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尖脉冲子波的高分辨率气枪震源设计
1
作者 贺电波 张建峰 +4 位作者 王伟 姚永强 张平平 刘怀山 赵明鑫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6-754,共9页
高分辨率气枪震源的设计是海上油气资源勘探的关键环节之一。分析震源子波形态与分辨率的关系,确定以尖脉冲子波作为震源优化的依据。基于非理想气体条件气枪子波模型对不同容量气枪的子波进行模拟,定量分析了不同容量气枪的主脉冲峰值... 高分辨率气枪震源的设计是海上油气资源勘探的关键环节之一。分析震源子波形态与分辨率的关系,确定以尖脉冲子波作为震源优化的依据。基于非理想气体条件气枪子波模型对不同容量气枪的子波进行模拟,定量分析了不同容量气枪的主脉冲峰值及达到峰值的时间。提出通过调整阵列中不同容量气枪延迟激发时间和沉放深度,使阵列中各气枪主脉冲峰值同相叠加以构建尖脉冲子波的方法。在常规阵列的基础上设计了两种尖脉冲气枪阵列,并与常规阵列进行子波和频谱对比,结果表明:水深为20 m的条件下,基于尖脉冲子波设计的阵列较常规阵列虚反射效应和陷波点效应的压制效果更好;主峰值、峰-峰值和初泡比分别增大11.6%,12.4%,16.4%;兼顾了高频和低频,有效频宽增大14.5%;能谱展布范围更广,能量下传能力更强,提高了信噪比和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脉冲 气枪子波 延迟激发 沉放深度 宽频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南部黄河口凹陷晚期成藏特征及富集模式 被引量:74
2
作者 孙和风 周心怀 +4 位作者 彭文绪 邹华耀 杨波 贺电波 曾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7-313,共7页
黄河口凹陷是渤海海域的主要含油区之一,具有明显的晚期成藏特征。应用Easy Ro%模型模拟了烃源岩生烃演化史,结果表明主力烃源岩距今5.1 Ma以来快速成熟;通过断裂分析开展了油气输导体系研究,认为研究区油气运移以断裂输导为主;流体包... 黄河口凹陷是渤海海域的主要含油区之一,具有明显的晚期成藏特征。应用Easy Ro%模型模拟了烃源岩生烃演化史,结果表明主力烃源岩距今5.1 Ma以来快速成熟;通过断裂分析开展了油气输导体系研究,认为研究区油气运移以断裂输导为主;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油气藏主成藏期为距今5.1 Ma以来。研究结果表明,晚期快速生烃、晚期垂向断裂输导、近源成藏和晚期充注是黄河口凹陷油气晚期成藏的主要特征。沙河街组和明化镇组下段区域性储盖组合、优势运移通道和新构造作用形成的相关圈闭是控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古近系近源压控和新近系断控浅水三角洲富集模式是黄河口凹陷最重要的两种油气富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晚期成藏 浅水三角洲 走滑断层 富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温压系统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和风 曾选萍 +2 位作者 贺电波 曾萱 于海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1,共3页
基于地温—地压系统原理,综合考虑莱州湾凹陷的成藏特点,利用实测地温和地压数据以及测井资料等,分析了莱州湾凹陷的地温、地压及温压系统特征。莱州湾凹陷内各区地温梯度较高,有利于有机质的成熟与烃类保存;超压和构造活动构成了该区... 基于地温—地压系统原理,综合考虑莱州湾凹陷的成藏特点,利用实测地温和地压数据以及测井资料等,分析了莱州湾凹陷的地温、地压及温压系统特征。莱州湾凹陷内各区地温梯度较高,有利于有机质的成熟与烃类保存;超压和构造活动构成了该区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在馆陶组沉积时期至今的主成藏期,莱州湾凹陷深部发育高压型温压系统,浅部发育静压型温压系统,上、下2套温压系统间存在较大的能量差,使得油气垂向运移能力强,油气主要聚集在高压型温压系统边缘,高压型和静压型温压系统间的能量释放带是该区勘探的主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压系统 油气成藏 油气运聚 渤海南部 莱州湾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21-2潜山内幕地层的地震识别与划分 被引量:9
4
作者 贺电波 杜晓峰 +1 位作者 李才 张志强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50,18,共6页
