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EP模型的黄河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量动态评估与关键驱动因素解析
1
作者 岁姚炳 牛存稳 +3 位作者 刘佳嘉 贾仰文 杜军凯 郝春沣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6,共12页
基于WEP模型和水源涵养量评估公式,利用地理探测器和情景分析法识别了影响水源涵养的关键因素,并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水源涵养区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140 mm,其中兰州以上地区... 基于WEP模型和水源涵养量评估公式,利用地理探测器和情景分析法识别了影响水源涵养的关键因素,并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水源涵养区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140 mm,其中兰州以上地区水源涵养量持续增加,而渭河南山支流和伊洛河流域水源涵养量持续减少;水源涵养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黄河源区南部、渭河南山支流中段及伊洛河流域上游;降水量是影响研究区水源涵养量的主导因素,气温、相对湿度、地形、蒸散发等因素亦显著影响其分布,且各因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在河湖源头及高原山区,气候变化是影响水源涵养的主导因素,而在人为干扰强度大的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区,水源涵养则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P模型 水源涵养 地理探测器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黄河水源涵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沙分层配土条件下紫花苜蓿的光合及蒸腾特性研究
2
作者 张永兴 袁日萍 +5 位作者 甘永德 郑丽萍 王尚涛 刘欢 贾仰文 牛存稳 《灌溉排水学报》 2025年第4期47-56,共10页
【目的】探明夹沙分层配土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光合及蒸腾特性的影响。【方法】基于野外试验,对夹沙分层配土(Artificially Layered Soil,ALS)与原状土(Field Undisturbed Soil,FUS)条件下紫花苜蓿的生理生态、光合特征以及蒸腾耗水规... 【目的】探明夹沙分层配土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光合及蒸腾特性的影响。【方法】基于野外试验,对夹沙分层配土(Artificially Layered Soil,ALS)与原状土(Field Undisturbed Soil,FUS)条件下紫花苜蓿的生理生态、光合特征以及蒸腾耗水规律进行对比研究,利用SHAW模型进行土壤水热平衡分析。【结果】在同一茬次下,ALS处理相比FUS处理下的苜蓿平均株高增加8.5%,茎粗增加10.4%,茎叶比增加18.2%,干物质量增加7.1%,ALS处理对苜蓿生理生态因子具有显著影响。自然条件下,ALS处理苜蓿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较FUS处理高8.69%~109.39%,最大净光合效率高9.27%~64.23%,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也有较大幅度提升,ALS处理能够有效提高紫花苜蓿光合能力。FUS处理紫花苜蓿总蒸散发量为576.85mm,ALS处理为381.45mm,在生长季蒸腾耗水量更大的条件下,ALS处理降低了51.22%的土壤无效蒸发量。【结论】ALS处理提升了土壤入渗能力,降低了土壤无效蒸发量,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紫花苜蓿 分层配土 光合特性 蒸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P-QTP模型的近65 a黄河源区径流演变分析
3
作者 李霞 周祖昊 +7 位作者 刘佳嘉 夏军强 王康 李佳 王鹏翔 尤继洲 王浩 贾仰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8,共8页
为研究黄河源区径流演变规律,以WEP-QTP(The Water and Energy transfer Processe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水热耦合的黄河源区冻土水文模型。采用玛曲站2019—2021年冻融期逐日土壤温度及土壤液态含水率对模... 为研究黄河源区径流演变规律,以WEP-QTP(The Water and Energy transfer Processe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水热耦合的黄河源区冻土水文模型。采用玛曲站2019—2021年冻融期逐日土壤温度及土壤液态含水率对模型进行验证,率定期及验证期决定系数(R2)均值为0.8左右,均方根误差(RMSE)均值分别为1.0℃及0.04左右;采用8个冻土监测点1971—2000年冻融期逐日冻土深度进行验证,决定系数(R2)均值为0.89,均方根误差(RMSE)均值为214.81 mm。模型模拟黄河源区1956—2020年逐月流量过程,效率系数(NSE)为0.8左右,相对误差(RE)为5%左右,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黄河源区径流过程。利用M-K趋势检验分析得到1956—2020年黄河源区径流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其变化趋势是降水与气温共同影响的结果。冻融期、非冻融期径流与全年趋势一致。降水增加、气候变暖及冻土退化使径流组分发生变化,地表径流及地下径流均呈增加趋势,但地下径流在全年及冻融期增加趋势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演变 冻融期 非冻融期 WEP-QTP模型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曼宁公式的汾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燕翔 牛存稳 +3 位作者 贾仰文 岁姚炳 王东东 晏思怡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7-936,共10页
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可为确定河道生态流量以及分析生态补水的效益提供重要参考。选择汾河为典型研究对象,考虑汾河水库、义棠、河津等6个干流水文站的断面形状、河道坡降和糙率等河道参数,基于水力学原理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 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可为确定河道生态流量以及分析生态补水的效益提供重要参考。选择汾河为典型研究对象,考虑汾河水库、义棠、河津等6个干流水文站的断面形状、河道坡降和糙率等河道参数,基于水力学原理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开展不同流量下的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流量的增加呈逐步减缓的上升趋势,而单方水的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流量的增加呈逐步减缓的下降趋势;按照汾河枯水期流量不低于15 m^(3)/s的保障要求进行生态补水,需要年引黄水量6亿m^(3),可带来生态效益52.44亿元/a。研究结果可为生态与经济用水的竞争权衡、河道生态流量的确定和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宁公式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河道断面形状 当量因子法 汾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和Budyko假设的强人类活动干扰下西辽河流域径流衰减归因分析
