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酚醛树脂基二级多孔泡沫碳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1
作者 贾建刚 祁旺谦端智 +3 位作者 王明 尤欣雅 刘第强 臧树俊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2,共6页
以酚醛树脂为碳源前驱体,以NaCl粉末和自制盐球为造孔剂,用模板法制备高强度多级孔泡沫碳.通过盐球粒径和NaCl粉末对泡沫碳孔结构进行调控,研究造孔剂盐球粒径对泡沫碳孔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盐球体积分数相同时(盐球占泡... 以酚醛树脂为碳源前驱体,以NaCl粉末和自制盐球为造孔剂,用模板法制备高强度多级孔泡沫碳.通过盐球粒径和NaCl粉末对泡沫碳孔结构进行调控,研究造孔剂盐球粒径对泡沫碳孔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盐球体积分数相同时(盐球占泡沫碳胚体体积的60%),随着盐球粒径增大,多级孔泡沫碳中盐球孔的均匀性降低,其韧带随着盐球粒径增大逐渐变粗;且盐球孔内部及韧带上存在大量NaCl粉末孔和气泡孔,孔与孔之间相互连通,形成了开孔结构.引入不同粒径的盐球后,多级孔泡沫碳的密度变化不明显,约为0.2 g/cm^(3),但压缩强度随盐球粒径增大逐渐降低.其中加入盐球粒径为14~35目的泡沫碳,压缩强度和比压缩强度最大分别为4.4 MPa和22 MPa·cm^(3)/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碳 模板法 盐球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造孔法制备高强度硬碳泡沫的结构与性能
2
作者 何玉鑫 贾建刚 +2 位作者 刘第强 高康博 臧树俊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32-440,共9页
由于原料和制备工艺限制,酚醛树脂衍生的碳泡沫强度较低,从而限制了应用。本文以酚醛树脂为碳源,以SiO_(2)粉末为造孔剂,通过模板造孔法制备出一系列孔隙率不同的高强度碳泡沫,研究了不同比例的SiO_(2)对碳泡沫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 由于原料和制备工艺限制,酚醛树脂衍生的碳泡沫强度较低,从而限制了应用。本文以酚醛树脂为碳源,以SiO_(2)粉末为造孔剂,通过模板造孔法制备出一系列孔隙率不同的高强度碳泡沫,研究了不同比例的SiO_(2)对碳泡沫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iO_(2)含量增加,碳泡沫的孔隙率增加,体积密度降低。抗压强度随密度降低而降低,当树脂与SiO_(2)比例为3∶1时,抗压强度最高为79.7 MPa。当两者比例从3∶1变到1∶2时,碳泡沫的密度从0.691 g·cm^(-3)降到0.287 g·cm^(-3),抗压强度从79.7 MPa下降到23.8 MPa。其中,密度为0.287 g·cm^(-3)的碳泡沫具有较低的热导率(0.223 W·m^(-1)·K^(-1)),有望成为一种高(比)强度轻质隔热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泡沫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活化/热压Fe_3Si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12
3
作者 贾建刚 马勤 +3 位作者 吕晋军 周琦 季根顺 郭铁明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6,共3页
研究了Fe和Si(原子比为:Fe:Si=3:1)混和粉末在高能球磨过程中的物相转变和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球磨可以生成α-Fe(Si)固溶体,而没有生成Fe3Si金属间化合物,球磨后的固溶体粉末表现为典型的层状结构.球磨不同时间所得到的固... 研究了Fe和Si(原子比为:Fe:Si=3:1)混和粉末在高能球磨过程中的物相转变和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球磨可以生成α-Fe(Si)固溶体,而没有生成Fe3Si金属间化合物,球磨后的固溶体粉末表现为典型的层状结构.球磨不同时间所得到的固溶体粉末在860℃下退火1h可以生成D03型的氏Si金属间化合物.对球磨20h的混和粉末在1100℃、15~20MPa下热压烧结15min也可以得到D03型结构的Fe3Si金属间化合物,延长烧结时间,Fe3Si的有序度会下降,密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SI 机械活化 热压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处理对C/C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钮超 贾建刚 +1 位作者 伏芳杏 潘子康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24-431,共8页