渤中21-2潜山存在多套地层,岩性复杂。目前渤中21-2潜山没有钻井,无法对这些地层进行标定。基于对研究区邻区已钻探潜山的元古界花岗岩、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和中生界火山岩在地震剖面上的波组反射特征的分析,根据不同地层具有不同的反射... 渤中21-2潜山存在多套地层,岩性复杂。目前渤中21-2潜山没有钻井,无法对这些地层进行标定。基于对研究区邻区已钻探潜山的元古界花岗岩、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和中生界火山岩在地震剖面上的波组反射特征的分析,根据不同地层具有不同的反射特征这一规律,应用地震相及地震波组反射特征对比和类比等方法,识别出渤中21-2潜山3套地层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分析了邻区已钻探潜山的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沉积规律,应用地震分析方法重点对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有利储集层和致密层进行了划分,刻画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上组合、致密层和下组合3套地层,获得了有利储集层的平面和剖面展布特征,为合理部署井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地震相 地震波组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 地震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21-2潜山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贺电波 李才 史浩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1-245,共5页
渤中21-2潜山为碳酸盐岩地层,储集空间以裂缝、孔洞为主,非均质性较强。该潜山埋藏深,地质、地震资料情况复杂,没有钻井,仅靠单一的储层预测方法很难有效地预测裂缝、孔洞的平面展布规律,因此有必要从多个角度利用多种手段相互印证来落... 渤中21-2潜山为碳酸盐岩地层,储集空间以裂缝、孔洞为主,非均质性较强。该潜山埋藏深,地质、地震资料情况复杂,没有钻井,仅靠单一的储层预测方法很难有效地预测裂缝、孔洞的平面展布规律,因此有必要从多个角度利用多种手段相互印证来落实储层。为此,通过对裂缝、孔洞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应用相干分析、属性分析、曲率分析和频率分解技术等手段,从不同角度对该潜山有利储层发育地区进行了预测。这些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多解性,而综合利用多种地震预测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21-2潜山 碳酸盐岩储层 储层预测 地震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21-2潜山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贺电波 李才 史浩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2期54-57,86,共5页
渤中21-2构造潜山目的层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埋藏较深,储集空间以裂缝、孔洞为主,非均质性较强,受控因素多,地震响应关系复杂。这一地区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并且该构造没有钻井,储层的平面展布特征难以把握。在储层地质与地震响应特... 渤中21-2构造潜山目的层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埋藏较深,储集空间以裂缝、孔洞为主,非均质性较强,受控因素多,地震响应关系复杂。这一地区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并且该构造没有钻井,储层的平面展布特征难以把握。在储层地质与地震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相干分析、属性分析、曲率分析和频率分解等技术,从不同角度对该潜山有利储集层发育区进行了预测。这些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多解性,而综合利用多种地震预测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21—2潜山 碳酸盐岩储层 地震预测技术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定量校正法及其在垦利10-1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贺电波 郑江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50,共4页
时深转换是构造解释的重点与难点,对受浅层气影响的地区尤其如此。在地震剖面上,浅层气的存在导致其下部的地震反射同相轴产生"下拉"现象,造成其在时间域的构造形态完全偏离深度域的构造形态,从而影响了油气藏评价的准确性。... 时深转换是构造解释的重点与难点,对受浅层气影响的地区尤其如此。在地震剖面上,浅层气的存在导致其下部的地震反射同相轴产生"下拉"现象,造成其在时间域的构造形态完全偏离深度域的构造形态,从而影响了油气藏评价的准确性。针对垦利10-1油田11A井区浅层气的特点,通过分析浅层气剖面特征和影响特点,提出了消除浅层气影响的时间定量校正法,即在确定平面影响范围的基础上,首先在时间域定量消除其对下部地层的影响,然后再进行时深转换。应用效果表明,与常规时深转换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简单实用,结果准确可靠,对具有类似地质特征的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利10-1油田 浅层气 同相轴“下拉” 时间定量校正法 时深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深度域层析速度反演方法 被引量:27
8
