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贺锋林【水墨画作品】
- 1
-
-
作者
贺锋林
-
机构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艺术与传媒系
-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1-271,共1页
-
文摘
贺锋林(1962-),男,汉,吉林辽源人,江谢师范大学文学(美术学)硕士,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艺术与传媒系副教授。
-
关键词
水墨画
作品
师范大学
广州大学
美术学
副教授
艺术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浅谈岭南古典园林的艺术审美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贺锋林
庄静霞
-
机构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
出处
《美术大观》
2016年第12期112-113,共2页
-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视觉艺术视野中的岭南传统文化研究"资助项目
项目号:GD13XYS10
-
文摘
本文以岭南古典园林为主线,分析了岭南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并探讨了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岭南古典园林的布局意境美和造园要素美。
-
关键词
岭南古典园林
岭南建筑
意境美
造园
-
分类号
TU986.1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箱包行业
被引量:4
- 3
-
-
作者
贺锋林
沈鹏程
陈静
-
机构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广州市花都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广州狮岭皮革皮具产业研究中心
-
出处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3,56,共6页
-
文摘
综述了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分析了各国对我国箱包行业所实施的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带来的影响,结合我国箱包行业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
关键词
贸易措施
箱包
应对措施
-
Keywords
trade measure
bag and case
countermeasure.
-
分类号
F752.02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触摸材料:立体构成教学有感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贺锋林
-
机构
广州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
-
出处
《艺术探索》
2003年第2期52-53,共2页
-
-
关键词
美术教学
立体构成教学
绘画材料
物体形态
训练办法
基础教学
-
分类号
J204
[艺术—美术]
-
-
题名民国时期的广东地区美术教育发展状况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贺锋林
邓铨
王丹
-
机构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
出处
《艺海》
2017年第2期108-110,共3页
-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视觉艺术视野中的岭南传统文化研究>(GD13XYS10)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东方战场的中国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社会浪潮的推动下迎来了极大发展机会,民国政府教育部门在当时的教育政策中把美术列为发展的学科,同时社会大众对美术的消费欲求也迅速膨胀。本文主要对民国时期广东美术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广东地区
教育政策
美术教育
-
分类号
J20-4
[艺术—美术]
K2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软钟”释义
- 6
-
-
作者
贺锋林
-
机构
广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
出处
《艺术广角》
2003年第4期59-60,共2页
-
文摘
“软钟”是超现实主义梦想的可视形态。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现代艺术诸多流派中活跃最为长久的一支,前后历时20多年。达利(1904-1989)出生于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用美术、文章、口才、宣传和身体形象,所有一切各种各样的“语言”,造就了超现实主义这一专用名词,并以此去表现一种无理性的、色情的、疯狂的、时髦的艺术。达利早年在马德里美术学院学习,由于其恣意的狂想和不羁,而被学校开除。
-
关键词
“软钟”
超现实主义
释义
达利
《记忆的永恒》
油画
青铜雕塑
《记忆的延续》
《时间马鞍》
《时间的侧影》
-
分类号
J209.1
[艺术—美术]
-
-
题名广府艺术在线上教育的传播与探讨
- 7
-
-
作者
邓铨
贺锋林
-
机构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
出处
《艺术科技》
2016年第12期112-,93+95,共3页
-
文摘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走进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网络因其具有的消费性、可接近性、交互性,开始为艺术传播贡献一份媒介的力量。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只有网络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才使"人人成为艺术家"成为可能,深究其缘由,我们发现网络能创造出储存量最大的信息库、最快捷的检索工具、最精准的信息传播,而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又可以在合法情况下自由谈论艺术,艺术不再是那么高不可攀。艺术家还会将作品放到网络上供更多的人来提建议,所以网络又是广大艺术创造者将艺术传播到各个领域的重要手段。
-
关键词
网络课程
线上教育
广府艺术
信息技术
文化传播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将广东地区文化植入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启示
- 8
-
-
作者
邓铨
贺锋林
-
机构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
出处
《美术教育研究》
2017年第3期144-144,146,共2页
-
文摘
在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都是从西方引入的,缺乏与我国本土文化的有机结合,不利于促进学生理解和应用,不利于发展和传承地方文化,导致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效果和特色缺失。我国广东地区的文化包括客家文化、广府文化等,在建筑、盆景、雕刻以及园林等方面独具特色。如果将这些本土文化元素纳入高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从思想上促进和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从而有兴趣研究和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实践项目。该文主要研究将广东地区文化植入高校设计课程,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总结一些有益的启示,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
关键词
广东地区
岭南文化
艺术设计
启示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J50-4
[艺术—艺术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