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道路与“历史终结论”的终结 被引量:9
1
作者 贺银垠 尚庆飞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55-57,共3页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弗朗西斯·福山从自由民主制的坚定捍卫者转变为重视国家建构的审慎的自由主义者,推动了“历史终结论”向政治秩序论的理论演变。“历史终结论”的目的在于终结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进而终结世界探索多元现...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弗朗西斯·福山从自由民主制的坚定捍卫者转变为重视国家建构的审慎的自由主义者,推动了“历史终结论”向政治秩序论的理论演变。“历史终结论”的目的在于终结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进而终结世界探索多元现代化道路的可能性。在当代,福山并未放弃“历史终结论”的基本观点,但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在事实层面上终结了“历史终结论”,为发展中国家探索多元现代化模式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终结论” 意识形态的终结 中国道路 多元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毛泽东《〈伦理学原理〉批注》中的生命观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贺银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8-184,共7页
《〈伦理学原理〉批注》包含丰富的生命哲学。在其中,毛泽东主要从天人相通的自然主义视角看待人的生死问题,在中国古代生死观与近代西方哲学的碰撞交融中发展出生死自然、发达身心和超拔个人的独特的生命观。青年毛泽东的生命观源于对... 《〈伦理学原理〉批注》包含丰富的生命哲学。在其中,毛泽东主要从天人相通的自然主义视角看待人的生死问题,在中国古代生死观与近代西方哲学的碰撞交融中发展出生死自然、发达身心和超拔个人的独特的生命观。青年毛泽东的生命观源于对近代中国历史任务的深刻反思,体现出其自觉将个体生命与争取民族生存权、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紧密结合的鲜明的现实旨趣和价值关怀。毛泽东《〈伦理学原理〉批注》中的生命观对于青年树立理性的生命观、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实现个人和集体价值的统一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原理〉批注》 生命哲学 革命浪漫主义 社会主义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意识及其当代启示
3
作者 贺银垠 尚庆飞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70,共8页
毛泽东的主体意识是继承马克思恩格斯主体性思想,吸取俄国革命发挥无产阶级政党主体能动性的历史经验,在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革命道路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基于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 毛泽东的主体意识是继承马克思恩格斯主体性思想,吸取俄国革命发挥无产阶级政党主体能动性的历史经验,在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革命道路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基于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研判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方位,尝试独立自主地探索一条自己国家的建设道路,充分发挥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体创造力,并总结在中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思想理论,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真正出场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主体意识对于把握国情变化、走好中国道路、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识 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和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同盟的曲折及发展
4
作者 埃莉诺.梅赫里 贺银垠 《毛泽东研究》 2017年第3期113-122,共10页
阿尔巴尼亚与新中国友好的革命情谊被誉为"世界革命的突击队"。1979年,恩维尔·霍查基于政治日记出版的"中国纪事"和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官方档案对两国在1960-1970年代的交往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描述。后者详细... 阿尔巴尼亚与新中国友好的革命情谊被誉为"世界革命的突击队"。1979年,恩维尔·霍查基于政治日记出版的"中国纪事"和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官方档案对两国在1960-1970年代的交往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描述。后者详细记录了霍查及其领导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在与苏联同盟破裂后对中国的推崇与依赖,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教导和激励。而霍查本人似乎对这段历史并不认同,他在政治日记里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批评。两种材料间系统而清晰的差异可以从对历史进行特定角度的解读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恩维尔·霍查 社会主义同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