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南山区典型流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贾志清 宋桂萍 +2 位作者 李清河 孙保平 李昌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20,共6页
采用定位观测、谐波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对典型流域所选的6个断面共56个水分观测点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流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年内变化主要受降雨和蒸发散的年内变化影响,明显分为干湿两季;... 采用定位观测、谐波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对典型流域所选的6个断面共56个水分观测点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流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年内变化主要受降雨和蒸发散的年内变化影响,明显分为干湿两季;土壤水分年内变化可划分为四个时期:春季土壤水分缓慢蒸发期、旱季土壤水分严重亏缺期、雨季土壤水分补偿期、冬春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研究中利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了分层,并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各层次间土壤水分及其与期间降雨量的关系,得出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可分为速变层、活跃层和次活跃层,林地水分活跃层较深,草、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观测 山区 土壤水分 谐波分析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家二岔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贾志清 宋红竹 +1 位作者 陈涛 李昌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8-91,共4页
该文采用定位观测和谐波分析的方法对黄家二岔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何种降雨年型, 流域内中游地段土壤含水量最高, 下游地段土壤含水量高于上游, 坡下部的高于坡上部, 阴坡高于阳坡.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定位观测 谐波分析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沿线植物护坡模式与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贾志清 卢琦 +1 位作者 陈永富 董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4-98,共5页
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沿线区域综合特征进行综合调查与评价及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结合总干渠沿线的主要防护目的 ,按照因害设防 ,因地制宜的原则 ,选出具有多种功能的护坡灌、草植物 38种 ,建立了 5种系列 4 1种植物护坡模式 ... 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沿线区域综合特征进行综合调查与评价及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结合总干渠沿线的主要防护目的 ,按照因害设防 ,因地制宜的原则 ,选出具有多种功能的护坡灌、草植物 38种 ,建立了 5种系列 4 1种植物护坡模式 ,并将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分别落实到不同立地类型上。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总干渠沿线 植物护坡模式 护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石质砂岩区森林植被涵养水源效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贾志清 刘创民 +1 位作者 张理宏 杨立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3期87-92,共6页
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北京九龙山主要4种森林植被类型涵养水源效能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油松林涵养水源效能最好;其次为阴坡灌木林和侧柏林;阳坡灌木林最次.根据这种结果,分析了该4种类型的经营、保护、利用措施.讨论了该... 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北京九龙山主要4种森林植被类型涵养水源效能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油松林涵养水源效能最好;其次为阴坡灌木林和侧柏林;阳坡灌木林最次.根据这种结果,分析了该4种类型的经营、保护、利用措施.讨论了该类型在应用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类型 涵养水源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波分析理论在梯田土壤水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志清 李昌哲 +1 位作者 孙保平 宋桂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0-82,共3页
采用谐波分析与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梯田土壤水分及梯田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梯田土壤含水量平均比坡耕地高出15.7%;梯田土壤水分变化缓和,极值出现较晚,因而,梯田增墒保水、抗旱能力强.就梯田的切土部位和填土部位来说... 采用谐波分析与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梯田土壤水分及梯田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梯田土壤含水量平均比坡耕地高出15.7%;梯田土壤水分变化缓和,极值出现较晚,因而,梯田增墒保水、抗旱能力强.就梯田的切土部位和填土部位来说,切土部位的含水量平均高出填土部位的25.8%,梯田的切土部位土壤水分变化缓和,极值出现较晚,能聚集并保持更多的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 土壤水分 土壤物理性质 谐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石质砂岩区天然次生灌木林与生态环境因子相关性及其演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贾志清 李昌哲 刘创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3期17-23,共7页