为了缓解C/C复合材料的脆性,使用自制的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TG-CVI)设备对单向碳纤维预制体进行致密化,制备得到致密的C/C复合材料。通过高温热处理调节界面的结合强度和基体碳的石墨化程度,利用排水法测试复合材料的密度,万能材料试验... 为了缓解C/C复合材料的脆性,使用自制的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TG-CVI)设备对单向碳纤维预制体进行致密化,制备得到致密的C/C复合材料。通过高温热处理调节界面的结合强度和基体碳的石墨化程度,利用排水法测试复合材料的密度,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其拉伸性能,采用可视化石墨烯片层技术(VGT)对试样进行处理,使用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分别研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界面和断面形貌、以及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在相同沉积条件下,热处理后的C/C复合材料碳基体的石墨化程度提高,界面结合强度下降,拉伸性能下降。但复合材料最初的脆性断裂向拟延性转变,延伸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高温热处理 热解碳基体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镀Ni碳纤维增强Cu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5
5
作者 贾建刚 高昌琦 +4 位作者 刘第强 季根顺 薛向军 郭铁明 郝相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462-2466,共5页
为提高碳纤维/铜(Cf/Cu)复合材料中Cf与Cu基体的结合强度,通过电化学法在Cf表面沉积一层约1μm厚的Ni镀层,进而沉积厚约6μm的Cu镀层,将镀覆Ni-Cu复合镀层的短纤维复合丝在800℃、20MPa下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镀镍碳纤维增强的... 为提高碳纤维/铜(Cf/Cu)复合材料中Cf与Cu基体的结合强度,通过电化学法在Cf表面沉积一层约1μm厚的Ni镀层,进而沉积厚约6μm的Cu镀层,将镀覆Ni-Cu复合镀层的短纤维复合丝在800℃、20MPa下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镀镍碳纤维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Cf/Cu(Ni)),并与相同烧结工艺下制备的相同碳纤维体积分数的Cf/Cu复合材料进行对比。利用XRD和SEM分别研究了碳纤维表面Ni镀层的物相及表面形貌,用附带EDS的SEM研究了Cf与Ni-Cu复合镀层断面、Cf/Cu(Ni)复合材料表面及断口形貌,采用电子式万能试验机研究了未经修饰的碳纤维、镀Ni碳纤维、镀Cu碳纤维和Cf/Cu(Ni)以及Cf/Cu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镀Ni碳纤维复合丝的拉伸强度略高于未经修饰的碳纤维,断裂伸长率则略低于未经修饰的碳纤维,拉伸过程中Ni镀层无剥离,这与其表面Ni镀层和Cf的结合强度较高有关。Cf/Cu(Ni)复合材料呈塑性断裂,力学性能明显优于Cf/Cu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CU基复合材料 Ni-Cu双镀层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Fe3Si-CGr自润滑复合材料及其摩擦性能
6
作者 贾建刚 赵红顺 +3 位作者 马勤 周琦 季根顺 郭铁明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1,共3页
利用高能球磨得到的Fe(Si)固溶体粉末与SiC粉末在1100℃、20 MPa下热压烧结1 h原位合成Fe3Si-CGr(石墨)复合材料,考查Fe3Si-CGr/Si3N4摩擦副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性能,并与Fe3Si/Si3N4摩擦副在相同条件下的摩擦性能作对比.结果表明,Fe3S... 利用高能球磨得到的Fe(Si)固溶体粉末与SiC粉末在1100℃、20 MPa下热压烧结1 h原位合成Fe3Si-CGr(石墨)复合材料,考查Fe3Si-CGr/Si3N4摩擦副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性能,并与Fe3Si/Si3N4摩擦副在相同条件下的摩擦性能作对比.结果表明,Fe3Si-CGr/Si3N4与Fe3Si/Si3N4摩擦副均具有比较稳定的摩擦系数-时间特性,Fe3Si中引入石墨相降低了Fe3Si与Si3N4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Fe3Si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Si-CGr 原位合成 复合材料 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课后继续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贾建刚 《江苏教育》 2005年第01B期44-44,共1页
许多问题,没法在课上及时解决。这时,教师为了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对学生说上一句:“我们课后继续研究,好不好?”学生热情很高:“好!”但下课之后,问题很快就被遗忘了。拿一些老师的话来说,学生不再提,自己也懒得再过问... 许多问题,没法在课上及时解决。这时,教师为了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对学生说上一句:“我们课后继续研究,好不好?”学生热情很高:“好!”但下课之后,问题很快就被遗忘了。拿一些老师的话来说,学生不再提,自己也懒得再过问。时间久了,学生也习以为常了,这对科学课改是非常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课改 科学课 教师 老师 学习热情 遗忘 是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界面修饰单向纤维C/C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及其力学性能
