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的PMP柱前衍生化方法用于单糖的组成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林雪 王仲孚 +2 位作者 黄琳娟 白泉 贾敬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56-1458,共3页
An improved carbohydrate derivatization method employing 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PMP) wa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Liquid ammonia was used instead of sodium hydroxide aqueous solution to provide the base medium ... An improved carbohydrate derivatization method employing 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PMP) wa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Liquid ammonia was used instead of sodium hydroxide aqueous solution to provide the base medium for the derivatization reaction.Derivatization reaction and HPLC separa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including reaction time,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PMP consumption.The derivatives of five reducing monosaccharides were well separated by HPLC. Because we employed ammonia instead of sodium hydro-xide,the excessive volatile ammonia can be removed by vacumm drying,these derivatives could be directly analyzed by MALDI-TOF-MS without desalting procedure,possessing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monosaccharide and oligosaccharide separation and subsequent MS analysis.This method not only increased the MS detection sensitivity,but also decreased sample wastes during purification. We successfully applied this method to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polysaccharides SPPA-1,SPPB-1 and SPPC-1 purified from Spirulina(Plat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1-苯基-3-甲基-5-吡唑啉(PMP) 衍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用于芦荟多糖的单糖组成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林雪 贾敬芬 +1 位作者 黄琳娟 王仲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195,共4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芦荟多糖,用三氟乙酸(TFA)水解,通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水解后的单糖,衍生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紫外检测,研究了三种常见芦荟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结果表明:利用RP-HPLC研究芦荟多...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芦荟多糖,用三氟乙酸(TFA)水解,通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水解后的单糖,衍生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紫外检测,研究了三种常见芦荟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结果表明:利用RP-HPLC研究芦荟多糖的单糖组成简便易行,并且芦荟多糖因品种不同存在单糖组成差异。从而建立了研究芦荟多糖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多糖 衍生化 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NHX1基因对菊苣的转化和耐盐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宇玮 王英娟 +2 位作者 步怀宇 郝建国 贾敬芬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109,共7页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AtNHX1基因导入菊苣中,共获得42株卡那霉素(Kan)抗性再生植株。经过PCR检测、Southern杂交和RT-PCR检测表明,AtNHX1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菊苣基因组中,并且能够正常转录。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诱发的愈伤组织进行耐盐生长试验...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AtNHX1基因导入菊苣中,共获得42株卡那霉素(Kan)抗性再生植株。经过PCR检测、Southern杂交和RT-PCR检测表明,AtNHX1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菊苣基因组中,并且能够正常转录。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诱发的愈伤组织进行耐盐生长试验,结果显示,相同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野生型愈伤组织。施加梯度NaCl胁迫后,植株叶片K+和Na+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叶片比野生型积累更多的Na+和K+,维持较高的K+/Na+;叶片相对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野生型。上述结果表明,AtNHX1基因的导入和表达在提高菊苣耐盐性的同时减轻了盐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NHX1 菊苣 农杆菌 遗传转化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条件对3种豆科牧草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徐云远 贾敬芬 牛炳韬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36-141,共6页
