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镇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机理与测度方法研究——以大清河流域51个县(区)为例
1
作者 贾梦圆 张子琦 +1 位作者 张新然 田亦格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1,共9页
为探究城镇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与耦合协调度模型,解析城镇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机理,并建立了城水关系耦合协调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大清河流域的51个县(区)... 为探究城镇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与耦合协调度模型,解析城镇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机理,并建立了城水关系耦合协调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大清河流域的51个县(区)级行政单元在2015和2021年的城水关系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大清河流域各县(区)城水关系的正向作用大于负面作用;城水关系处于低耦合水平阶段,2015和2021年各县(区)的平均耦合协调度(C)为0.40,多数县(区)处于城市主导发展、水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的状态;大清河流域呈现下游区域城水关系耦合协调水平高于上游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成果可以为优化大清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政策、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度模型 城镇发展 水资源环境 大清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多方参与激励路径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荣玥芳 王祎 贾梦圆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方式是当前首都文物腾退与利用工作的重点,但实践表明,社会参与效果仍不佳,文物也难以发挥其公共属性。以先行开展试点项目的北京市西城区为例,梳理了西城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政策与实践特点,分析了当前难点并以国内... 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方式是当前首都文物腾退与利用工作的重点,但实践表明,社会参与效果仍不佳,文物也难以发挥其公共属性。以先行开展试点项目的北京市西城区为例,梳理了西城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政策与实践特点,分析了当前难点并以国内外成熟经验为借鉴;最后提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多方参与激励路径,包括多元主体参与的运营模式、资金管理制度、财政激励和弹性保障政策,以期为首都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建筑 活化利用 多方参与 激励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人本性能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越 荣玥芳 +4 位作者 贾梦圆 林浩曦 宋健 郑煜昂 姜吉佳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6期24-29,共6页
中国城市化进程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提升城市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人本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与人本性能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了片区公共空间人本性能六维解析框架,进一步总结了当前人本性能研究的评价内容、测度方... 中国城市化进程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提升城市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人本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高强度片区公共空间与人本性能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了片区公共空间人本性能六维解析框架,进一步总结了当前人本性能研究的评价内容、测度方法与实践进展,以期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片区公共空间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片区 以人为本 公共空间 量化方法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老城文物建筑开放利用的分类评价方法研究
4
作者 荣玥芳 宋健 +2 位作者 张新月 吴勇江 贾梦圆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4,共7页
根据文物建筑现状特征综合评估其开放利用潜力与利用形式,是提升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水平的重要支撑。针对北京老城文物建筑特征,文章从文物建筑的本体现状、价值禀赋、外部环境3个维度构建评估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潜力的指标体系;结合文物... 根据文物建筑现状特征综合评估其开放利用潜力与利用形式,是提升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水平的重要支撑。针对北京老城文物建筑特征,文章从文物建筑的本体现状、价值禀赋、外部环境3个维度构建评估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潜力的指标体系;结合文物建筑开放利用的不同形式,从参观游览、文化展示、经营服务、公益办公、社区服务、国事服务6个方面研究确定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并以北京老城54处文物建筑为例,进行分类评价方法的实证应用,以期为北京老城文物建筑开放利用的总体统筹与分类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建筑 开放利用 评价方法 分类指引 北京老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探索——解析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赫 卜雪旸 贾梦圆 《高等建筑教育》 2016年第3期5-10,共6页
针对城镇化发展的新常态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需要,以及城乡规划一级学科教育的目标,文章分析了当前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面临的发展机会和挑战,并以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为例,探讨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改革。通过对... 针对城镇化发展的新常态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需要,以及城乡规划一级学科教育的目标,文章分析了当前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面临的发展机会和挑战,并以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为例,探讨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改革。通过对原版培养方案的解析,对比介绍了新版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办学思想、培养目标等概况,重点阐述了新版培养方案在教学安排、课程组织和教学方法上的探索与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专业 本科教育 培养方案 天津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水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方法——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贾梦圆 陈天 《风景园林》 2021年第3期95-100,共6页