8
作者 贾建刚 钮超 +2 位作者 张真 伏芳杏 潘子康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为了缓解C/C复合材料脆性,利用勃姆石溶胶对单向碳纤维预制体进行处理,在纤维表面制备了Al_(2)O_(3)涂层.使用自制的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TG-CVI)设备对预制体进行致密化,得到致密的C/C复合材料.通过高温热处理进一步调节界面的结合强度... 为了缓解C/C复合材料脆性,利用勃姆石溶胶对单向碳纤维预制体进行处理,在纤维表面制备了Al_(2)O_(3)涂层.使用自制的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TG-CVI)设备对预制体进行致密化,得到致密的C/C复合材料.通过高温热处理进一步调节界面的结合强度和基体碳的石墨化程度.利用排水法测试复合材料的密度,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其拉伸性能,采用可视化石墨烯片层技术(VGT)对试样进行处理,使用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分别研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界面和断面形貌、以及物相组成.结果表明:涂覆Al_(2)O_(3)涂层的C/C复合材料在沉积后期转变为粗糙层(RL)织构.经过高温热处理后,碳基体的石墨化程度提高,改变了C/C复合材料的断裂机制.由复合材料最初的脆性断裂向拟延性转变,延伸率提高.C_(f)(Al_(2)O_(3))/C-3样品的峰值应力达到了77.3 MPa,延伸率达到了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氧化铝 界面改性 热解碳基体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覆膜对Kevlar纤维表面化学镀Cu层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贾建刚 苏铖 夏廷玺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4,共7页
通过聚乙烯醇(PVA)覆膜处理的方法提高了Kevlar纤维表面金属镀层稳定性和完整性,从而提升了镀层的抗剥落能力.采用弯折剥离实验考察了镀层的抗剥落破坏情况、采用电阻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了试样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 通过聚乙烯醇(PVA)覆膜处理的方法提高了Kevlar纤维表面金属镀层稳定性和完整性,从而提升了镀层的抗剥落能力.采用弯折剥离实验考察了镀层的抗剥落破坏情况、采用电阻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了试样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试样的表面形貌和表面化学价态.结果表明:PVA覆膜能够有效提升金属镀层的抗剥落破坏能力;随着PVA水解浓度的增加,PVA覆膜Cu/Kevlar纤维的表面电阻增加而柔韧性降低;当PVA溶液的水解质量浓度为5 g/L时,PVA覆膜Cu/Kevlar纤维的柔韧性、导电性和抗剥落能力能够维持在最佳状态;在此浓度下,PVA覆膜Cu/Kevlar纤维的表面电阻为0.41Ω/cm,单丝拉伸强度为2.396 GPa,Weibull分布拟合度为0.98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VLAR纤维 化学镀铜 聚乙烯醇 抗剥落能力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强化型导电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郭铁明 季根顺 +3 位作者 马勤 周琦 贾建刚 陈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7-31,35,共6页
弥散强化铜基材料是一类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综述了弥散强化型导电铜基复合材料的理论研究进展、国内外的应用,以及近年来该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新进展,总结了该类材料的主要复合体系,指出解决增强相粉体的细化及... 弥散强化铜基材料是一类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综述了弥散强化型导电铜基复合材料的理论研究进展、国内外的应用,以及近年来该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新进展,总结了该类材料的主要复合体系,指出解决增强相粉体的细化及增强相与基体铜之间的界面适配性问题是该类材料发展的关键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强化 导电率 铜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环境介质下16Mn钢的高温高压腐蚀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琦 贾建刚 +3 位作者 南雪丽 臧树俊 赵红顺 程新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8,共5页