将红豆草、首猎和沙打旺这3种豆科牧草种子搭载于940703卫星,返地后,对其田间生长情况、发芽率、耐盐、耐旱及同工酶等几个方面做了初步探索.红豆草经空间处理后,SP1代花期有一定程度的延长,SP2代对盐胁迫和渗透胁迫... 将红豆草、首猎和沙打旺这3种豆科牧草种子搭载于940703卫星,返地后,对其田间生长情况、发芽率、耐盐、耐旱及同工酶等几个方面做了初步探索.红豆草经空间处理后,SP1代花期有一定程度的延长,SP2代对盐胁迫和渗透胁迫出现抗性,并产生一定程度的抗病害能力.沙打旺的处理组抗病性也有明显增强.通过对播种后第二年叶片、花及花序中同工酶分析,发现红豆草幼花序中过氧化物酶,苜蓿叶中的淀粉酶,沙打旺花和幼花序中的酯酶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说明空间条件改变了这3种牧草的生理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条件 牧草 同工酶 盐胁迫 渗透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离体培养植株再生及其RAPD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青芳 步怀宇 +1 位作者 赵宇玮 贾敬芬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115-121,共7页
对苜蓿(品种农宝)的下胚轴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建立了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子叶和下胚轴切段在附加0.2~1.0mg/LIAA和2.0mg/L6-BA或2.0mg/LKT的MS培养基上培养.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子叶所诱导的愈伤组织不具有分化能力。下... 对苜蓿(品种农宝)的下胚轴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建立了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子叶和下胚轴切段在附加0.2~1.0mg/LIAA和2.0mg/L6-BA或2.0mg/LKT的MS培养基上培养.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子叶所诱导的愈伤组织不具有分化能力。下胚轴切段培养5~7d即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分化出绿色芽点.在原培养基上进而可分化出大量的丛生芽。在含0.2mg/L IAA和2.0mg/L6-BA的MS培养基上.其分化率最高可达到42.6%。这些芽在含0.2mg/LIAA和0.5mg/LKT的MS培养基上长成2cm左右的幼苗时。将其切下转至1/2MSo培养基上,培养10d即可诱导生根.得到再生植株。随机选取实生苗和下胚轴愈伤组织再生苗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所用的50个随机引物中有5个扩增出差异性条带,甚至再生植株之间也有1条引物扩增的条带有差异.这说明经组织培养所得到的再生植株与实生苗相比。在DNA水平上发生了一定程度变异。并且这种变异也存在于再生植株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子叶 下胚轴 再生植株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霸王的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瑛华 陈刚 +1 位作者 贾敬芬 郝建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0-116,共7页
本研究建立了霸王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试验体系。以子叶切块诱导的松软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酶法分离出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培养持续分裂形成了愈伤组织,并分化出再生苗。比较了不同培养基和培养密度对原生质体分裂和再生的... 本研究建立了霸王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试验体系。以子叶切块诱导的松软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酶法分离出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培养持续分裂形成了愈伤组织,并分化出再生苗。比较了不同培养基和培养密度对原生质体分裂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生质体以2×105个/mL的植板密度,采用液体浅层法培养在附加1.0 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0.2 mg/L 6-苄氨基嘌呤(6-BA)、0.2 mg/L激动素(KT)、500 mg/L水解酪蛋白(CH)、2%蔗糖和0.5 mol/L甘露醇的DPD培养基中,可获得最佳效果,其细胞分裂频率达28.4%左右。转移到附加1.0 mg/L 6-BA、0.5 mg/L萘乙酸(NAA)的MS分化培养基上,获得大量的再生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 原生质体培养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多菌种连续发酵及其产酸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永军 贾敬芬 +1 位作者 张爱宁 邓小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2-45,共4页
利用固定化活细胞培养技术进行了多菌种连续发酵。用三十支发酵柱模拟白酒的发酵窖池,以不同的发酵柱代表窖池发酵的不同阶段,人工控制温度,通过改变培养基成份进行连续发酵,用气相色谱分析检测不同发酵条件下以及不同发酵阶段的总酸、... 利用固定化活细胞培养技术进行了多菌种连续发酵。用三十支发酵柱模拟白酒的发酵窖池,以不同的发酵柱代表窖池发酵的不同阶段,人工控制温度,通过改变培养基成份进行连续发酵,用气相色谱分析检测不同发酵条件下以及不同发酵阶段的总酸、总酯、乙醇、pH值以及各主要有机酸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丁酸在19号柱达到峰值,己酸在22号柱达到峰值;微生物数量在7号柱达到峰值后下降,在19号柱最低,随后又有上升趋势;发酸柱中厌气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群。此外,对固定化菌株发酵酒糟浸出液的有机酸产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多菌种连续发酵 产酸分析 浓香型白酒 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三叶组织培养及再生植株 被引量:13
8
作者 孟玉玲 皓云鹏 +1 位作者 贾敬芬 韩榕 《草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51-54,共4页