5
作者 王宣宣 刘欢 +3 位作者 胡鹏 贾仰文 季叶飞 党磊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172,共8页
针对Budyko假设在强人类活动干扰流域应用的不足,将其与水量平衡原理相结合,量化降水、潜在蒸散发、下垫面和人类用耗水变化对西辽河及其3大支流(老哈河、西拉木伦河和乌力吉木仁河)流域实测径流衰减的贡献。结果表明:1956—2020年西辽... 针对Budyko假设在强人类活动干扰流域应用的不足,将其与水量平衡原理相结合,量化降水、潜在蒸散发、下垫面和人类用耗水变化对西辽河及其3大支流(老哈河、西拉木伦河和乌力吉木仁河)流域实测径流衰减的贡献。结果表明:1956—2020年西辽河流域径流以0.17亿m^(3)/a的速度显著衰减(p=0.005),并在1966年、1984年和2005年左右发生了3次突变,其间人类用耗水变化是西辽河流域径流衰减的主导因素,贡献率为77.4%,潜在蒸散发、下垫面和降水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8.8%、7.9%、5.9%;1984—2020年,下垫面改变成为西辽河流域径流衰减的主导因素,贡献率为58.3%,其次是降水变化,贡献率为28.8%;1956—2020年各支流流域实测径流变化特征与主导因素差异较大,但整体以人类活动影响为绝对主导因素,贡献率在78.5%~91.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人类活动干扰 水量平衡 Budyko假设 径流衰减 归因分析 西辽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二元演化模型”研究成果简介 被引量:22
6
作者 贾仰文 王浩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52,共8页
简要介绍了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第二课题(G1999043602)中取得的三项主要成果:(1)流域水资源二元演化模型;(2)黄河流域水资源全口径层次化动态评价;(3)人类活动影响下的... 简要介绍了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第二课题(G1999043602)中取得的三项主要成果:(1)流域水资源二元演化模型;(2)黄河流域水资源全口径层次化动态评价;(3)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首先,将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WEP-L)和集总式水资源调配模型(WARM)相耦合,建立了流域水资源二元演化模型。然后,在界定“广义水资源”与“狭义水资源”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全口径层次化动态评价方法,并给出了黄河流域评价成果。最后,通过比较2000年现状下垫面条件下与历史系列条件下的评价结果,以及考虑与不考虑人工取用水条件下的模拟结果,初步发现:(1)黄河流域在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量及其构成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地表水资源量衰减,而不重复地下水量增加;(2)在狭义水资源量衰减的同时,伴随着有效蒸散即降水有效利用的增加,流域广义水资源量有一定幅度增加。研究成果对客观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农田基本建设等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对黄河的治理规划和水安全战略具有重要参考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WEP-L 二元模型 水资源动态评价 水资源演变规律 人类活动影响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发展动态 被引量:15
7
作者 贾仰文 王浩 彭辉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9年第2期81-88,共8页
基于近几年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学术会议论文集、专著与研究报告,进行了水文学和水资源学科发展动态调研。研究表明,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强烈人类活动影响等新问题,水文学和水资源学科近年来产生了一批新的研究热点领域,在新的理论与现... 基于近几年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学术会议论文集、专著与研究报告,进行了水文学和水资源学科发展动态调研。研究表明,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强烈人类活动影响等新问题,水文学和水资源学科近年来产生了一批新的研究热点领域,在新的理论与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撑下取得了较大进展。日益明显的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现象,是当前水文学和水资源学科发展的重要特点。根据学科发展动态,建议加强科学试验、学科交叉等方面的研究,以推动我国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科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学 水资源 变化环境 人类活动 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及其评价 被引量:32
8
作者 吕彩霞 仇亚琴 +3 位作者 贾仰文 牛存稳 丁相毅 韩春苗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59,共5页