太行山石质砂岩区——北京九龙山,其原生森林植被早已破坏殆尽,经近30年来的封山育林,形成了以灌丛和灌草丛为主的次生植被类型.这在太行山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在对这些次生植被类型全面调查分析基础上,首先运用主坐标分析(PAA)和Fu... 太行山石质砂岩区——北京九龙山,其原生森林植被早已破坏殆尽,经近30年来的封山育林,形成了以灌丛和灌草丛为主的次生植被类型.这在太行山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在对这些次生植被类型全面调查分析基础上,首先运用主坐标分析(PAA)和Fuzzy-ISODATA法,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和排序,并将各群丛的空间分布概括到排序的两个坐标轴上;其次通过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从数量上描述植被分布与生境因子的相关性;最后论述了该区天然次生植被的演替规律和不同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经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砂岩区 灌木林 生境因子 演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山育林是恢复和发展太行山森林植被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1
7
作者 贾志清 李昌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3期103-107,共5页
太行山是宝贵的国土资源,其总面积为11.4万hm^2,然而由于长期的战乱和樵垦,原始林早被破坏殆尽,森林覆盖率低,约为11%,逐酿成了严重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的局面.因此,为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切实有效的办法只能尽快恢复植被... 太行山是宝贵的国土资源,其总面积为11.4万hm^2,然而由于长期的战乱和樵垦,原始林早被破坏殆尽,森林覆盖率低,约为11%,逐酿成了严重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的局面.因此,为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切实有效的办法只能尽快恢复植被,重建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屏障.人工造林绿化虽不失一种重建和发展植被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山育林 太行山区 水土流失 森林植被 重要途径 混交林 改善生态环境 天然次生林 生态屏障 森林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典型流域降雨特征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贾志清 宋桂萍 孙保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71-176,共6页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有关地区1957~1994年降水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年际降水变化具有周期性,变化周期为Tx=132个月,约11年.并在模型参数确定的基础上,建立了月降水量自回归-滑动预测模型,模型平均误差为3.62%.该模...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有关地区1957~1994年降水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年际降水变化具有周期性,变化周期为Tx=132个月,约11年.并在模型参数确定的基础上,建立了月降水量自回归-滑动预测模型,模型平均误差为3.62%.该模型可在同类地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特征 时间序列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弯曲试验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贾志清 刘世清 《西部交通科技》 2006年第2期29-30,共2页
在MTS810材料试验系统上进行了-10℃下的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弯曲试验,通过对大量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以抗弯拉强度和最大弯拉应变为指标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低温 抗裂性能 弯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石质砂岩区封山后森林土壤肥力类型及其经营利用方向的研究
10
作者 贾志清 李昌哲 +1 位作者 刘创民 张理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3期49-54,共6页
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出了10个环境指标是构成森林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系统聚类分析划分出来的4个肥力类型所表明的土壤肥力差异,对合理利用、恢复土壤资源及营林有实际生产意义;并经Fisher判别方法检验了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是正确的.典范... 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出了10个环境指标是构成森林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系统聚类分析划分出来的4个肥力类型所表明的土壤肥力差异,对合理利用、恢复土壤资源及营林有实际生产意义;并经Fisher判别方法检验了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是正确的.典范相关及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了坡向、海拔、土层厚及A层厚在宏观上综合地反映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统计分析 土壤肥力 封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盐量对水泥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贾志清 《交通标准化》 2008年第23期87-89,共3页