随着城市发展与水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构建水生态安全格局已成为保障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规划手段。当前水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方法多依据水生态重要性评价,以被动保护的方式划定具有重要生态价值或较高敏... 随着城市发展与水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构建水生态安全格局已成为保障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规划手段。当前水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方法多依据水生态重要性评价,以被动保护的方式划定具有重要生态价值或较高敏感性的保护区域,而缺乏对于城市用地扩张威胁的主动式、预见性防范。以天津市为实证对象,探索应用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分析优化水生态安全格局的技术方法。研究发现:至2025年天津市共8片水域湿地、11段一级河道以及大量毛细水网,都是易受城市扩张威胁的水生态敏感区域;优化水生态安全格局的空间地域和保护等级后,高安全格局区域面积增加809 km2。论证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多情景模拟分析,可为优化水生态安全格局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 水生态安全格局 水生态系统 CLUE-S模型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学特性及小麦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贾梦圆 黄兰媚 +4 位作者 李琦聪 赵建宁 张艳军 杨殿林 王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64-1976,共13页
【[目的]】耕作措施对土壤健康和作物营养品质提升具有关键作用,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学特性及小麦营养品质的影响,为集约化农田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自2012年起在山东德州进行,供试土壤为潮土... 【[目的]】耕作措施对土壤健康和作物营养品质提升具有关键作用,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学特性及小麦营养品质的影响,为集约化农田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自2012年起在山东德州进行,供试土壤为潮土,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轮作。设置4种耕作模式处理:传统耕作、旋耕、休耕和免耕。2020年,采集0—20 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采集小麦籽粒样品分析其营养品质。【[结果]】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休耕和旋耕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铵态氮、硝态氮、有机质、全氮及有效磷含量,休耕还显著提高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孔隙度。免耕、休耕和旋耕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休耕及免耕处理提高土壤厚壁菌门(Firmicu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相对丰度,降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从营养品质变化来看,休耕显著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微量元素的含量,旋耕和免耕显著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除天冬氨酸外,其他16种氨基酸组分变化趋势与氨基酸总量变化基本一致。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淀粉、铁、锌、硒含量与土壤含水量、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铵态氮(F=25.7,P=0.002)、微生物量碳(F=4.9,P=0.008)、全氮(F=3.3,P=0.028)、土壤pH(F=3.1,P=0.036)是影响小麦营养品质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减少对土壤扰动的耕作方式可不同程度地改变土壤环境因子及细菌群落结构,与旋耕、免耕相比,休耕更有利于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微量元素、氨基酸组分含量的积累,是改善土壤健康状况和提升小麦营养品质的有效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质量 土壤健康 土壤微生物学特性 小麦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的海陆共生规划策略--以蓬莱市西海岸海洋产业集聚区规划为例
8
作者 张赫 王明竹 贾梦圆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70,共5页
文章针对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存在的环境影响的强制性、空间区位的末端性、新区建设的弱特性、产业发展的弱弹性等特殊问题,以及传统城市规划方法介入的不足,引入海陆共生理念,从水岛关系、岛陆关系、水陆关系和产城关系等方面梳理规划... 文章针对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存在的环境影响的强制性、空间区位的末端性、新区建设的弱特性、产业发展的弱弹性等特殊问题,以及传统城市规划方法介入的不足,引入海陆共生理念,从水岛关系、岛陆关系、水陆关系和产城关系等方面梳理规划切入点,并结合蓬莱市西海岸海洋产业集聚区规划实践,总结了生态先行、空间协同、文化引领及产城融合的海陆共生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共生 填海造地 产业集聚区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规划与智慧城市理论研究评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浩然 贾梦圆 袁大昌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7期106-107,共2页
本文通过梳理智慧城市在城乡规划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从规划编制、空间组织、规划管理、评价体系四个方面阐述在规划领域产生的变革,最后从价值取向、公众参与和应用研究三个角度提出对智慧城市热潮的思考。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城乡规划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作物对猕猴桃园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玲玲 李青梅 +5 位作者 贾梦圆 张艳军 赵建宁 杨殿林 王华玲 王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7-428,共12页