作者 徐嘉亮 周东红 +2 位作者 贺电波 王军 边立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7-744,共8页
深度域层速度场是叠前深度偏移最重要的参数,直接决定了偏移成像的精度。传统层析速度建模方法由三部分组成,首先利用Dix公式或基于层位约束的Dix公式生成初始层速度模型,然后利用炮检距域道集对初始速度模型进行层析迭代,最后利用网格... 深度域层速度场是叠前深度偏移最重要的参数,直接决定了偏移成像的精度。传统层析速度建模方法由三部分组成,首先利用Dix公式或基于层位约束的Dix公式生成初始层速度模型,然后利用炮检距域道集对初始速度模型进行层析迭代,最后利用网格层析方法局部修饰速度模型。本文改进了传统层析速度建模流程:首先利用炮域波动方程相干反演方法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再利用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进行层析迭代,最后利用基于层位约束的网格层析方法局部修饰速度模型。渤海M区块三维实际数据试算证明本文对层析速度建模流程的改进是有效的,改进后的新流程可以大幅提高层速度场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速度场 偏移成像 相干反演 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 网格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速度建模技术的孔隙压力预测方法建立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嘉亮 周东红 +2 位作者 贺电波 边立恩 吕振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4-600,共7页
基于Eaton法的孔隙压力预测需要高精度的深度域层速度模型作为保障,但常规层速度建模方法的精度很难满足孔隙压力预测精度的需求。针对泥岩欠压实异常高压地层低速的特点,创新提出炮域速度相干反演方法进行初始速度模型建立,基于ADCIGS... 基于Eaton法的孔隙压力预测需要高精度的深度域层速度模型作为保障,但常规层速度建模方法的精度很难满足孔隙压力预测精度的需求。针对泥岩欠压实异常高压地层低速的特点,创新提出炮域速度相干反演方法进行初始速度模型建立,基于ADCIGS(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剩余曲率分析方法进行速度收敛,基于层位约束的网格层析成像方法进行局部修饰,利用上述的3种方法组合成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异常高压地层层速度建模技术流程。利用新建立的层速度建模流程对渤海M工区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深度域层速度场建模及孔隙压力预测工作。基于新流程得到的层速度模型与已钻井声波测井速度吻合度非常好,新流程得到的层速度模型计算的孔隙压力系数与已钻井古近系实测压力点完全吻合,其精度远远高于常规方法。由实际数据应用证明,基于高精度深度域层速度建模的孔隙压力预测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该方法能够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预测孔隙压力的精度,从而保证钻井施工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速度 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 层析成像 网格层析 孔隙压力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岩浆底辟构造地震响应特征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俊刚 牛成民 +4 位作者 甄彦琴 贺电波 蒋炼 陈磊 陈容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55,130,共8页
为研究黄河口凹陷岩浆底辟构造油气成藏规律和发育模式,根据底辟构造模式和理论,利用钻井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研究岩浆底辟构造的成因、地震响应特征和发育模式,分析岩浆底辟构造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发育2次以裂隙... 为研究黄河口凹陷岩浆底辟构造油气成藏规律和发育模式,根据底辟构造模式和理论,利用钻井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研究岩浆底辟构造的成因、地震响应特征和发育模式,分析岩浆底辟构造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发育2次以裂隙式喷发模式为主的岩浆喷发活动,不同的火山岩亚相(火山通道相、火山口相、侵入相、溢流相和喷发相)具有特定的地震响应特征.此外,黄河口凹陷岩浆底辟构造的发育模式及其成藏规律与其他地区的存在较大差异,该区岩浆底辟构造主要为岩墙遮挡性质的鼻状构造和岩上断层控制的断块构造,发育程度控制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该成果有利于指导黄河口凹陷火山岩发育区的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岩浆底辟构造 发育模式 地震响应特征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