利用高温高压釜,通过失重法、SEM、XRD以及电子探针微观结构分析等方法,对16Mn钢在3种不同高温条件下以及1 MPa分压的饱和CO2环境介质中的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0、90、120℃下,16Mn钢发生严重的CO2腐蚀,表现出高的腐蚀速率,且... 利用高温高压釜,通过失重法、SEM、XRD以及电子探针微观结构分析等方法,对16Mn钢在3种不同高温条件下以及1 MPa分压的饱和CO2环境介质中的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0、90、120℃下,16Mn钢发生严重的CO2腐蚀,表现出高的腐蚀速率,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点蚀、条状腐蚀特征.随着温度的升高,腐蚀速率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90℃时最小,各温度下表面都生成了Fe3C为主的腐蚀产物膜。研究发现,Cl-为点蚀的"激发剂",并且在点蚀坑内富集,导致局部Cl-浓度差不同,形成电偶腐蚀,促进点蚀发生;腐蚀过程显示CO2腐蚀的局部腐蚀特征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16Mn 腐蚀 高温 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70钢在高温高压二氧化碳酸性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琦 张俊喜 +2 位作者 贾建刚 赵红顺 孟倩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8,共4页
利用高温高压釜,通过失重法、SEM、XRD以及电子探针微观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X70钢在3种不同高温条件下及2 MPa分压的饱和CO2环境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X70钢在CO2环境介质中表现出高的腐蚀速率;随着温度的升... 利用高温高压釜,通过失重法、SEM、XRD以及电子探针微观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X70钢在3种不同高温条件下及2 MPa分压的饱和CO2环境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X70钢在CO2环境介质中表现出高的腐蚀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腐蚀速率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120℃时为最大值;表面腐蚀产物膜的主要成分为Fe3C和FeCO3;CO2腐蚀的作用形成了钢表面点蚀、条状腐蚀特征,EPMA分析显示碳元素也呈条状分布;试样中沿轧制方向的两相对平行侧面的点蚀特征明显,而垂直于轧制方向的两相对平行侧面点蚀极少;CO2腐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X70钢 腐蚀 高温 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Si金属间化合物高温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琦 贾建刚 +2 位作者 赵红顺 刘建军 吴海涛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2-78,共7页
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了Fe3Si金属间化合物。选用AISI304不锈钢作对比,研究了Fe3Si在800℃和900℃空气环境中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利用XRD,SEM,EPMA等测试设备对Fe3Si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800℃,900℃下,Fe3Si金属间化合物都... 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了Fe3Si金属间化合物。选用AISI304不锈钢作对比,研究了Fe3Si在800℃和900℃空气环境中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利用XRD,SEM,EPMA等测试设备对Fe3Si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800℃,900℃下,Fe3Si金属间化合物都表现出较AISI 304不锈钢更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其在800℃的氧化动力学近似表现为抛物线、线性复合规律9,00℃下则转变为单一的二次抛物线规律。800℃下,Fe3Si初始的氧化膜生长机制受Si的扩散过程控制,而后因氧化膜剥落严重而转变为Si的氧化反应控制;900℃下,Fe3Si的氧化动力学过程主要受扩散过程控制,Si的扩散是氧化膜生长机制的主因,辅有Fe从SiO2膜向外扩散的传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Si金属间化合物 氧化动力学 高温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65钢在CO_2/H_2S介质中的高温高压腐蚀行为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琦 赵红顺 +3 位作者 臧树俊 贾建刚 南雪丽 易育强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21,共4页