通过对含盐水泥土进行大量的室内试验,分析含水量、龄期、水泥用量、含盐量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盐量对水泥土强度的提高或减小有一个阈值。当盐渍土的含盐量高于或低于这个阈值时,会对水泥土产生不同的作用。关于盐类对水泥... 通过对含盐水泥土进行大量的室内试验,分析含水量、龄期、水泥用量、含盐量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盐量对水泥土强度的提高或减小有一个阈值。当盐渍土的含盐量高于或低于这个阈值时,会对水泥土产生不同的作用。关于盐类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从机理上进行阐释,可以总结出高含盐量对水泥土破坏作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 含盐量 试验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级配Superpave热拌沥青混合料压实中的温度“不稳定区”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志清 陈来铭 《交通标准化》 2005年第8期55-57,共3页
从混合料的组成和温度出发,分析造成“不稳定区”出现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施工压实工艺,对Superpave路面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SUPERPAVE 压实 不稳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5种灌木的水分利用策略 被引量:41
13
作者 朱雅娟 贾志清 +4 位作者 卢琦 郝玉光 张景波 李磊 綦艳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21,共7页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测定乌兰布和沙漠黑沙蒿、沙冬青、白刺、柠条锦鸡儿和梭梭5种灌木枝条木质部和土壤各层水分的δD值,分析它们在不同季节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选择性利用;并通过测定灌木叶片(同化枝)的δ13C值,分析4种C3植物的水...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测定乌兰布和沙漠黑沙蒿、沙冬青、白刺、柠条锦鸡儿和梭梭5种灌木枝条木质部和土壤各层水分的δD值,分析它们在不同季节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选择性利用;并通过测定灌木叶片(同化枝)的δ13C值,分析4种C3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白刺在夏初和秋末主要利用土壤浅层30~60cm的水分,而其他4种灌木则随着季节的变化选择性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白刺在夏初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秋末(P<0.05),黑沙蒿、沙冬青和柠条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则比较稳定;沙冬青、白刺和柠条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黑沙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的选择性利用 水分利用效率 稳定同位素 乌兰布和沙漠 灌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沙地植被恢复区乌柳人工防护林对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于洋 贾志清 +4 位作者 朱雅娟 赵淑伶 刘艳书 刘海涛 李清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15,共7页
以不同恢复年限(6,11,16和21年)的乌柳人工防护林为研究对象,以丘间低地为对照,研究高寒沙地不同林龄乌柳人工防护林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和土壤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不同恢复年限(6,11,16和21年)的乌柳人工防护林为研究对象,以丘间低地为对照,研究高寒沙地不同林龄乌柳人工防护林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和土壤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柳林样地土壤含水量受林龄和深度的影响,上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较为剧烈;与对照相比,不同林龄乌柳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恢复时间的增长显著增加,并呈现出一定的表聚性;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各林龄乌柳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同一林龄乌柳林上层土壤(深度<100 cm)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下层;随植被恢复时间增长,土壤pH值逐渐降低,土壤碱性减弱;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各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土壤pH值与土壤各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乌柳人工防护林能够使植被恢复区土壤化学性质不断改善,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沙地 乌柳人工防护林 养分含量 改良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锦鸡儿属植物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对重复低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清雪 兰岚 +4 位作者 贾志清 刘涛 冯莉莉 何凌仙子 李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37,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4种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探讨重复低温胁迫对4种锦鸡儿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分析4种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筛选耐寒性极强的锦鸡儿植物,为高寒沙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盆栽的4种锦鸡... 