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结合乳胶微球试纸条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被引量:4
1
作者 贾博涵 张琳 +3 位作者 陈耀 黄小桃 谭有将 关烨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4-84,共11页
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结合乳胶微球试纸条(latex microsphere test strips,LMTS)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方法。方法以副溶血性弧菌的不耐热溶血素(TLH... 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结合乳胶微球试纸条(latex microsphere test strips,LMTS)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方法。方法以副溶血性弧菌的不耐热溶血素(TLH)基因作靶标设计引物,6-羧基荧光素(6-carboxyfluorescein,6-FAM)和生物素(Biotin)标记引物,对体系各项反应参数进行优化;将新鲜菌液作10倍梯度稀释后进行LAMP、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实时荧光定量LAMP(quantitative LAMP,qLAMP)反应,比较三者的敏感度;对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氏菌、福氏志贺氏菌、粪链(肠)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LAMP扩增,验证其特异性;虾样品用菌液进行模拟污染,分析LAMP-LMTS的可靠性。结果LAMP-LMTS方法的灵敏度可达4.16×10^(2)copies/μL,与qLAMP、LAMP-琼脂糖凝胶电泳(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AGE)方法结果一致,检出限要比利用外引物建立的PCR方法低10倍的拷贝数,灵敏度更高。结论该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可应用于基层实验室、应急检测或现场监测,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乳胶微球试纸条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媒体编辑记者借力新媒体的创新发展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贾博涵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第9期70-72,共3页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使信息传播不再受限于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编辑记者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自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多样化的途径传播新闻内容,实现全方位、立...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使信息传播不再受限于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编辑记者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自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多样化的途径传播新闻内容,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信息传播。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传统媒体编辑记者借力新媒体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总结了新媒体发展的优势特征,重点阐述了传统媒体编辑记者如何借力新媒体创新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媒体 编辑记者 新媒体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阿3断块下白垩统沉积相研究
3
作者 贾方 曾庆桥 +5 位作者 王睿思 周贤 王秀伟 严梦颖 崔洁 贾博涵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1期49-60,共12页
内蒙古二连盆地东北部马尼特坳陷东部阿尔善构造带南部的阿南凹陷阿3断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了断块的无水采油期、断块的低含水开发期、断块的中低含水期,目前为断块的高含水开发期,进入开发瓶颈期,开发矛盾突出。以阿3断块下白垩... 内蒙古二连盆地东北部马尼特坳陷东部阿尔善构造带南部的阿南凹陷阿3断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了断块的无水采油期、断块的低含水开发期、断块的中低含水期,目前为断块的高含水开发期,进入开发瓶颈期,开发矛盾突出。以阿3断块下白垩统的阿尔善组阿四段和腾格尔组腾一段为研究对象,开展沉积构造、粒度特征、和测井曲线电性特征等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阿尔善期发育近岸水下扇内扇、扇中亚相,至腾格尔组沉积末期发育滨浅湖亚相;(2)平面上受北部阿南大断层的影响,砂体多为北东—南西向展布,垂向上沉积过程中发育水进沉积体系域,水体自下而上逐渐变深,水域扩大;(3)由于相变导致的物性变化制约剩余油挖潜,在沉积相指导下,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寻找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域。研究区域构造背景、物源方向、时空演化基础上总结阿3断块近岸水下扇沉积模式,寻找优质储层为油田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阿3断块 白垩统 近岸水下扇 滨浅湖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旋内吊筒不锈钢焊缝高温服役断裂失效分析
4
作者 马龙 王建军 贾博涵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7年第3期56-60,共5页
针对催化裂化装置第三级旋风分离器吊筒焊缝断裂的现象,以吊筒不锈钢焊缝为研究对象,对焊缝断裂处的宏观形貌以及金相组织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破坏结构进行了热固耦合的数值分析,对结构的破坏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 针对催化裂化装置第三级旋风分离器吊筒焊缝断裂的现象,以吊筒不锈钢焊缝为研究对象,对焊缝断裂处的宏观形貌以及金相组织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破坏结构进行了热固耦合的数值分析,对结构的破坏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第三级旋风分离器工作温度为700℃左右,奥氏体焊缝组织中析出脆性相,导致焊接接头脆化;内吊筒环焊缝热应力较大,;加之采用的是承载力较差的角接焊缝,易发生破坏。提出建议:采用更可靠的焊缝形式,设置结构过渡段;更换焊接工艺,控制接头脆化,采取不预热并快速冷却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级旋分分离器 吊筒 焊缝 脆性断裂 热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