利用高温高压釜,通过失重法、SEM、XRD以及电子探针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对90、120、150℃时X65钢在模拟油气田CO2/H2S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X65钢发生严重的CO2/H2S腐蚀.随着温度的升高,腐蚀速率呈上升再下降... 利用高温高压釜,通过失重法、SEM、XRD以及电子探针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对90、120、150℃时X65钢在模拟油气田CO2/H2S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X65钢发生严重的CO2/H2S腐蚀.随着温度的升高,腐蚀速率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120℃时为最大值).表面都生成了FeCO3为主的腐蚀产物膜;CO2/H2S腐蚀的协同作用形成了钢表面独特的点蚀和台地腐蚀特征.CO2/H2S腐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H2S X65钢 腐蚀速率高温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Al复合合金化Fe_3Si基有序合金及其有序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琦 贾建刚 +2 位作者 臧树俊 赵红顺 吴海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88,共6页
基于合金化的改性原理,以调整材料的长程有序度为改性思想,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热压退火制备了四种Cr/Al复合合金化Fe3Si基有序合金。通过XRD,SEM,EPMA等对合金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长程有序参数定量表征了退火得到的有序相的有序程度。结果... 基于合金化的改性原理,以调整材料的长程有序度为改性思想,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热压退火制备了四种Cr/Al复合合金化Fe3Si基有序合金。通过XRD,SEM,EPMA等对合金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长程有序参数定量表征了退火得到的有序相的有序程度。结果表明:四种不同成分的有序合金,具有不同的显微组织。随着Si含量降低合金有序度下降,且Cr/Al的复合效应对这一趋势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得具有相同Si含量的Fe65Si25Cr5Al5有序合金的有序度低于Fe3Si,分别为0.658和0.7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SI Al CR 真空熔炼 长程有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烧结Fe_3Si基金属间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琦 赵红顺 +2 位作者 张俊喜 常春雷 贾建刚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共4页
采用中频感应热压烧结法制备2种Fe3Si基合金,采用18-8不锈钢作为对比材料,对3种材料在800℃下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Fe-15Si-5Cr和Fe-18Si-2.5Cr较之不锈钢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且Fe-18Si-2.5Cr的抗氧化性最强.3种材料的氧... 采用中频感应热压烧结法制备2种Fe3Si基合金,采用18-8不锈钢作为对比材料,对3种材料在800℃下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Fe-15Si-5Cr和Fe-18Si-2.5Cr较之不锈钢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且Fe-18Si-2.5Cr的抗氧化性最强.3种材料的氧化产物主要为Cr2O3,Cr2O3和SiO2的复合氧化膜,有序Fe3Si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对材料的抗氧化性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SI 热压烧结 氧化动力学 氧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硅化钼基材料的晶界腐蚀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铁明 马勤 +2 位作者 周琦 季根顺 贾建刚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7,共3页