【目的】通过研究4种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探讨重复低温胁迫对4种锦鸡儿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分析4种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筛选耐寒性极强的锦鸡儿植物,为高寒沙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盆栽的4种锦鸡儿为材料,分别测定不同锦鸡儿在室温(白天:30℃,夜间:20℃)、第1次低温(0℃胁迫12 h)和第2次低温(0℃胁迫24 h)后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重复低温胁迫对4种锦鸡儿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在重复低温胁迫后,不同锦鸡儿初始荧光(Fo)呈现增加的趋势,最大荧光(F_m)、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呈现降低的趋势。川青锦鸡儿的Fo显著增加(P<0.05);4种锦鸡儿的F_m和F_v/F_m均显著降低(P<0.05);小叶锦鸡儿和川青锦鸡儿的ETR显著降低(P<0.05);柠条锦鸡儿、川青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的q_P显著降低(P<0.05);柠条锦鸡儿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增加(P<0.05),小叶锦鸡儿的NPQ显著降低(P<0.05)。【结论】重复低温胁迫对4种锦鸡儿幼苗叶片的光合机构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在低温胁迫过程中,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和川青锦鸡通过增加热耗散以消耗过剩的激发能,减少低温胁迫对光合机构损害的能力。综合分析表明,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小叶锦鸡儿和川青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的适应性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鸡儿 叶绿素荧光 重复低温胁迫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病害地质雷达检测结果自动处理系统 被引量:8
16
作者 贾志清 张顶立 《隧道建设》 2005年第1期80-84,共5页
作者在对探地雷达自动生成的数据文件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运用VB6.0编程语言以windows2000为操作平台编制了 探地雷达检测结果自动处理系统FDD(FollowingDataDisposition),用以代替人工完成对数据文件数据的读取、编辑与检测成 果的导出工... 作者在对探地雷达自动生成的数据文件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运用VB6.0编程语言以windows2000为操作平台编制了 探地雷达检测结果自动处理系统FDD(FollowingDataDisposition),用以代替人工完成对数据文件数据的读取、编辑与检测成 果的导出工作,大大简化了检测数据后处理过程。文中介绍了该软件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实例说明其使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文件 WINDOWS2000 编程语言 读取 VB6.0 操作平台 自动生成 隧道病害 地质雷达 探地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发育阶段白刺灌丛沙堆的防风固沙功能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孙涛 贾志清 +2 位作者 钱雅玲 刘虎俊 唐进年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3-724,共12页
【目的】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从沙漠边缘到绿洲外围依次形成了雏形阶段、发育阶段、稳定阶段和活化阶段4种不同发育阶段的天然白刺灌丛沙堆,各发育阶段沙堆的防风功能、固沙功能和综合功能如何变化并不清楚。本研究期望通过对它们的研... 【目的】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从沙漠边缘到绿洲外围依次形成了雏形阶段、发育阶段、稳定阶段和活化阶段4种不同发育阶段的天然白刺灌丛沙堆,各发育阶段沙堆的防风功能、固沙功能和综合功能如何变化并不清楚。本研究期望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为中国干旱区荒漠化防治和绿洲生态安全保障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在对各发育阶段白刺灌丛沙堆的植被特征、形态特征、分布特征野外调查和观测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和数值计算,对各发育阶段灌丛沙堆的防风功能、固沙功能以及综合功能值进行了分析阐述。【结果】(1)白刺灌丛沙堆的整体生长状况和植被覆盖度均随发育过程的进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态势,发育阶段植被生长状况最好,而活化阶段生长状况最差(P<0.01);稳定阶段植被覆盖度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1),而雏形阶段最低(P<0.01);沙堆体积大小随底面积的增加而逐渐增加;(2)不同发育阶段单株白刺灌丛的防风、固沙功能值变化趋势相似,大小排序为活化阶段>发育阶段>稳定阶段>雏形阶段;而样地内纵断面单位面积上防风功能为稳定阶段>活化阶段>发育阶段>雏形阶段,固沙功能为活化阶段>发育阶段>稳定阶段>雏形阶段,因此,其防风固沙综合功能发生了变化,功能值大小分别为稳定阶段>活化阶段>发育阶段>雏形阶段。【结论】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白刺沙堆防风固沙综合功能值总体上随发育过程的进行而呈增加的趋势,表明从雏形阶段到活化阶段防风固沙功能逐渐增强。虽然活化阶段沙堆表现出退化现象,但是仍旧具有很好的防风固沙功效,对维护绿洲边缘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防护作用,应进一步加强退化沙堆的保护和抚育更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灌丛沙堆 发育 防风功能 固沙功能 荒漠-绿洲过渡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苗期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海涛 张川红 +3 位作者 郑勇奇 贾志清 马淼 胡建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3,共8页
