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境与话语得体性 被引量:2
1
作者 贾永雄 《榆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言者(说话人)都必须追求话语的得体性,即找到最佳的言说方式。说话要得体,就一定要遵循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但这些原则又不是孤立的,是与一定的语境紧密相关的,因此,说话得体的关键是扣紧和适合具体语境... 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言者(说话人)都必须追求话语的得体性,即找到最佳的言说方式。说话要得体,就一定要遵循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但这些原则又不是孤立的,是与一定的语境紧密相关的,因此,说话得体的关键是扣紧和适合具体语境,灵活运用会话原则,以求最佳语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语境 得体性 会话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落惊风雨——毛泽东书法论略 被引量:1
2
作者 贾永雄 《榆林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毛泽东是二十世纪的书法大家,他终生用笔不辍,博采众长,自成一体——毛体,其书法既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伟大人格的展示。其书风因时而变,而总体特色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
关键词 毛泽东 书法 风格 毛体 豪放 婉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运事”及“因文生事”:史与诗之间的中国叙事学 被引量:1
3
作者 贾永雄 《榆林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21-26,31,共7页
相对于诗的理论,中国的小说理论、叙事理论显得幼稚得多。这是中国小说真正独立于世太迟的缘故,也与中国长期以来史与诗相通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的小说理论和叙事理论总是徘徊于文学与诗学之间,未能显示出自己清晰、独卓的形态。而... 相对于诗的理论,中国的小说理论、叙事理论显得幼稚得多。这是中国小说真正独立于世太迟的缘故,也与中国长期以来史与诗相通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的小说理论和叙事理论总是徘徊于文学与诗学之间,未能显示出自己清晰、独卓的形态。而这也正形成中国小说理论和叙事理论的特.友:注重叙事文本史的功能与诗的品格,追求真与美、虚与实、情与理的辩证统一。与当代西方叙事学相比,中国叙事学更偏于人文内涵的研究,如社会的、心理的内容;尽管也从文体、形式、技巧的层次感悟和归纳出一些零星而又自成体系的精辟见解,但它不可能是形式主义或技术主义的,相反,具有浓重的“人学”精神和“心学”色彩。爬梳整理独具特色的中国叙事学,可以窥视和探究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也可以拨正西方叙事的某些机械性和片面性,使叙事学理论之树长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史(历史.史学) 诗(文学.诗学) 文(文本.叙事) 事(事件.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时代的艺术“真迹”
4
作者 贾永雄 谢延秀 《榆林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95-97,共3页
在艺术品可以复制、生命可以“克隆”的时代,艺术“真迹”的必要性何在?艺术品的“生命”可否“拷贝”?
关键词 艺术品 艺术史 文化 本真性 复制技术 原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象”辨析
5
作者 贾永雄 《榆林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0-33,共4页
“意象”是文学理论中一个涵义丰富的重要概念。但也正因为其涵义丰富,人们对它的使用和理解极为混乱,以致“意象”的涵义变得更复杂、模糊、或宽泛、笼统。所以,有必要对这一概念梳理、廓清。“意象”有作为心理学、创作论、作品论等... “意象”是文学理论中一个涵义丰富的重要概念。但也正因为其涵义丰富,人们对它的使用和理解极为混乱,以致“意象”的涵义变得更复杂、模糊、或宽泛、笼统。所以,有必要对这一概念梳理、廓清。“意象”有作为心理学、创作论、作品论等几种范畴的涵义,“意象”可作为与典型、意境相并列的一种形象,即哲理性的象征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象征 意境 文学理论 后现代主义 文艺美学 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人文教育琐议
6
作者 贾永雄 《榆林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79-83,共5页
大学人文教育就是通过开设有关人文科学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人类文化知识的普及教育。它是提高大学生人格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人文主义 人文教育 人格 个性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辩证法”是钱钟书治学之本
7
作者 贾永雄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27-31,共5页
善联想、重联系是钱钟书治学的特点。钱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在学术上的辉煌成就是与他深谙和擅长辩证法分不开的。务实、求同、思变是钱的作风,也是“中国辩证法”的精髓。
关键词 中国辩证法 钱钟书 《管锥编》 《谈艺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院校实践教学特色培育——以榆林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为例
8
作者 贺智利 贾永雄 《榆林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1-73,共3页