通过采用所选的化学腐蚀剂的系列实验,对不同工艺制备的MoSi2基材料进行了晶界腐蚀实验,利用XJG-04型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MoSi2基材料腐蚀后的显微组织,并对其腐蚀结果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用热压烧结法制备的... 通过采用所选的化学腐蚀剂的系列实验,对不同工艺制备的MoSi2基材料进行了晶界腐蚀实验,利用XJG-04型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MoSi2基材料腐蚀后的显微组织,并对其腐蚀结果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用热压烧结法制备的致密度较高的MoSi2基材料具有晶间腐蚀敏感性,可用(HF+HNO3+H2O)作为其晶界腐蚀剂显示晶粒大小;MoSi2基材料的微观结构对晶界腐蚀有很大的影响,孔隙等缺陷越少,越有利于晶界的腐蚀,当孔隙率较高时其腐蚀模式主要为缝隙腐蚀,不宜用腐蚀的方式显示晶粒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硅化钼 晶界 腐蚀方法 致密度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元素对Laves相MgCu_2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琦 张志毛 +2 位作者 胡永辉 贾建刚 侯俊燕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共5页
在Laves相MgCu2中添加合金元素Al、Ni、Si,采用机械活化+热压烧结制备MgCu2基合金,并对热压产物进行物相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添加Al、Ni、Si后,合金的主相仍为C15结构的Laves相,晶体结构并未改变.MgCu2的室温变形能力及显微硬度、... 在Laves相MgCu2中添加合金元素Al、Ni、Si,采用机械活化+热压烧结制备MgCu2基合金,并对热压产物进行物相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添加Al、Ni、Si后,合金的主相仍为C15结构的Laves相,晶体结构并未改变.MgCu2的室温变形能力及显微硬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增加;合金元素可替代MgCu2中的Cu原子,减少变形阻力,表现出增塑作用.此外,合金元素Al和Ni可降低MgCu2的电子浓度,使位错运动Peierls力减小,增加合金的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VES相 MgCu2 热压烧结 力学性能 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粉在机械球磨过程中的机械力化学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铁明 吉瑞芳 +3 位作者 贾建刚 金硕 付迎 唐中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研究了Cr粉在机械球磨过程中粒度分布、晶粒尺寸和显微应变随球磨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机械球磨过程中Cr粉的形貌特点及其细化机理.结果表明:Cr的细化主要发生在球磨前期(5h),5h后细化速率明显减缓,球磨25h时,Cr粉的表面积平均粒径(1.... 研究了Cr粉在机械球磨过程中粒度分布、晶粒尺寸和显微应变随球磨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机械球磨过程中Cr粉的形貌特点及其细化机理.结果表明:Cr的细化主要发生在球磨前期(5h),5h后细化速率明显减缓,球磨25h时,Cr粉的表面积平均粒径(1.383μm)和体积平均粒径(2.184μm)均达到最小,平均晶粒尺寸达到15.2nm,球磨细化效果最佳,球磨30h,粒度峰右移且分布范围变宽.在球磨20h内,随球磨时间的延长,Cr粉的晶粒尺寸减小,显微应变增大,当晶粒尺寸达到15nm左右时,显微应变出现了突降,随后显微应变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减小.Cr粉细化的机理是:球磨初期Cr粉产生强烈塑性变形,缺陷密度剧烈增加,粉体发生强烈加工硬化,加速了粉体碎化;球磨25h冷焊和碎化达到动态平衡,粉体粒度达到最小;球磨30h后,粉体表面活性增大,粉体出现再次团聚.机械球磨法可获得形状规则的类球形Cr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粉 湿法球磨 机械化学效应 超细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I法制备C/C复合材料的温度梯度 被引量:2
20
作者 季根顺 王丽 +2 位作者 贾建刚 薛向军 郝相忠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0,共4页
温度梯度CVI法可在碳纤维预制体内部实现热解碳由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的顺序沉积,是快速、低成本制备C/C复合材料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设计变径螺旋感应线圈,可实现被加热工件轴向及径向的温度梯度.变径螺旋感应线圈加热圆柱状石墨试样温... 温度梯度CVI法可在碳纤维预制体内部实现热解碳由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的顺序沉积,是快速、低成本制备C/C复合材料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设计变径螺旋感应线圈,可实现被加热工件轴向及径向的温度梯度.变径螺旋感应线圈加热圆柱状石墨试样温度场实测结果显示:沿轴向温度呈线性变化,径向温度场呈"浅盘状"分布.以碳毡为预制体在变径感应线圈中用CVI法制备C/C复合材料,沉积46h后,高温区材料密度从0.08g·cm-3增加到1.487g·cm-3,低温区密度增加到0.398g·cm-3,说明碳毡预制体内热解碳发生了顺序沉积,可实现快速致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径螺旋感应线圈 “浅盘状”温度场 C/C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