以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和非转基因欧洲黑杨无性系对照为研究材料,比较研究了其扦插苗在盆栽条件下苗期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目的是了解外源基因的导入是否对欧洲黑杨的光合作用产生了非预期效应。结果表明:除了Ci和Fv/F... 以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和非转基因欧洲黑杨无性系对照为研究材料,比较研究了其扦插苗在盆栽条件下苗期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目的是了解外源基因的导入是否对欧洲黑杨的光合作用产生了非预期效应。结果表明:除了Ci和Fv/Fm外,转基因欧洲黑杨和对照在其他光合指标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转基因欧洲黑杨和对照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表现为双峰曲线,但Pn的峰值大小和出现时间各异,光合"午休"的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经相关性检验表明,转基因欧洲黑杨的Pn与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对照仅有Gs日变化曲线与Pn日变化曲线基本一致,Ci、Tr与Pn变化趋势并不一致,无相关性;转基因欧洲黑杨的光合"午休"现象主要是由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而对照的"午休"现象则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转基因欧洲黑杨与对照光合-光响应曲线的各项参数中,只有暗呼吸速率(Rd)之间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对照要比转基因欧洲黑杨高52.8%,表明对照的生理活性较高。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欧洲黑杨表现出随着光强的增加,Fv/Fm值逐渐下降的趋势,14:30左右达到一天的最低值(0.78),说明持续的光照对其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转化效率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至17:00左右并未恢复到早晨的正常水平,表明其光合机构出现一定程度的光化学效率下调。总体来说,外源Bt基因没有对转基因杨树苗期的光合特性产生非预期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欧洲黑杨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发育阶段白刺灌丛沙堆点格局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涛 贾志清 +3 位作者 刘虎俊 尚雯 刘江 张立恒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21,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白刺灌丛沙堆植被特征、沙堆形态特征及沙堆空间点格局分布,分析发育过程中白刺灌丛沙堆随尺度增加的空间点格局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以期阐明各发育阶段不同级别白刺灌丛沙堆的空间关联性,揭示白刺灌丛发育过...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白刺灌丛沙堆植被特征、沙堆形态特征及沙堆空间点格局分布,分析发育过程中白刺灌丛沙堆随尺度增加的空间点格局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以期阐明各发育阶段不同级别白刺灌丛沙堆的空间关联性,揭示白刺灌丛发育过程中的种群形成特征及其生态格局维持机制。【方法】基于野外调查观测,在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选择4个不同发育阶段(雏形阶段、发育阶段、稳定阶段和活化阶段)的白刺灌丛沙堆典型样地,根据空间二维坐标,采用数量统计方法,按照沙堆体积大小将灌丛沙堆分为1级小沙堆、2级中沙堆和3级大沙堆3个等级,利用单变量O-ring函数对灌丛沙堆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并用双变量O-ring函数进行不同尺度各级沙堆关联性分析。【结果】随沙堆发育过程的进行,白刺灌丛的整体生长状况由好显著变差,植被覆盖度先增后减(雏形阶段最低为51.4%,逐渐升高到稳定阶段最高68.8%,活化阶段降低为60%),而植被枯枝率基本呈增加状态(由雏形阶段的15%增加到活化阶段的27%);各级沙堆在不同尺度中表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雏形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在0~5 m的尺度上趋于均匀分布,在5~25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而在>25的尺度上趋于聚集分布;发育阶段,白刺灌丛在0~5 m的尺度上倾向于均匀分布,在5~30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稳定阶段与活化阶段,各级白刺灌丛在小尺度上(<5 m)都表现出均匀分布的倾向,但在>5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各发育阶段大小级别不同的白刺灌丛沙堆随尺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关联特性,除发育阶段小沙堆间(1、2级)无关联外,其他阶段小沙堆间(1级和2级)主要表现为随空间尺度增加正关联性逐渐增强,2级和3级沙堆在<10 m尺度上表现为负关联,而在>10 m的尺度上表现为负向联系加强或无关联。【结论】各发育阶段不同级别白刺灌丛沙堆所占比重不同但均未表现出明显的聚集现象,随沙堆发育过程的逐渐推进,大沙堆趋于随机分布;各级沙堆之间的关联性在小尺度上表现出小沙堆间的正关联性逐渐增强,而在中大尺度上中大沙堆表现出负关联加强或无关联,表明白刺灌丛沙堆植物群落组成和沙堆结构随发育过程的进行越来越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灌丛沙堆 发育阶段 植被特征 空间格局 荒漠-绿洲过渡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路基分期填筑对安全系数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贾志清 《交通标准化》 2009年第23期135-137,共3页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若按现行方法对路堤分阶段填筑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不能很好地反映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路堤的分级加载填筑阶段,分析分期填筑周期内孔隙水压力、安全系数等的变化规律,有助于确定施工过程中的最不利...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若按现行方法对路堤分阶段填筑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不能很好地反映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路堤的分级加载填筑阶段,分析分期填筑周期内孔隙水压力、安全系数等的变化规律,有助于确定施工过程中的最不利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分阶段填筑 路堤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