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D-loop基因序列研究我国5种虾虎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侯新远 祝斐 +6 位作者 张丽娟 尹绍武 胡亚丽 贾一何 李丽 汪亚媛 张国松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PCR技术扩增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鸭绿沙塘鳢(Odontobutis yaluensis)、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sinensis)、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及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的线粒体D-loop区并测序,获得河川沙塘... 利用PCR技术扩增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鸭绿沙塘鳢(Odontobutis yaluensis)、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sinensis)、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及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的线粒体D-loop区并测序,获得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中华沙塘鳢、葛氏鲈塘鳢及尖头塘鳢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分别为853bp、853bp、1028bp、852bp、848bp,结合GenBank中平头沙塘鳢(Odontobutis platycephala)、刺盖塘鳢(Eleotris acanthopoma)、黑体塘鳢(Eleotris melanosoma)、褐塘鳢(Eleotris fusca)、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sinensis)、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溪鳢(Rhyacichthys aspro))等7种虾虎鱼类同源的D-loop区序列,分析了这12种虾虎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所使用的同源序列长度为832~846bp,其中保守位点452个,变异位点405个,简约信息位点258个,单态位点145个,转换/颠换平均值为0.8。基于Kimura2-parameter模型的12种虾虎鱼类遗传距离范围为0.043~0.312,在Kimura2-parameter模型构建的邻接树和非加权配对法系统树中,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中华沙塘鳢、平头沙塘鳢聚为一大支,刺盖塘鳢、黑体塘鳢、褐塘鳢、尖头塘鳢、溪鳢、葛氏鲈塘鳢聚为另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虎鱼类 D—loop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氏黄颡鱼精子的生理特性及其超低温冷冻保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汪亚媛 张国松 +7 位作者 李丽 尹绍武 侯新远 张丽娟 贾一何 胡亚丽 周国勤 茆建强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4,共6页
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精子在不同盐度和pH下的精子活力进行观察,同时研究了精子在4种不同稀释液与2种不同浓度抗冻剂组成的保存液中的超低温冷冻保存,并开展了冻精的授精实验。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精子浓度为(2.035±... 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精子在不同盐度和pH下的精子活力进行观察,同时研究了精子在4种不同稀释液与2种不同浓度抗冻剂组成的保存液中的超低温冷冻保存,并开展了冻精的授精实验。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精子浓度为(2.035±0.179)×1012cell·mL-1,在盐度为5.8、pH为7.17时,精子的活力都高达95%。以A液作为稀释液、10%甲醇作为抗冻剂时,冷冻保存精子效果最好,解冻后精子活力为(81.7±0.9)%。用解冻后的精子进行人工授精,获得的受精率为(88.4±2.1)%,孵化率为(74.0±0.8)%;而鲜精受精率为(91.0±0.8)%,孵化率(82±1.6)%,冻精与鲜精均无显著性差异。人工授精实验证明了解冻后的精子能正常用于该鱼的人工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精子 活力 超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