水资源脆弱性是评价水资源系统对自然条件变动或人类开发利用影响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其评价对于水资源保护工作非常重要。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综合因素三方面给出13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综合相关研究及经验确定... 水资源脆弱性是评价水资源系统对自然条件变动或人类开发利用影响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其评价对于水资源保护工作非常重要。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综合因素三方面给出13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综合相关研究及经验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值,综合进行区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以海河流域为例开展了实例研究,海河流域现状的水资源脆弱度为59.7,属于中度脆弱区;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经过人工水资源调控措施,海河流域2020年、2030年水资源脆弱度分别为58.64、58.63,证明水资源调控措施将会改善海河流域水资源条件。该方法对流域级水资源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脆弱性评价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海河流域 情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大尺度区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子流域划分方法改进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欢 杜军凯 +3 位作者 贾仰文 刘佳嘉 牛存稳 甘永德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4,共9页
子流域划分是构建流域/区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基础工作,关系到流域/区域水文模拟和预报精度的好坏。在针对大尺度区域进行子流域划分时,目前普遍使用基于地表径流漫流模型,通过单一集水面积阈值进行河网提取和子流域划分的方法在准确描... 子流域划分是构建流域/区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基础工作,关系到流域/区域水文模拟和预报精度的好坏。在针对大尺度区域进行子流域划分时,目前普遍使用基于地表径流漫流模型,通过单一集水面积阈值进行河网提取和子流域划分的方法在准确描述研究区的空间范围、确定流域出水口、提取内流区河网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为此,作者对传统子流域划分方法进行改进,面向大尺度区域分布式水文建模提出一套基于流域出水口自动识别和多阈值虚拟河网融合技术的子流域划分方法,该方法包括4大部分,即流域出水口的识别,大、小集水面积阈值的确定,多阈值虚拟河网融合,子流域划分与编码。应用该方法对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水系提取和子流域划分,共划分子流域25 174个,子流域平均面积381 km2,最大面积5 512 km2,最小面积4 km2,模拟范围与全国水系实际范围的吻合程度达到99.92%。进一步地,将研究结果与全国实测水系和现行流域区划成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该方法高效快速,在准确刻画大尺度区域范围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子流域个数,兼顾了模型模拟效率,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子流域划分方法在大尺度区域分布式水文建模中面临的难题。相关研究可为大尺度区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提供基础支撑,有助于更好地为大面积区尤其是国家宏观层面的水文水资源管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流域划分 大尺度区域 流域出水口识别 多阈值虚拟河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演变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喜峰 周祖昊 +1 位作者 贾仰文 胡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23,共4页
阐述了国内外水资源演变研究现状,强调了水资源演变的研究对象与进展,分析了水资源演变研究中的难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优势为研究水资源演变规律提供了技术支持,归因分析将是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统计法结合... 阐述了国内外水资源演变研究现状,强调了水资源演变的研究对象与进展,分析了水资源演变研究中的难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优势为研究水资源演变规律提供了技术支持,归因分析将是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统计法结合水文模型对水资源演变的归因分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演变规律 研究现状 FUTURE PROSPECTS RESEARCH 演变研究 分布式水文模型 归因分析 研究对象 技术支持 发展趋势 发展方向 不可替代 统计法 国内外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何插值法在大尺度长系列降雨插值中的比较和改进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喜峰 周祖昊 +2 位作者 贾仰文 李玮 牛存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共3页
针对降雨空间插值结果影响流域水循环模拟问题,以松花江流域为例,在深入探讨距离平方反比法(RDS)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DRDS法,并与RDS法进行了交叉检验比较。结果表明,DRDS法为常用几何方法中精度最高、效果较好的最佳插值方法。
关键词 空间插值 大尺度 长系列 几何方法 RDS 降雨插值 DRDS 比较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水文模型子流域编码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佳嘉 周祖昊 +1 位作者 贾仰文 王浩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9,共8页
