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6种红树莓叶酚类化合物的鉴定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贾仕杰 张海华 +4 位作者 张焕 刘畅 陈思睿 唐琳琳 王金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27-233,共7页
以东北地区6种不同品种的红树莓营养叶片为原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使用3种方法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分析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的相关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多酚类物质.... 以东北地区6种不同品种的红树莓营养叶片为原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使用3种方法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分析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的相关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多酚类物质.结果表明,6种红树莓叶片总酚含量高于总黄酮与原花青素含量.欧洲红的总酚与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5.56±0.06)mg/g和(3.77±0.06)mg/g;哈瑞泰兹的原花青素含量最高为(3.06±0.04)mg/g.3种抗氧化能力评价方法中,红树莓叶提取物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2;红树莓叶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和对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和0.891.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出红树莓叶提取物中的13种多酚类物质,其中有6种酚酸和7种类黄酮,主要酚酸为鞣花酸、绿原酸、没食子酸等;主要类黄酮为芦丁、儿茶素、表儿茶素、金丝桃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莓叶 多酚 抗氧化活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钟永恒 贾仕杰 +3 位作者 郝同江 荆超 孙可新 李德海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第3期91-94,共4页
甘草黄酮类化合物是甘草中所含有的一类生物活性较强的有效成分。该文综述了甘草黄酮化合物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并介绍了目前甘草黄酮在食品中的应用,旨在为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在未来市场得到更广泛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草黄酮 药理作用 食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莓籽中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贾仕杰 宁玮钰 +1 位作者 曾栋 王金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88-192,198,共6页
为获得红树莓籽中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本实验以脱脂"秋福"红树莓籽为原料,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pH 5个因素对活性物质提取的影响,以多酚提取含量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加以优化。结果... 为获得红树莓籽中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本实验以脱脂"秋福"红树莓籽为原料,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pH 5个因素对活性物质提取的影响,以多酚提取含量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加以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 (g/m L)、提取温度51℃、提取时间3.5 h、乙醇浓度57%、pH=3。测得红树莓籽中多酚提取含量为(38.32±0.25) mg/g,黄酮提取含量为(17.50±0.14) mg/g,原花青素提取含量为(19.71±0.27) mg/g。该工艺稳定,可靠,能为红树莓果籽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莓籽 活性物质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力学及控制新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贾仕杰 徐茂国 《城市建筑》 2014年第2期229-229,共1页
钢结构工程的涌现,对施工力学与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结合国内大型复杂钢结构工程与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水平,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一体化,解决了在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力学及控制问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 大型复杂钢结构 施工力学及控制 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冻结方式对冻结猪肉保水性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白京 田寒友 +4 位作者 邹昊 李文采 王辉 贾仕杰 乔晓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3-89,共7页
为探究不同冻结方式对冻结猪肉保水性的影响机制,以冷鲜肉样品为对照,对应用液浸冷冻处理和空气冷冻处理的冻结样品进行冻结损失率、解冻汁液流失率、蒸煮损失率、pH值、水分分布状态、蛋白降解等指标的测定和组织结构观察。结果表明:... 为探究不同冻结方式对冻结猪肉保水性的影响机制,以冷鲜肉样品为对照,对应用液浸冷冻处理和空气冷冻处理的冻结样品进行冻结损失率、解冻汁液流失率、蒸煮损失率、pH值、水分分布状态、蛋白降解等指标的测定和组织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在冻结3 d和3个月时,液浸冷冻处理样品冻结损失率显著低于空气冷冻处理的样品(P<0.05),液浸冷冻处理样品的pH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冷鲜肉相比,不易流动水向结合水和自由水迁移,结合水含量显著增加(P<0.05);空气冷冻处理样品pH值显著降低(P<0.05),与冷鲜肉相比,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向自由水迁移,自由水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液浸冷冻处理样品的肌间空隙小于空气冷冻处理样品;以上均解释了液浸冷冻处理样品在冻藏期间的保水性优于空气冷冻的原因。该研究结果对猪肉冻结工艺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技术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浸冷冻 空气冷冻 猪肉 水分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莓叶茶的制备及与红树莓叶片、绿茶品质的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唐莹 贾仕杰 +4 位作者 蒋莹 何红英 董丹 王金玲 张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34-42,共9页
本实验以‘秋福’红树莓叶片为原料,以红树莓叶茶的可溶性糖、总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确定红树莓叶茶的最佳制作工艺;并对红树莓叶片、叶茶和市售绿茶3种实验原料的活性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比较;最后采用气相色谱-... 本实验以‘秋福’红树莓叶片为原料,以红树莓叶茶的可溶性糖、总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确定红树莓叶茶的最佳制作工艺;并对红树莓叶片、叶茶和市售绿茶3种实验原料的活性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比较;最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比较3种实验原料香气物质的区别。结果表明:摊晒时间1 h、蒸汽杀青(杀青时间45 min、杀青温度100℃、摊放密度5 g/dm2)、揉捻时间25 min、热风干燥(温度50℃、时间12 h、摊放密度5 g/dm2)为红树莓叶茶最佳制作工艺。红树莓叶片、叶茶及市售绿茶均含有一定量的多酚、黄酮和原花青素类活性物质,并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市售绿茶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强,且3种实验原料对3种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能力;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别从红树莓叶片、叶茶和市售绿茶中鉴定出8、14、18种香气物质,红树莓叶片和叶茶除2-庚醇外无相同香气物质,前者以2-庚醇和桃金娘烯醛为主要香气物质,后者以己醛、2-正戊基呋喃为主要香气物质,且含有丁醛、2-乙基呋喃等独特的香气物质,市售绿茶香气物质种类较多,主要以醇类、酯类为主。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树莓叶资源提供理论参考,也能为红树莓叶茶进入市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莓 红树莓叶茶 活性物质 香气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在高寒地区建筑中的应用
7
作者 徐茂国 贾仕杰 《城市建筑》 2014年第2期232-232,共1页
高寒地区的主要建筑物大多都是采用坝工混凝土的方式,一般会通过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上一层可以起到保温的材料,达到保护的作用。聚氨酯是现在高寒地区的建筑中比较常用的保温材料,在建筑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聚氨酯 高寒地区 保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