[目的]果园行间播种覆盖作物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变氮循环过程中的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因此,我们分析不同覆盖作物下猕猴桃园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基因丰度,以探究其与土壤硝化作用的关系。[方法]选择湖北十堰的一个5... [目的]果园行间播种覆盖作物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变氮循环过程中的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因此,我们分析不同覆盖作物下猕猴桃园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基因丰度,以探究其与土壤硝化作用的关系。[方法]选择湖北十堰的一个5年生猕猴桃果园进行了种植多年生覆盖作物试验,供试覆盖作物有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W)、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V)、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R)和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F)。设置单种(W)、两种混种(WR)、3种混种(WRV)、4种混种(WRVF)和清耕对照(CK)共5种试验处理。在覆盖作物种植后的第2年,取0—20 cm土层样品,利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限制性末端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以及克隆测序技术,测定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与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基因丰度、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果]4种覆盖作物处理的果园地上部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除两种混种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率、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和降低了土壤pH外,其他3个处理的土壤理化指标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与清耕对照相比,单种处理的AOA-amoA基因丰度显著提高了2.85%,单种和两种混种处理的AOB-amoA基因丰度分别显著提高了4.95%、6.42%。不同T-RFs所代表的AOA在不同种植模式中所占比例发生变化,但AOA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不同T-RFs所代表的AOB在不同种植模式下发生改变,其AOB群落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两种混种处理显著降低了AOA的多样性指数,两种混种和4种混种处理显著降低了AOA均匀度指数,而3种混种和4种混种处理显著提高了AOB的多样性指数。4个处理土壤中,AOA的优势菌属为Nitrososphaera(44.2%)和Nitrosotalea(45.8%),AOB的优势菌属为Nitrosospira(96.98%)和Nitrosomonas(3.02%)。Pearson相关分析和冗余(RDA)分析表明,土壤pH、含水率、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是影响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土壤pH、含水率、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是影响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白三叶草和黑麦草混种模式(WR处理)可显著提升土壤的水分含量、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降低土壤pH,但是不同覆盖作物对土壤中AOA和AOB的群落结构尚未显现出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作物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细菌 微生物群落结构 基因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模式在城市园林中的实践和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亦默 贾梦圆 张若冰 《山西农经》 2018年第2期74-74,共1页
在当代,"智慧模式"在生态林业、生态农业、水处理、土壤修复等当面有着广大的利用价值和前景,我国也正在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步伐。基于此,本文着重介绍智慧模式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研究智慧模式在城市园林中的作用和价值,并... 在当代,"智慧模式"在生态林业、生态农业、水处理、土壤修复等当面有着广大的利用价值和前景,我国也正在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步伐。基于此,本文着重介绍智慧模式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研究智慧模式在城市园林中的作用和价值,并针对在智慧模式下城市园林的实践和探索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 城市 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传统聚落的水适应性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震 李佳萱 +1 位作者 贾梦圆 贺鼎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4期70-75,共6页
为探究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的水适应性,本研究以白洋淀周边风貌肌理保留状况良好的20个传统聚落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在堤堰修筑、渔苇生产和内河航运的长期作用下,雄安新区传统聚落的空间格局在水陆关系、聚落形态、空间单元上均体现... 为探究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的水适应性,本研究以白洋淀周边风貌肌理保留状况良好的20个传统聚落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在堤堰修筑、渔苇生产和内河航运的长期作用下,雄安新区传统聚落的空间格局在水陆关系、聚落形态、空间单元上均体现出明显的水适应性。(1)传统聚落与防洪堤堰呈现融合共生的水陆关系,池沼和沟渠构成了聚落内部的排涝体系,沟渠分为联通式和尽端式两种。(2)聚落形态多呈带状或指状以适应白洋淀堤堰工程和内河航运需求,聚落外部轮廓和内部肌理深受洼淀环境和商品贸易的共同影响。(3)聚落、淀泊、苇田、农田、沟壕的圈层式分布构成了白洋淀周边传统聚落的基本空间单元,也反映了男渔(耕)女织的传统性别分工。芦苇台田奠定了本地区传统院落和建筑的形态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白洋淀 传统聚落 水适应性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休耕对土壤动物群落及其摄食活性的影响
13
作者 李琦聪 张思宇 +4 位作者 贾梦圆 李刚 修伟明 杨殿林 赵建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为明确农田土壤动物对不同耕作制度的响应,本研究以华北小麦田土壤微节肢动物为研究对象,探究休耕对土壤微节肢动物群落及其摄食活性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播种作物的样方作为休耕处理,正常播种作为不休耕处理,分析处理间和不同土层的土壤... 为明确农田土壤动物对不同耕作制度的响应,本研究以华北小麦田土壤微节肢动物为研究对象,探究休耕对土壤微节肢动物群落及其摄食活性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播种作物的样方作为休耕处理,正常播种作为不休耕处理,分析处理间和不同土层的土壤温湿度时空差异,并利用诱饵薄条法(Bait-Lamina Test,BLT)原位解析土壤动物的摄食活性。结果表明:休耕与不休耕处理中的土壤微节肢动物均以真螨目为优势类群,其占总丰度的89%,并且具有明显的表聚效应。此外,休耕对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微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不一致,0~5 cm土层、不休耕处理中的土壤微节肢动物丰度显著增加,约为休耕处理的4.4倍;5~10 cm土层、不休耕处理的微节肢动物数量相较于休耕处理增长了约46%。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微节肢动物摄食活性与土壤温湿度和不同种植模式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从小麦的拔节期到成熟期,休耕处理中土壤微节肢动物的摄食活性均显著高于不休耕处理,且在土壤湿度最高的抽穗期达到最大。研究表明,休耕显著降低了0~10 cm深度土壤微节肢动物的数量和多样性,但提高了其摄食活性,土壤微节肢动物群落的摄食活性主要受土壤湿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微节肢动物 休耕 摄食活性 温度 湿度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