根据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子流域编码的要求,对文献中河流和流域编码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只有5种编码方式符合要求,分别是:拓扑属性表法、二叉树编码、多叉树编码、Pfafstetter法、干支拓扑编码。在深入研究这5种编码规则的基础上,对比... 根据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子流域编码的要求,对文献中河流和流域编码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只有5种编码方式符合要求,分别是:拓扑属性表法、二叉树编码、多叉树编码、Pfafstetter法、干支拓扑编码。在深入研究这5种编码规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其优缺点,并以第二松花江作为实例进行子流域划分及编码。结果表明:拓扑属性表法、多叉树编码和干支拓扑编码方法在河段单一汇流、多河段汇流支持方面优于其他编码方法;在直接计算相邻上下游子流域编码方面,拓扑属性表法可以直接查找获取,二叉树编码和干支拓扑码编码方法可直接计算,Pfafstetter编码和多叉树编码均需要遍历整个编码体系进行搜索获取;在判别任意2个子流域上下游关系方面,Pfafstetter编码和干支拓扑码均优于其他3种方法。不同编码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分布式水文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和编码要求选择适宜的编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Pfafstetter编码 二叉树编码 多叉树编码 干支拓扑编码 子流域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河网干支拓扑关系的子流域编码规则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佳嘉 周祖昊 +1 位作者 贾仰文 王浩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8-293,共6页
为实现子流域划分、编码过程中多汇流编码并达到加密无分叉河段的要求,提出一种新型的子流域编码规则——干支拓扑编码规则。它以河网干支流拓扑关系为基础,采用层次继承式编码规则,从流域出口逆流而上逐个对子流域进行编码。该编码规... 为实现子流域划分、编码过程中多汇流编码并达到加密无分叉河段的要求,提出一种新型的子流域编码规则——干支拓扑编码规则。它以河网干支流拓扑关系为基础,采用层次继承式编码规则,从流域出口逆流而上逐个对子流域进行编码。该编码规则能确保上游子流域编码始终包含下游编码信息,从而实现上下游拓扑关系运算。渭河流域应用实例表明,干支拓扑编码规则符合单向流不规则树状结构编码要求,能实现单枝结构、二叉结构以及多叉结构的拓扑编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支流拓扑关系 干支拓扑编码规则 子流域编码 继承式编码规则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浅沟侵蚀影响因素对其侵蚀速率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龚家国 庞金城 +3 位作者 贾仰文 王文龙 周祖昊 彭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浅沟侵蚀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侵蚀类型之一。利用室内模拟降雨与放水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雨强、上游汇水面积、坡度和耕作等因素对浅沟侵蚀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浅沟侵蚀发生的速率与坡度、雨强和汇水面积均呈正相关... 浅沟侵蚀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侵蚀类型之一。利用室内模拟降雨与放水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雨强、上游汇水面积、坡度和耕作等因素对浅沟侵蚀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浅沟侵蚀发生的速率与坡度、雨强和汇水面积均呈正相关关系。耕作通过改变表层土壤结构,改变了浅沟侵蚀随雨强、坡度和上游汇水面积与侵蚀速率的响应关系。且在较小坡度坡面上,耕作显著减少由于雨强变化引起的侵蚀变化,但在大坡度和大雨强条件下,耕作对雨强引起的侵蚀变化有加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浅沟侵蚀 影响因素 雨强 坡度 上游汇水面积 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量水质综合模拟与评价 被引量:15
15
作者 牛存稳 贾仰文 +1 位作者 王浩 高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8-60,共3页
在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水量水质综合模拟模型。提出了基于综合模拟模型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并首次从"断面水"和"片水"两方面综合评价流域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的"... 在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水量水质综合模拟模型。提出了基于综合模拟模型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并首次从"断面水"和"片水"两方面综合评价流域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的"片水"水质状况要优于"断面水"水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P-L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质模拟 水量水质联合评价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元水循环的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研究——以渭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娜 游进军 +3 位作者 贾仰文 甘永德 牛存稳 张守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6,共5页
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基础,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联合调控为目标,提出"以耗水管理为核心,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为约束"的理念和思路。分析了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的概念... 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基础,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联合调控为目标,提出"以耗水管理为核心,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为约束"的理念和思路。分析了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的概念和关系,构建了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的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多重调控机制。为实现耗水总量控制,将用水过程划分为水源端的供水和用户端的用水两大环节。由于各类水源到达用户的供水过程存在不同的环节,水量损失有所差异。通过对基于规则的水资源配置模型的改进,建立了水源—用户供水优化模型,重点分析不同水源利用情景对于用耗水总量控制的影响。最后,以渭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水循环 用水总量控制 用水效率控制 耗水总量控制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烧录算法提取出断裂河网的必要条件探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佳嘉 周祖昊 +2 位作者 贾仰文 贾金生 王浩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22,36,共3页
