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京平原区隐伏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的联合剖面研究
被引量:24
- 1
-
-
作者
向宏发
方仲景
张晚霞
李如成
贾三发
-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出处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5-79,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通过地形地质、化探、浅层物探、钻探和槽探等多手段的联合剖面探测研究,首次查明了夏垫隐伏断裂和南口-孙河隐伏断裂的准确位置及其活动性,发现上述隐伏断裂同时具有缓慢同生断裂运动和间隙性突发位错两种运动型式。夏垫隐伏断裂在距今5000年以来有过两次与7级以上地震相当的突发性断层位错;南口-孙河隐伏断裂在最近的1.2万年以来仅发生一次约相当7级地震的突发性断裂位错。这表明,北京平原区的各个隐伏断裂自晚第四纪以来,在活动强度和突发性位错(即大震重复发生)的时间间隔等方面存在有明显的差异。
-
关键词
隐伏构造
联合剖面法
晚第四纪
地震地质
-
Keywords
Subsurface structure, Quaternary geology, Combined profiling method.
-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华北元古代基性岩墙群研究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陈孝德
史兰斌
贾三发
-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51-357,共7页
-
基金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87113)
-
文摘
我国华北元古代基性岩墙群的岩石以辉绿结构为主,成分为镁低、钾钠稍高的拉斑玄武岩类。内含3个亚群,分別在1.5Ga、1.2Ca、0.9Ga前形成。推导出3期拉张应力场的方向分別为南北、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向。
-
关键词
元古代
基性岩
岩墙群
岩墙
-
Keywords
Basic dyke swarm, Subswarm, North China, Proterozoic, Extensive stress field
-
分类号
P588.124
[天文地球—岩石学]
-
-
题名北京延庆姚家营探槽开挖简报
被引量:3
- 3
-
-
作者
程绍平
方仲景
杨喆
杨桂枝
贾三发
-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2-53,共2页
-
文摘
在北京西北约80公里的姚家营村北宽120米的晚更新世冲积扇上发育有11条陡坎,呈阶梯状陡坎带,坎高1.0—6.5米不等。为了准确确定延庆盆地北缘正断裂带地表断层迹线的位置,研究断裂带的近期习性,并区分构造作用和侵蚀作用成因的陡坎,我们在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构造地貌特征测量的基础上,对其中的7条陡坎开挖了6个探槽。6个探槽总体呈345°方向,大致垂直于陡坎带。探槽长5—16米,宽1.2—1.5米,深1.5—5.5米。 岩性层单位 除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以外,探槽揭露的岩性层主要为断层崖崩积物、流水冲积物。
-
关键词
正断裂带
地表
断层
北京
姚家营
-
分类号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
-
题名北京平原区隐伏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的探测研究
被引量:8
- 4
-
-
作者
向宏发
贾三发
张晚霞
李如成
方仲景
-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出处
《地震学刊》
CSCD
1992年第3期26-28,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平原隐伏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性的探测研究包括确定隐伏断层位置,研究其性质和活动性。因此,它对评价平原区重大工程设施的地壳稳定性,研究地震发生的地表地质特征和大震重复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我们在地表地质,微地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化探、浅层物探、钻探、槽探等综合探测研究方法,对北京平原区的几条主要隐伏断裂进行了探测研究,现将这一研究工作的初步认识简要地介绍如下。
-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探测
隐伏断裂
-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