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曲霉毒素B_(1)的毒性机理、检测及脱毒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贾克江 吴国芳 +2 位作者 张剑搏 罗璇 王磊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54-3964,共11页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食品和饲料中,对人畜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目前已成为食品和饲料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是众多霉菌毒素中危害最大的一...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食品和饲料中,对人畜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目前已成为食品和饲料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是众多霉菌毒素中危害最大的一种,对于人和动物机体具有高毒性和强致癌性,其毒性主要包括肝脏毒性、神经毒性、肠道毒性、免疫毒性和生殖毒性等。如何对黄曲霉毒素B_(1)进行有效检测和脱毒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传统的检测方法如色谱法或免疫分析法长期以来有着广泛的适用性,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新型的检测方法被开发,并具备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在脱毒方面,相较于物理和化学脱毒法,生物脱毒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具有更好的应用潜力。笔者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对黄曲霉毒素B_(1)的毒性机理、检测方法和脱毒方法进行全面综述,探讨不同检测和脱毒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评估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黄曲霉毒素B_(1)的研究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有效减少黄曲霉毒素对人畜健康的威胁,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理化性质 毒性机理 检测方法 脱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香猪粪便中益生性乳酸菌的筛选和鉴定
2
作者 卢博雨 王永奔 +6 位作者 张朋 姚有莉 李云杰 贾克江 吴国芳 王磊 加曲才让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49-4862,共14页
本试验旨在获得藏香猪粪便中益生特性优良的乳酸菌,为益生菌在发酵饲料中的应用奠定前期基础。试验采用MRS-碳酸钙(CaCO_(3))平板从藏香猪粪便中分离筛选乳酸菌,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然后进行益生特性、安全性和纤维素酶活... 本试验旨在获得藏香猪粪便中益生特性优良的乳酸菌,为益生菌在发酵饲料中的应用奠定前期基础。试验采用MRS-碳酸钙(CaCO_(3))平板从藏香猪粪便中分离筛选乳酸菌,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然后进行益生特性、安全性和纤维素酶活性的综合评定。结果表明:1)共分离筛选出17株乳酸菌,其中11株为乳酸片球菌,5株为戊糖片球菌,1株为唾液乳杆菌。2)17株乳酸菌均在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2~48 h逐渐稳定,其中菌株TB2.1具有较强的生长繁殖能力;所有菌株在4~16 h的pH快速下降,最终稳定在4.8以下,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3)在pH为4.0时,菌株TB2.1长势最好,其次是菌株TB6.1、TB6.2、TB6.3、TB7和TB10.1;在2 g/L胆盐条件下,菌株TB6.3长势最好,其次是菌株TB6.2等10株乳酸菌。17株乳酸菌拥有良好的疏水性(表面疏水率均在90%以上)和自凝集力(自凝集均在50%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能力。4)17株乳酸菌均不溶血,均不存在毒力因子基因,对青霉素和红霉素中度敏感;菌株TB6.2、TB6.3、TB7、TB7.1和TB15.1对四环素中度敏感。5)菌株TB8的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最高,为2.59 U/mL;TB2.1的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最高,分别为1.13和1.05 U/mL。综上所述,菌株TB2.1(唾液乳杆菌)和TB8(戊糖片球菌)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和纤维素酶活性,可作为发酵饲料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藏香猪 益生性 安全性 纤维素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