对于地方院校的师范专业来说,主要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师范教育教学能力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对此,只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教师。榆林学院汉语言文学在专业建设上突出实践... 对于地方院校的师范专业来说,主要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师范教育教学能力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对此,只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教师。榆林学院汉语言文学在专业建设上突出实践性教学,构建一种全过程、全方位覆盖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探索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院校 实践教学 综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遥“城乡交叉地带”小说观念探究
9
作者 张旭 贾永雄 《榆林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91-94,共4页
路遥的小说观念,来自于他对建国以来小说创作的反思和对自身创作经验的总结。这种小说观念在他的随笔、小说创作中都能略窥一二。在小说文本中,路遥的题材定位与主要表现领域都集中于“城乡交叉地带”。他通过对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交叉地... 路遥的小说观念,来自于他对建国以来小说创作的反思和对自身创作经验的总结。这种小说观念在他的随笔、小说创作中都能略窥一二。在小说文本中,路遥的题材定位与主要表现领域都集中于“城乡交叉地带”。他通过对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交叉地带的深刻描绘来展现城乡社会巨变。在此过程中,城乡之间由对立趋于交汇,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也呈现出交叉的特质,使得路遥的文本具有了独特的深厚内涵。因此,可以藉由“城乡交叉地带”的概念阐释与观念内容,对路遥小说的创作实践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城乡交叉地带 小说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式语言”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永雄 《榆林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7-12,15,共7页
毛泽东创造了一套理论语汇,也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体.这种言语方式的主要特征是逻辑性与文学性的统一,是深入与浅出、大雅与大俗的统一,是真正的中国特色.
关键词 文体 语式 语体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象”、“意:中国古代语言观管窥
11
作者 贾永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75-84,共10页
中国古人,儒道佛各家,都程度不同地怀疑语言的表达功能,低估语言的作用及独立性,视语言为一种不得已而用之的,单纯的思维工具和表达媒介,形成一种以“道”等思维本体为中心或至上,以“言”等符号形式为边缘或附庸的等级结构,这... 中国古人,儒道佛各家,都程度不同地怀疑语言的表达功能,低估语言的作用及独立性,视语言为一种不得已而用之的,单纯的思维工具和表达媒介,形成一种以“道”等思维本体为中心或至上,以“言”等符号形式为边缘或附庸的等级结构,这也是一种“逻各斯中心主义”。而言说不可言说者,却是中国哲学与艺术强烈的形而上学企图。因此,“立象以尽意”成了一种重要的手段,“象”成了“言”与“意”、“道”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结构 逻辑方阵 象征 思维 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院学人
12
作者 贾永雄 《榆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贾永雄,1965年生,陕西绥德人,198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到榆林学院中文系任教至今。其间,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进修两年。历任中文系分管学生工作副主任,分管教学工作副主任。现为中文系教授,党总支书记。
关键词 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西北大学 学生工作 教学工作 副主任 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鲲鹏击浪从兹始——毛泽东诗词艺术片论
13
作者 贾永雄 《榆林学院学报》 1993年第Z1期5-10,共6页
本文从艺术视点,时间空间以及静与动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考察。文章紧紧围绕毛泽东的人格进行论述,同时也涉及到毛泽东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 人格 视点 时间 空间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背吟成诗动地,窑中擘画事惊天——关于毛泽东转战陕北时期的两首诗的几个问题
14
作者 贾永雄 《榆林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6-90,共5页
毛泽东作于1947年转战陕北期间的两首诗《五律·张冠道中》和《五律·喜闻捷报》,自1996年公开发表以来,争议很大,主要是由诗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等疑点引发的,这也关系到作品的真伪问题。本文综合各种观点和资料,尽可能... 毛泽东作于1947年转战陕北期间的两首诗《五律·张冠道中》和《五律·喜闻捷报》,自1996年公开发表以来,争议很大,主要是由诗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等疑点引发的,这也关系到作品的真伪问题。本文综合各种观点和资料,尽可能捋清这些问题,并分析和肯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认为:还原创作背景只是读诗解诗的前提或方法之一,而诗的创作本来也不必拘于一时一事一景一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五律 张冠道 格律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悲剧和喜剧——谈《围城》和《洗澡》
15
作者 贾永雄 《榆林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59-64,共6页
《围城》和《洗澡》在揭示中国知识分予“灵魂的深”方面,堪称双壁;两位作家都是从知识分子的的眼光、文化的视点剖析同类的心理的.两部作品都表现出一种“荒诞感”,富有现代意味.作家对生活的体悟和表现出的文化品格在深层次上是相通的.
关键词 视点 荒诞 人格 真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