结果可为培育优质高产高效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食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