本文采用MS,B5和PC一L2作为基本培养基,在不同激素组合条件下对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子叶及下胚轴进行组织培养。在MS,B5和PC一L2附加2mg/L2,4-D和0.5mg/LBA的培养基上... 本文采用MS,B5和PC一L2作为基本培养基,在不同激素组合条件下对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子叶及下胚轴进行组织培养。在MS,B5和PC一L2附加2mg/L2,4-D和0.5mg/LBA的培养基上,子叶及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率均在89%以上。愈伤组织继代在B5无机盐十三倍MS有机成分+3%蔗糖+0.5mg/L2,4-D+0.5mg/L6BA0.2mg/LNAA,+10mg/LVc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愈伤组织在B5附加0.1mg/L6BA+0.2mg/LIBA的培养基上再生植株。下胚轴在MS附加2mg/L6BA+1mg/LNAA的培养基上直接分化形成丛生苗,转入无激素NS培养基上再生根。实验表明VE,Vc,PVP和活性碳对愈伤组织褐化有抑制作用,10mg/LVc抗褐化作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叶 组织培养 再生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不同芦荟中褪黑激素含量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英娟 步怀宇 +1 位作者 贾敬芬 索志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50-352,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芦荟组织中有效成分褪黑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不同品种的芦荟组织。方法:以SymmetryC18(150mm×4.6mm,5.0μm)为色谱柱;甲醇:水(1:1)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3nm,灵敏度为2.00A... 目的:建立测定芦荟组织中有效成分褪黑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不同品种的芦荟组织。方法:以SymmetryC18(150mm×4.6mm,5.0μm)为色谱柱;甲醇:水(1:1)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3nm,灵敏度为2.00AUFS。结果:褪黑素浓度在2.0~200.0pg/ml(r=0.9892)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n=6),RSD=1.13%。结果表明,利用RP-HPLC法分析不同芦荟中褪黑激素含量简便、易行。芦荟组织中褪黑素含量随品种、组织不同而不同,其中花高于同种的叶。库拉索芦荟中的褪黑素含量远高于其它不同品种的芦荟的同类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 芦荟 褪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清蛋白1(PA1)基因的克隆及对苜蓿的转化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改娜 贾敬芬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7-125,共9页
本研究用PCR方法从豌豆(食荚大菜豌)克隆出富含硫氨基酸、同时具有抗虫作用的双功能的蛋白质基因-豌豆清蛋白1(PA1)基因,并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l301-PA1。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了紫花苜蓿,并对其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多个转... 本研究用PCR方法从豌豆(食荚大菜豌)克隆出富含硫氨基酸、同时具有抗虫作用的双功能的蛋白质基因-豌豆清蛋白1(PA1)基因,并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l301-PA1。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了紫花苜蓿,并对其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多个转基因胚性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PA1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已被整合到了宿主细胞。SDS-PAGE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再生植株中有一定表达。游离氨基酸分析表明,PA1基因的表达转基因苜蓿中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含量从0.1%提高到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清蛋白(PA1)基因 富硫氨基酸 苜蓿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苣质体同源片段的克隆及非抗生素标记的质体定点整合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玉华 郝建国 贾敬芬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81,共10页
依据烟草、玉米、拟南芥和大豆质体基因组rps7基因和16S rD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菊苣质体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到1段4.8 kb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全长4 751 bp(GenBank登录号为GQ199478),包括449 bp的rps7基因5′端序列... 依据烟草、玉米、拟南芥和大豆质体基因组rps7基因和16S rD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菊苣质体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到1段4.8 kb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全长4 751 bp(GenBank登录号为GQ199478),包括449 bp的rps7基因5′端序列、793 bp的rps12基因、72 bp的trnV基因、1 315 bp的16S rDNA基因5′端以及大部分的基因间隔区,该序列与烟草对应区段的相似性为92%,与莴苣对应区段的相似性为97%。以此片段作为定点整合外源基因的同源重组片段,构建了非抗生素标记的菊苣质体定点整合表达载体pJBADH-GFP,酶切分析及PCR检测证明构建的载体符合预期设计。该载体的构建为建立高效、稳定的菊苣质体转化和无抗生素筛选体系奠定基础,为进一步通过质体基因工程手段将更多感兴趣的基因导入菊苣进行遗传改良,或以菊苣质体作生物反应器生产动物口服疫苗等搭建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 质体同源片段 非抗生素标记 定点整合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及培养早期阶段损伤和修复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齐放军 贾敬芬 +1 位作者 李继胜 李忌 《草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1-39,共9页