河道烧录算法是比较常用的基于实际河网修正提取模拟河网的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出同实际河网高相似度的模拟河网。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所提取的河网会产生"断裂"现象。深入研究发现,出现"断裂"的必要条件是:(1... 河道烧录算法是比较常用的基于实际河网修正提取模拟河网的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出同实际河网高相似度的模拟河网。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所提取的河网会产生"断裂"现象。深入研究发现,出现"断裂"的必要条件是:(1)实际河网栅格中存在全局高估栅格;(2)实际河网源头栅格正好位于DEM有效数据边界上。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消除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有效地避免提取出"断裂"的模拟河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烧录算法 河网提取 实际河网修正 必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正交试验法分析地下水流模型参数灵敏度 被引量:7
18
作者 郝静 贾仰文 +2 位作者 张永祥 牛存稳 冉令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68,共3页
在地下水数值模拟中,实际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概念模型和相关拟合数据的不确定性,往往造成数值模型和率定参数的随机性,从而降低模拟的精度。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清随机模型中参数的主次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模拟精度。以北京市朝... 在地下水数值模拟中,实际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概念模型和相关拟合数据的不确定性,往往造成数值模型和率定参数的随机性,从而降低模拟的精度。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清随机模型中参数的主次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模拟精度。以北京市朝阳区为研究区,选取与地下水流场相关性较大的渗透系数k、给水度u及贮水率s三种参数作为灵敏度分析因子,采用正交试验法中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两种方法分析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灵敏度值最大,给水度灵敏度次之,贮水率灵敏度最小。因此,在进行数值模拟时应重点提高含水层渗透系数的精度,以确保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敏度 正交试验法 渗透系数 给水度 贮水率 含水层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山区山坡降雨入渗产流模型 被引量:6
19
作者 甘永德 刘欢 +3 位作者 贾仰文 顾金普 仇亚琴 司曼菲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3,共6页
在分析土石山区下垫面特性的基础上,引入碎石体积比例系数量化土壤中碎石对入渗的影响,并考虑山坡基岩凹凸面及封闭裂隙储留,构建了一种包括植被截留、洼地储留、土壤入渗、壤中流、基岩凹凸面及封闭裂隙储留等计算模块的土石山区山坡... 在分析土石山区下垫面特性的基础上,引入碎石体积比例系数量化土壤中碎石对入渗的影响,并考虑山坡基岩凹凸面及封闭裂隙储留,构建了一种包括植被截留、洼地储留、土壤入渗、壤中流、基岩凹凸面及封闭裂隙储留等计算模块的土石山区山坡降雨入渗产流模型;采用径流小区天然降雨产汇流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现有山坡降雨入渗产流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现有模型相比,构建的入渗产流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地表径流强度和土壤入渗率,实测值与模型模拟值较为吻合;暴雨期土壤入渗率的模拟值远小于实测值,可能原因在于该模型忽略了碎石与土壤的直接接触面间可能形成的水流快速通道,未考虑土石山区山坡土壤层和基岩层中可能存在的优先流,模型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产流模型 土石山区 土石介质 土壤入渗率 径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分辨率DEM提取坡度值的转换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英 龚家国 +1 位作者 贾仰文 王浩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5-51,共7页
基于DEM提取计算单元坡度是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研究不同分辨率DEM对WEP-L模型计算单元坡度的影响及其转换关系,为模型计算中坡度与其他运算量之间非线性关系带来的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之间的矛盾提供解决方案。以NAS... 基于DEM提取计算单元坡度是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研究不同分辨率DEM对WEP-L模型计算单元坡度的影响及其转换关系,为模型计算中坡度与其他运算量之间非线性关系带来的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之间的矛盾提供解决方案。以NASA发布的30 m分辨率DEM数据为基础,以不同尺度流域(南小河沟流域,面积36.3 km^2;泾河流域,面积4.5万km^2)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形结合半方差函数的方法分析低分辨率DEM提取的计算单元坡度向高分辨率DEM提取的坡度信息转换的规律。研究发现以30 m分辨率DEM为基础提取的子流域套等高带结构能够很好地反映南小河沟流域地形"坡度等高分布"的特点;利用分形结合半方差函数的形式能够有效地实现基于低分辨率DEM提取的流域基本计算单元坡度向"真实"地形坡度值转换。根据模型计算需求,给出了不同分辨率DEM数据提取坡度值的转换关系。本研究可为分布式水文模型搭建面临的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矛盾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DEM WEP-L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