作者首次提出植物原生质体早期阶段培养的本质是遭受损伤的植物细胞完成其自身修复的过程。并从自由基代谢、次生物质(包括植物防御因子、丹宁、酚类物质等)的代谢、蛋白酶的合成和分解、及基因表达的调控等不同层次阐述植物原生质体培... 作者首次提出植物原生质体早期阶段培养的本质是遭受损伤的植物细胞完成其自身修复的过程。并从自由基代谢、次生物质(包括植物防御因子、丹宁、酚类物质等)的代谢、蛋白酶的合成和分解、及基因表达的调控等不同层次阐述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早期阶段损伤和修复的过程。及其这些过程发生变化对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产生的影响作用。作者展望。藉以这些方面研究的深入,可为建立针对性较强的培养技术和方法提供实验依据,这对增强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实验的稳定性,发展和应用该技术进行作物和牧草的遗传改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原生质体 早期阶段培养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多菌种及其产酸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永军 贾敬芬 +1 位作者 张爱宁 邓小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42-45,共4页
从优质窖泥中分离得到多种菌株,利用活细胞固定化技术对混合菌株的产酸情况进行了研究。分别以改良的巴克培养基和酒糟浸出液为基础,通过改变培养基成份,用气相色谱分析检测不同发酵条件下各种有机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甲酸、戊酸对... 从优质窖泥中分离得到多种菌株,利用活细胞固定化技术对混合菌株的产酸情况进行了研究。分别以改良的巴克培养基和酒糟浸出液为基础,通过改变培养基成份,用气相色谱分析检测不同发酵条件下各种有机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甲酸、戊酸对混合菌种产酸有抑制作用,乙酸钠与固定化菌株产酸呈正相关:以乙酸+乳酸、乙酸+丙酸、乙酸+丁酸、丙酸+丁酸混合作为碳源,对己酸的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株对底物的转化趋势是:乙酸→丁酸→己酸;同时还发现,氮、磷对固定化菌株有机酸的产生影响很大。此外,对固定化菌株发酵酒糟浸出液的有机酸产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较为理想,可用于浓香型白酒的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多菌株 发酵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 mRNA、CD44s和CD44v6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4
作者 刘永军 晏培松 贾敬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1-563,共3页
目的 探讨nm2 3mRNA、CD4 4s和CD4 4v6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腺癌病理学分级、浸润程度和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mRNA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 6 2例胃组织标本中nm2 3mRNA、CD4 4s和CD4 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n... 目的 探讨nm2 3mRNA、CD4 4s和CD4 4v6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腺癌病理学分级、浸润程度和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mRNA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 6 2例胃组织标本中nm2 3mRNA、CD4 4s和CD4 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nm2 3mRNA在胃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与胃腺癌浸润和病理学分级无相关性 (P >0 .0 5 ) ,但与胃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负相关 (r =- 4 .93)。CD4 4s在胃腺癌与胃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8% (19 4 0 )和 13.6 % (3 2 2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CD4 4v6只在胃腺癌中表达 ,阳性率为 6 3.3% (2 5 4 0 ) ,同时CD4 4v6表达与胃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其浸润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r =5 .0 4 )。结论 CD4 4v6高表达和nm2 3mRNA低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联合检测CD4 4v6和nm2 3mRNA能更准确地判断胃腺癌的转移状态。CD4 4v6过量表达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及浸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mRNA CD44S CD44V6 胃腺癌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脯氨酸累积与植物的耐盐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赫买良 韩晓玲 +1 位作者 权麻玉 贾敬芬 《甘肃农业科技》 2006年第12期22-24,共3页
渗透调节能力是植物耐盐性的最基本特征之一。笔者就近年来有关植物体内重要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累积及其累积机理、脯氨酸累积的生理作用与植物渗透调节、耐盐性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
关键词 脯氨酸累积 渗透调节 植物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TiT—DNA转化系几个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16
作者 许耀 贾敬芬 +1 位作者 郑国錩 王巧增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89年第4期48-54,共7页
根癌农杆菌B6S3和T37菌株Ti质粒T-DNA基因(TiT-DNA)在向日葵基因组中的导入与表达,不仅使转化细胞产生特殊的基因产物,并且使之能将D-乳糖作为唯一碳源利用和对某些代谢类似物(BUdR)具有抗性,此外还影响宿主细胞一系列生理生化活动。在... 根癌农杆菌B6S3和T37菌株Ti质粒T-DNA基因(TiT-DNA)在向日葵基因组中的导入与表达,不仅使转化细胞产生特殊的基因产物,并且使之能将D-乳糖作为唯一碳源利用和对某些代谢类似物(BUdR)具有抗性,此外还影响宿主细胞一系列生理生化活动。在无激素和含激素两种培养条件下,向日葵TiT-DNA转化系与相应正常系在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其同工酶基因的表达、蛋白质的种类及比例、游离氨基酸库等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转化系内,有关冠瘿碱生物合成的前休氨基酸具有较高的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DNA转移 外源基因表达 转化细胞特性 向日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